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4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三)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1.(2024·巴中模拟)某校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了“思接千载,欣赏巴中”的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北望秦川八百里,俯瞰巴蜀万重山。南征北战,巴国与群雄争锋,华夏文明归流巴国文化,历史光芒和缥【miǎo】身姿让人痴迷和神往,红军精神与天赐诗意山水相映成辉,这就是巴中。
巴山夜雨时,自在山水中。
这里的山,堆红叠翠,风光旖旎,变换着四季的容颜;【A】。这里的水,漂碧澄清,似烟波婉转,流淌着梦幻的斑【lán】。举世罕见的地下溶洞群是上天为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专门以巧夺天工的手法设置的别有洞天。
巴风蜀韵、文脉深远。巴瑶歌在这里传唱、巴渝舞在这里策源,历朝历代,巴中风流可圈可点。历史绵延,大唐盛世的繁华在这里集中呈现繁荣,文明之光,气象万千。舟车辐辏、古道悠悠,凿通八百里秦川,大道致远。
旌旗漫卷、血沃巴山。革命星火在这里熊熊点燃,通过川陕革命根据地为苏维埃架起了南北桥梁,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典范。这里的每一座山峰都飘扬着红色的旗帜,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chì】烈的浪漫。每一块碑石都【chù】立着不倒的灵魂,每一处石刻都镌刻下了不变的信念。信仰如山,热血浇筑了“中国革命露天历史博物馆”;丹心不改,新时代的巴中正在绘制全国红色文化传承的蓝图。追思及近,晏阳初带着执着的乡情奉献世界,吴伟仁为大国重器增添华彩,油画《父亲》贡献了一个时代的人文原版。
大好河山重安排,奋发有为定胜天,思接千载,欣赏巴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历史血脉。.老区的人民正以崭新的青春姿态,自信地迎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巴中,发展巴中,让巴中精彩纷呈、活力无限。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 】中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缥渺 旖旎(nǐ) 澄清(chéng) 斑斓
B.缥邈 旖旎(lǐ) 澄清(dèng) 斑斓
C.炽烈 旌旗(jīng) 镌刻(juàn) 矗立
D.炙烈 旌旗(jīn) 镌刻(juān) 伫立
(2)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映成辉 B.巧夺天工 C.可圈可点 D.舟车辐辏
(3)文中画线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征北战,巴国与群雄争锋,华夏文明归流巴国文化。(语序不当,将“华夏文明”与“巴国文化”调换位置)
B.历史绵延,大唐盛世的繁华在这里集中呈现繁荣。(语意重复,将“繁荣”删去)
C.通过川陕革命根据地为苏维埃架起了南北桥梁,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典范。(成分残缺,删去“通过”)
D.丹心不改,新时代的巴中正在绘制全国红色文化传承的蓝图。(搭配不当,将“蓝图”修改为“思路”)
(4)下列填入文中【A】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它挡住了西北风的长驱直入、直下江南
②与秦岭并行的巴山巴岭是中国山河最写意的存在
③其中光雾山魔幻般的小环境四时景色万象新
④因此在北纬31°区域造就了罕见的多样性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文化舒适带
⑤亚洲最长红地毯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提供了最佳实景
A.②①④③⑤ B.③②①④⑤ C.③④⑤②① D.②③①④⑤
(5)下面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的水,似烟波婉转”一句中“似”是助词,“婉转”是动词。
B.“群雄争锋”“堆红叠翠”“熊熊点燃”分别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C.“晏阳初带着执着的乡情奉献世界,吴伟仁为大国重器增添华彩”这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D.“老区的人民正以崭新的青春姿态,自信地迎接中国式现代化”一句的主干是“老区的人民迎接现代化”
(6)探究活动中,同学们观赏了庆祝巴中建立地区三十周年的书画展览,同学们对其中一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展开了讨论,下面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该字体是楷书,精于点画,谨于间架,法度森严,劲媚清秀,有“柳骨”之态。
B.该字体是隶书,笔力遒劲,朗润流美,气韵贯通,得王羲之书法神韵而不墨守。
C.该字体是楷书,排列整齐,横平竖直,线条净,字体上呈现出端庄秀丽之美。
D.该字体是隶书,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一波三折,字体显得雄阔严整而舒展。
(7)探究活动中,同学们讨论了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由汉魏六朝乐府诗发展而来。其形式比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富于变化。
B.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称“乡试”,又称“秋闱”。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作“状元”,第二名称作“亚元”。
C.自古以来中国在称谓上谦敬有别。比如,谦辞有“拙见”“敝人”“鄙见”“寒舍”等,敬辞有“惠赠”“赐教”“尊君”“劳驾”等。
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8)探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即兴书对联一幅,暂缺下联,请你结合选文,紧扣巴山红色文化主题补齐下联。
树染霞辉,山披祥瑞,仙云玉雾沉醉。
。
【答案】(1)A
(2)B
(3)D
(4)A
(5)B
(6)D
(7)B
(8)水映红日,地沐党恩,烽火岁月铭心。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书法;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字形。“缥miǎo"应写作“缥缈”;“旖旎”的“旎”应读作“nǐ”;“澄清”的“澄”应读作“chéng”;“斑lán”的“lán”应写作“斓”;“镌刻”的“镌”应读作“juān”;“旌旗”的“旌”应读作“iing”;“chì烈”的“chi”应写作“炽”“chù立”的“chù”应写作“矗”。
(2)A.使用正确,相映成辉:互相映衬,焕发出光芒。
B.使用有误,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该成语用错对象。
C.使用正确,可圈可点:原意是文章有看点精彩。
D.使用正确,舟车辐辏:原来是指船只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聚集到某地,一般形容水上航运发达或繁华。
(3)ABC.正确:
D.有误,“丹心不改,新时代的巴中正在绘制全国红色文化传承的蓝图。”原句无语病。
(4)本题考查语句排序。前文描写“巴中的山”,②句中“巴山山岭”紧承上文,“挡住了西北风的长驱直入”所写也是巴山山岭,故②①相联系,由于气候温和,所以造就了④“北纬31°区域造就了罕见的多样性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文化舒适带”③光雾山是其中最写意的存在,为⑤“亚洲最长红地毯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提供了最佳实景”。
(5)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A.有误,似是“动词”;
B.正确 :
C.有误,句子间是并列关系;
D.有误,句子主干是“人民迎接现代化”;
(6)A.有误,该字体是隶书,不是楷书;
B.有误,“朗润流美,气韵贯通”不符合隶书的特点的特点;
C.有误,该字体是隶书,不是楷书:
D.正确;
(7)ACD.正确:
B.有误,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作“解元”。
(8)本题考查对联的拟写。下联紧扣巴山红色文化主题,通过“水映红日”描绘出巴山地区的壮丽景色,“地沐党恩”则体现了红色文化中党的关怀和恩泽。而“烽火岁月铭心”则是对巴山地区革命历史的深情回顾,表达了那段艰难岁月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整体上,下联与上联在结构、韵律和意境上均保持了协调与一致,共同构成了一幅描绘巴山美景与红色文化的对联。如:水映红日,地沐党恩,烽火岁月铭心。
故答案为:A;B;D;A;B;D;B; 水映红日,地沐党恩,烽火岁月铭心
【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5)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6)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识别和鉴赏。解答时结合书法字体的特点和作品的特点进行辨析选择。
(7)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8)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2.(2024·富阳模拟)【技巧四:情理迁移】
有些古诗句是人生经历的凝练。请从备选名著人物和古诗中各选择其一 、 仿照示例,结合诗句进行人物经历分析。
示例:杜少卿,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白鹤直抵云霄,是诗人孤傲不群一生 的写照。《儒林外史》中杜少卿以善心散尽家财,卖地周济他人;反对封建礼法,后来到 南京,不顾他人眼光,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有人举荐他做官,他却不愿受官场束缚, 装病拒绝,他“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这些经历都体现他如鹤一般与众不同。
备选人物:祥子(《骆驼祥子》)鲁智深(《水浒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备选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示例一:祥子: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顺境只是一时的,还有许多逆境需要克服。祥子的一生就这样,他一直想通过努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过上稳定的生活,结果刚买车,就被大兵抓走。回来后,变卖了骆驼,辛苦工作攒钱,又被孙侦探骗走了积蓄。后来在虎妞的帮助下买了二强子的车,虎妞又难产而死,他的人生再度陷入谷底。这句诗形容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很贴切。示例二:鲁智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又会有新的机遇出现。鲁智深的人生有许多走投无路之时,但都“柳暗花明”。先是打死镇关西,畏罪出逃,却得赵员外举荐到五台山出家为僧;结识林冲,得罪高俅,被追杀,又碰见张青、孙二娘,从此落草……他命运兜兜转转,最终上了梁山,可见“山重水复”并不意味着走投无路。示例三:保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边上有许多船只照样前行,病树旁边有许多枯木焕发生命力,表现人们心怀光明,坚定向前。保尔一生许多次差点成为“病树”:波兰战场上,他感染伤寒差点死去,又差点被炸弹炸死;参加肃反工作时,感染伤寒和大肺炎,后来身体越来越坏,直到全身瘫痪。但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力渡过难关,生动诠释了这句诗。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以祥子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例:理解人物与古诗句;祥子:是《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一个来自农村的朴实青年,他在城市中努力追求自己的生活和梦想, 但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描述了人生旅途中的困境与希望,表示在看似没有出路的情况下, 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寻找人物与诗句的契合点:祥子的经历充满了起伏和波折,他不断地努力,却又不断地受挫。这与诗句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所描述的情境相契合。同时,祥子并没有因为困境而放弃,他继续前行,寻找新的机会和希望。这与诗句中“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表达的转折和希望相呼应。构建分析框架: 引入人物和诗句,简要介绍其背景和意义。分析人物的经历和性格,找出与诗句相契合的部分。阐述人物如何在困境中坚持,最终找到新的希望和机会,与诗句的哲理相呼应。组织语言,撰写回答:清晰地表达人物和诗句的关系,以及它们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使用具体的例子和细节来支持分析,使回答更加生动和有力。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逻辑性,使回答易于理解和接受。
故答案为: 示例一:祥子: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顺境只是一时的,还有许多逆境需要克服。祥子的一生就这样,他一直想通过努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过上稳定的生活,结果刚买车,就被大兵抓走。回来后,变卖了骆驼,辛苦工作攒钱,又被孙侦探骗走了积蓄。后来在虎妞的帮助下买了二强子的车,虎妞又难产而死,他的人生再度陷入谷底。这句诗形容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很贴切。
示例二:鲁智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又会有新的机遇出现。鲁智深的人生有许多走投无路之时,但都“柳暗花明”。先是打死镇关西,畏罪出逃,却得赵员外举荐到五台山出家为僧;结识林冲,得罪高俅,被追杀,又碰见张青、孙二娘,从此落草……他命运兜兜转转,最终上了梁山,可见“山重水复”并不意味着走投无路。
示例三:保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边上有许多船只照样前行,病树旁边有许多枯木焕发生命力,表现人们心怀光明,坚定向前。保尔一生许多次差点成为“病树”:波兰战场上,他感染伤寒差点死去,又差点被炸弹炸死;参加肃反工作时,感染伤寒和大肺炎,后来身体越来越坏,直到全身瘫痪。但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力渡过难关,生动诠释了这句诗。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3.请你以《儒林外史》中的某一人物为例,佐证《傅雷家书》中傅雷的看法(从下面A.B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答)。
A.对中国知识分子拘束最大的倒是死的礼教。从南宋的理学一直到清朝末年,养成了规行矩步,整天反省,唯恐背礼越矩的迂腐头脑,也养成了口是心非的假道学、伪君子。
B.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不仅束缚性灵,也使一部分有心购有能力的人徘徊于功名利禄与真正修心养性、格物致知(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的矛盾中。(《傅雷家书》)
【答案】示例一:范进的事例可以佐证A句。范进热衷功名,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他迂腐无能,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范进很虚伪。母亲去世以后的守丧期间,汤知县设宴款待范进。范进只用白颜色竹子筷子,但吃饭时却“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居丧尽礼,原来只是表面文章,虚应故事。
示例二:虞育德的事例可以佐证B句。虞育德淡泊名利、不利欲熏心,他不是八股的拥护者,但也是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了仕途。他善待他人,与世无争,谆谆教导,博爱乡邻,能以坚持自我的方式守护人性。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名著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人物事例与观点相匹配。《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故答案为:示例一:范进的事例可以佐证A句。范进热衷功名,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他迂腐无能,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范进很虚伪。母亲去世以后的守丧期间,汤知县设宴款待范进。范进只用白颜色竹子筷子,但吃饭时却“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居丧尽礼,原来只是表面文章,虚应故事。
示例二:虞育德的事例可以佐证B句。虞育德淡泊名利、不利欲熏心,他不是八股的拥护者,但也是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了仕途。他善待他人,与世无争,谆谆教导,博爱乡邻,能以坚持自我的方式守护人性。
【点评】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2024·楚雄模拟)学习与探究
学校拟举办课本剧展演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定课文《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故事进行编演。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4.【完善环节】展演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请将下面环节补充完整。
环节一:研读课文,设计剧本 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提前彩排,正式演出
5.【补全片段】下面是剧本组根据《皇帝的新装》原文改编的剧本片段,请你将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观众甲: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漂亮呀!
