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共23+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课 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共23+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4 18:50:38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6 狼牙山五壮士
第2课时
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五位壮士是英勇无畏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呈现这样激烈的场面。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五位战士有勇有谋
第2段:痛击敌人——见壮行
作者分别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画出关键词并理解。
人物 描写方法 人物形象
马玉宝 沉着(神态) 机智镇定,沉稳果敢
葛振林 大吼一声(动作) 嫉恶如仇,英勇无畏
宋学义 抡一个圈(动作) 嫉恶如仇,勇猛无敌
胡德林 胡福才 绷、全神贯注(神态); 瞄准、射击(动作)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研读课文,品析“点面结合”
什么是点面结合?
对五位壮士单个的描写,我们称之为场面描写中的“点”,这是聚焦在个体上。而段落一开始,描写五位壮士一齐痛击敌人的场面,我们称之为场面描写中的“面”。这种既有整体的场面描写,又有个体的单独描写的写法我们称之为“点面结合”。
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既给人以整体感,又突显了人物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段最后一句描写敌人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描写敌人的情况,既表明敌人的损失惨重,又从侧面衬托了五位战士的英勇善战。
读第3自然段:
面对面前的两条路,战士们毅然选择了走上“绝路”。
班长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是什么态度?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这表现了班长的坚决果断,和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坚定决心。
态度坚定、决定果断。
战士们的想法和班长是否一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战士们听了班长话后的内心状态
这个动作也说明了战士们同意班长的想法。
第3段:引上绝路——明壮志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动作
英勇
语言
对敌人的仇恨。
留下最后一颗手榴弹,为下文写它的重要性埋下伏笔。
“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里的语言描写,哪个字用得好?
表现了马宝玉对敌人的憎恨和英勇杀敌的气势。
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了什么?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比喻
说明石头砸下时非常迅猛,有力。
英勇无畏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动作描写,写出了马宝玉动作的干脆利落,表现了他的果断、英勇,以及对敌人的仇恨和誓死杀敌的决心。
照应上文的“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突出了班长的智慧,点明了最后一颗手榴弹的重要作用。
第4-5段:顶峰歼敌——看壮举
读这两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关键词感受到的?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五壮士顶天立地
的英雄气概。
五壮士对人民群众和
部队主力安全转移的欣慰。
“眺望”和“望望”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你如何理解“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他们当时可能在想什么?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语言和动作描写,及“第一个”“纵身”等词写出了班长视死如归、英勇无畏、勇于牺牲的精神。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第6-9段:英勇跳崖——感壮言
这声音除了饱含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还饱含什么?
饱含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
“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01
02
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这里指的是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极其豪迈。这里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表现了五位壮士完成任务后的欣慰之情,同时也突出了他们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第2—9自然段,找到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地方,聚焦“点”比较异同。
内容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第2自然段 都抓住了人物特点进行描写 对五个战士分别进行描写,罗列多个点
第3—9自然段 对班长马玉宝的描写更具体,一点一面交织
你怎么理解“五壮士”中的“壮”字?
壮志
壮心
壮情
“壮”指意气豪壮而勇敢。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诱敌上山,顽强歼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主旨
思维导图(共23张PPT)
6 狼牙山五壮士
第1课时
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
你们都去过哪里旅游?
为什么会去那里旅游呢?
揭示课题
这是哪里?为什么这里会成为景区?是因为这里的风景优美吗?
狼牙山,古称郎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属太行山脉,距县城36千米,由5坨36峰组成。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主峰棋盘陀上建有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993年5月,狼牙山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1月,易县狼牙山风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英勇的战士,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五位壮士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所以这里成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人们都想来这里缅怀五位壮士,感受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这个故事的名字就是“狼牙山五壮士”。
初读感知,理清顺序
自读要求:
1.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 按顺序梳理课文思路,分段,并给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抢 砸 日寇 仇恨 晋察冀 手榴弹
全神贯注 横七竖八 悬崖绝壁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昂首挺胸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认读词语
多音字
(lūn)抡刀 抡起
(lún)抡才

辨析
读lūn时,表示手臂用力挥动;读lún时,表示选择,选拔。
例句
①他正抡(lūn)起铁锤打炮眼。
②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在为国抡(lún)材。
(dàn)子弹 手榴弹
(tán)弹力 弹性

辨析
表示“可以用弹(tán)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东西”时,读dàn;其他情况一般读tán。
例句
这把弹(dàn)弓的皮筋很有弹(tán)性。
(běng)绷劲 绷着脸
(bēng)紧绷 绷带

辨析
表示“板着”“强忍住”时读běng;表示“张紧,拉紧”“粗粗地缝上或用针别上”时读bēng。
例句
看着小战士胳膊上的绷(bēng)带,卫生员立刻绷(běng)起脸来。
1.课文讲了哪五位壮士?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和宋学义。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五位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 )
请把下面空白处补充完整
接受任务
( )
英勇跳崖
( )—( )
( )
( )—( )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1
2
3
4
5
6
9
事情的发展顺序
描写五壮士的四字词语有哪些?你感受到了什么?
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英雄气概
描写敌人的四字词语有哪些?你感受到了什么?
大举进犯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 横七竖八
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句子能体现五名战士无愧于“壮士”这一称号,用横线画出来。
A
把自己画出来的句子大声地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在书上。
B
小组内交流自读自悟的收获。
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阅读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1941 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集中兵力”“大举进犯”表明敌人兵力强大,来势汹汹,与下文承担掩护任务的五位战士形成对比,敌众我寡,任务非常艰巨。
时间
地点
背景
第1段:接受任务——见壮心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亦称晋察冀边区。位于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五省部分地区。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南下,留下的部队在聂荣臻的率领下,以五台山为中心,开辟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底,根据地在八十余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部队发展到约十万人。
晋察冀根据地
游击战争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
游击战争
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接受了什么任务?
五壮士在敌人大举进犯,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接受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
这样的形势下接受这样艰巨的任务,体现出五壮怎样的精神?
勇担重任,不怕牺牲。
1.掌握了词语,读熟了课文。
2.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五位壮士的勇敢与顽强。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