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1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 课件+学案+检测(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优课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1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 课件+学案+检测(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12-03 21:22:36

文档简介

6-1细胞的增殖(第2课时)课前预习学案
【考点直击】
项目
内容
要求
考点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细胞的有丝分裂
3.细胞的无丝分裂



重难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及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考情回顾】
题型
年份及考卷
考点
选择题
2010年上海、2008年山东、广东卷
细胞周期及各期特点
2010、2009年上海、天津卷
细胞的增殖
【核心考点探究】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结论
生物体的生长
生物体长大是靠细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
靠细胞体积的增大?
生物体的生长,既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要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
增殖
生物体表现为生长现象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细胞增殖的方式是:_ __;细胞增殖包括___ __ 和 _的过程。
细胞增殖的意义是 ____ _。
细胞分裂的方式有:____ ___、______ ___和________。










1、观察课本P112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图解
2、在空白处画一个细胞周期图。
细胞周期的概念: ______________。
①条件:只有 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而不再分裂、已经进入 状态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减数分裂 细胞周期。
②起、止点:从 开始→ 结束。
③一个细胞周期为何只能从分裂间期开始?

2、有丝分裂过程中主要观察哪些结构的变化?

1、与间期活动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2、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间期
主要变化特点:
前期
主要特点 :
动物、植物细胞在前期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

中期
主要特点:
在左边画出图像 (设动物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
3、该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个核DNA分子、
条染色单体。
后期
主要特点:
在左边画出图像 (设动物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
3、该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个核DNA分子、
条染色单体。
末期
主要变化特点:
结果:一个亲代细胞形成 个子代细胞。
动物、植物细胞有何不同?
(1)动物细胞:
(2)植物细胞:

比较
核内
DNA
染色
单体
着丝点
染色体
数目
位置
形态
间期
( )

( )

( )
( )

( )

( )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2n)
意义
1、比较亲代细胞与子代细胞的染色体数是否相同?
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

无丝
分裂
观察课本P114图6-7
1、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重要的特点是
2、分裂过程:核延长→

