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中学高2025届高二(下)期中考试
生物学科试题
(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下列关于食品制作过程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缺氧、呈酸性的环境适合乳酸菌繁殖,但酸奶制作时仍需消毒
B.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C.在食品工业上可利用发酵工程生产食品添加剂和酶制剂等
D.若出现面包长霉、酸奶胀袋、腐乳表面出现“皮”等情况,则不能再食用
《黄帝内经》中提到:“米酒甘甜,入肝经,能补血行气。”某品牌的甜酒曲中只有需氧型根霉菌,这种菌促进淀粉水解的能力强,产生酒精的能力较弱,因而用其制作的甜米酒甜味明显又略带酒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根霉菌和酵母菌一起进行有氧发酵来提高甜米酒的酒精浓度
B.用适宜的选择培养基即可获得某种用于酿制米酒的优质根霉菌种
C.蒸好的米饭放至室温再添加甜酒曲可以防止根霉菌因高温而失活
D.用纯根霉菌制作的甜米酒中只有酒精一种代谢产物因而更加安全
“恐惧生态学”认为恐惧能影响捕食者的捕食行为。某岛屿上中型肉食动物浣熊的天敌—大型肉食动物被人类捕杀殆尽后,浣量捕食红黄道蟹和线鳚,导致该岛屿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为探究恢复该岛屿生态平衡的对策,研究者在观测区播放浣熊的捕食者(大型肉食动物)和非捕食者的叫声,一段时间后调查统计观测区相关数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型肉食动物的存在不会导致该岛屿的物种多样性降低
B.恐惧使浣熊躲避或离开观测区,并减少了捕食时间
C.该研究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播放浣熊捕食者叫声的对策不利于恢复该岛屿的生态平衡
某地湖泊由于大量生活及工业污水导致每年5、6月份浮游藻类大量繁殖而产生“水华”现象。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两种本地沉水植物进行了相关修复实验,测量水样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总氯(mg/L) 总磷(mg/L) 叶绿素(mg/L)
对照水样 1.73 0.071 22
甲 1.25 0.051 3
乙 1.41 0.039 12
A.选择本地物种进行生态修复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
B.甲、乙植物减弱“水华”现象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该湖泊中总磷的含量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更大
D.叶绿素含量越多说明生产者越多,湖泊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某团队为探究制作泡菜所用盐水的最佳质量分数,进行了探究实验。为方便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浓度,先用配置好的已知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做了吸光度测试,并绘制下图甲。再分别以不同质量分数的盐溶液制作泡菜,从第三天开始,每两天测一次亚硝酸盐含量并绘制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5%质量分数的盐水制作泡菜的第7天,取泡菜液测出的吸光度约为0.46A
B.5天的时候,亚硝酸盐的含量最高,此时乳酸菌成为优势菌种
C.如用7%质量分数的盐水制作泡菜可能会导致“咸而不酸”
D.适量加入“陈泡菜水”可缩短泡菜酿造周期
桑葚玫瑰酒既融合了桑葚和玫瑰的果香、花香,又使其营养价值和功能活性增加,极大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图1为制作桑葚玫瑰酒的装置图;图2为不同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对花色苷含量、酒精度和感官评分(感官评分越高,品质越好)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排气口连接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避免其他微生物进入装置
B.由图2可知,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对酒精度影响不大
C.各组中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为4:1时酒的感官评分最高
D.桑葚玫瑰酒发酵所用菌种的代谢类型与醋酸菌相同
将两种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菌株a和b)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接种至培养基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B.基本培养基出现的少量菌落一定是单菌落
C.基本培养基中包含菌株a和b的生长因子
D.菌株a和b需要的生长因子有所不同
一次性口罩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纤维(PP),某科研团队准备从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一次性口罩的细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所用培养基是以PP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B.图示所用接种方法分别为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在三个平板滴加0.1ml的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75、76、77,则1g土壤中活菌数约为7.6×108
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数量统计一般比实际值偏低
