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普通高中2024年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考前模拟卷(提高版)(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普通高中2024年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考前模拟卷(提高版)(一)(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4 17:2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前模拟卷(一)
语 文(提高版)
提高版说明:比学考难度高一些的模拟训练卷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18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第5题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霓虹(ní) 毛坯(pī) 檄文(xí) 酣畅淋漓(hān)
B.遨游(áo) 祈祷(dǎo) 蹩脚(bié) 前合后偃(yǎn)
C.模样(mú) 调侃(kǎn) 铆钉(mǎo) 色彩斑斓(lán)
D.跬步(wā) 娇嗔(chēn) 玷辱(zhān) 余音袅袅(niǎo)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歌喉 凯旋 慌张 逍遥自在
B.粗糙 浮燥 稀疏 雕廊玉砌
C.渣滓 洗漱 哆嗦 玩忽职守
D.应酬 杜撰 鲁莽 碎琼乱玉
3.下列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山海关是那么雄伟,那么坚固,高高的箭楼,巍然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那“天下第一关”的巨大匾额,高悬于箭楼之上,特别引人入胜,从老远的地方,就看得清清楚楚。这五个大字,笔力浑厚苍劲,与那高耸云天气势磅礴的雄关,浑然一体,煞是雄伟、壮观。但是,最壮观的还是它形势的险要。不信,你顺着那城门左侧的台阶往上走吧,你走到城墙之上,箭楼底下,手扶着雉墙的垛口,昂首远眺,你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又惊又喜的赞叹:“嘴,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
A.引人入胜 B.气势磅磷 C.浑然一体 D.情不自禁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④③①②⑤B.④⑤①③②C.③①⑤②④D.③②⑤④①
5.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6分)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 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_______,虽成了荣国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二、文言文阅读(14分。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劝 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轿以为轮,其曲中规 规:规矩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检验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雕刻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C.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8.下列对文言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B.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超过老师。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9.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2分)
10.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2)怅寥廓,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___,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1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6分)
寒 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的手法,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思想感情。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16分)
2000双千层底
张晓惠
①纳千层底这念头,源于曹翠花老公公的一句话:“街上买的鞋,哪有过去家里纳的鞋软和养脚啊!”
②曹翠花就把做姑娘时纳鞋底的针线找了出来,只为让病中的公公欢喜一下。当那双黑面白底的布鞋被捧到老人的眼前,公公眼里竟有泪沁出:“孩子,这一针一线的功夫,难为你了!”
③看着老人因为一双舒适的鞋一连好几天欢欢喜喜,翠花忽然想到那日参加义务慰问时去的养老院:那十几位孤寡老人在老柳树边围坐着,晒太阳发呆。有这样的布鞋,想必他们也会如公公那般喜欢吧
④她是个实诚人,想到就做是她的风格。下班后,她马上赶去养老院,逐一丈量老人的鞋码。她说干就干,拆开家里的旧衣裳,又去商店买白布,将面粉打成襁糊,在木板上一层又一层地糊鞋骨子。
⑤做这些事的时候,她眼前总是闪现养老院老人们将信将疑的眼神。她在下班后,一针针一线线地扎起了千层底。到底是多少年没做了,没两天,手上就被鞋底线勒出了道道血印子,儿女都奇怪:“你要做好事,街上有卖的!”
⑥她只是笑笑,也不辩驳。后来,扎鞋底成了她每晚收拾完厨房后的必修课。那年重阳节,她拎着一大包布鞋走进养老院,为老人们一个个试穿,竟有几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哭出了声:“曹大姑娘是菩萨呢!”有位老人擦着眼泪说:“这辈子没有亲闺女,今日却穿上了闺女亲手做的鞋。”还有位穿着黄胶鞋的老人拿着布鞋左看右看说:“这么好的鞋,哪舍得踩在脚下呢!”她赶紧说:“大爹爹,穿吧,穿坏了我再给您做。”那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孤身老人笑着抹泪,追问:“姑娘说话当真 ”她坚定点头:“当真。”
⑦她当时也没想到,为了这轻轻的一句承诺,自己就坚持了二十年;她当时更没想到,送给县养老院老人们的布鞋,在其他养老院老人心中荡起了涟漪。过了一阵子,乡镇养老院的院长带着老人们的信,守在她的家门口,她承诺了:“明年重阳节,我给爹爹奶奶送鞋去。”于是,这个叫翠花的女子将她除上班以外所有的闲暇,都交给了千层底。
⑧“36码12个、37码26个、41码21个……”在发黄的纸本上,全县15个敬老院每位老人的脚是多大尺码,她都有记录。
⑨春花开了,蝉儿鸣了,秋风起雁子回归,冬日里雪花飞舞,二十个春夏秋冬,她纳了将近2000双千层底鞋,让县里每一个孤寡老人都穿上了她亲手做的布鞋。2000双!我这不会纳鞋底的人想想也知道这其中的艰辛,一只鞋底纳近1000针,2000双就是接近400万针!这还不包括剪样、糊布、做鞋口等工序花的功夫。纳鞋的时间,都是她在忙完繁重的工作和家务活后,硬挤出来的。子女们无数次夜半醒来,看到母亲在昏黄灯光下戴着老花镜穿针引线;单位同事来到她家,看到到处是糊好的“骨子”和一捆捆的鞋底;镇上的医生记忆犹新,这个叫翠花的女人曾跑来问能不能把牙齿“挫”平便于咬针;在外工作的丈夫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帮她四处借布买布,1斤布最多做3双鞋,这么多年做鞋,光布就用了300多公斤。老是有人问她这样为了啥,自个儿家境又不富裕。她憨厚地笑:“我就想着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在等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
⑩你看,她对着光拈起针,对着蒙着洁白棉布的鞋骨子,轻柔又用力地扎了下去,深深的一针又一针,她紧抿着嘴角的黑红面庞似有着无尽的笑意,她将针习惯性地在头皮上磨了磨,又一针针地扎进了鞋底……就这样,二十年如一日,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温柔善良的大爱情怀,都是朴实敦厚的牵挂与情义。
(选自《扬子晚报》2023年4月20日,有删改)
12.小说从第④段开始以第三人称“她”叙事,有什么作用 (4分)
13.请简要分析小说中曹翠花的形象特征。(6分)
14.小说以“2000双千层底”为题,有什么好处 (6分)
五、写作(40分)
15.请以“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700字;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