观众乙:看!他的后裙多美丽呀!
小孩: (人物台词,小孩语言)
观众甲:天呐!听听这个天真的声音,有个小孩说皇帝什么衣服也没有穿!
观众丙:皇帝确实没有穿衣服啊!
皇帝: (舞台提示,皇帝神态)我一定要把这游行大典进行完毕。
【答案】4.确定角色,选定演员;熟悉剧本,准备排练
5.咦 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呀!;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知识点】创新题型;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活动设计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⑵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4.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根据示例“研读课文,设计剧本”可知,可从选定演员、进行排练等方面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确定角色,选定演员;熟悉剧本,准备排练
5.本题考查情境补写。①根据下文“天呐!听听这个天真的声音,有个小孩说皇帝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可补写台词为:可是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②根据上文“皇帝确实没有穿衣服啊”和人物台词“我一定要把这游行大典进行完毕”可知,可补写人物神态为: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故答案为:咦 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呀!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6.(2024·桂林模拟)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
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思亲怀乡 苏轼贬谪密州,中秋对月,写下“① ,② ”,表达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马致远漂泊古道,西风瘦马,诉说“夕阳西下,③ ”,抒发凄楚孤寂之情。 《水调歌头》 《天净沙·秋思》
边塞征戍 王维“④ ,长河落日圆”中展现的边塞之景已经让我们叹为观止了,岑参的“⑤ ,⑥ ”,以梨花喻冬雪,更让我们耳目一新。 《使至塞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雄心壮志 李白以“⑦ ,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理想抱负终将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行路难》(其一)
爱国责任 在国家危难之时,我们要有⑧ (作者)“受任于败军之际,⑨ ”的担当作为。 《出师表》
山水田园 面对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很多人会想起常建“山光悦鸟性,⑩ ”的诗句。 《题破山寺后禅院》
【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断肠人在天涯;大漠孤烟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长风破浪会有时;诸葛亮;奉命于危难之间;潭影空人心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婵;娟 ;长;潭
故答案为: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断肠人在天涯 ; 大漠孤烟直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长风破浪会有时 ; 诸葛亮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潭影空人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023·西峡模拟)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②然有声。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③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④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茎秆可用来编席,也是造纸和人造丝的原料。②嶷(yí?)然:卓异的样子。③机阱:这里喻指危险。④枉直乖错:冤假错案。
7.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中的“名”是指出名的意思,与“名之者谁”的“名”意思相同。
B.“惟吾德馨”中的“馨”是指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C.“谈笑有鸿儒”中的“鸿儒”是指博学的人,这里体现作者交往的人学识渊博修养高。
D.“触发之不顾”中“顾”是回头看的意思,这里展现出欧阳修面对危险毫不畏惧、刚正不阿的形象。
8.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甲】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
10.面对人生不如意之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刘禹锡和欧阳修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他们的人生观。
【答案】7.A
8.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眼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9.①含有以君子自居的意思。②巧妙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强化了文章主旨。
10.甲文作者刘禹锡通过对居室的描绘,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作者欧阳修生性刚直,“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坦然面对挫折,心胸豁达。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陋室铭;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常用文言实词;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准确,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理解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散文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
(4)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文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他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所交谈的,不曾涉及文章,只说政事,(欧阳修)说文章只能用来滋益自身的思想,而政事是可以用来帮助别人。凡是他治理过的几个郡,都不显露治理事迹,(他)也不求名声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纷乱,因此他所到的地方,人民的生活过得很便利。
7.A.“名之者谁”的“名"是动词,命名,而非与“有仙则名”中的“名"意思相同。BCD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A
8.重点词语:上:长到。入:映入。
故答案为: 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眼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9.甲文结尾“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结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一方面有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运用反问句,强调因为住着高雅的人,因而陋室也变得不陋了,突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成为全文的点睛之笔,强化了文章主旨。
故答案为:①含有以君子自居的意思。②巧妙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强化了文章主旨。
10.根据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作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根据乙文“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可知,欧阳修生性刚直,结合“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可知,他坦然面对挫折,心胸豁达。
故答案为:甲文作者刘禹锡通过对居室的描绘,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作者欧阳修生性刚直,“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坦然面对挫折,心胸豁达。
三、现代文阅读
(2024·岳阳模拟)文学类文本阅读
插秧
①陕南多梯田。旱地多分布在阳坡的山山峁峁,水田则依山势横卧在沟旁。山溪水浸泡出红砂糖般绵软细腻的泥土,一簇一簇的汗珠、露珠和水珠滴进去,入秋后就变成了沉甸甸的稻穗。
②过了雨水节气,春耕的第一犁往往从水田开始。些许潮湿的泥土,散发着浓郁的泥腥味,这是生着肥膘的好田独有的气息。
③水田需要水养。深耕过后,农人从沟渠边,将哗哗流淌的纯银水花赶进田里,如赶着一群引颈高歌的大白鹅。水中的泥土好似鼓起腮的鱼儿、开始春天的第一口深呼吸,咕嘟咕嘟泛起水泡。
④这头的水田被溪水泡着,被和煦的春光暖着,那边已经开始忙着将晾晒干燥的谷种簸去杂质和秕谷,精选出最饱满的谷粒准备催芽。
⑤清冽的山泉水,先冲、再沟、后泡。等到谷壳彻底软化,巧手的农妇小心翼翼地将其用细纱布包裹起来,装进透气的竹篾筐、放在屋外的干燥处,盖上阳光的被面。三五天时间,半湿半干的谷种,在半睡半醒中萌出新芽。
⑥在水田的正中,农人用新泥为这些初生的稻芽建造出新居——一个三五平方米的长方形簇格、铺上清水的床单、平整熨帖。清明前后,谷种如雨滴般从农人的手中均匀地洒落,在泥水的襁褓里完成由芽到叶的成长。陪伴它们的,是春天的蛙鸣和一群油滑光亮的蝌蚪。
⑦节气到了谷雨,春天和夏天隔空有了第一次握手。草木葱茏,雨水充沛,正是插秧的好时节。
⑧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插秧是继春耕春播之后最盛大的农事。早上日头刚升起来,男劳力在田坎上脱鞋脱袜,挽起裤腿,进入水田将秧苗连根拔出,用清水淘去根部的泥浆扎成茶杯粗细的小捆。待到秧苗全部移除,再将水田耘耥成平整的镜面。
⑨一切准备就绪,已经晌午了。日头已经将水田暖热乎了,正适合下田插秧。村里的男人们排成一排,左手握着苗捆,右手食指和拇指从中分出三两根,捏紧苗身,用手指的力量将根须直接送进油汪汪的泥水里。第一行秧苗笔直地立起身子,苗距齐整,不用比画,庄稼人的眼比尺子更精准。从田里拔出沾满泥水的腿脚,后退一步,紧接着,是第二行、第三行,刚刚还是一汪泥水的田逐渐有了满眼新绿。
⑩头顶是蓝天白云,眼前是晃动的水面。波光里,满是泥水、汗水的脸,能感受到秧苗的悠悠鼻息。说着,笑着,憧憬着,水田里满是庄稼人朴实的想象,满是鸟语和蛙鸣。
当西山的夕阳将一抹红晕洒在水面,微热的山风轻轻拂过,每一林秧苗都在草木和溪流的掌声中抬头挺胸。它们向面前的庄稼人深鞠躬,向它们扎根的水田深鞠躬,也向远山近水深鞠躬。它们轻盈的身姿倒映在水中,好似春天的水田生长出的新羽。
入夜,八仙桌上已经摆上酒菜,劳累了一天的庄稼人围坐在一起,不醉不归。他们齐刷刷将酒杯举起,高过头顶,高过浓浓的夜色,为新栽的禾苗祈祷风调雨顺,也为大地粮仓祈祷五谷丰登。
离他们不远处,稻田里的夜宴刚刚开始。禾苗和庄稼汉一样,开怀畅饮山溪清流。一群小青蛙第一次打开嗓子唱响丰年之歌。这一刻,大地、庄稼和农人,在茫茫夜色里紧紧拥抱在一起。
(文/吴昌勇,选自2024年03月16日《人民日报》第08版)
11.文章围绕插秧,详细叙写了庄稼人做的事。请结合全文内容,用四字短语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节点 庄稼人做的事
过了雨水 深犁水田——① 选种催芽——②
清明前后 ③
谷雨 下田插秧
12.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你从第③、第四、第1段画横线的句子中选择一句,自选角度进行批注。
①水中的泥土好似鼓起腮的鱼儿,开始春天的第一口深呼吸,咕嘟咕嘟泛起水泡。
②波光里,满是泥水、汗水的脸,能感受到秧苗的悠悠鼻息。
③它们轻盈的身姿倒映在水中,好似春天的水田生长出的新羽。
13.有评论者认为,吴昌勇先生的散文作品,每一篇章都充盈着对养育他的每一寸泥土的娟娟情愫,对家乡父老的拳拳情怀。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14.随着机械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青少年的劳动意识日渐淡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读完本文,你有哪些新的认识?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
【答案】11.赶水泡田;建造苗床;洒芽(种)育苗(或“培育秧苗”)
12.选择第(1)句
【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吸了水的泥土比作鼓起腮的鱼儿,形象地描绘出泥土浸泡后变得松软冒泡的样子,富有画面感和动态美。
【示例二】“咕嘟咕嘟泛起水泡”,拟声词“咕嘟咕嘟”和动词“泛”,赋予水田音韵美和动态美,增添了文本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读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泥土的生机与活力。
选择第(2)句
【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悠悠鼻息”赋予秧苗像人一样能呼吸的特质,使人真切地感受到秧苗正在茁壮成长,更突显了农民对庄稼的悉心栽培、对丰收的无限憧憬。
