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同一首歌
——《同一首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同一首歌》歌曲为大调式,4/4拍,旋律较为舒缓。歌曲的A乐段旋律流畅、起伏较小,主题较为深沉。歌曲的B乐段进入到另外一个声区,高音部分热情奔放,音乐色彩柔和,但气氛热烈,随着力度的加强,达到全曲的高潮。第三部分是A段的再现部分,我们用喜悦的心情迎接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而有控制力的声音演唱《同一首歌》
2.能听辨大三和弦、小三和弦的音响色彩,并在合唱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声的基本含义。
3.能大胆自信地与他人进行合唱练习,并能认真聆听他人演唱的声部,感受合唱艺术丰富的音响美。
三、教学重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歌唱,音色统一,声部之间的协调与均衡,做到演唱时声情并茂。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同一首歌》合唱视频,学生随着音乐走进课堂,师生问好,播放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跟老师钢琴伴奏一起唱《同一首歌》主旋律。
师:同一首歌是一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怀旧经典歌曲,但是少有人知道同一首歌来自于一个顶级国民节目,随着这个顶级国民节目的退场,一代人的青春也被带走了,而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同一首歌也随之消失了,人生没有彩排,好好珍惜现在,今天就让我们欣赏这一首经典歌曲,无比经典的同一首歌。
学生思考:自己演唱的和视频里听到的,在音响上有什么区别 让学生体验多声部演唱的饱满与张力。
(二)整体欣赏
1.介绍歌曲
《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这首歌充分表达了童年、回忆、风雨、久逢、团聚、欢乐、这首歌就是现实里的新闻联播,记录的只是人们心中阳光幸福的一面。歌曲中抒情的旋律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表达了人民心中积极向往向上的精神面貌,是青少年最积极的表现!
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师 :《同一首歌》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一首歌颂祖国的艺术歌曲,谁来说一说听完 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它的速度又是怎样的呢?庄重、深情的情绪;速度稍快。)
第一乐段领唱部分是深情的叙述、诉说,应唱得平稳内在;第二乐段的合唱部分是整个歌曲的高潮,应充满激情,声音丰满。并注意变化音的音准。歌词中的“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而通过共同分享音乐,人们能够找到共鸣和慰藉。这首歌它超越了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将不同的人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同一首歌》也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信念,表达了对祖国深厚的爱,象征着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同呼吸,共命运,共同繁荣。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简单而激昂,歌词朗朗上口,是一种不朽的经典歌曲,给人以希望与信心。
(三)学唱歌曲
1.学唱低声部。
(1)教师范唱低声部,学生划拍。
(2)用手势辅助法唱出音高(可根据学情,用简易乐器吹奏低声部旋律)。
(3)边划拍边用“wu”练唱旋律。
(4)学唱低声部的歌词。
(5)完整练唱低声部。
2.合唱部分练习。
(1)可采用多种方式练习
如师生分声部练唱、男女生分声部练唱、领唱与合唱练习、男女混合分声部练唱等。
练唱时要引导学生学会看指挥的手势,注意倾听其他声部,感受和声效果。
3. 教师播放音频,请同学们结合乐谱谈一谈这首歌曲的节拍和速度特点。师:请同学们 仔细思考一下,这首歌曲的拍子是什么?速度又是怎样的?(4/4,速度是慢的。)
4. 教师追问,快速的四拍子演唱该如何把握呢?(由慢渐快,感受律动,注意气息平稳。提示同学们四拍子的长时值节奏要唱满。)
5. 教师弹琴,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自己唱歌谱,发现难点并解决。
6.跟伴奏,大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师提示:气息通畅自然,以假声带真声, 喉咙打开,使音乐流动起来,高音区注意用松弛的状态演唱,声音要统一。
7.教师完整播放李谷一演唱歌曲的视频,请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曲传达了怎样的情感?(人民和祖国永远在一起,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深厚感情。)
五、教学小结
《同一首歌》已经传遍整个大江南北,歌曲也采用了很多不同的演唱方式,今天我们共唱同一首歌,回忆往昔,相信这青春的旋律和纯真的誓言一定会伴随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