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学科导学案
学校 八年级下册 (编号 07)
学生班级 _______ 学号________ 小组 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主编
审核
主讲
课题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经过、两个反革命集团及其灭亡的标志。“二月逆流”、“四五运动”
2.研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由表及里、去芜存精,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剖析历史事实,客观归纳“文革”原因和危害。
3.面对“文革”造成的动乱,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在政治上进行抗争,并使得国民经济出现转机,说明中共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4.理解和认识“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
【学习重点】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危害、“二月逆流”
【学习难点】
认识文化的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危害
【学习任务】
【学习过程
与方法】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落实基础)
一、动乱与灾难
1、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原因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2、文革开始的时间、标志、领导机构、斗争对象分别是什么?
3、全国动乱局面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动乱的表现有哪些?
二、抵制与抗争
什么是二月逆流?它的实质是什么?
三、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1、粉碎林彪集团:什么时间,谁乘飞机仓皇出逃,在哪里机毁人亡?史称“九一三事件”。
2、经济形势好转:林彪集团被粉碎后,哪些领导人出来主持工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后来又是谁乘机捣乱,使全国再度陷入混乱。
3、什么是“四五运动”?它的实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4、粉碎江青集团:时间: 年, 、 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 反革命集团,结束了 。
※合作探究(设疑探究,解决疑难)
探究一:P33页,动脑筋。
探究二:十年“文革”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危害和损失,它给我们留下哪些教训和启示?
※归纳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及时消化)
文革的发动
动乱与灾难 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
抵制与抗争:二月逆流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粉碎林彪和江青集团 经济形势好转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
A、要打击一批老干部 B、为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C、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D、巩固自身地位
2.所谓“二月逆流”是( )
A四人帮篡党夺权的活动 B老革命家对“文革”的抵制
C林彪集团的武装叛变 D群众对“文革”的抗争
3.“四五”运动斗争的矛头直指( )
A、周恩来 B、林彪 C、毛泽东 D、“四人帮”
4.“文化大革命”是指( )
A、发生在中国文化领域的一场革命
B、席卷中国各个领域的一场社会变革
C、一场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D、中国历史上成绩与问题并存的革命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材料二: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陈毅说:“不要走,要跟他们斗争”
——选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材料一选自哪一文件?该文件在哪一年制定?
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
材料二中的“你们”的行为与材料一内容是否一致?为什么?我们应从叶剑英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
1.学生独学看书,通过填空(填表)梳理基础。
教师提供素材、设置探究问题,学生对学、群学,合作探究解决;展示后教师点拨,深化
学生独自完成,教师检查、纠错。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讨论纠错,典例讲评
学生独立完成,进行成果展示,教师讲解答题方法,点拨纠错。
【反思质疑】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见教材。
※合作探究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1.C 2.B 3.A 4.C
二、非选择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林彪、江青一伙;他们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地方到中央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国家政权。
3.不符合;它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利,给党和国家带来了灾难;坚持真理、敢于斗争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