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是“细胞增殖”一节的重要知识点,内容比较抽象、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比较多,教师讲清知识点似乎并不难,但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快速掌握就很难做到。本教学设计尝试以“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以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1、教学设计思路
1.1小组合作分别制作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模具,各组依次描述每个时期特点。老师评价制作成果、播放各时期的flash动画并总结其特点。
1.2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点,并完成表格。完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的坐标及表格。习题演练,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理解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概念。
2)掌握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的特点及有丝分裂的意义。
3)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点。
4)掌握各时期细胞内遗传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
2.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制作各时期的细胞分裂图,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模仿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坐标和表格式教学,培养学生从抽象到直观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转换。
2.3情感目标
1)用动手制作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让学生亲身体会在实践和讨论中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3、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3.1教学重、难点
1)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变化特点。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3.2解决方法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参照课本图片,用粘土制作各分裂时期的图像。完成之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总结该时期的特点。
2)运用表格、坐标的直观的特点,突破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的难点,让学生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作出正确图象,使其深化理解,优化教学效果。
3.3课时数:2课时
4教学方法
4.1小组合作制作模型,并讨论、总结各分裂期的特点。
4.2直观教学法:用flash动画演示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4.3比较教学法:
利用表格、坐标图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以及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点进行类比、归纳。
5、教具准备
5.1白纸、铅笔、粘土
5.2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flash动画
5.3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和DNA含量坐标及表格
5.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点表格
6、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导入新课
讲述:请同学们先来看几幅图画,我这里提供了一个数据:一个成年人就是由大约由1014个细胞构成的。大家想一想,这些图片中涉及了几种细胞分裂方式?
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除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还有无丝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形成体细胞的主要方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观看图画,思考
看图回答: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有丝分裂形成体细胞
通过问题快速将学生带入课堂,以动画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重点内容呈现出来
探究1:
细胞周期的相关问题
讲述:有丝分裂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周期性,我们称之为细胞周期。PPT展示三个问题:
1.什么是细胞周期?是否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2.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否相同?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持续时间是否相同?
3.细胞间期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观察教材中的图6-1以及表6-1
看图回答:
1、它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2、不一样;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占5~10%
3、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找出答案
补充内容:染色质、染色体以及姐妹染色单体的关系
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也可以说染色质进行了复制,复制的结果是怎样的?
(PPT展示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态图片。)复制后,每条染色体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并且它们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
利用3分钟的时间完成例题1、2
看图,思考回答:
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学生通过对染色质、染色体以及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态以及关系的认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各分裂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也为后面的制作打下基础
探讨2:
探究真核细胞有丝分裂分裂期前、中、后、末四个时期的特点
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各时期的图象: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完成植物和动物有丝分裂前、中、后、末期的模型制作)探究活动要求:
1.使用提供的粘土、铅笔、小刀等工具在白纸上做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设2N=4)的模型。
2.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该活动。
制作过程中,老师巡视指导。
先请植物组的学生依次展示制作成果,并对该时期的特点做详细的表述。
(PPT展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的平面图及特点)
请动物组的学生结合自己制作的动物细胞模型来说说: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总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纺锤体的形成方式和细胞质的分裂形式。
(Flash动画展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
根据同学们课前的预习,模仿课本图片各时期的特点,在规定时间20分钟内完成制作。
学生一:
前期:核膜、核仁消失了,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学生二:
中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称为赤道板。
学生三:
后期: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学生四:
末期:染色体又变成了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又重新出现了。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学生五:
前期:这两组中心粒移向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
学生在合作学习和亲自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地掌握相关知识,而且印象深刻。可以很好地锻炼其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并培养其团队精神。
让学生展示和描述自己的制作成果,既能锻炼他们的胆识和口才,又能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同时还会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DNA分子数目变化
要求学生根据对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目变化的理解和掌握,完成表格,并将其绘制成坐标图(具体由PPT展示)
演练例题3、4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引导学生主动到展台上展示自己的答案并纠错。
以表格和坐标这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
1.洋葱细胞里有8对染色体,在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染色体和DNA数分别是
A.8条、16个 B.16条、16个 C.16条、32个 D.32条、32个
2.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3.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恰好相反的两个时期是
A.间期和末期 B.中期和后期 C.前期和末期 D.前期和后期
4.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
①高尔基体 ②染色体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核糖体 ⑥中心体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④⑤⑥
5.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最主要的区别是
A.无染色体的变化和纺锤体的出现 B.无染色体的复制
C.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 D.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大小不同
6.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个时此时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
A.后期、末期、间期 B.间期、前期、中期 C.间期 D.间期、末期
7.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各增加一倍,分别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①间期 ②前期 ③中期 ④后期 ⑤末期
A.①② B.③④ C.④① D.①④
8.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成为染色体和染色体成为染色质的过程依次发生在
A.间期和末期 B.前期和末期 C.中期和后期 D.前期和后期
9.有丝分裂中始终看不到核仁的时期是
A.间期和前期B.前期和中期C.中期和后期D.后期和末期
10.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是在
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
11. 下图是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AB段表示细胞处于____期,DNA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
(2)BC段表示细胞处于分裂的哪几个时期____。
(3)CD段表示细胞处于____期。D点以后表示细胞进入________。
课件17张PPT。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增殖 学习目标
1.简述细胞增殖的周期性
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3.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一个成年人大约拥有100万亿个细胞,这些细胞都源自一个受精卵细胞。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主要)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1.什么是细胞周期?是否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2.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否相同?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持续时间是否相?
3.细胞间期的特点是什么?问题探讨1:有丝分裂的周期性
每条染色体由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组成,染色体数目不变。染色质复制的结果?例题1:
写出图中一个细胞周期 。 AC、CE、EG例题2: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是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B.无论什么生物,在细胞周期中,都是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
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D.细胞周期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D 问题探讨2:
探究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特点探究活动要求:1.使用提供的粘土、铅笔、小刀等工具在白纸上做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设2N=4)的模型。
2. 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该活动。2、中期:
①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3.后期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两条染色体;②染色体数加倍,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4.末期①两消:染色体消失,解螺旋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两现:出现新的核仁和核膜。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壁。 1、前期:
①两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形成。②两失:核膜消失、核仁解体。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一个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膜中部向内凹陷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①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基本相同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分裂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动物细胞分裂★思考回答: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有何不同?①DNA分子的加倍是间期DNA分子的复制的结果
②染色体加倍是因为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染色体的结果。2N4N0染色体
行为变化分裂
后期2N2N4a4a 4a4N2N4N4N4N004a2N4N0染色体
行为变化分裂
后期
例题3.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的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
B.每条染色体都有两条染色单体
C.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位
置上
D.每条染色体中只有一个DNA分子
例题4.细胞核中每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两个,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彼此分开的时期是(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DC【知识小节】 细胞间期特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细胞分裂期各时期特点及图像的识别很棒的你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