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共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4 15:0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2019 新课标湘教版必修二
第四章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新课导入】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人们更多地考虑在哪里修路、修什么路,以及交通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为什么说“要致富,先修路”?说说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问 题
一、基本概念
1、定义: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2、意义: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3、主要方式: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
4、不同时期交通运输方式
古代:我国北方把马匹和马车等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以陆路交通为主;南方水运发达,相对降低了运输成本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日趋先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种类齐全,方便快捷,经济安全
形成了高速度、网络化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
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运量,还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交通时间,增强了原材料、产品和人口的流动性
全方位(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
专业化(如大型集装箱、客运专线等)
大型化(规模化,如海上巨型油轮等)
网络化
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联合
各种交通运输线
各种交通运输点



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③现代交通运输发展方向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二、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航空
公路
铁路
水运
管道
思考:请为下列货物的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1、五箱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乌鲁木齐。
2、2吨活虾,从郊区运往市区。
3、5万吨小麦,从上海运往重庆。
4、10万吨原油,从科威特运往日本。
5、2万吨煤炭,从大同运往上海。
(航空运输)
(公路运输)
(内河航运)
(海洋运输)
(铁路运输到秦皇岛,再海洋运输到上海)
思考: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比较
运输方式 特点 运量 运费 运速 灵活性 连续性 成本
(建设成本、运输成本)
水运 海 大 ↓ 小 低 ↓ 高 慢 差 差 低
河 铁路 较快 差 好 投资大,占地广
公路 较慢 好 好 短途运输成本低
航空 快 差 差 投资大
管道 损耗小、平稳安全、 管理方便 差 好 投资大
灵活性即灵活地更换计划,线路/工具
连续性即是都能够直接到达目的地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备 注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管道
运量大、速度快、长途运输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造价高、占地广、
短距离运输成本高
机动灵活方便、周转快、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连续性好
运量小、耗能多、长途运输成本高运费贵,安全性低
运量大、投资少、运输成本低、最廉价
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水文、气象)影响大
速度快、效率高,受地表形态(如山地、沙漠、冻土等)限制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技术要求高,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
运量大、运输损耗小成本低、连续性强、安全方便,受气象条件影响小
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适合大宗、笨重、长途运输的货物,如矿石、木材、粮食等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适合短途量小、不易保存的货物
历史最悠久,适合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
最快捷,适合急需、贵重、体积小、数量不大的物品,如急救药品、鲜花等
运具线路合二为一,适合液态或气态货物,石油、天然气等
货运:根据货物性质、数量或重量、运输距离、价格、运输速度(时效)等进行选择
公路运输能实现“门到门”服务,且装卸方便,可作为其他运输方式的接运工具,适于中短距离运输;但在缺少铁路、交通不便的山区、高原,公路运输也适宜长途运输
客运:根据运输速度(时效)、价格、安全性、舒适度、目的等进行选择
远距离选择航空和铁路,近距离选择公路;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选择河运或海运
思考:交通运输方式的判断与选择
交通运输方式选择
案例 要求 铁路 公路 海运 河运 航空
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参加贸易洽谈会 次日必须报到
从重庆到武汉 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从九坑河水库运2吨活鱼到广州 保鲜
从太原运200吨煤到武汉 走近路降低运费
从天津到上海运1万吨海盐 选择最经济的办法
例1: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读图,完成1~3题。
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由图可知,货物③具有价值较高、运距较长、重量较轻的特征,适合航空运输。
C
2.货物④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A.公路 B.铁路
C.河运 D.海运
货物④具有运距较短、重量较轻的特征,一般采用公路运输。
A
3.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货物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货物②具有价值低、重量较大与运距较长的特征,降低运费是其生产布局考虑的重要因素。
B
喷气式客机速度为805~1127千米/时
1960年代
马车及帆船的最佳平均速度为16千米/时
1500--1840
蒸汽机车平均速度为105千米/时
蒸汽轮船平均速度为58千米/时
1850--1930
螺旋浆飞机速度为483~644千米/时
1950年代
交通运输方式变革引起的时空压缩示意
