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国宝大熊猫
三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习
作
目
标
导
航
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3.养成良好的说写习惯,继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4.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使语言通顺、意思清楚。
1.审清题材: 本次习作是“介绍国宝大熊猫”。我们可以围绕课本中所给的一些信息来介绍大熊猫,还可以通过查资料补充大熊猫的其他内容,突出大熊猫的特点。(状物文)
2.审清内容:题目中已经给出了我们介绍大熊猫的内容,如: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吃什么?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哪些地方是黑的?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把这些内容写清楚了,就能把大熊猫介绍清楚了。
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们的国宝。许多小朋友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可能有些疑问需要解答:
审
题
指
导
☆大熊猫是猫吗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
这次习作,就让我们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可以参考下面图表中提供的信息,也可以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
审
题
指
导
写完后,自己读一读,看看还需不需要补充新内容。如果有不准确的内容,试着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改一改。可以跟同学交换习作互相检查一下对大熊猫的介绍是不是准确。
审
题
指
导
3.审清重点: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思
路
指
导
写作误区:
①只把查找的资料抄写下来,没有整合相关信息。
②没有从不同角度介绍大熊猫。
③介绍大熊猫的内容不够准确。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确实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能使文章文采倍增,令人过目难忘。如:
拟
题
思
路
我的魅力题目:可以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可爱的大熊猫
●熊猫,我爱你
●活化石熊猫
●熊猫的自述 ●……
写
作
思
路
选择材料
1.查找资料:要写好国宝大熊猫,我们必须了解它,熟悉它。在写作文之前,我们要查找教材中五个问题,阅读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查阅大熊猫的资料。
2.围绕问题,梳理资料,充实内容。
我们可以参考“解读习作要求”中提供的信息,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通过互联网、报刊、书籍等查找资料,加以整理后补充到习作中。
例1:大熊猫很稀有。资料显示:大熊猫的平均寿命不到人类的一半,圈养的大熊猫一般能活到25岁,野生的大熊猫一般能活到20岁。现在野生大熊猫的总数也只有一千八百多只,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们!
选择材料
例2:大熊猫为何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大熊猫之所以是中国的国宝,首先与它的存在的时间是分不开的。
大约在800万年前,大熊猫就已经存在,后来经过长期的自然环境的改变,许多物种都逐渐消失,大熊猫却克服种种困境,生存了下来,称得上是“活化石”。
从1957年开始,我们国家陆续将大熊猫这一珍稀动物作为一份礼物赠送给外国。大熊猫传达的是一种和平友好的信号,同时外国也向我们国家赠送他们国家的珍贵的礼物。
选择材料
大熊猫为我们国家的外交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晶晶就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欢乐。作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深得世界人民的喜爱,他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黑色的一环。
其他
大熊猫每天需要花费将近一半的时间来进食。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
大熊猫皮肤很厚,不惧寒湿,从不冬眠。
大熊猫从怀孕到产子只需三五个月的时间。
……
学习写法
全面地了解大熊猫后,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并要抓住几个方面突出大熊猫的特点。
写什么?
1.整合信息,突出特点。
从搜集来的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分析、筛选、处理,进行整合出三个方面左右的信息来突出大熊猫的特点,以备写作时能合理地运用。
学习写法
2.从不同方面介绍大熊猫。
介绍大熊猫时,可以从外形特点、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活动范围、繁殖情况等方面人手,把大熊猫的形象描写出来。
例:大熊猫穿着一身黑白相间的毛茸茸的外衣,有着一副圆滚滚的身躯,走起路来左右摇晃着,样子可爱极了。初次见人时,它们会用前掌捂着自己的脸,那副样子就像害羞的小姑娘。
学习写法
3.抓住特点,具体描写。
(1)描写有序
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几部分,根据小动物的不同情况既可从整体到部分描写,也可由部分到整体描写;部分描写时可按照从前到后,也可从上到下。
(2)重点要突出
在写作时,可以侧重写大熊猫的外形特点,也可以侧重写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无论从哪方面写,都要抓住典型突出重点,进行具体描写。比如:有的部位突出形状、有的部位突出颜色、有的部位突出大小、有的部位可以突出不动的时候一个样,动的时候又一个样……所以外形描写要突出不同部位的不同特点,至于没有特点的部位可以不写,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学习写法
(3)描写要细致、生动,突出大熊猫的可爱。