在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中生活着多种微生物,其中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某科研团队按照如图所示的流程分离瘤胃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实验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并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表面均加入一层无菌的石蜡主要是为防止杂菌的污染
B.甲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纤维素,则该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
C.制备乙培养基时,待灭菌的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再倒平板
D.图中降解圈的大小与纤维素酶活性有关,菌落a降解能力最强
下图是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对特定单克隆抗体(单抗)进行检测筛选原理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检测涉及到的主要原理是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B.图中“抗原”应是免疫小鼠时注射的物质
C.图中“二抗”必须结合到待测单抗的可变区(具特定氨基酸序列的片段)
D.可根据反应体系中颜色的深浅来判断待测单抗的含量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尿素分解菌可合成脲酶,利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从土壤中分离尿素分解菌并进行计数。科研人员取0.1g土壤分别稀释103~107倍,将0.1mL不同稀释倍数的土壤稀释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得到如表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稀释倍数 103 104 105 106 107
菌落数/个 1号平板 478 367 270 26 5
2号平板 496 354 268 20 8
3号平板 509 332 272 29 3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将稀释液中的菌体完全分离,一个菌落对应一个菌体
B.该实验中稀释倍数为105的平板最适合用来统计活菌数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均为尿素分解菌
D.若在显微镜下利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则统计结果一般比实际活菌数目少
用拟南芥C株系与野生型杂交,可使受精卵发育过程中来自一方亲本的染色体消失,可获得单倍体子代。受精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统计杂交子代染色体组成,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方法与获得单倍体的传统途径原理不同
B.此方法获得的子代大部分为单倍体,少部分为非整倍体
C.所有子代体细胞的染色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25℃比22℃更利于获得单倍体,并可直接用于杂交实验
为培育繁殖周期快、高产人参皂苷的杂种植物,研究人员将人参和胡萝卜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并检测了原生质体密度对融合率的影响,结果如表。
原生质体密度(1:1混合) 0.5×105个/mL 2×105个/mL 5×105个/mL 10×105个/mL
融合率(%) 18.6 35.8 29.2 23.6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进行去壁处理获得原生质体
B.原生质体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原生质体的融合
C.融合后的原生质体经过脱分化即可发育成杂种植株
D.对杂种植株需进行生长速度和人参皂苷含量的检测
胞质杂种是指两个原生质体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其中一个细胞的细胞核消失后,两个原生质体的细胞质杂交得到的个体。科研人员利用雄性不育的品种A与可育的品种B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了雄性不育的胞质杂种“华柚2号”,制备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了品种A的细胞核基因组中。经检测,“华柚2号”的细胞核和叶绿体基因来自品种B,线粒体基因来自品种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备原生质体时需用胰蛋白酶或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
B.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可用于诱导原生质体A和B的融合
C.“华柚2号”的获得说明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可能位于线粒体中
D.应筛选发绿色荧光的杂种细胞C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华柚2号”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中提取的一种高效抗癌的药物,虽然能造福人类,但却为濒危的红豆杉带来灭顶之灾。为取代从天然植株中提取紫杉醇的方式,可进行细胞产物工厂化生产,其过程为:获取红豆杉外植体→消毒→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培养→提取紫杉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紫杉醇是存在于红豆杉属植物体内的一种次生代谢物
B.研究发现用红豆杉幼嫩茎段比成年老枝更易产生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原因是幼嫩茎段细胞分化程度低