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使我们明显感受到“区域变小了,城市靠近了,出行便捷了”。尤其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更颠覆了传统空间意识,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交流日益频繁,“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渐深入人心,“地球村”更成为和谐大家庭。
阅读
高速铁路指设计时速250千米及以上的客运专线
沪昆高铁2016年6月通车,全长2266千米
连接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
上海到昆明时间由37时缩短至8时
从东海之滨到西南边陲
不需半日可达
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高速铁路
我国高铁建设突飞猛进
营运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高铁营运里程65%以上。
高铁不仅影响出行方式,更改变时空观念。
高铁使区域间同城效应增强,“一线城市工作,二线城市购房”模式应运而生。
上海职工在苏州昆山购房,乘坐高铁往返两地仅需20分钟,两地犹如一城。
1、截至2017年底,不含港澳台,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470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营运里程达13.6万千米;铁路营运里程12.7万千米,其中高速铁路达2.5万千米。
读图,试从交通运输线长度、密度等方面,分析我国东西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差异原因。
探究活动P92
思考:试从交通运输线的长度、密度等方面,分析我国东西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差异的原因。
图 我国 2016 年市辖区 300 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
长度 密度 原因
东 部 交通线路里程长 密度大形成网状格局通达度高 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
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交通线路修建的难度低。
西 部 里程短 密度小 通达度相对较低。 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水平低
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修建难度大、成本高。
差异:
东部以铁路、高铁、高速公路运输为主,密度大,线路长。
西部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运输为主,密度小,线路短,高铁里程很短。
2. 目前,我国铁路客运分为多种类型, G 代表高铁列车, Z 代表直达特快列车,D 代表动车组列车, K 代表快速列车, L 代表临时加开列车, Y 代表旅游列车。结合下表,谈一谈你对高速铁路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看法。
北京—广州不同类型列车运行对比
列车车次 总里程 / 千米 途经主要站点 运行时间
G79 2302 北京西、石家庄、郑州东、武汉、长沙南、广州南等6个 8时01分
Z35 2302 北京西、郑州、武昌、长沙、广州等5个 21时27分
K599 2302 北京西、石家庄、安阳、郑州、驻马店、武昌、长沙、郴州、韶关东、广州等23个 29时58分
现在人们出行首选高铁,因为高铁比其他类型的列车耗时少、乘坐舒适、价格合理。这源于高铁的运行速度快,输送能力强,案例性能好,能源消耗少,正点率高,乘坐舒适度高。
2干支流交汇处
1河口
3通航河段上游起点
三、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从西安往西,沿古丝绸之路可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城市。
在西方,罗马帝国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对欧洲城市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城市迅速崛起。我国一些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就是依托铁路发展起来的,比如石家庄、株洲和怀化。
石家庄:原为河北省正定县下属的一个村庄,1907年正太路全线通车,当时的石家庄村东侧,便成了京汉、正太两条铁路的交会点,石家庄成为交通枢纽,从而发展为大城市。石家庄的发展变化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有直接关系。
某地交通运输变化,影响城市布局。开凿京杭运河,南方与北方经贸联系加强,扬州、济宁城市借运河发展。当运河严重淤塞后,沿岸城市发展受阻。随京沪铁路通车,铁路运输取代水运,铁路沿线城市迅速壮大。
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扬州成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咽喉,交通繁荣使扬州成当时世界繁荣城市;清代中叶后,京杭大运河几度淤塞,城市衰落;解放后,京沪铁路通车、疏浚京杭大运河扬州迅速发展。随连淮扬镇高铁通车,交通地位提升,城市加速繁荣。扬州兴衰与交通方式变化和布局相关。
运河 PK 铁路-影响城市兴衰
探究活动P94
1、交通枢纽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3、传统村落和新农村建设——合村并居
沿海沿江的许多城市则是依托港口才得以发展兴旺的。例:新加坡,上海
利: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带动聚落的发展
弊:交通运输的衰落,引起聚落的衰落。
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而交通不便的村落则逐渐消失。
(一)交通运输影响聚落发展
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对沿线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提高了可达性,更强化了区位优势,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进而形成经济带,即以交通干线为主轴,以途经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为主体的带状经济区域。
运输需求增加
交通投资增多
交通可达性提高
运输费用降低
相关产业发展
经济活动空间集聚与扩散
城市体系优化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城市区位优势变化
交通动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示意图
1、促进经济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合理配置
2、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扩大辐射范围
3、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一些偏远的边境聚落,依托国际陆路交通的优势,发展成为重要的边境贸易口岸。例:新疆霍尔果斯,广西凭祥,辽宁丹东
同城效应:近年来,北京人专程到天津的餐馆就餐。
(二)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以港口城市为核心,以沿海航线和交通干线为发展轴,如日本东海道经济带。
沿海型经济带
