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4 19:1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讲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7个教材批注点 ◎4个旁栏边角解读点 ◎9个结论要语判断点
◎3个历史概念 ◎3个经典史料
知识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概况
(1)西班牙: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2)葡萄牙:建立了巴西殖民地,设立总督制度。
2.完成: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3.统治
(1)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种植园主借用古代奴隶制手段,但具有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2)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美洲原住民的统称),造成后者大量死亡。
(3)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发展起罪恶的黑奴贸易。
(4)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旁栏边角·练一练】 阅读教材P69“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思考: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归属概况如何? 提示:拉丁美洲绝大部分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经典史料·析一析】 史料 为保证其忠心,西班牙王室对总督的挑选格外严格,他们必须是最深得西班牙王室信任的名门望族,他们的决策最终决定权被紧紧地拽在国王和西印度事务委员会的手上。殖民地不能擅自与别国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只能和自己的宗主国进行贸易,哪怕区域间的互通有无也要受到严格的控制。在整个殖民体系中,教会与司法行政三足鼎立,教会不仅手握神权,还掌握政治经济权力,他们除了管理教中事务,也涉及俗世问题的审判。 ——摘编自许昌财《西班牙通史》,原文有改动 信息提取:王室具有最高权威(或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垄断殖民地贸易;宗教成为殖民统治的重要工具。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侵略
(1)葡萄牙:最初在亚洲的殖民活动主要是建立商站。
(2)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2.英国、荷兰和法国的殖民侵略活动
南亚 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拥有在印度的贸易特权),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或者直接进行武力侵略。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东南亚 17世纪,荷兰领了整个印度尼西亚。到19世纪末,英国已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美国通过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西亚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还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东亚 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旁栏边角·练一练】 1.阅读教材P71“历史纵横”,思考:材料中负责对印度殖民掠夺的机构是什么?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剥夺,对英国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机构:东印度公司。影响: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2.阅读教材P71“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思考: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提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绝大多数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结论要语·辩一辩】 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是先沿海和平原粮棉区,后内陆地区,一点点渗透。(√) 2.英国的殖民手段是分化印度各地的封建小邦,拉拢分化和军事打击并用。(√) 3.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进行殖民统治而不是直接进行军事占领和建立殖民政府。(√)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苏伊士运河通航后 英法控制了运河。它们利用埃及的财政危机,控制了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
1882年 英国发动侵埃战争,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英国还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19世纪30年代 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19世纪后期 列强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步伐,它们各自制定了侵略计划。
1884年 英、法、德等国召开柏林会议。这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此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列强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旁栏边角·练一练】 阅读教材P72“史料阅读”,思考:《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提示:背景: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为缓和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内容:确立了“有效占领”原则;“地图上作业”。影响: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标志着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高潮到来。 【经典史料·析一析】 史料 柏林会议的召开和有效占领原则的制定“标志着欧洲在非洲的扩张从此有了国际法”。的确,在此后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过程中,都基本上遵循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它国的承认。在此基础之上,各个彼此分割的殖民地最终成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体系,并且也促使了以中心与外缘这一构架为基本内容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摘编自高岱《论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与构成》 信息提取:根据“有效占领”原则,列强最终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形成了一个连为一体的世界体系,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原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联系在一起的。
3.影响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2)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3)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4)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旁栏边角·练一练】 阅读教材P74“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思考: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占领存在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后果? 提示:问题:欧洲列强占有的殖民地不平衡。后果: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冲突不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为世界范围大规模的战争埋下了祸根。 【结论要语·辩一辩】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 2.帝国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 3.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知识点二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独立运动
(1)背景
①主要原因: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②经济: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③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④外部条件:法国大革命削弱了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统治和控制;美国独立的影响。
(2)概况
①1804年海地的独立,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
②182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基本都已独立。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①独立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②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2)概况
①巴西: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②墨西哥: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奠定了争取民主和进步的基础。
