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件(共23张PPT)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件(共23张PPT)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4 14:5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课程标准
1、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3、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了解秦朝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
主题一:秦的统一
探究:秦朝能够实现国家统一的多重因素
图1春秋列国形势图 图2战国形势图 图3战国时期经济发展 图4秦地理图
材料一: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 ——摘编自张传玺《秦统一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秦人所以能收成功之利,则(一)秦地处西陲,开化较晚,民风较为诚朴。(二)三晋地狭人稠,秦地广人稀,秦人因招致三晋之民,使之任耕,而使自己之民任战。(三)又能奉行法家的政策,裁抑贵族的势力,使能尽力于农战的人民,有一个邀赏的机会,该是其最重要的原因。
——摘编自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主题一:秦的统一
探究:秦朝能够实现国家统一的多重因素
统一原因:
(一)客观
经济:
A.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B.封建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其生产和再生产的发展需要大一统国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
政治:
A.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B.秦受分封制、宗法制影响较少,贵族势力相对薄弱,利于广纳各国人才,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
C.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地理:
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民族:
华夏认同观念增强,民族交融加强
(二)主观
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采取正确的策略
主题一:秦的统一
统一历程:
开疆拓土:
统一策略:
统一顺序:
统一时间: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年
征服顺序:
征服南方:
征服北方:
中原→南方→北方
征服南越,控制西南夷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1.《史记》载,韩国制订“疲秦计划”(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大兴水利),嬴政采纳郑国的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赢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郑国渠修成后关中变成沃野,秦国富强起来,后统一六国。这说明( )
A.秦王善于纳谏重用儒学人才 B.国家兴衰取决于统治者的才能
C.秦国崛起开始于修建郑国渠 D.招贤纳士助推秦国完成了统一
D
2.有学者提出;“秦在水利、交通、机械等技术层次的优越,使秦人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并赢得最终胜利。”这种观点意在说明秦国( )
A.素有重视农耕文明的传统 B.科学技术领先东方六国
C.讲求实用最终完成国家统一 D.商鞅变法意义非凡
C
对点训练:秦的统一
思考: 春秋时期的动荡局面教给秦朝哪些启示?如何解决?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中央:君主专制
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中央集权
①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
指君主独自掌握政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②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强调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 
主题一:秦的统一
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
①地位:
②特点:
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印称“玺”。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与上。上至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核心)
皇位世袭
③本质:
君主专制
主题一:秦的统一
可集思广益,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但最终决定权仍掌握在皇帝手中。
1、政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军事)
九卿之中,除廷尉、治栗内史、典客外,其余全部直接为皇室服务。
特点:
①皇帝任命,概不世袭;
②三公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③九卿为皇帝私家服务。
官僚政治
皇权中心
家天下
参政方式:
公卿廷议,皇帝裁决
影响: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主题一:秦的统一
1、政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制
演变:
春秋置县,战国形成,秦朝全国推行
特点:
①地方官制有明确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
②郡县长官一概由中央任命考核,不得世袭。
影响:
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中央集权
官僚政治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主题一:秦的统一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天下共主→天下独主
贵族政治→官僚政治
血缘社会→地缘社会
地方分权→中央集权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以血缘与地缘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早期国家的终结和中央集权的建立。意味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主题一:秦的统一
项目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不同点 盛行时代
建立基础
权力传承
政治体制
与中央的关系
历史影响
相同点
【知识拓展】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地缘)
世袭,终身
皇帝任免,有任期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诸侯在领地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地方分权)
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中央集权)
前期巩固统治,后期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
性质: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作用: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主题一:秦的统一
1、政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文书制度【链接选择性必修1·P4】
①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②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③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都要批阅大量文书。