由河流干流及支流、城市、工业区等构成的经济带,以河流为发展轴,以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如长江经济带。
沿河型经济带
以铁路、干线公路为发展轴,以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如陇海—兰新经济带。
沿路型经济带
依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逐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复合型经济带
类型
经济带
陇海—兰新经济带
探究活动P95
海洋运输
铁路运输
内河航运
大连、上海、天津、广州
连云港、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能源、电力、制造业、航空航天
电力、钢铁、汽车、石化、服务业
探究活动P96
1、阅读课本97页,指出不同交通方式(高速公路、新干线、航空)随距离增加所占份额的变化。
由东京至福冈(博多)不同交通方式随距离增加所占份额的变化
随距离增加所占份额高速公路减少;新干线先增加后减少;航空增加。
宜万铁路
西起重庆万州区东到湖北宜昌市,沿线地质条件很复杂,桥梁、隧道多,是我国建造难度最大,单位千米造价最高的山区铁路。它的开通改写了中国西南鄂、渝、湘、黔地区24万平方千米土地没有铁路的历史,为广大西南地区开辟了一条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加快了与东、中部地区的经济融合。
四、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宜万铁路结束了鄂、渝、湘、黔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开辟了一条沿江铁路大通道,利于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农副产品外运,加快了与东、中部地区的经济融合。
四、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宜万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因素
宜万铁路经过的山区,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四、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宜万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
1、山区修建公路,在陡坡上修筑成“之”字形;大江大河处修桥;
2、高级别道路多采用架桥、打隧道、开挖山的方式通过山地,以提高运输安全和效率。
因地
制宜
四、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宜万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社会因素
有效解决了百年来影响山区人们出行难、发展难、进步难等“三难”问题,让全区经济社会步入发展“快车道”。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脱贫致富。
科学技术是保障,宜万铁路隧道、桥梁多,被誉为“铁路桥隧博物馆”。突破了很多国际难题,科技含量很高的铁路。
四、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宜万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科学因素
自然
因素
交通运输线路建设
影响
选线
地形
气候
水文
地质
社会经济因素
修建
意义
经济水平
社会发展
资源开发
科学技术
克服
自然障碍
交通线路走向与分布
制约性因素
保障性因素
决定性因素
四、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思考:1)设计一条从城市A到乡村B的公路
连接居民点、小村庄,方便人们出行
应避开沼泽地
在陡坡上成“之”字型
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尽量避免跨越河流
跨过河流时修建桥梁
避免占用耕地
思考:2)在修路时会遇到哪些问题?
依据:综合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
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
交通线路布局的基本原则
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区线路受限制小,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但
避开沼泽地
平原地区选线应尽量少占耕地,少过河
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涵总长度(少过河)
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路程要尽量短,节约建设成本
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铁路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呈“之”字形弯曲
应尽量避免穿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地质不稳定地段)、自然灾害多发(滑坡、泥石流)的地区。
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
如果修建隧道,应选择在背斜部位。
地形、水文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少占好地,平原地平、工程量小。
山地 沿等高线修线路,避开地形复杂区,陡坡“之”字形或开凿隧道
水文 避开沼泽地,少跨河流,工程量少。
地质 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地质稳定。
气候 暴雨、大风强度频率少,冻土、积雪小。
“在哪里修”考虑自然因素,选择有利因素,避开不利区位,降低投资,保证行车安全。
四、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铁路、国道直达原则,过城市边缘;省道线便民原则,过村落。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物质、技术、文化交流;
巩固国防、长治久安;加强民族团结、带动少数民族致富。
环境 少穿过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
人口 过居民点,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少过居民点,搬迁量少)
技术 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障碍
“为什么修”考虑社会经济因素,交通线区位选择主导因素 。
“能不能修”考虑技术因素,要有技术支持
陆域条件
港口
航行条件
水域条件
停泊条件
筑港条件
城市条件
腹地条件
自然因素决定港口的位置;
经济腹地决定港口的兴衰;
城市是港口发展依托。
拓展:港口区位条件
影响港口建设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①航行条件:道宽度,是否有淤泥
②停泊条件:水深,港湾、水域阔(考虑避风)
③筑港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平原区
(2)社会经济条件:
①经济腹地:广阔而发达(经济腹地是港口兴衰基础)
②城市依托:依托城市,为港口供人物财力。
③交通:交通运输方式构成交通运输网。
④科技是保障
社会经济条件好:依托大城市,经济腹地广。地理位置优越:通江达海,水陆联运。
(3)不利条件:
河流泥沙淤积,结冰封冻,气象、海况条件差,经济腹地狭小,
水域浅、交通区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