描写大熊猫时要注意细节,认真刻画。特别是在描写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时,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展现出大熊猫活动的情景,给人以“状物如在眼前”的感受。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想象等修辞手法把小动物的外形写得清楚、具体、生动。这样才能把小动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在写作时,可以着重描写大熊猫的活动,如进食时的动作,来突出它的可爱。
例:瞧,它正折下鲜嫩的竹子,坐在地上慢悠悠地吃呢。它进食时可专心了,不管你怎么叫它,它都对你不理不睬、不管不顾。等大熊猫吃饱了,它就会缓缓地爬到小溪边喝水,憨态可掬,十分惹人喜爱。
学习写法
4.结构合理,融入感情。
可以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先写大熊猫给人的总体印象,然后围绕中心思想具体描写,可以从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两方面展开,最后总结全文。这样写出的作文,条理清晰,清楚明白。
根据所选内容以及写作的顺序来合理地安排文章的结构,还要点出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要写好自己的喜爱之情,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动物形象和特征的描写上,还要通过描写把对动物的感情融于字里行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确定写法
1.写好外形特点。
静态描写外形特点。外形,是动物给我们的最初印象。写国宝大熊猫外形时,一般先要写它的整个样子,然后按一定的顺序写它的局部,要仔细看它的头部、四肢、尾部有什么特点,体形、毛色是什么样的。大熊猫外形极为可爱,我们可以先从外形上介绍它,写出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哪些地方是黑的?
圆圆的脸颊 大大的黑眼圈
黑白两色 胖嘟嘟的身体
锋利的爪子 短短的尾巴
确定写法
你能根据大熊猫的特点,描述一下他的样子吗?
大熊猫的样子可爱极了。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身上毛茸茸的。头和身子雪白雪白的,四肢和肩膀油黑油黑的,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黑耳朵,黑黑的眼圈就像戴着一副大墨镜。
动作描写活动特性。每个动物,活动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跑,有的在水里游……有的行动迟缓,脚步姗姗;有的动作迅速,灵敏灵活。我们要抓住大熊猫活动的特性,写一写它的步态、走路的样子、它吃食物的样子、爬树的动作……选取一个活动的镜头,抓住熊猫关键的动作进行准确、生动、具体的描写,来表现它的活动特性。
行走方式:慢吞吞 内八字
确定写法
2.准确再现生活习性。
世界上不会有两种动物有完全相同的生活习性。只有细心观察熊猫,才能近距离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描写起来才能细腻、形象、生动、逼真。写熊猫时,我们从反映它爱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怎么睡觉的等个性特征,再现出熊猫的生活习性。
小的时候很活泼,喜欢爬上爬下。 长大以后,不大爱活动,常常呼呼睡大觉。
确定写法
喜好:爬树、嬉戏
3.联系品性写情感。
动物世界的动物千奇百怪,为了生存,它们要适应自然,战胜对手,在自然法则中,磨炼了意志品性。要写好大熊猫,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熊猫形象和特征的描写上,可以写熊猫作为活化石给人类的启迪,为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我们还可以把感情融于笔端寄托在字里行间,写出自己对熊猫的喜爱之情。
怎样把零碎的资料整理成一篇内容连贯的作文呢?
想 一 想
1.搜集资料,全面了解。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关于大熊猫的问题和信息来进行全面的了解,可以借助互联网、书籍、电视、广播、身边的人等资源,从大熊猫的外形、生活习性、生长环境、价值等方面了解大熊猫。我们也可以参考教材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再查找大熊猫的其他资料来进行补充,然后把这些信 息经过分析整理后,进行习作,突出大熊猫的特点。
怎样把零碎的资料整理成一篇内容连贯的作文呢?
想 一 想
2.整合信息,突出特点。将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处理,整合出三至五个方面的信息来突出大熊猫的特点,以备写作时能合理运用。
3.抓住特点,具体描写。在搜集、整理大熊猫的信息时,我们就对大熊猫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就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既要抓住大熊猫最有特色的部分具体描写它的外部特征,又要抓住大熊猫关键的动作对 其生活习性进行准确的描写,从而反映它的个性特征。只有做到这些,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具体、生动。
4.结构合理,融入感情。根据自己所选内容以及写作的顺序来合理地安排文章的结构,还要点出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5.交流习作,修改补充。写完后,自己读一读,或者与同学交换,互相看看是否抓住了大熊猫的特点,写得是否具体, 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等,然后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写出一篇自己满意的习作。
列提纲
想好自己要写的内容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写作提纲。
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①题目。②主要内容和中心。③结构安排。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列提纲
列提纲
会说话,会表达
写的时候,注意开头要空两格。借助习作导航单开始动笔写作。
示例:
“墨镜”家族
中国的国宝是谁 我们都知道,是“熊猫”!现在这位闪亮登场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熊猫哦!一提起大熊猫,我们就会想起它戴着的乌黑的“墨镜”,有的是戴着“墨镜”的酷酷小姐,有的是戴着“墨镜”的帅帅小哥,还有的是戴着“墨镜”的萌萌小宝!还有它们那圆滚滚的“皮球”身材,真是太可爱了!