C.用少量果胶酶处理红豆杉愈伤组织获取单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可有效提高紫杉醇的产量
D.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2n)经诱导处理后,观察到染色体数为8n的细胞,原因是经加倍到4n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水稻矮缩病毒(RDV)可借助叶蝉侵染水稻。研究者对三种生物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研究。
(1)RDV与水稻种间关系是 ;叶蝉通过取食水稻获得水稻同化的 ,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 。
(2)利用携带RDV的叶蝉(带毒叶蝉)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带毒水稻作为实验组;用 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对照组水稻。将15头饥饿处理的叶蝉接入图1装置两株水稻的中心点,统计水稻上的叶蝉数量,结果如图2。
图2体现出不带毒、带毒叶蝉对水稻的取食偏好分别是 ; 。
(3)研究发现,RDV感染使水稻释放两种挥发性物质E和H。将叶蝉置于图3a所示的四臂嗅觉仪的中心,其中一臂连接气味源,统计一段时间内叶蝉在四个区域停留的时间,如图3b、c。
①据图3b、c分析E、H对叶蝉的作用 。
②现有无法合成E的突变体甲,无法合成H的突变体乙。利用图1装置设计实验验证“RDV通过诱导水稻产生挥发性物质影响叶蝉的取食偏好”。
组别 左侧水稻 右侧水稻 不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1 野生型 突变体甲 a a
2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甲
3 野生型 突变体乙 a a
4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乙
请依据图3结果,预期本实验结果 (选择字母填于表内)。
a.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与右侧水稻的基本相同
b.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多于右侧水稻
c.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少于右侧水稻
(4)进一步研究发现,病毒会影响叶蝉嗅觉相关基因的表达。RDV对水稻和叶蝉的影响有利于RDV在水稻间 和繁殖,这是 的结果。
PHA是嗜盐单胞菌H的一种代谢产物,也是一种新型高附加值可降解材料,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以糖蜜(甘蔗榨糖后的废弃液,含较多蔗糖)为原料,发酵生产PHA可提高甘蔗的整体利用价值,工艺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啤酒酵母是啤酒发酵的常用菌种,菌种选育是发酵工程的首要环节,部分菌种使用基因工程进行改造,使用基因工程改造的啤酒酵母,可以 ,选育的菌种通常要进行扩大培养,原因是 。
(2)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 ,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 等发酵条件。
(3)评估发酵过程发酵罐内菌株增殖状况应采取的操作为 (答出1点即可)。
(4)发酵结束之后,采取适当的 措施来获得产品PHA。
HER2 是一种定位于细胞膜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 过度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为开发用于治疗 HER2 过度表达的恶性肿瘤单克隆抗体偶联药物(抗 HER2-ADC),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备抗 HER2-ADC的过程中,需要用 对小鼠多次进行免疫,以期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过程②和③分别表示筛选出 、 。
(2)抗 HER2-ADC作为靶向药杀伤HER2 过度表达的恶性肿瘤细胞的效果较为明显,其原因是 。
(3)为研究抗 HER2-ADC 对 HER2 过度表达的肿癌细胞代谢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人乳腺癌细胞BT-474、裸鼠(先天性胸腺缺陷的突变小鼠)、多种化疗药物和试剂(磷酸缓冲液配制的抗HER2-ADC、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美坦新联药物、磷酸缓冲液等)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将乳腺癌细胞 BT-474移植到裸鼠体内,待肿瘤体积达到 200 mm3时将裸鼠分为4组并分别给药处理,空白对照组的给药处理是注射 ,一段时间后检测裸鼠体内肿瘤的体积,结果如图2所示。
②实验结果表明,抗 HER2-ADC 对 BT-474 细胞的 具有促进作用,且效果较其他药物更好。
③后续可通过研究抗 HER2-ADC (答出2 点)等情况,为抗 HER2-ADC 进入临床实验奠定数据基础。
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是指利用射线破坏供体细胞的染色质,与未经射线照射的受体细胞融合,所得融合细胞含受体全部遗传物质及供体部分遗传物质。红豆杉的次生产物紫杉醇是一种高效抗癌药物,但由于红豆杉野生资源匮乏,且红豆杉植株紫杉醇含量极低,导致了紫杉醇的供应严重不足。因此,研究人员尝试运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将红豆杉(2n=24)与柴胡(2n=12)进行了融合,培育能产生紫杉醇的柴胡,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X射线处理能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使其发生断裂、易位、染色体消除等,使细胞不再持续分裂;碘乙酰胺处理使细胞质中的某些酶失活,抑制细胞分裂。
(1)过程①中需将植物组织经 后接种于MS培养基上诱导 过程,产生愈伤组织。