◎睡虎地秦简
材料:“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东汉王充《论衡》
影响
◎秦朝道路示意图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主题一:秦的统一
①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传送到全国各地;
②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③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
④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1、政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5)考核与监察
①上计制:
县、侯国
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
郡国
郡国汇编,制成计簿
上报中央。
中央
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
考核官员的主要办法,每年岁末将地方治理情况上报中央。
②监察制度:
上计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
中央形成以御史大夫为中央监察体系,地方设监御史。
加强对官吏的管理和控制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主题一:秦的统一
2、经济:
①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②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直道、五尺道等,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③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车同轨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秦朝道路示意图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主题一:秦的统一
3、其他措施(结合选必):
思想文化
社会治理
法律教化
赋税制度
户籍管理
民族关系
统一文字(小篆);以法家思想治国; 焚书坑儒。
律令(法律文告)并行,轻罪重罚,严刑酷法;三老掌教化。
乡里制度;什伍组织;迁六国贵族豪强;大规模的移民;整顿社会风俗等。
田赋税率高,人头税极重(二十倍于古)。
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室籍(宗室贵族)、宦籍(官吏)、市籍(商贾)等。
设立官职: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边疆管理:北击匈奴筑长城;南抚夷越,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主题一:秦的统一
下面为出土于湖南的里耶秦简户籍簿。
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
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问题]: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秦朝的哪些历史信息 指出里耶秦简的史料价值。
信息:基层治理机构是里;实行军功爵制,社会等级分明;男耕女织个体小家庭的构成;户籍制度严格细密;赋役征发按照户籍登记;政府加强对民众的人身控制;使用隶书;书写载体为竹简。
史料价值:内容上,能补文献史料记载之缺;可信度上,因其为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更高。
对点训练:秦的统一
秦朝统一历史意义:
材料: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
——邹纪万:《秦汉史》
1.疆域版图奠定——初步奠定了以后历代疆域的版图,为历代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政治制度构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3.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各地之间的经济交往联系与社会发展。
4.民族文化认同和大一统观念——统一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和发展奠基,以及大一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主题一:秦的统一
前221秦王朝建立
前220修驰道
前219秦始皇在泰山封禅
前215发兵北伐匈奴
前214修长城
前213焚书
前212坑儒、修阿房宫
前210秦始皇崩,秦二世即位
前209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旗号“张楚”
前208修完秦始皇陵
前207项羽大破秦军,刘邦入咸阳,秦朝灭亡
秦朝大事年表
六国与秦矛盾尖锐
材料1:秦由于忽视了文化对统一的功用,用相对落后的秦文化来兼并和统一先进的六国文化,终为其所累,导致自身灭亡。
——摘编自胡鸣焕《秦亡新论》
材:2:始皇帝吞并六国之后,进而废置各国的王室和封建贵族,并由秦国的官僚处理政事,这项激烈的措施使得这些牺牲者感到难以忍受,而秦王朝推广政策时的强硬作风使得他们更加难以忍受。所以,真正焚烧秦王朝的是六国旧贵族的复辟势力。
——摘编自吴毅《秦朝速亡原因新论》
秦灭亡的原因
主题二:秦的灭亡
1、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根本原因);
2、秦朝缺乏治理统一大国的经验;
3、秦朝对东方六国的旧势力缺乏有效的融合与控制;
4、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与反秦势力的壮大(直接原因)
①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
②兴师动众出外游巡、封禅,征伐繁重;
③刑法严苛,人们摇手触禁;
④焚书坑儒。
秦灭亡的原因
主题二:秦的灭亡
史料一 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36郡,后来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下设县。郡、县主要官员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这样,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史料二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扩展提升:周秦之变
1、中央君主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集中到秦朝君主集权的“皇帝制”。
2、地方权力由分散独立到中央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制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制。
3、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贵族世袭到秦朝官员由皇帝任命。
4、大一统:从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观念上的“天下一家”到制度上的大一统,地域上真正的统一,思想上的统一,经济文化层面的统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真正形成。
扩展提升:周秦之变
【归纳总结】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发展,集权制国家的矛盾与速亡
政治:天下统一、专制集权、官僚政治、三公郡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包括:1.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 2.中央行政体制(君主专制);
3.地方行政体制(中央集权); 4.监察考课与官员选举;
5.军事制度; 6.法律体系。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器、交通发达、服务经济。
文化:法家理论、专制根基、焚书坑儒、思想统一。
社会:编户齐民、整顿风俗、赋役繁重、苛政暴行。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