【旁栏边角·练一练】 阅读教材P77“大棒政策”漫画及文字说明,思考,如何评价“大棒政策(绘画作品)”? 提示:“门罗主义”实际上是把拉丁美洲作为美国的势力范围,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门罗主义”后来发展为“大棒政策”。“大棒政策”是在保护美国公司利益和预防其他列强可能干涉拉美事务的借口下,以先发制人的手段干涉拉美各国内政的帝国主义政策。 【经典史料·析一析】 史料 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 ——1917年墨西哥宪法 信息提取:史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1917年墨西哥宪法》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二、亚洲的觉醒
1.背景
(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2)经济: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3)思想: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2.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表现
代表 概况 意义
印度民族 解放运动 (1)1885年,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大党”。 (2)1905年,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掀起民族独立新高潮。 (3)1908年,爆发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1908年孟买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伊朗立 宪革命 1905—1911年,伊朗爆发立宪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确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 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中国辛 亥革命 1911 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经典史料·析一析】 史料 亚洲觉醒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对亚洲来说,这场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宣告了一个新时代,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②。这场革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为亚洲资产阶级日后继续革命和无产阶级起来领导革命提供了营养。 ——林承节《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信息提取:“亚洲觉醒”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预示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亚洲觉醒”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奠定了基础。 【结论要语·辩一辩】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非民族独立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民族独立运动最重要的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 3.亚洲觉醒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三、非洲的抗争
埃及抗英斗争 (1)特点:成立祖国党(非洲第一个政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 (2)结果:1882年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抗英斗争,结果被俘而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苏丹马赫迪起义 (1)爆发:1881年,苏丹爆发“马赫迪”(“蒙受真主引导的人”或“被真主引上正道的人”)领导的反英大起义。 (2)结果:起义最终失败,英国控制了苏丹。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概况:189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现代埃塞俄比亚国家的缔造者)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独立。 (2)结果: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旁栏边角·练一练】 阅读教材P79 “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战役中(绘画作品)”及文字说明,思考:阿杜瓦战役的性质是什么?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提示:性质:阿杜瓦战役是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侵略的决定性战役。结果:孟尼利克二世亲自率军战胜了意军,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意义:阿杜瓦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反殖斗争。埃塞俄比亚是整个非洲史上唯一没有被殖民的国家。 【历史概念·判一判】 时间关键信息判断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沦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世界殖民体系21804年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海地独立3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成立国大党;伊朗爆发立宪革命;中国爆发辛亥革命亚洲觉醒
提能力·全面突破
主题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能力解读 新教材新高考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对“拉丁美洲殖民地化”和“西方列强瓜分非洲”讲得比较详细、全面,突出了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新高考: (1)从唯物史观等学科素养的角度,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力扩张的表现。 (2)从历史价值观上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就是列强掠夺的过程。 命题视角:对世界殖民体系影响的考查是命题的重点。
角度一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典例引领】
史料一 东印度公司一旦政权在手,便迫不及待地利用它来实现掠夺。在这方面,它的贪婪、残暴使当年在马拉巴尔海岸胡作非为的葡萄牙人也相形见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早期掠夺就最典型地表现了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在殖民地掠夺的劣迹。
——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史料二 海外扩张和殖民活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加速了欧洲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内部的政治、经济格局也随着海外扩张的发展而逐渐变化,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虽然曾经一度独领风骚,但是17世纪却不可拯救地衰落下去,而新兴的殖民主义国家英国、荷兰、法国等则日益壮大为资本主义的强国和全球殖民化过程的主力军。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英国殖民扩张具有什么特点?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分析殖民扩张对欧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题突破】
信息指引
误区点睛
答题要语
【答案】
(1)表现:亚、非、拉美的绝大多数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素: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西方列强掀起了第二次殖民高潮。
(2)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政治近代化的进程;英国等国崛起,引起了国际关系的变化。
【史观史论】
1.各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特点
葡萄牙 以侵占军事据点、建立商站为主,同时利用武力垄断商路、暴力掠夺和敲诈勒索来获取财富
西班牙 占领殖民地全境,直接掠夺财富,并在当地建立农业大庄园,以供应欧洲市场
荷兰 荷兰的殖民扩张,几乎和英国同时,以政府为后盾,通过发展远洋贸易进行贸易垄断;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主要方向为亚洲和北美
英国 政府鼓励“海盗式”掠夺,发动一系列商业战争。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海上权力
美国和德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扩张较晚,但是进展迅速;德国因为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尖锐,进而引发一战
2.殖民侵略对拉丁美洲和北美地区的不同影响
角度二 殖民体系的形成
【典例引领】
史料一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后掀起第二次殖民高潮,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变为经济附庸。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史料二 柏林会议的召开和有效占领原则的制定“标志着欧洲在非洲的扩张从此有了国际法”。的确,在此后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过程中,都基本上遵循了一个前提,那就是他国的承认。在此基础之上,各个彼此分割的殖民地最终成了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体系,并且也促使了以中心与外缘这一构架为基本内容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高岱《论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与构成》
【思考】 
(1)依据史料指出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是什么?结合所学归纳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效占领”原则的影响。
【解题突破】
信息指引
误区点睛
答题要语
【答案】
(1)表现: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素: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西方列强掀起了第二次殖民高潮。
