统编版语文2024年小升初真题模拟卷(四)(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2024年小升初真题模拟卷(四)(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4 12:4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小升初真题模拟卷(四)
语文科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根据拼音,正确、工整地写出词语。(8分)
比一比,再组词。(8分)
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2分)
1.“中华第一龙”说明中华民族在形成时期,就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 )
2.“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近义词是“本末倒置”。( )
3.《鲁滨孙漂流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 )
4.“藤”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艹”,再查15画。( )
5.“千载难逢、三年五载、载歌载舞”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 )
6.客家民居的特点是“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
四、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创立了一种潇洒清秀的书体。(缩句)
世界上从来没有发明过这种动物的痕迹。(修改病句)
牧师发现三个调皮鬼若无其事地走进教堂,来到亲人的面前。(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前进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我们要勇敢面对。(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你要照顾好自己。”(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改为双重否定句)
五、阅读。(42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 )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 )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方向不错,怎么走( )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辨析多音字,将“蒙”字的正确读音写在横线上。(4分)
蒙蒙细雨 蒙头转向 蒙古族 迷蒙
2.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4分)
3.请在比喻句的后面画“√”。(3分)
(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
(3)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
4.从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看出 。(3分)
5.“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3分) ( )
A.这句话是说草原非常辽阔。
B.这句话描写的是蒙古族人民迎接汉族客人的热闹场面,“到几十里外”“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二)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带缺口的馒头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第56师团已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
③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军用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军官。两小时前,他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中国的军队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4天没进一口粮食,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
④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两眼血红,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⑤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卡车也被迫停了下来。就在这时候,田野里聚来不少饿得只剩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饥民们呼啦啦冲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⑥大胡子少校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似乎在滴血,一咬牙,将手里的机枪端起来,只听一片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⑦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一身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双眼惊骇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⑧大胡子少校浑身颤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命的中国军队的将士,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5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⑨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⑩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的手里:“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儿点头。他问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说叫小翠。
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来到车陷的地方,他在找一个叫小翠的女孩。一个老大娘将他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说:“三天前她饿死了,是她家七口人中最后一个死去的。”
大胡子少校咚地跪在新坟前。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弹尽粮绝:
手无寸铁: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颤栗( ) 惊骇( ) 嫌弃( ) 抽搐( )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这是一个 (修辞手法)句,形象地描绘出饥民们在了解内情后 的情形。(2分)
4.联系短文内容,回答问题。(9分)
(1)短文中写到两次“跪”,它们分别包含着人物怎样的心理或情感 (4分)
①大胡子少校面对饥民“跪”:
②大胡子少校在新坟前“跪”:
认真阅读短文中⑩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饥民们的做法的 (3分)
读了短文,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分)
六、写作。(30分)
题目:那一次,我尝到了 的滋味
参考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