【示例二】“波光里,满是泥水、汗水的脸”这个细节,刻画出农民劳作的艰辛与坚韧,他们脸上甚至“能感受到秧苗的悠悠鼻息”,体现出农民俯身弯腰与秧苗的亲密无间,描绘了一副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美好画面。
选择第(3)句
【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秧苗的身姿比作春天水田中生长出的新羽,形象地描绘出了秧苗的柔美、鲜嫩和蓬勃生命力。
【示例二】“轻盈”突出了秧苗的姿态之美,“新羽”一词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进一步强调了秧苗在春天的生长和繁衍,给人以美好的遐想,体现了人们对丰收的渴望。
13.同意。
①全文充盈着作者对脚下每一寸泥土的娟娟情愫:文章不仅描绘了美丽的乡村风光,更多处描写泥土的细腻,肥沃与生机,如“红砂糖般绵软细腻的泥土”“生着肥膘的好田独有的气息”等,都体现了作者对土地的珍视与热爱。这种情愫,既是对大自然的感恩,也是对家乡故土的眷恋。
②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拳拳情怀:文中通过对农人辛勤耕作、精心育秧、开怀畅饮、憧憬丰收等场景的描写,既展现了父老乡亲朴实、勤劳、乐观的精神风貌,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他们的无限敬意与赞美。
14.【示例一】读完本文,我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章描绘的农民们辛勤劳作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细致专注地做好每一项农话,在他们眼里,繁琐,单调、沉重的农业生产仿佛不是以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因为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劳动助人实现自我价值。也让我更加尊重劳动者的付出。
【示例二】读完本文,我感悟到要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美好,农民在劳动中亲近了大自然,学会了遵守农时、把握规律,培养了勤劳的品质和坚韧的毅力,更在劳动中收获了亲友间的欢声笑语,憧憬着耕种后的甜美果实。因此,我们也要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珍惜生活中的平凡美好、发现和享受劳动的快乐
【示例三】插秧育苗本来是很复杂而辛苦的,但是文中的农民却是快乐的。我明白了只要你热爱某项事业就会不辞辛劳,充满干劲,充满希望,在劳作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生活中我们也找到自己钟爱的事业,保持乐观、昂扬的态度,充满信心、满怀期待地幸福劳动。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1.(1)根据文章第③段“水田需要水养。深耕过后,农人从沟渠边,将哗哗流淌的纯银水花赶进田里,如赶着一群引颈高歌的大白鹅。”可知,在过了雨水节气后,农人除了深犁水田外,还会从沟渠边将水引进田里,这就是“赶水泡田”的过程。由此可以概括。(2)根据文章第⑥段“在水田的正中,农人用新泥为这些初生的稻芽建造出新居一个三五平方米的长方形簇格、铺上清的床单、平整熨帖。可知,在清明前后,农人会在水田中为稻芽建造苗床,以供其生长。由此可以概括。(3)根据文章第⑥段清明前后,谷种如雨滴般从农人的手中均匀地洒落,在泥水的襁褓里完成由芽到叶的成长。”可知在清明前后,农人会将谷种均匀地洒落在泥水中,进行育苗。这里的洒芽(种)育苗或培育秧苗都是对这一过程的准确描述。由此可以概括。
故答案为:赶水泡田;建造苗床;洒芽(种)育苗(或“培育秧苗”)
12.①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声手法,将泥土吸水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将“水中的泥土比作鼓起腮的鱼儿”,不仅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泥土因吸水而膨胀的状态,而且增添了文本的趣味性和动态美。拟声词咕嘟咕嘟和动词泛的使用,更是将泥土冒泡的场景描绘得具体可感,使读者仿佛能够亲临其境,感受到水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描写方式不仅丰富了文本的表达,也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②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秧苗赋予了生命的气息,使其具有了“悠悠鼻息”的特质。这种描写方式不仅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秧苗正在茁壮成长的生命力,还突显了农民对庄稼的深情厚意和对丰收的无限懂憬。同时,“波光里,满是泥水、汗水的脸这一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坚韧,还体现了他们与秧苗之间的亲密无间,共同构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这种描写方式不仅深化了文本的主题,也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和表现力。③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手法,将秧苗的身姿比作春天水田中生长出的新羽,形象地展现了秧苗的柔美、鲜嫩和蓬勃的生命力。这种描写方式不仅让读者在视觉上得到了美的亨受,也在情感上引发了共鸣,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同时,“轻盈”一词恰当地描述了秧苗的姿态之美“新羽则进一步强调了其新生和繁衍的意象,使得整个句子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这种描写方式不仅丰富了文本的表达手法,也提升了文本的艺术价值。
故答案为: 选择第(1)句【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吸了水的泥土比作鼓起腮的鱼儿,形象地描绘出泥土浸泡后变得松软冒泡的样子,富有画面感和动态美。
【示例二】“咕嘟咕嘟泛起水泡”,拟声词“咕嘟咕嘟”和动词“泛”,赋予水田音韵美和动态美,增添了文本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读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泥土的生机与活力。
选择第(2)句【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悠悠鼻息”赋予秧苗像人一样能呼吸的特质,使人真切地感受到秧苗正在茁壮成长,更突显了农民对庄稼的悉心栽培、对丰收的无限憧憬。
【示例二】“波光里,满是泥水、汗水的脸”这个细节,刻画出农民劳作的艰辛与坚韧,他们脸上甚至“能感受到秧苗的悠悠鼻息”,体现出农民俯身弯腰与秧苗的亲密无间,描绘了一副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美好画面。
选择第(3)句【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秧苗的身姿比作春天水田中生长出的新羽,形象地描绘出了秧苗的柔美、鲜嫩和蓬勃生命力。
【示例二】“轻盈”突出了秧苗的姿态之美,“新羽”一词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进一步强调了秧苗在春天的生长和繁衍,给人以美好的遐想,体现了人们对丰收的渴望。
1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对每一寸泥土的娟娟情吴昌勇先生的散文作品中,对土地的描绘是深入而细腻的。他不仅仅是简单地描绘土地的外貌,而是深入到了土地的内在,挖掘出了土地所承载的丰富情感和生命力量。细节描写:文章中多次出现对泥土的细致描绘,如“红砂糖般绵软细腻的泥土和“生着肥膘的好田独有的气息等,这些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土地的肥沃和生机,更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对家乡父老的拳拳情怀在吴昌勇先生的散文作品中,对家乡父老的描绘同样充满了深情。他通过对农人辛勤劳作、精心育秧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们朴实、勤劳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人物描绘:文章中对农人的描绘动而真实,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期待丰收的喜悦都跃然纸上。这种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农人的辛苦和付出,更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他们的深深关怀。综上所述,吴昌勇先生的散文作品确实每一篇章都充盈着对养育他的每一寸泥土的娟娟情榛,以及对家乡父老的拳拳情怀。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上,更体现在他对家乡故土和人民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上。这些情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故答案为:同意。①全文充盈着作者对脚下每一寸泥土的娟娟情愫:文章不仅描绘了美丽的乡村风光,更多处描写泥土的细腻,肥沃与生机,如“红砂糖般绵软细腻的泥土”“生着肥膘的好田独有的气息”等,都体现了作者对土地的珍视与热爱。这种情愫,既是对大自然的感恩,也是对家乡故土的眷恋。
②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拳拳情怀:文中通过对农人辛勤耕作、精心育秧、开怀畅饮、憧憬丰收等场景的描写,既展现了父老乡亲朴实、勤劳、乐观的精神风貌,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他们的无限敬意与赞美。
14.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文章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展现了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农民们不辞劳苦,细致专注地耕作,把繁琐、单调、沉重的农活看作是亨受,因为他们深知劳动的价值。这让我们意识到,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收获满满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尊重劳动者的付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其次,文章还告诉我们,要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美好。农民在劳动中亲近了大自然,学会了遵守农时、把握规律,培养了勤劳的品质和坚韧的毅力。他们在劳动中收获了亲友间的欢声笑语,憧憬着耕种后的甜美果实。这启示我们,要在生活中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珍惜每一个平凡而美好的瞬间。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生活的乐趣,亨受劳动的快乐,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最后,文章还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热爱某项事业,就会不辞辛劳,充满干劲,充满希望。农民们虽然插秧育苗很辛苦,但他们却乐在其中,因为他们热爱这片土地和这份事业。同样地,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找到自己钟爱的事业,保持乐观昂扬的态度,充满信心、满怀期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样,我们才能在劳动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综上所述,读完本文后,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劳动、尊重劳动者、勇于实践、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不断创造美好的未来。
故答案为: 【示例一】读完本文,我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章描绘的农民们辛勤劳作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细致专注地做好每一项农话,在他们眼里,繁琐,单调、沉重的农业生产仿佛不是以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因为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劳动助人实现自我价值。也让我更加尊重劳动者的付出。
【示例二】读完本文,我感悟到要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美好,农民在劳动中亲近了大自然,学会了遵守农时、把握规律,培养了勤劳的品质和坚韧的毅力,更在劳动中收获了亲友间的欢声笑语,憧憬着耕种后的甜美果实。因此,我们也要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珍惜生活中的平凡美好、发现和享受劳动的快乐【示例三】插秧育苗本来是很复杂而辛苦的,但是文中的农民却是快乐的。我明白了只要你热爱某项事业就会不辞辛劳,充满干劲,充满希望,在劳作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生活中我们也找到自己钟爱的事业,保持乐观、昂扬的态度,充满信心、满怀期待地幸福劳动。
(2024·深圳模拟)学校要举办一场“最美汉字”主题展览,请你协助布展,按要求完成各题。
【材料一】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
汉字体现出何种中华文明之美? 近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学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接受中新社专访,对此进行解答。
中新社记者: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之“根”,它能体现出何种中华文明之美?