(2)过程②中将愈伤组织加入 酶液去壁,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加入洗液多次洗涤后获得原生质体。多次洗涤的目的是 。对红豆杉和柴胡原生质体进行的A、B处理分别为 。
(3)采用二乙酸荧光素(FDA)法可测定原生质体活力。已知FDA本身无荧光,当其进入细胞后可被酯酶分解为无毒、具有荧光的物质,该荧光物质不能透过活细胞质膜,会留在细胞内发出荧光。据此应选择 的原生质体用于融合。
(4)过程③常用的化学试剂是 ,经诱导融合后,只有异源融合的原生质体可持续分裂形成再生细胞团,原因是 。
(5)科研人员对获得的部分植株细胞进行染色体观察、计数和DNA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如下:
后代植株类型 染色体数目、形态 DNA分子标记鉴定
甲 12,形态与柴胡染色体相似 含双亲DNA片段
乙 12,形态与柴胡染色体相似 无红豆杉DNA片段
丙 12,形态与柴胡染色体相似 含双亲DNA片段和新的DNA片段
由表可知,后代植株中 类型一定不是所需植株。科研人员推测杂种植株的染色体主要来源亲本 的染色体,另一方亲本的遗传物质可能不是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于杂种植株细胞中,而是以DNA片段的方式整合进柴胡的基因组,作出以上推测的依据是 。
土壤中线虫的种类与数量非常丰富,按营养类群可划分为食细菌类线虫(Ba)、食真菌类线虫(Fu)、捕食/腐食类线虫(Op)和植物寄生类线虫(Pp),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稳定及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营养物质添加对土壤线虫的影响,科研人员开展了氮、磷添加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线虫属于生态系统中成分中的 ;研究线虫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食物、 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2)图1为能量流经植物寄生类线虫的示意图,图中小写字母表示能量的大小,X代表 。同化效率是指被动物同化的能量占其摄食能量的比率,植物寄生类线虫(Pp)同化效率约为0.25,则其b与c的比值为 ;植物寄生类线虫同化效率显著低于其他线虫营养类群,原因可能是 。
(3)实验部分结果如图2、3所示。据图2可知,添加 (选填“氮肥”或“磷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线虫丰度。据图3可知,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结构中, 类线虫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群,其可能原因是 。与CK相比,氮、磷添加均提升了 类线虫的比例,可能的原因是 。
注:CK:不施肥;N:氮肥;P:磷肥;下标12,24:施肥量分别为60和120g m-2 a-1。
(4)结合上述分析,为提高土壤线虫群落的健康发展,提出的施肥建议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生物学试卷 第 1 页,共3 页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5 DCDAB 6-10 DDCAC 11-15 BACC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每空1分,共13分)
(1) 寄生 物质和能量 第二营养级
(2)(相同数量的)不带毒叶蝉
(不带毒叶蝉偏好取食)带毒水稻;(带毒叶蝉偏好取食)不带毒水稻
E只吸引不带毒叶蝉,H只对带毒叶蝉有趋避作用
组别 左侧水稻 右侧水稻 不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1 野生型 突变体甲 a a
2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甲 b a
3 野生型 突变体乙 a a
4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乙 a c
(4) 传播 进化(自然选择)
17.(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
(1)加速发酵过程,缩短生产周期 (2分)
工业发酵的体积一般比较大,接入的菌种总体积需要量大
(2)发酵罐内发酵 溶解氧
(3)检测微生物数量
(4)提取、分离和纯化 (2分)
18.(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
(1)HER2 杂交瘤细胞 分泌抗 HER2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HER2过度表达的恶性肿瘤细胞表面的 HER2 多,与抗 HER2-ADC 结合概率高(2分)
(3)等剂量的磷酸缓冲液 凋亡 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对正常细胞的毒性(2分)
19.(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
(1) 消毒 脱分化
(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去除原生质体上残留的酶液 X射线、碘乙酰胺
(3)有荧光
(4)聚乙二醇(PEG) 杂种细胞由于融合后在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功能上实现互补,使细胞恢复正常分裂
(5)乙 柴胡 甲、丙类型植株细胞的染色体与柴胡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相似,且含有双亲的DNA片段(2分)
20.(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
(1) 消费者 、分解者 栖息地、天敌
(2)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1:3(2分) 植物寄生类线虫粪便量占比多
(3) 磷肥 植物寄生类线虫(Pp) 该地植物多,土地中植物根系丰富(2分)
食真菌类线虫(Fu) 氮、磷添加,增加了土壤中真菌的数量(2分)
(4)适当增加磷肥施加
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1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