6-1细胞的增殖(第2课时)当堂检测练习
【基础篇】
单项选择题
1、有丝分裂中“丝”指的是 ( )
A.染色质丝 B.染色体 C.姐妹染色体 D.纺锤丝
2、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的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
B.每条染色体都有两条染色单体
C.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位置上
D.每条染色体中只有一个DNA分子
3、高等动植物细胞结构不同,导致了他们有丝分裂的不同,这是因为高等植物细胞( )
A.有叶绿体和细胞壁  B 有叶绿体和液泡
C.有细胞壁而无中心体 D 有细胞壁和液泡
【提高篇】
一、单项选择题
1、用高倍镜观察绿色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①~⑤中能够被观察到的结构有几个?( )
  ①细胞壁 ②染色体 ③中心体 ④核膜 ⑤赤道板  
A. 2个 B. 4个 C. 1个 D.3个
2、下图是某学生绘出的某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错误的是 ( )
A.a和b B.c和d
C.b和d D.e和f
二、非选择题
3、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图,据图回答:
(1)这是 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图,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顺序是 。
(2)在上图中,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 ,染色体数量增加一倍发生在 。
(3)要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最好是图 。
6-1《细胞的增殖》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一节第2课时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细胞的增值、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是以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也为后面的细胞分化、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打下铺垫。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与前几章所学的细胞器功能的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掌握以往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命现象,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因为高一年级的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很少,因此,要像对初学生物学的学生那样对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前五章学生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展开,通过适当的策略使新知识融入到原有的知识网络中。虽高一的学生已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综合思维能力,但本节内容确实抽象,估计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数的变化难理解,对于有丝分裂各个过程所出现的一系列现象,学生可能仍无法想象清楚,或无法将几个时期的事件串联成一条直线。因此,在教学中可用幻灯片演示、动画的方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连续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令教学中充分体现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改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准确描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
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5)了解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有丝分裂幻灯片和动画的展示培养观察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养成质疑、严谨、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染色单体、DNA数量的变化。
五、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
1.对于较抽象的有丝分裂过程,采取多媒体展示动画直观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观察归纳,难点的突破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下做好的染色体模型模拟各个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方式进行。
2.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堂巩固,使阶段性知识点得以巩固。
六、教学思路
幻灯片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引入有丝分裂的学习,利用动画,提出问题,引导学习细胞周期的概念。展示前期幻灯片,教师利用染色体模型(毛线制作的)介绍染色体,引导学生学习前期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下做好的染色体模型(太空泥制作的)模拟前期染色体的分布规律。中期、后期也这样处理。引导学生总结有丝分裂各时期特征,用坐标图把各个时期联系起来。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画,理解有丝分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展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画,引导学生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展示无丝分裂动画,引导观察无丝分裂的特点。完成当堂检测,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过程
程序
要解决的
核心问题
教师组织引导
学生活动
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
设计意图
导入
(1分钟)
展示一个植物细胞到一个植物个体的幻灯片,并提出问题:这么小的一个植物细胞是如何变成这么大的一个植物个体的?
思考并回答
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该如何理解?
(3分钟)
1、展示第一个动画,提出问题1:连续分裂的细胞还是不连续分裂的细胞有细胞周期?
2、展示第二个动画,提出问题2:细胞周期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什么?
3、展示第三个动画,提出问题3:分裂间期细胞内部结构有无变化?
观察动画,思考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
使学生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理解细胞周期,通过问题3引入分裂间期的学习
细胞有丝分裂(高等植物为例)
分裂间期细胞内部结构有无变化?
(3分钟)
1、展示间期开始和结束时的植物细胞图片
提问:植物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分别是什么?
2、教师强调染色质丝的形态变化,借助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引导总结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
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并
回答
理解间期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为分裂期的学习打好基础。
前期细胞内部的结构如何变化?
(5分钟)
1、展示间期和前期的图片,借助染色体模型介绍染色体,染色单体,并引导学生总结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变化。
2、提问:间期和前期的核膜、核仁有什么不同?染色体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3、用口诀引导总结前期特点
4、安排学习小组用课下做好的染色体模型模拟前期染色体的分布规律
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学生分组活动,一组到展台前演示
准确理解前期的特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前期染色体的分布规律。
分裂中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4分钟)
1、展示前期和中期的图片,
提问:染色体的形态有什么变化?
提问:染色体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引导总结中期特点
3、安排学习小组用课下做好的染色体模型模拟中期染色体的分布规律
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
学生分组活动,一组到展台前演示
使学生准确理解中期特点
使学生理解中期染色体的分布规律
分裂后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5分钟)
1、展示中期和后期的图片,
提问: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借助染色体模型引导学生理解
2、引导总结后期特点
3、安排学习小组用课下做好的染色体模型模拟后期染色体的分布规律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分组活动,一组到展台前演示
使学生理解后期特点
让学生体会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分裂末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3分钟)
1、展示后期和末期的图片,
提问:分裂末期染色体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借助模型引导理解
提问:纺锤体、核膜、核仁有什么变化?
2、引导总结末期特点
注意:细胞板是一个真正的细胞结构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回答
使学生理解末期特点
让学生体会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有丝分裂过程是连续的吗?是动态的吗?
(5分钟)
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坐标图,其余同学自己画在纸上,并批改讲解
放映有丝分裂过程的动画
全班同学画图
观看动画,理解
理解有丝分裂不仅仅是连续的,而且是动态的过程
从整体上把握有丝分裂过程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也是这样的吗?
(4分钟)
有丝分裂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2分钟)
放映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动画,与植物的相比较,提问:
1、纺锤体的形成方式相同吗?
2、细胞分裂的方式相同吗?
展示显微镜下真实的分裂图像
引导学生总结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
观察动画,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分析回答
学生总结
理解动物 和植物有丝分裂的不同
理解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其它分裂方式的简要介绍
(1分钟)
放映无丝分裂动画,并请同学们比较与有丝分裂的不同点。(例:蛙红细胞的分裂)
观看动画,找出不同点。
理解无丝分裂的特点
了解其他分裂方式
当堂检测
(7分钟)
抽查学生的答题情况,并针对错题进行精讲
1、同学们完成当堂检测练习,请学生代表展示答案
2、认真思考问题,仔细听老师讲解
检验知识的理解程度
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课堂小结
(1分钟)
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题。
总结本节知识点
对本节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一、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
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4N
2N
DNA
2N→4N
4N
4N
4N
2N
二、无丝分裂
九、效果分析
我根据《细胞的增殖》一节的授课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
1、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我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过程中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精心设计了多种师生互动模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活动,展示成果;学生观察动画展示,描述特点;教师讲述等,使课堂形式多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整个教学环节上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释疑者的作用。另外,我适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评价,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整体来说本节课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学案的完成和教师的引导,或回答问题、或思考讨论、或模拟染色体分布或动手画图,将课堂交给学生,课堂效率很高。尤其在学生展示环节中,教具使用的错误可以引来很多学生的质疑、讨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目了然。由此说明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小组合作的课堂环节的设计很有必要。
3、成功的课件设计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十分抽象、微观,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困难。因此,我很注重课程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设计了一个较成功的课件。尤其是通过课件演示动植物的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了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较好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黑板板图的应用又克服了多媒体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较好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发展和巩固。
总之,本节课基本上是一节能体现课改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力培养的生物课。但学案设计还需激发全组成员的智慧对教材进一步的挖掘整合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十、课后反思
1、预习学案的设计不够完善,比如设置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之间关系的问题难度较高,在自学中学生难以理解。
2、有些学生在展示环节中或回答问题时习惯于从书上读,缺乏自己的理解。
课件25张PPT。第2课时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第1节 细胞的增殖学习目标:1、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2、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3、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4、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 变化。5、了解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观察与思考间期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前期前期特点:两消:核膜、核仁消失两现:染色体、纺锤体出现一散乱: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你理解了吗?中期中期特点:形定: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点集赤道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注:赤道板不是一个真实的结构。你理解了吗?后期后期特点:点裂:着丝点分裂数加:原来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变为两条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均两极: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你理解了吗?末期末期特点:两现:核膜、核仁重现两消: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新壁建: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扩散,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注:细胞板是一个真实的结构。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两消 两现一散乱形定 点集赤道板点裂 数加均两极两现 两消新壁建间期: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细胞有适度的生长。有丝分裂分裂期染色体数目分裂期拓展提升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由倍增的两组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赤道板部位形成细胞板并向四周扩展成细胞壁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基本过程一致、实质一致(都体现了核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均分配)、结果一致(都形成两个相同的子细胞)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动物与植物的细胞都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有什么重要意义?思考: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 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二、无丝分裂1、过程:核先延长,后缢裂为二,同 时质中央缢为两个子细胞。2、特点: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3、实例:蛙的红细胞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中DNA进行复制吗?评测练习【基础篇】答案【提高篇】答案1-3 D D C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整理一个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染色单体数量变化,并用坐标图的形式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