黄德宽:一是典雅之美。汉字作为古典文字的代表,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多种书写形式的演变,穿越三千多年走到现在,其构形、内涵及其记录的思想文化,都体现了中华文明早期的审美思想和观念形态,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博大,展现了汉字与中华文明古老悠远的典雅之美。
二是构形之美。汉字通过画成其物,描写客观物象来造形,其体态变化多姿,生动形象; 其构形追求对称均衡,符合美学原则。汉字构形是古人智慧和巧思的生动记录,比如,汉字的“字”,以“子”记音也兼表意,“子”在房屋(“宀”为房屋的象形字) 之内,这个字的构形本义是哺育孩子之意。古人发现汉字的派生,就像生儿育女一样,代代繁衍,所以就把它称作“字”。从“字”的原初构形义到用以指称“文字”,就蕴含了古人对汉字源流演变及其形音义关系的认识。可以说,每个古老汉字的构形,都是前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其构造既美在形式,也美在巧思。
三是韵律之美。早期的汉字主要用软笔书写,也有刀刻的甲骨文和铸造的金文。汉字在书写过程中,由于控笔操刀的缘故,力道轻重变化、用笔(刀)起落运转和节奏快慢,综合展现出一种韵律之美。对汉字书写形态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的自觉,推进了汉字美的升华,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书法艺术。与世界上其他文字系统相比,只有汉字既是记录语言、传递信息的实用工具,又兼有艺术创造和审美的功能。汉字不仅是一种书写符号,还成为一种审美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之美也就是中华文明之美。
(节选自《如何从“汉字之美”认识中华文明?》,中新社专访黄德宽教授2022年9月23日)
【材料二】
为调查初中同学的汉字书写现状,杨民杰设计了“初中生汉字书写教学”问卷,并发放给300名初中学生。以下是他的部分调查结果。
(节选自杨民杰《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汉字书写教学研究》)
【材料三】
记者:除了多写、多练,怎样才能激发起当代人对汉字的兴趣与了解?
张一清:绝大多数形近字、形近偏旁虽然稍不留意就会混淆,但是如果理解了不同汉字、不同偏旁的含义,这样的错误就会大大减少。例如,“初”表示用刀裁衣,也就是做衣服的开始,所以是衣字旁“衤”,而不是示字旁“衤”;“甲”表示盔甲或甲壳,所以上面是封闭的,而“申”表示伸展、表露,所以上下都要延伸。
所以,如果每个人都能关注日常使用的汉字,如我们自己的名字、身边事物的名称用字等等,琢磨一下这些汉字为什么这么写,通过自己查询或者请教别人等方式去探求答案,长期积累,必有所得。
(节选自《从汉字窥见中华文化的“精气神”》,《解放日报》2021年9月27日,有删改)
【材料四】
2009年开馆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安阳的热门打卡地。一场面向社会大众的“甲骨学堂”活动正在这里进行。
“旌旗飘飘,居于中央,是为 ‘中’;围城之内,执戈守卫疆土,是为 ‘国’……”听罢指导老师的讲解,来此游学的小学生在素笺上郑重写下“中国”二字。
“从2014年开设‘甲骨学堂’以来,我们已经举办了 1600多场文字教育活动,参与家庭超过5.5万个!”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展示部副主任杨军辉介绍,“这几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花开世界,很多中亚、西亚国家留学生成了我们这里的常客。他们说,从一片片甲骨、一个个方块字里,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辉。”
如今,殷墟内外、安阳城乡,处处可见甲骨文的神韵——百余座甲骨文书屋遍布公园、学校、社区;27所省级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39所市级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甲骨文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赛事更是让高冷的古文字化身“表情包”“真人秀”;“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通过故事性引入、游戏化互动、社交化分享,让甲骨文成为数字空间里的社交新宠……
(节选自《汉字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光明日报》2023年12月22日)
15.下列展板的表述与原材料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每个古老汉字的构形,都是前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其构造既美在形式,也美在巧思。
B.汉字与其他文字一样 既是记录语言、传递信息的实用工具,又兼有艺术创造和审美的功能。
C.如果理解了不同汉字、不同偏旁的含义,形近字的混淆错误就能杜绝。
D.甲骨文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通过故事性引入、游戏化互动、社交化分享,让甲骨文成为数字空间里的社交新宠。
16.请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二呈现的信息,并提出一条改善学生汉字书写质量的具体建议。
17.小深总是把“箫鼓追随春社近”的“箫”字写成“萧”,订正很多次却还是出错,请你仿照材料三的示例,根据不同偏旁的含义,帮他记住这个字的正确写法。
18.请为材料四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写一句宣传语,12个字以内。
示例: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上海天文馆)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成都自然博物馆)
【答案】15.A
16.信息:大多数同学认为学生自己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汉字书写的关键因素。建议:让同学们都能意识到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同学们可以开展汉字规范书写比赛等活动。
17.“箫鼓”的“箫”是一种乐器,由竹子制成,所以这个字是竹字头,而不是草字头。
18.“字”从遇见你,焕发新生命。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概括说明内容;新闻、材料类文本;拟定标语、宣传语等;分析材料主体特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4)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
15.A.正确;
B.有误,选项B见材料一“只有汉字既...又...”。
C.有误,太绝对了,并不是“杜绝”,原文在材料三是“减少”。
D.有误,张冠李戴,并不是“甲骨文文化创意设计大”,原文在材料四是“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
故答案为:A
16. 结合材料二“影响汉字书写的因素”分析,大多数同学认为学生自己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汉字书写的关键因素。
故答案为: 信息:大多数同学认为学生自己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汉字书写的关键因素。建议:让同学们都能意识到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同学们可以开展汉字规范书写比赛等活动。
17.结合材料三“例如,“初’表示用刀裁衣,也就是做衣服的开始,所以是衣字旁“ ”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箫鼓”的“箫”是一种乐器,由竹子制成,所以这个字是竹字头,而不是草字头。
18.本题考查阅读拓展。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特点和定位。它是一个展示和研究中国文字历史与文化的场所,主要面向的是对中国文字和文化感兴趣的公众。因此,宣传语应该能够突出这一特点,吸引人们前来参观。其次,我们要考虑如何将这一特点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示例中的宣传语风格,采用简洁明快的表述方式,同时保持一定的诗意和美感。
故答案为:“字”从遇见你,焕发新生命。
四、写作题
19.(2024·曲靖模拟)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1)题目:为青春着色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③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2)题目:将▲置顶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参考例文】
为青春着色
青春是一道美丽的彩虹,那绚丽的色彩,那妩媚的身姿;青春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空灵似水,纯洁如云;青春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久久回荡在心中;青春是一段五彩缤纷的生活,展现美丽的世界,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青春是梦,一场美妙的梦。在梦中遇到过太多的事情:忧伤与欢乐,微笑与哭泣,成熟与单纯……。面对青春,不该是惧怕,不该是逃避;要用自信把一切压倒,迎接你的必定是美好的天空。我相信,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花儿都是芳香馥郁的。
日月如梭。转眼间,我走进了十六岁的花季,当脸上长出了青春痘,当笔下流淌出多愁善感的小诗,当心中有大干一场的冲动时,我意识到,青春已来到我的身旁。我开始思索,青春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上苍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五彩的画笔,让我们自己调配出新奇的青春色调。红色,奔放热情,代表激情活跃的青春;白色,单纯而圣洁,代表经受不起一丝污染的青春;金色,灿烂辉煌,受人瞩目,代表活泼善良内心充满阳光的青春;蓝色,宁静而清新,象征着海洋和苍穹,代表既理智又不拘一格的青春;紫色,高贵典雅,代表梦幻而又富有力的青春。
什么样的青春才是我的选择?我不知所措地环顾四周。身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走着自己独特的道路。在羊肠小道上散步,你可曾找到过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既然已经有颜色供你选择,何不为青春涂上真正属于自己的色彩?
步入多彩的季节,青春的缤纷风景进入我们的视野。无论是笑容还是泪水,都是青春的赐予;无论是酸甜还是苦涩,都是青春的真实——没有人安排,没有谁在冥冥中主宰。
让我们握住手中的画笔,蘸上属于自己的颜色,去为我们的青春着上绚丽的色彩吧!
将勤奋置顶
如果你问我,我认为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勤奋。”茅以升曾经说过:“勤奋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对于学习,如果你偷懒,不用心学,你总会学不好,弄不懂;而你一旦勤奋了,认真听课,专心致志了,学习就变成一件易事了。我也有这样的体会。
记忆的拼图,拼成了一幅图画:我手捧着考砸的试卷,听着的“教育课”:“你怎么又没考好呢?瞧瞧,这些题目都做错了,是不是没认真听讲?”我低着头,等待着的最后发落。“以后只要错一题就要罚10题。”妈妈出了要求。
没办法,只好咬着笔头做题,画图,解方程,列算式,笔在纸上一下一下划过,房间里只剩下了“沙沙”声。
经历了那一晚,我在学习上也不敢怠慢了,上课时,讲些什么,我都努力记住,写些什么,我都一字不落地抄下来,之,在课堂上,我尽量做到专心致志。即使下课了,我也不像以前那样和们玩闹了,而是静静地坐在位子上冥思苦想,别人的玩闹,教室里热闹的气氛仿佛也与我无关了。
但是,努力中会换来成绩,勤奋必定会有收获,又一次,我进步了。当时,看到那张考卷我是那么激动:勤奋真是成功的秘诀,茅以升说的话是真理。
的确,事实上,没有一蹴而起的人生,也没有人坐享着成功的喜悦,只有勤奋,努力,去拼搏,才能有所成就。成功是不喜欢拜访别人的,更不可能去敲懒汉的家门。
将勤奋置顶,时刻以勤奋来要求自己、勉励自己,在青春的天地中奋勇拼搏,我们定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题目一:【分析】关键词为“青春”“着色”,这是一个富有寓意的命题作文。
【题干分析】:“青春”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代表着活力、朝气与成长;“着色”意味着赋予青春某种色彩或特质。 写作思路可以从“是什么”的角度探讨青春应该着上什么样的色彩,比如奋斗的红色、梦想的蓝色等;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为青春着上这些色彩,比如奋斗让青春更精彩等;从“怎么做”的角度写如何为青春着色,比如通过努力学习、勇敢追求等。学生可能出现的误区是只描述色彩而缺乏深度,或没有具体的行动体现。作文开头可以用充满激情的语句引出对青春的思考,事例素材可以选取那些在青春时期努力奋斗取得成就的人物故事,结尾可以再次强调为青春着色的重要性和意义。
【立意提取】可以从奋斗的角度写作。也可以围绕梦想对青春的意义展开。
题目二:
【分析】关键词为“置顶”,这里的“置顶”比较抽象,具有象征意义,形式为简洁的短语。
【题干分析】:“置顶”可以有多种理解,比如将某种信念、情感、目标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写作思路上,可以从“是什么”角度探讨将什么置顶,如将梦想置顶、将亲情置顶等;从“为什么”角度分析置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将梦想置顶能带来动力和方向;从“怎么做”角度写如何做到置顶,比如坚定信念、为之努力奋斗等。学生可能出现的误区是对“置顶”的理解过于表面化,没有深入挖掘其内涵。作文开头可以通过一个引人思考的场景或问题引出“置顶”的话题,事例素材可以选取一些为了置顶的事物而不懈努力的人物事迹,结尾可以强调置顶的重要性并升华主题。
【立意提取】《把梦想置顶,让青春飞扬》,从梦想的角度写作。《将爱置顶,温暖人生》,围绕情感方面展开。
【点评】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需要做好四个方面:审题、立意、选材、布局。审题应从辨析作文侧重点、明确写作的方向、明确限制,规范作文的要求入手做到准确审题;立意要求深刻、有格调、有时代感。选材应做到紧扣主题、真实典型、生动新颖、避免雷同。在布局上要从做好开头、结尾入手,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且容易掌握的技巧。当然,规范、工整的正楷或行楷书写也是获得作文成功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1 / 1重庆市2024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三)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1.(2024·巴中模拟)某校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了“思接千载,欣赏巴中”的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北望秦川八百里,俯瞰巴蜀万重山。南征北战,巴国与群雄争锋,华夏文明归流巴国文化,历史光芒和缥【miǎo】身姿让人痴迷和神往,红军精神与天赐诗意山水相映成辉,这就是巴中。
巴山夜雨时,自在山水中。
这里的山,堆红叠翠,风光旖旎,变换着四季的容颜;【A】。这里的水,漂碧澄清,似烟波婉转,流淌着梦幻的斑【lán】。举世罕见的地下溶洞群是上天为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专门以巧夺天工的手法设置的别有洞天。