大熊猫是个小吃货,一天到晚吃了就睡,睡了就吃。它们吃的当然就是竹子了。但是,这些小吃货们除了吃竹子,还会吃些什么呢 其实,熊猫们才不是挑食的宝
会说话,会表达
宝呢!它们还会吃各种各样的水果,比如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苹果。
大熊猫的名字叫“熊猫”,不过,这些萌宝们是熊还是猫呢 或者是混血儿呢 原来,熊猫不是真正的“猫”,而是披着“熊猫皮”的熊呢!
熊猫这么稀少,是为什么呀 原来这是因为有些坏人在不断地砍伐竹林,把熊猫的领地占为己有,导致熊猫的栖息地越来越少。熊猫这么可爱,圆滚滚、胖嘟哪的,还戴着酷酷的“墨镜”,为什么有些人不给它们一点儿生存空间呢
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中国的“活化石”,同时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熊猫、关心熊猫,让这个“‘墨镜’家族”繁荣起来!
会说话,会表达
整体点评
小作者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大熊猫的特征、生活习惯等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仿佛将读者带进了情境中。题目“‘墨镜’家族”抓住了熊猫的外貌特征,让人印象深刻。
示例:下面是评改前的段落,读一读,看看有什么问题吗?
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它们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但一旦当上了妈妈,其小宝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从来不让别人靠近。
诊断:这一段写大熊猫的性格的两个方面,内容比较简略,可以使用一些修辞让描写更细腻生动。
会分享,会修改
下面是是修改后的故事构思,和原构思对比一下,说说为什么这么修改。
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它们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但一旦当上了妈妈,其小宝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关怀看望,也会惹怒母亲大动肝火,张牙舞爪,动手动脚。
会分享,会修改
解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熊猫的性格特点,又加上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让人们感觉身临其境。
总结:抓住大熊猫的可爱、勇敢等特征。可以写多个方面。用拟人化手法让文章更生动。所选事例要能突显大熊猫性格。
对大熊猫的外貌着墨不多,但写出了特点。
国宝大熊猫
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一种可爱的动物,但是它的习性,有些小朋友就不一定完全明白了。
熊猫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很惹人喜爱。它四肢较短,行动缓慢,毛茸茸的脸上嵌着一对乌黑发亮的眼睛,再加上一身毛茸茸的毛,更显得美丽可爱。
大熊猫身体胖软,四肢粗壮,身长约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公斤。个性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十分惹人喜爱。
佳作赏析
写出大熊猫生活的地方和被成为时国宝的原因。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被称为“国宝"。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此刻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一天要吃20公斤左右的鲜竹。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它会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齐。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
佳作赏析
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写得很详细。
写出了大熊猫吃东西的动作,观察很细致。
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1-2只小熊猫。大熊猫的家族十分古老。大约在一百万年前,他们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他们的踪迹,此刻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大熊猫就应叫“大猫熊"。因为,大熊猫不是像猫的熊,而是像熊的猫,大熊猫是猫科动物。
熊猫吃东西时,经常直着身子盘腿而坐,前爪抓住嘴里送,他爱吃新鲜的竹叶,竹茎,还有牛奶和鸡蛋。熊猫吃饱了还得喝水润润喉咙。他来到水池边,伏下身子,双手靠着池边,
佳作赏析
得喝水润润喉咙。他来到水池边,伏下身子,双手靠着池边,低下头,咕咚咕咚的喝起来,看那副模样,真使人发笑。
熊猫是世界上珍贵的动物。他是动物园中的宠儿。它的一举一动给成千上万的游人增添了乐趣。
佳作赏析
整体赏析
这篇作文通过对大熊猫的样子、习性和产地的介绍,表现了大熊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特别是对大熊猫的吃东西时的动作描写,细致入微,活灵活现。
三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