(2)根据“有效占领”原则,列强最终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形成了一个连为一体的世界体系,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史观史论】
1.近代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殖民体系的雏形开始形成
第二阶段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大量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输出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使得这些地区打破封闭落后的状态,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体系也相应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部分地区纷纷成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带来的两大影响
(1)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与生活的相互联系,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结束了殖民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向现代文明的转化。
(2)从世界格局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和地区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形成以欧洲为中心,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
主题二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能力解读 新教材新高考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详细讲述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觉醒和非洲的抗争,特别是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新高考: (1)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的角度,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从历史价值观上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命题视角: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意义的考查是命题的重点。
角度一 亚非拉美民族独运动的背景与表现
【典例引领】
史料一 拉美独立意识的成因是沉重的殖民压迫,这主要体现为政治上的金字塔式的统治结构。土生白人和有色人种居于底层,没有地位;实行大庄园制,殖民者借以对土著居民进行奴役剥削;主张绝对服从天主教义,束缚和控制了民众的思想,殖民压迫催生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意识。
——王金莲《拉美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及其局限性分析》
史料二 由于拉丁美洲居民的种族成分多种多样,他们的斗争错综复杂,有种族压迫,也有阶级压迫,斗争具有双重性,二者交织在一起。
——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思考】
(1)依据史料一分析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意识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2)依据史料二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革命任务的性质。
【解题突破】
信息指引
误区点睛
答题要语
【答案】
(1)政治上的殖民压迫;经济上严重的奴役剥削;思想上受天主教会的束缚。
(2)具有反对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的性质。
【史观史论】
1.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发生的三大原因
(1)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的压迫激化了矛盾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②西方列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激化了这些地区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
(2)经济和思想的发展推动了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为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准备了经济条件。
②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革命的爆发,为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
2.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革命的异同点
美国独立战争 拉美独立革命
不同点 范围 美国独立战争只局限于北美13个州 拉美独立革命席卷整个拉丁美洲
领导者 美国独立战争中,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结成联盟,起了领导作用 拉美的资产阶级力量很弱,只是作为一股力量参加了运动,运动的领导权掌握在土生白人地主的手中
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革命起了重大推动作用,美国赢得了彻底独立,也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拉美国家则面临着新的殖民主义威胁,国内是封建庄园经济和独裁统治的普遍存在,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
相同点 北美和拉美独立革命都是在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启蒙思想影响下爆发的。都要求摆脱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发展经济。都以小抗大,以弱胜强。都是以独立战争形式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
角度二 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与意义
【典例引领】
史料一 亚洲觉醒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对亚洲来说,这场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宣告了一个新时代,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这场革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为亚洲资产阶级日后继续革命和无产阶级起来领导革命提供了营养。
——林承节《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史料二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列宁
【思考】
(1)依据史料一分析亚洲觉醒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列宁的话。
【解题突破】
信息指引
误区点睛
答题要语
【答案】
(1)推动了亚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基础。
(2)亚洲觉醒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对各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它标志着亚洲各地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的重要阵地。它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基础。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史观史论】
1.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斗争的任务
(1)非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非洲的高潮。非洲各地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于是国内阶级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反帝成为非洲人民的主要任务。
(2)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后,独立的国家建立了共和国,但政权实际上掌握在大地主手中,他们在国内保留和扩大封建大地产制,政治上实行军事独裁,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大量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在列强的经济和军事侵略下,拉美实际上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因此反帝与反封建成为这一时期拉丁美洲人民斗争的主要任务。
2.“亚洲觉醒”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意义
亚洲的觉醒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标志着亚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时代的开始。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封建专制制度。 (3)提供的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利于以后的亚洲资产阶级提高自己的政治斗争水平,也为后来的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某些借鉴。 (4)构成了世界革命风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亚洲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开始和欧洲无产阶级一起向帝国主义进行冲击,揭开了世界革命震荡时期的序幕。 (1)拉美地区大部分国家独立,摆脱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为日后各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这是拉美地区的一次民族大解放运动,给予欧洲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3)拉美地区的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激励了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 (4)拉美地区的革命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为日后的进一步革命埋下了伏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