巴风蜀韵、文脉深远。巴瑶歌在这里传唱、巴渝舞在这里策源,历朝历代,巴中风流可圈可点。历史绵延,大唐盛世的繁华在这里集中呈现繁荣,文明之光,气象万千。舟车辐辏、古道悠悠,凿通八百里秦川,大道致远。
旌旗漫卷、血沃巴山。革命星火在这里熊熊点燃,通过川陕革命根据地为苏维埃架起了南北桥梁,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典范。这里的每一座山峰都飘扬着红色的旗帜,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chì】烈的浪漫。每一块碑石都【chù】立着不倒的灵魂,每一处石刻都镌刻下了不变的信念。信仰如山,热血浇筑了“中国革命露天历史博物馆”;丹心不改,新时代的巴中正在绘制全国红色文化传承的蓝图。追思及近,晏阳初带着执着的乡情奉献世界,吴伟仁为大国重器增添华彩,油画《父亲》贡献了一个时代的人文原版。
大好河山重安排,奋发有为定胜天,思接千载,欣赏巴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历史血脉。.老区的人民正以崭新的青春姿态,自信地迎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巴中,发展巴中,让巴中精彩纷呈、活力无限。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 】中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缥渺 旖旎(nǐ) 澄清(chéng) 斑斓
B.缥邈 旖旎(lǐ) 澄清(dèng) 斑斓
C.炽烈 旌旗(jīng) 镌刻(juàn) 矗立
D.炙烈 旌旗(jīn) 镌刻(juān) 伫立
(2)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映成辉 B.巧夺天工 C.可圈可点 D.舟车辐辏
(3)文中画线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征北战,巴国与群雄争锋,华夏文明归流巴国文化。(语序不当,将“华夏文明”与“巴国文化”调换位置)
B.历史绵延,大唐盛世的繁华在这里集中呈现繁荣。(语意重复,将“繁荣”删去)
C.通过川陕革命根据地为苏维埃架起了南北桥梁,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典范。(成分残缺,删去“通过”)
D.丹心不改,新时代的巴中正在绘制全国红色文化传承的蓝图。(搭配不当,将“蓝图”修改为“思路”)
(4)下列填入文中【A】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它挡住了西北风的长驱直入、直下江南
②与秦岭并行的巴山巴岭是中国山河最写意的存在
③其中光雾山魔幻般的小环境四时景色万象新
④因此在北纬31°区域造就了罕见的多样性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文化舒适带
⑤亚洲最长红地毯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提供了最佳实景
A.②①④③⑤ B.③②①④⑤ C.③④⑤②① D.②③①④⑤
(5)下面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的水,似烟波婉转”一句中“似”是助词,“婉转”是动词。
B.“群雄争锋”“堆红叠翠”“熊熊点燃”分别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C.“晏阳初带着执着的乡情奉献世界,吴伟仁为大国重器增添华彩”这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D.“老区的人民正以崭新的青春姿态,自信地迎接中国式现代化”一句的主干是“老区的人民迎接现代化”
(6)探究活动中,同学们观赏了庆祝巴中建立地区三十周年的书画展览,同学们对其中一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展开了讨论,下面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该字体是楷书,精于点画,谨于间架,法度森严,劲媚清秀,有“柳骨”之态。
B.该字体是隶书,笔力遒劲,朗润流美,气韵贯通,得王羲之书法神韵而不墨守。
C.该字体是楷书,排列整齐,横平竖直,线条净,字体上呈现出端庄秀丽之美。
D.该字体是隶书,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一波三折,字体显得雄阔严整而舒展。
(7)探究活动中,同学们讨论了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由汉魏六朝乐府诗发展而来。其形式比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富于变化。
B.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称“乡试”,又称“秋闱”。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作“状元”,第二名称作“亚元”。
C.自古以来中国在称谓上谦敬有别。比如,谦辞有“拙见”“敝人”“鄙见”“寒舍”等,敬辞有“惠赠”“赐教”“尊君”“劳驾”等。
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8)探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即兴书对联一幅,暂缺下联,请你结合选文,紧扣巴山红色文化主题补齐下联。
树染霞辉,山披祥瑞,仙云玉雾沉醉。
。
2.(2024·富阳模拟)【技巧四:情理迁移】
有些古诗句是人生经历的凝练。请从备选名著人物和古诗中各选择其一 、 仿照示例,结合诗句进行人物经历分析。
示例:杜少卿,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白鹤直抵云霄,是诗人孤傲不群一生 的写照。《儒林外史》中杜少卿以善心散尽家财,卖地周济他人;反对封建礼法,后来到 南京,不顾他人眼光,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有人举荐他做官,他却不愿受官场束缚, 装病拒绝,他“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这些经历都体现他如鹤一般与众不同。
备选人物:祥子(《骆驼祥子》)鲁智深(《水浒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备选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请你以《儒林外史》中的某一人物为例,佐证《傅雷家书》中傅雷的看法(从下面A.B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答)。
A.对中国知识分子拘束最大的倒是死的礼教。从南宋的理学一直到清朝末年,养成了规行矩步,整天反省,唯恐背礼越矩的迂腐头脑,也养成了口是心非的假道学、伪君子。
B.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不仅束缚性灵,也使一部分有心购有能力的人徘徊于功名利禄与真正修心养性、格物致知(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的矛盾中。(《傅雷家书》)
(2024·楚雄模拟)学习与探究
学校拟举办课本剧展演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定课文《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故事进行编演。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4.【完善环节】展演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请将下面环节补充完整。
环节一:研读课文,设计剧本 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提前彩排,正式演出
5.【补全片段】下面是剧本组根据《皇帝的新装》原文改编的剧本片段,请你将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观众甲: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漂亮呀!
观众乙:看!他的后裙多美丽呀!
小孩: (人物台词,小孩语言)
观众甲:天呐!听听这个天真的声音,有个小孩说皇帝什么衣服也没有穿!
观众丙:皇帝确实没有穿衣服啊!
皇帝: (舞台提示,皇帝神态)我一定要把这游行大典进行完毕。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6.(2024·桂林模拟)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
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思亲怀乡 苏轼贬谪密州,中秋对月,写下“① ,② ”,表达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马致远漂泊古道,西风瘦马,诉说“夕阳西下,③ ”,抒发凄楚孤寂之情。 《水调歌头》 《天净沙·秋思》
边塞征戍 王维“④ ,长河落日圆”中展现的边塞之景已经让我们叹为观止了,岑参的“⑤ ,⑥ ”,以梨花喻冬雪,更让我们耳目一新。 《使至塞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雄心壮志 李白以“⑦ ,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理想抱负终将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行路难》(其一)
爱国责任 在国家危难之时,我们要有⑧ (作者)“受任于败军之际,⑨ ”的担当作为。 《出师表》
山水田园 面对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很多人会想起常建“山光悦鸟性,⑩ ”的诗句。 《题破山寺后禅院》
(2023·西峡模拟)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②然有声。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③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④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茎秆可用来编席,也是造纸和人造丝的原料。②嶷(yí?)然:卓异的样子。③机阱:这里喻指危险。④枉直乖错:冤假错案。
7.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中的“名”是指出名的意思,与“名之者谁”的“名”意思相同。
B.“惟吾德馨”中的“馨”是指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C.“谈笑有鸿儒”中的“鸿儒”是指博学的人,这里体现作者交往的人学识渊博修养高。
D.“触发之不顾”中“顾”是回头看的意思,这里展现出欧阳修面对危险毫不畏惧、刚正不阿的形象。
8.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甲】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
10.面对人生不如意之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刘禹锡和欧阳修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他们的人生观。
三、现代文阅读
(2024·岳阳模拟)文学类文本阅读
插秧
①陕南多梯田。旱地多分布在阳坡的山山峁峁,水田则依山势横卧在沟旁。山溪水浸泡出红砂糖般绵软细腻的泥土,一簇一簇的汗珠、露珠和水珠滴进去,入秋后就变成了沉甸甸的稻穗。
②过了雨水节气,春耕的第一犁往往从水田开始。些许潮湿的泥土,散发着浓郁的泥腥味,这是生着肥膘的好田独有的气息。
③水田需要水养。深耕过后,农人从沟渠边,将哗哗流淌的纯银水花赶进田里,如赶着一群引颈高歌的大白鹅。水中的泥土好似鼓起腮的鱼儿、开始春天的第一口深呼吸,咕嘟咕嘟泛起水泡。
④这头的水田被溪水泡着,被和煦的春光暖着,那边已经开始忙着将晾晒干燥的谷种簸去杂质和秕谷,精选出最饱满的谷粒准备催芽。
⑤清冽的山泉水,先冲、再沟、后泡。等到谷壳彻底软化,巧手的农妇小心翼翼地将其用细纱布包裹起来,装进透气的竹篾筐、放在屋外的干燥处,盖上阳光的被面。三五天时间,半湿半干的谷种,在半睡半醒中萌出新芽。
⑥在水田的正中,农人用新泥为这些初生的稻芽建造出新居——一个三五平方米的长方形簇格、铺上清水的床单、平整熨帖。清明前后,谷种如雨滴般从农人的手中均匀地洒落,在泥水的襁褓里完成由芽到叶的成长。陪伴它们的,是春天的蛙鸣和一群油滑光亮的蝌蚪。
⑦节气到了谷雨,春天和夏天隔空有了第一次握手。草木葱茏,雨水充沛,正是插秧的好时节。
⑧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插秧是继春耕春播之后最盛大的农事。早上日头刚升起来,男劳力在田坎上脱鞋脱袜,挽起裤腿,进入水田将秧苗连根拔出,用清水淘去根部的泥浆扎成茶杯粗细的小捆。待到秧苗全部移除,再将水田耘耥成平整的镜面。
⑨一切准备就绪,已经晌午了。日头已经将水田暖热乎了,正适合下田插秧。村里的男人们排成一排,左手握着苗捆,右手食指和拇指从中分出三两根,捏紧苗身,用手指的力量将根须直接送进油汪汪的泥水里。第一行秧苗笔直地立起身子,苗距齐整,不用比画,庄稼人的眼比尺子更精准。从田里拔出沾满泥水的腿脚,后退一步,紧接着,是第二行、第三行,刚刚还是一汪泥水的田逐渐有了满眼新绿。
⑩头顶是蓝天白云,眼前是晃动的水面。波光里,满是泥水、汗水的脸,能感受到秧苗的悠悠鼻息。说着,笑着,憧憬着,水田里满是庄稼人朴实的想象,满是鸟语和蛙鸣。
当西山的夕阳将一抹红晕洒在水面,微热的山风轻轻拂过,每一林秧苗都在草木和溪流的掌声中抬头挺胸。它们向面前的庄稼人深鞠躬,向它们扎根的水田深鞠躬,也向远山近水深鞠躬。它们轻盈的身姿倒映在水中,好似春天的水田生长出的新羽。
入夜,八仙桌上已经摆上酒菜,劳累了一天的庄稼人围坐在一起,不醉不归。他们齐刷刷将酒杯举起,高过头顶,高过浓浓的夜色,为新栽的禾苗祈祷风调雨顺,也为大地粮仓祈祷五谷丰登。
离他们不远处,稻田里的夜宴刚刚开始。禾苗和庄稼汉一样,开怀畅饮山溪清流。一群小青蛙第一次打开嗓子唱响丰年之歌。这一刻,大地、庄稼和农人,在茫茫夜色里紧紧拥抱在一起。
(文/吴昌勇,选自2024年03月16日《人民日报》第08版)
11.文章围绕插秧,详细叙写了庄稼人做的事。请结合全文内容,用四字短语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节点 庄稼人做的事
过了雨水 深犁水田——① 选种催芽——②
清明前后 ③
谷雨 下田插秧
12.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你从第③、第四、第1段画横线的句子中选择一句,自选角度进行批注。
①水中的泥土好似鼓起腮的鱼儿,开始春天的第一口深呼吸,咕嘟咕嘟泛起水泡。
②波光里,满是泥水、汗水的脸,能感受到秧苗的悠悠鼻息。
③它们轻盈的身姿倒映在水中,好似春天的水田生长出的新羽。
13.有评论者认为,吴昌勇先生的散文作品,每一篇章都充盈着对养育他的每一寸泥土的娟娟情愫,对家乡父老的拳拳情怀。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14.随着机械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青少年的劳动意识日渐淡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读完本文,你有哪些新的认识?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
(2024·深圳模拟)学校要举办一场“最美汉字”主题展览,请你协助布展,按要求完成各题。
【材料一】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
汉字体现出何种中华文明之美? 近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学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接受中新社专访,对此进行解答。
中新社记者: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之“根”,它能体现出何种中华文明之美?
黄德宽:一是典雅之美。汉字作为古典文字的代表,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多种书写形式的演变,穿越三千多年走到现在,其构形、内涵及其记录的思想文化,都体现了中华文明早期的审美思想和观念形态,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博大,展现了汉字与中华文明古老悠远的典雅之美。
二是构形之美。汉字通过画成其物,描写客观物象来造形,其体态变化多姿,生动形象; 其构形追求对称均衡,符合美学原则。汉字构形是古人智慧和巧思的生动记录,比如,汉字的“字”,以“子”记音也兼表意,“子”在房屋(“宀”为房屋的象形字) 之内,这个字的构形本义是哺育孩子之意。古人发现汉字的派生,就像生儿育女一样,代代繁衍,所以就把它称作“字”。从“字”的原初构形义到用以指称“文字”,就蕴含了古人对汉字源流演变及其形音义关系的认识。可以说,每个古老汉字的构形,都是前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其构造既美在形式,也美在巧思。
三是韵律之美。早期的汉字主要用软笔书写,也有刀刻的甲骨文和铸造的金文。汉字在书写过程中,由于控笔操刀的缘故,力道轻重变化、用笔(刀)起落运转和节奏快慢,综合展现出一种韵律之美。对汉字书写形态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的自觉,推进了汉字美的升华,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书法艺术。与世界上其他文字系统相比,只有汉字既是记录语言、传递信息的实用工具,又兼有艺术创造和审美的功能。汉字不仅是一种书写符号,还成为一种审美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之美也就是中华文明之美。
(节选自《如何从“汉字之美”认识中华文明?》,中新社专访黄德宽教授2022年9月23日)
【材料二】
为调查初中同学的汉字书写现状,杨民杰设计了“初中生汉字书写教学”问卷,并发放给300名初中学生。以下是他的部分调查结果。
(节选自杨民杰《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汉字书写教学研究》)
【材料三】
记者:除了多写、多练,怎样才能激发起当代人对汉字的兴趣与了解?
张一清:绝大多数形近字、形近偏旁虽然稍不留意就会混淆,但是如果理解了不同汉字、不同偏旁的含义,这样的错误就会大大减少。例如,“初”表示用刀裁衣,也就是做衣服的开始,所以是衣字旁“衤”,而不是示字旁“衤”;“甲”表示盔甲或甲壳,所以上面是封闭的,而“申”表示伸展、表露,所以上下都要延伸。
所以,如果每个人都能关注日常使用的汉字,如我们自己的名字、身边事物的名称用字等等,琢磨一下这些汉字为什么这么写,通过自己查询或者请教别人等方式去探求答案,长期积累,必有所得。
(节选自《从汉字窥见中华文化的“精气神”》,《解放日报》2021年9月27日,有删改)
【材料四】
2009年开馆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安阳的热门打卡地。一场面向社会大众的“甲骨学堂”活动正在这里进行。
“旌旗飘飘,居于中央,是为 ‘中’;围城之内,执戈守卫疆土,是为 ‘国’……”听罢指导老师的讲解,来此游学的小学生在素笺上郑重写下“中国”二字。
“从2014年开设‘甲骨学堂’以来,我们已经举办了 1600多场文字教育活动,参与家庭超过5.5万个!”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展示部副主任杨军辉介绍,“这几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花开世界,很多中亚、西亚国家留学生成了我们这里的常客。他们说,从一片片甲骨、一个个方块字里,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辉。”
如今,殷墟内外、安阳城乡,处处可见甲骨文的神韵——百余座甲骨文书屋遍布公园、学校、社区;27所省级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39所市级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甲骨文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赛事更是让高冷的古文字化身“表情包”“真人秀”;“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通过故事性引入、游戏化互动、社交化分享,让甲骨文成为数字空间里的社交新宠……
(节选自《汉字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光明日报》2023年12月22日)
15.下列展板的表述与原材料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每个古老汉字的构形,都是前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其构造既美在形式,也美在巧思。
B.汉字与其他文字一样 既是记录语言、传递信息的实用工具,又兼有艺术创造和审美的功能。
C.如果理解了不同汉字、不同偏旁的含义,形近字的混淆错误就能杜绝。
D.甲骨文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通过故事性引入、游戏化互动、社交化分享,让甲骨文成为数字空间里的社交新宠。
16.请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二呈现的信息,并提出一条改善学生汉字书写质量的具体建议。
17.小深总是把“箫鼓追随春社近”的“箫”字写成“萧”,订正很多次却还是出错,请你仿照材料三的示例,根据不同偏旁的含义,帮他记住这个字的正确写法。
18.请为材料四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写一句宣传语,12个字以内。
示例: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上海天文馆)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成都自然博物馆)
四、写作题
19.(2024·曲靖模拟)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1)题目:为青春着色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③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2)题目:将▲置顶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B
(3)D
(4)A
(5)B
(6)D
(7)B
(8)水映红日,地沐党恩,烽火岁月铭心。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书法;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字形。“缥miǎo"应写作“缥缈”;“旖旎”的“旎”应读作“nǐ”;“澄清”的“澄”应读作“chéng”;“斑lán”的“lán”应写作“斓”;“镌刻”的“镌”应读作“juān”;“旌旗”的“旌”应读作“iing”;“chì烈”的“chi”应写作“炽”“chù立”的“chù”应写作“矗”。
(2)A.使用正确,相映成辉:互相映衬,焕发出光芒。
B.使用有误,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该成语用错对象。
C.使用正确,可圈可点:原意是文章有看点精彩。
D.使用正确,舟车辐辏:原来是指船只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聚集到某地,一般形容水上航运发达或繁华。
(3)ABC.正确:
D.有误,“丹心不改,新时代的巴中正在绘制全国红色文化传承的蓝图。”原句无语病。
(4)本题考查语句排序。前文描写“巴中的山”,②句中“巴山山岭”紧承上文,“挡住了西北风的长驱直入”所写也是巴山山岭,故②①相联系,由于气候温和,所以造就了④“北纬31°区域造就了罕见的多样性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文化舒适带”③光雾山是其中最写意的存在,为⑤“亚洲最长红地毯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提供了最佳实景”。
(5)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A.有误,似是“动词”;
B.正确 :
C.有误,句子间是并列关系;
D.有误,句子主干是“人民迎接现代化”;
(6)A.有误,该字体是隶书,不是楷书;
B.有误,“朗润流美,气韵贯通”不符合隶书的特点的特点;
C.有误,该字体是隶书,不是楷书:
D.正确;
(7)ACD.正确:
B.有误,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作“解元”。
(8)本题考查对联的拟写。下联紧扣巴山红色文化主题,通过“水映红日”描绘出巴山地区的壮丽景色,“地沐党恩”则体现了红色文化中党的关怀和恩泽。而“烽火岁月铭心”则是对巴山地区革命历史的深情回顾,表达了那段艰难岁月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整体上,下联与上联在结构、韵律和意境上均保持了协调与一致,共同构成了一幅描绘巴山美景与红色文化的对联。如:水映红日,地沐党恩,烽火岁月铭心。
故答案为:A;B;D;A;B;D;B; 水映红日,地沐党恩,烽火岁月铭心
【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5)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6)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识别和鉴赏。解答时结合书法字体的特点和作品的特点进行辨析选择。
(7)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8)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2.【答案】示例一:祥子: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顺境只是一时的,还有许多逆境需要克服。祥子的一生就这样,他一直想通过努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过上稳定的生活,结果刚买车,就被大兵抓走。回来后,变卖了骆驼,辛苦工作攒钱,又被孙侦探骗走了积蓄。后来在虎妞的帮助下买了二强子的车,虎妞又难产而死,他的人生再度陷入谷底。这句诗形容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很贴切。示例二:鲁智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又会有新的机遇出现。鲁智深的人生有许多走投无路之时,但都“柳暗花明”。先是打死镇关西,畏罪出逃,却得赵员外举荐到五台山出家为僧;结识林冲,得罪高俅,被追杀,又碰见张青、孙二娘,从此落草……他命运兜兜转转,最终上了梁山,可见“山重水复”并不意味着走投无路。示例三:保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边上有许多船只照样前行,病树旁边有许多枯木焕发生命力,表现人们心怀光明,坚定向前。保尔一生许多次差点成为“病树”:波兰战场上,他感染伤寒差点死去,又差点被炸弹炸死;参加肃反工作时,感染伤寒和大肺炎,后来身体越来越坏,直到全身瘫痪。但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力渡过难关,生动诠释了这句诗。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以祥子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例:理解人物与古诗句;祥子:是《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一个来自农村的朴实青年,他在城市中努力追求自己的生活和梦想, 但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描述了人生旅途中的困境与希望,表示在看似没有出路的情况下, 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寻找人物与诗句的契合点:祥子的经历充满了起伏和波折,他不断地努力,却又不断地受挫。这与诗句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所描述的情境相契合。同时,祥子并没有因为困境而放弃,他继续前行,寻找新的机会和希望。这与诗句中“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表达的转折和希望相呼应。构建分析框架: 引入人物和诗句,简要介绍其背景和意义。分析人物的经历和性格,找出与诗句相契合的部分。阐述人物如何在困境中坚持,最终找到新的希望和机会,与诗句的哲理相呼应。组织语言,撰写回答:清晰地表达人物和诗句的关系,以及它们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使用具体的例子和细节来支持分析,使回答更加生动和有力。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逻辑性,使回答易于理解和接受。
故答案为: 示例一:祥子: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顺境只是一时的,还有许多逆境需要克服。祥子的一生就这样,他一直想通过努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过上稳定的生活,结果刚买车,就被大兵抓走。回来后,变卖了骆驼,辛苦工作攒钱,又被孙侦探骗走了积蓄。后来在虎妞的帮助下买了二强子的车,虎妞又难产而死,他的人生再度陷入谷底。这句诗形容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很贴切。
示例二:鲁智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又会有新的机遇出现。鲁智深的人生有许多走投无路之时,但都“柳暗花明”。先是打死镇关西,畏罪出逃,却得赵员外举荐到五台山出家为僧;结识林冲,得罪高俅,被追杀,又碰见张青、孙二娘,从此落草……他命运兜兜转转,最终上了梁山,可见“山重水复”并不意味着走投无路。
示例三:保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边上有许多船只照样前行,病树旁边有许多枯木焕发生命力,表现人们心怀光明,坚定向前。保尔一生许多次差点成为“病树”:波兰战场上,他感染伤寒差点死去,又差点被炸弹炸死;参加肃反工作时,感染伤寒和大肺炎,后来身体越来越坏,直到全身瘫痪。但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力渡过难关,生动诠释了这句诗。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3.【答案】示例一:范进的事例可以佐证A句。范进热衷功名,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他迂腐无能,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范进很虚伪。母亲去世以后的守丧期间,汤知县设宴款待范进。范进只用白颜色竹子筷子,但吃饭时却“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居丧尽礼,原来只是表面文章,虚应故事。
示例二:虞育德的事例可以佐证B句。虞育德淡泊名利、不利欲熏心,他不是八股的拥护者,但也是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了仕途。他善待他人,与世无争,谆谆教导,博爱乡邻,能以坚持自我的方式守护人性。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名著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人物事例与观点相匹配。《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故答案为:示例一:范进的事例可以佐证A句。范进热衷功名,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他迂腐无能,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范进很虚伪。母亲去世以后的守丧期间,汤知县设宴款待范进。范进只用白颜色竹子筷子,但吃饭时却“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居丧尽礼,原来只是表面文章,虚应故事。
示例二:虞育德的事例可以佐证B句。虞育德淡泊名利、不利欲熏心,他不是八股的拥护者,但也是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了仕途。他善待他人,与世无争,谆谆教导,博爱乡邻,能以坚持自我的方式守护人性。
【点评】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答案】4.确定角色,选定演员;熟悉剧本,准备排练
5.咦 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呀!;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知识点】创新题型;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活动设计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⑵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4.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根据示例“研读课文,设计剧本”可知,可从选定演员、进行排练等方面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确定角色,选定演员;熟悉剧本,准备排练
5.本题考查情境补写。①根据下文“天呐!听听这个天真的声音,有个小孩说皇帝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可补写台词为:可是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②根据上文“皇帝确实没有穿衣服啊”和人物台词“我一定要把这游行大典进行完毕”可知,可补写人物神态为: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故答案为:咦 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呀!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6.【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断肠人在天涯;大漠孤烟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长风破浪会有时;诸葛亮;奉命于危难之间;潭影空人心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婵;娟 ;长;潭
故答案为: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断肠人在天涯 ; 大漠孤烟直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长风破浪会有时 ; 诸葛亮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潭影空人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7.A
8.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眼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9.①含有以君子自居的意思。②巧妙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强化了文章主旨。
10.甲文作者刘禹锡通过对居室的描绘,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作者欧阳修生性刚直,“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坦然面对挫折,心胸豁达。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陋室铭;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常用文言实词;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准确,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理解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散文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
(4)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文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他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所交谈的,不曾涉及文章,只说政事,(欧阳修)说文章只能用来滋益自身的思想,而政事是可以用来帮助别人。凡是他治理过的几个郡,都不显露治理事迹,(他)也不求名声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纷乱,因此他所到的地方,人民的生活过得很便利。
7.A.“名之者谁”的“名"是动词,命名,而非与“有仙则名”中的“名"意思相同。BCD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A
8.重点词语:上:长到。入:映入。
故答案为: 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眼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9.甲文结尾“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结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一方面有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运用反问句,强调因为住着高雅的人,因而陋室也变得不陋了,突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成为全文的点睛之笔,强化了文章主旨。
故答案为:①含有以君子自居的意思。②巧妙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强化了文章主旨。
10.根据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作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根据乙文“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可知,欧阳修生性刚直,结合“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可知,他坦然面对挫折,心胸豁达。
故答案为:甲文作者刘禹锡通过对居室的描绘,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作者欧阳修生性刚直,“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坦然面对挫折,心胸豁达。
【答案】11.赶水泡田;建造苗床;洒芽(种)育苗(或“培育秧苗”)
12.选择第(1)句
【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吸了水的泥土比作鼓起腮的鱼儿,形象地描绘出泥土浸泡后变得松软冒泡的样子,富有画面感和动态美。
【示例二】“咕嘟咕嘟泛起水泡”,拟声词“咕嘟咕嘟”和动词“泛”,赋予水田音韵美和动态美,增添了文本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读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泥土的生机与活力。
选择第(2)句
【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悠悠鼻息”赋予秧苗像人一样能呼吸的特质,使人真切地感受到秧苗正在茁壮成长,更突显了农民对庄稼的悉心栽培、对丰收的无限憧憬。
【示例二】“波光里,满是泥水、汗水的脸”这个细节,刻画出农民劳作的艰辛与坚韧,他们脸上甚至“能感受到秧苗的悠悠鼻息”,体现出农民俯身弯腰与秧苗的亲密无间,描绘了一副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美好画面。
选择第(3)句
【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秧苗的身姿比作春天水田中生长出的新羽,形象地描绘出了秧苗的柔美、鲜嫩和蓬勃生命力。
【示例二】“轻盈”突出了秧苗的姿态之美,“新羽”一词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进一步强调了秧苗在春天的生长和繁衍,给人以美好的遐想,体现了人们对丰收的渴望。
13.同意。
①全文充盈着作者对脚下每一寸泥土的娟娟情愫:文章不仅描绘了美丽的乡村风光,更多处描写泥土的细腻,肥沃与生机,如“红砂糖般绵软细腻的泥土”“生着肥膘的好田独有的气息”等,都体现了作者对土地的珍视与热爱。这种情愫,既是对大自然的感恩,也是对家乡故土的眷恋。
②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拳拳情怀:文中通过对农人辛勤耕作、精心育秧、开怀畅饮、憧憬丰收等场景的描写,既展现了父老乡亲朴实、勤劳、乐观的精神风貌,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他们的无限敬意与赞美。
14.【示例一】读完本文,我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章描绘的农民们辛勤劳作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细致专注地做好每一项农话,在他们眼里,繁琐,单调、沉重的农业生产仿佛不是以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因为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劳动助人实现自我价值。也让我更加尊重劳动者的付出。
【示例二】读完本文,我感悟到要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美好,农民在劳动中亲近了大自然,学会了遵守农时、把握规律,培养了勤劳的品质和坚韧的毅力,更在劳动中收获了亲友间的欢声笑语,憧憬着耕种后的甜美果实。因此,我们也要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珍惜生活中的平凡美好、发现和享受劳动的快乐
【示例三】插秧育苗本来是很复杂而辛苦的,但是文中的农民却是快乐的。我明白了只要你热爱某项事业就会不辞辛劳,充满干劲,充满希望,在劳作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生活中我们也找到自己钟爱的事业,保持乐观、昂扬的态度,充满信心、满怀期待地幸福劳动。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1.(1)根据文章第③段“水田需要水养。深耕过后,农人从沟渠边,将哗哗流淌的纯银水花赶进田里,如赶着一群引颈高歌的大白鹅。”可知,在过了雨水节气后,农人除了深犁水田外,还会从沟渠边将水引进田里,这就是“赶水泡田”的过程。由此可以概括。(2)根据文章第⑥段“在水田的正中,农人用新泥为这些初生的稻芽建造出新居一个三五平方米的长方形簇格、铺上清的床单、平整熨帖。可知,在清明前后,农人会在水田中为稻芽建造苗床,以供其生长。由此可以概括。(3)根据文章第⑥段清明前后,谷种如雨滴般从农人的手中均匀地洒落,在泥水的襁褓里完成由芽到叶的成长。”可知在清明前后,农人会将谷种均匀地洒落在泥水中,进行育苗。这里的洒芽(种)育苗或培育秧苗都是对这一过程的准确描述。由此可以概括。
故答案为:赶水泡田;建造苗床;洒芽(种)育苗(或“培育秧苗”)
12.①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声手法,将泥土吸水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将“水中的泥土比作鼓起腮的鱼儿”,不仅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泥土因吸水而膨胀的状态,而且增添了文本的趣味性和动态美。拟声词咕嘟咕嘟和动词泛的使用,更是将泥土冒泡的场景描绘得具体可感,使读者仿佛能够亲临其境,感受到水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描写方式不仅丰富了文本的表达,也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②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秧苗赋予了生命的气息,使其具有了“悠悠鼻息”的特质。这种描写方式不仅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秧苗正在茁壮成长的生命力,还突显了农民对庄稼的深情厚意和对丰收的无限懂憬。同时,“波光里,满是泥水、汗水的脸这一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坚韧,还体现了他们与秧苗之间的亲密无间,共同构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这种描写方式不仅深化了文本的主题,也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和表现力。③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手法,将秧苗的身姿比作春天水田中生长出的新羽,形象地展现了秧苗的柔美、鲜嫩和蓬勃的生命力。这种描写方式不仅让读者在视觉上得到了美的亨受,也在情感上引发了共鸣,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同时,“轻盈”一词恰当地描述了秧苗的姿态之美“新羽则进一步强调了其新生和繁衍的意象,使得整个句子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这种描写方式不仅丰富了文本的表达手法,也提升了文本的艺术价值。
故答案为: 选择第(1)句【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吸了水的泥土比作鼓起腮的鱼儿,形象地描绘出泥土浸泡后变得松软冒泡的样子,富有画面感和动态美。
【示例二】“咕嘟咕嘟泛起水泡”,拟声词“咕嘟咕嘟”和动词“泛”,赋予水田音韵美和动态美,增添了文本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读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泥土的生机与活力。
选择第(2)句【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悠悠鼻息”赋予秧苗像人一样能呼吸的特质,使人真切地感受到秧苗正在茁壮成长,更突显了农民对庄稼的悉心栽培、对丰收的无限憧憬。
【示例二】“波光里,满是泥水、汗水的脸”这个细节,刻画出农民劳作的艰辛与坚韧,他们脸上甚至“能感受到秧苗的悠悠鼻息”,体现出农民俯身弯腰与秧苗的亲密无间,描绘了一副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美好画面。
选择第(3)句【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秧苗的身姿比作春天水田中生长出的新羽,形象地描绘出了秧苗的柔美、鲜嫩和蓬勃生命力。
【示例二】“轻盈”突出了秧苗的姿态之美,“新羽”一词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进一步强调了秧苗在春天的生长和繁衍,给人以美好的遐想,体现了人们对丰收的渴望。
1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对每一寸泥土的娟娟情吴昌勇先生的散文作品中,对土地的描绘是深入而细腻的。他不仅仅是简单地描绘土地的外貌,而是深入到了土地的内在,挖掘出了土地所承载的丰富情感和生命力量。细节描写:文章中多次出现对泥土的细致描绘,如“红砂糖般绵软细腻的泥土和“生着肥膘的好田独有的气息等,这些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土地的肥沃和生机,更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对家乡父老的拳拳情怀在吴昌勇先生的散文作品中,对家乡父老的描绘同样充满了深情。他通过对农人辛勤劳作、精心育秧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们朴实、勤劳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人物描绘:文章中对农人的描绘动而真实,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期待丰收的喜悦都跃然纸上。这种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农人的辛苦和付出,更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他们的深深关怀。综上所述,吴昌勇先生的散文作品确实每一篇章都充盈着对养育他的每一寸泥土的娟娟情榛,以及对家乡父老的拳拳情怀。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上,更体现在他对家乡故土和人民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上。这些情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故答案为:同意。①全文充盈着作者对脚下每一寸泥土的娟娟情愫:文章不仅描绘了美丽的乡村风光,更多处描写泥土的细腻,肥沃与生机,如“红砂糖般绵软细腻的泥土”“生着肥膘的好田独有的气息”等,都体现了作者对土地的珍视与热爱。这种情愫,既是对大自然的感恩,也是对家乡故土的眷恋。
②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拳拳情怀:文中通过对农人辛勤耕作、精心育秧、开怀畅饮、憧憬丰收等场景的描写,既展现了父老乡亲朴实、勤劳、乐观的精神风貌,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他们的无限敬意与赞美。
14.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文章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展现了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农民们不辞劳苦,细致专注地耕作,把繁琐、单调、沉重的农活看作是亨受,因为他们深知劳动的价值。这让我们意识到,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收获满满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尊重劳动者的付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其次,文章还告诉我们,要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美好。农民在劳动中亲近了大自然,学会了遵守农时、把握规律,培养了勤劳的品质和坚韧的毅力。他们在劳动中收获了亲友间的欢声笑语,憧憬着耕种后的甜美果实。这启示我们,要在生活中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珍惜每一个平凡而美好的瞬间。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生活的乐趣,亨受劳动的快乐,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最后,文章还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热爱某项事业,就会不辞辛劳,充满干劲,充满希望。农民们虽然插秧育苗很辛苦,但他们却乐在其中,因为他们热爱这片土地和这份事业。同样地,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找到自己钟爱的事业,保持乐观昂扬的态度,充满信心、满怀期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样,我们才能在劳动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综上所述,读完本文后,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劳动、尊重劳动者、勇于实践、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不断创造美好的未来。
故答案为: 【示例一】读完本文,我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章描绘的农民们辛勤劳作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细致专注地做好每一项农话,在他们眼里,繁琐,单调、沉重的农业生产仿佛不是以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因为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劳动助人实现自我价值。也让我更加尊重劳动者的付出。
【示例二】读完本文,我感悟到要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美好,农民在劳动中亲近了大自然,学会了遵守农时、把握规律,培养了勤劳的品质和坚韧的毅力,更在劳动中收获了亲友间的欢声笑语,憧憬着耕种后的甜美果实。因此,我们也要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珍惜生活中的平凡美好、发现和享受劳动的快乐【示例三】插秧育苗本来是很复杂而辛苦的,但是文中的农民却是快乐的。我明白了只要你热爱某项事业就会不辞辛劳,充满干劲,充满希望,在劳作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生活中我们也找到自己钟爱的事业,保持乐观、昂扬的态度,充满信心、满怀期待地幸福劳动。
【答案】15.A
16.信息:大多数同学认为学生自己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汉字书写的关键因素。建议:让同学们都能意识到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同学们可以开展汉字规范书写比赛等活动。
17.“箫鼓”的“箫”是一种乐器,由竹子制成,所以这个字是竹字头,而不是草字头。
18.“字”从遇见你,焕发新生命。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概括说明内容;新闻、材料类文本;拟定标语、宣传语等;分析材料主体特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4)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
15.A.正确;
B.有误,选项B见材料一“只有汉字既...又...”。
C.有误,太绝对了,并不是“杜绝”,原文在材料三是“减少”。
D.有误,张冠李戴,并不是“甲骨文文化创意设计大”,原文在材料四是“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
故答案为:A
16. 结合材料二“影响汉字书写的因素”分析,大多数同学认为学生自己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汉字书写的关键因素。
故答案为: 信息:大多数同学认为学生自己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汉字书写的关键因素。建议:让同学们都能意识到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同学们可以开展汉字规范书写比赛等活动。
17.结合材料三“例如,“初’表示用刀裁衣,也就是做衣服的开始,所以是衣字旁“ ”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箫鼓”的“箫”是一种乐器,由竹子制成,所以这个字是竹字头,而不是草字头。
18.本题考查阅读拓展。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特点和定位。它是一个展示和研究中国文字历史与文化的场所,主要面向的是对中国文字和文化感兴趣的公众。因此,宣传语应该能够突出这一特点,吸引人们前来参观。其次,我们要考虑如何将这一特点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示例中的宣传语风格,采用简洁明快的表述方式,同时保持一定的诗意和美感。
故答案为:“字”从遇见你,焕发新生命。
19.【答案】【参考例文】
为青春着色
青春是一道美丽的彩虹,那绚丽的色彩,那妩媚的身姿;青春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空灵似水,纯洁如云;青春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久久回荡在心中;青春是一段五彩缤纷的生活,展现美丽的世界,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青春是梦,一场美妙的梦。在梦中遇到过太多的事情:忧伤与欢乐,微笑与哭泣,成熟与单纯……。面对青春,不该是惧怕,不该是逃避;要用自信把一切压倒,迎接你的必定是美好的天空。我相信,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花儿都是芳香馥郁的。
日月如梭。转眼间,我走进了十六岁的花季,当脸上长出了青春痘,当笔下流淌出多愁善感的小诗,当心中有大干一场的冲动时,我意识到,青春已来到我的身旁。我开始思索,青春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上苍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五彩的画笔,让我们自己调配出新奇的青春色调。红色,奔放热情,代表激情活跃的青春;白色,单纯而圣洁,代表经受不起一丝污染的青春;金色,灿烂辉煌,受人瞩目,代表活泼善良内心充满阳光的青春;蓝色,宁静而清新,象征着海洋和苍穹,代表既理智又不拘一格的青春;紫色,高贵典雅,代表梦幻而又富有力的青春。
什么样的青春才是我的选择?我不知所措地环顾四周。身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走着自己独特的道路。在羊肠小道上散步,你可曾找到过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既然已经有颜色供你选择,何不为青春涂上真正属于自己的色彩?
步入多彩的季节,青春的缤纷风景进入我们的视野。无论是笑容还是泪水,都是青春的赐予;无论是酸甜还是苦涩,都是青春的真实——没有人安排,没有谁在冥冥中主宰。
让我们握住手中的画笔,蘸上属于自己的颜色,去为我们的青春着上绚丽的色彩吧!
将勤奋置顶
如果你问我,我认为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勤奋。”茅以升曾经说过:“勤奋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对于学习,如果你偷懒,不用心学,你总会学不好,弄不懂;而你一旦勤奋了,认真听课,专心致志了,学习就变成一件易事了。我也有这样的体会。
记忆的拼图,拼成了一幅图画:我手捧着考砸的试卷,听着的“教育课”:“你怎么又没考好呢?瞧瞧,这些题目都做错了,是不是没认真听讲?”我低着头,等待着的最后发落。“以后只要错一题就要罚10题。”妈妈出了要求。
没办法,只好咬着笔头做题,画图,解方程,列算式,笔在纸上一下一下划过,房间里只剩下了“沙沙”声。
经历了那一晚,我在学习上也不敢怠慢了,上课时,讲些什么,我都努力记住,写些什么,我都一字不落地抄下来,之,在课堂上,我尽量做到专心致志。即使下课了,我也不像以前那样和们玩闹了,而是静静地坐在位子上冥思苦想,别人的玩闹,教室里热闹的气氛仿佛也与我无关了。
但是,努力中会换来成绩,勤奋必定会有收获,又一次,我进步了。当时,看到那张考卷我是那么激动:勤奋真是成功的秘诀,茅以升说的话是真理。
的确,事实上,没有一蹴而起的人生,也没有人坐享着成功的喜悦,只有勤奋,努力,去拼搏,才能有所成就。成功是不喜欢拜访别人的,更不可能去敲懒汉的家门。
将勤奋置顶,时刻以勤奋来要求自己、勉励自己,在青春的天地中奋勇拼搏,我们定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题目一:【分析】关键词为“青春”“着色”,这是一个富有寓意的命题作文。
【题干分析】:“青春”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代表着活力、朝气与成长;“着色”意味着赋予青春某种色彩或特质。 写作思路可以从“是什么”的角度探讨青春应该着上什么样的色彩,比如奋斗的红色、梦想的蓝色等;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为青春着上这些色彩,比如奋斗让青春更精彩等;从“怎么做”的角度写如何为青春着色,比如通过努力学习、勇敢追求等。学生可能出现的误区是只描述色彩而缺乏深度,或没有具体的行动体现。作文开头可以用充满激情的语句引出对青春的思考,事例素材可以选取那些在青春时期努力奋斗取得成就的人物故事,结尾可以再次强调为青春着色的重要性和意义。
【立意提取】可以从奋斗的角度写作。也可以围绕梦想对青春的意义展开。
题目二:
【分析】关键词为“置顶”,这里的“置顶”比较抽象,具有象征意义,形式为简洁的短语。
【题干分析】:“置顶”可以有多种理解,比如将某种信念、情感、目标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写作思路上,可以从“是什么”角度探讨将什么置顶,如将梦想置顶、将亲情置顶等;从“为什么”角度分析置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将梦想置顶能带来动力和方向;从“怎么做”角度写如何做到置顶,比如坚定信念、为之努力奋斗等。学生可能出现的误区是对“置顶”的理解过于表面化,没有深入挖掘其内涵。作文开头可以通过一个引人思考的场景或问题引出“置顶”的话题,事例素材可以选取一些为了置顶的事物而不懈努力的人物事迹,结尾可以强调置顶的重要性并升华主题。
【立意提取】《把梦想置顶,让青春飞扬》,从梦想的角度写作。《将爱置顶,温暖人生》,围绕情感方面展开。
【点评】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需要做好四个方面:审题、立意、选材、布局。审题应从辨析作文侧重点、明确写作的方向、明确限制,规范作文的要求入手做到准确审题;立意要求深刻、有格调、有时代感。选材应做到紧扣主题、真实典型、生动新颖、避免雷同。在布局上要从做好开头、结尾入手,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且容易掌握的技巧。当然,规范、工整的正楷或行楷书写也是获得作文成功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