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B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B卷(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4 22:30:2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B卷
题号 材料一(15分) 材料二(26分) 材料三(24分) 习 作(30分) 卷面分(5分) 总分(100分)
得分
材料一
竹 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1.把诗句补充完整,写在上面的横线上。(2分)
2.读这首诗,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6分)
(1)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的郑燮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题的诗。( )
(2)诗中“任”字可理解为“任意、任凭。”( )
(3)诗中不仅写了竹子的特点,还写了竹子的品格;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
3.理解诗句的意思有助于我们理解整首诗,试着写出所填诗句表达的意思。
(3分)
4.读《竹石》这首诗,联系你读过的古诗中,哪些事物与竹子一样在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试举两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另起一行
  当搬运工搬完最后一把椅子,我环视了一下空空的屋子,关上了门,也结束了我熟悉的生活。
  坐在北去的列车上,车上旅客很多,大都是些小商贩,浑身脏乎乎的,说话声音像吵架。我厌恶地把脸转向车窗外。如果说现在还有什么比没钱更不幸的话,那就是曾经有钱。
  坐了一夜的车,没想到我居然顺顺当当地熬过来了。下了车,正要往外走,不知从哪儿冒出个人:你是王老师的孩子吧 我说我要去王家村的王文利家。他忙说:“我就是,我就是。”
  大表哥推出一辆自行车,把我的包挂在车把上,一抬脚骑上车,等我坐好他就骑得飞快了。骑了将近一个小时,车子拐进一片散落的房子,他停下来说:“到了。”虽说才早晨5点多钟,可大嫂已经做好了饭。我进屋洗洗手,上了炕,学着他们的样子也盘腿坐在桌前,窗外不停地传来鸡叫声,我的乡村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吃了饭,我换了条牛仔裤,跟着大哥去田里干活。走在乡村小路上,一身轻装,没有电话、传呼机,也没带钱,这些现代人的生命钱在这里派不上用场。乡村的空气甜丝丝的,道边的小草挂着露珠。我抬头望望远处的山峦碧绿的田野,深深地吸口气:这是一个真正的早晨!在城市已经享受不到早晨了,城市只有夜晚。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心痛的感觉来到这个偏远的乡村,好像到了世界的边缘。仿佛就在昨天,我还陶醉在自己的梦里,为自己就要登上成功的顶锋而兴奋不已。却不知一脚迈进了山谷。
  我坐在田埂上,大表哥把鞋扔在一边,卷起裤子下到田里插秧苗。他左手提一大把苗,右手一次拿几棵往田里一甩,那苗就稳稳地立在田里,没多一会儿就插到田那头。一行苗插完了,他又从头开始插第二行。田里的苗像用尺子量过似的,整整齐齐,高矮、距离均匀等。我为大表哥感到一丝悲哀:生活的艰辛使他过早地苍老了。正在胡思乱想,大表哥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插完了一片田,在我旁边坐下,拿起旱烟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口,闷闷地说:“你的事老师在信上说了,你的那个什么公司倒了。想开点,人这辈子不如意的事多着呢,哪能都顺心 ”
  我看看大表哥,想说什么,可又想他一个乡下人能明白什么 就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下去。
   “大道理我不懂,我只知道咱老百姓过日子,靠的是这整片田,不能指望哪一株、哪一行苗哇!可插的时候却要一株株、一行行仔细来插。这苗插的时候都一样,可越长越不一样。不是所有的苗都能活,所以隔几天就要修补,多余的拔掉,没活的补上。赶上虫灾什么的可能一行都不能活,就得丢掉它们,另起一行重插。你呀,就当遇到虫害了,你这么年轻,守着田还怕没饭吃 另起一行重新干!”
  大表哥本来不善言谈,他一口气说出这么多话,就不再言语了。我开始心不在焉地听,可听着听着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另起一行”——一句简单的话就像一串钥匙,帮我打开了挡住我的那扇门。
  我骑着大表哥的自行车,一路风行跑到县城给妈妈打电话,我在电话里冲着妈妈大喊:妈妈,谢谢你让我来这里,等我学会了插秧就回去!
5.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2分)
兴奋不已
心不在焉
6.我坐在田埂上,大表哥把鞋扔在一边,卷起裤子下到田里插秧苗。他左手提一大把苗,右手一次拿几棵往田里一甩,那苗就稳稳地立在田里,没多一会儿就插到田那头。一行苗插完了,他又从头开始插第二行。
(1)选段用到了人物的 描写。(2分)
(2)读画“ ”的句子,你得到什么信息,写在下面。(2分)
7.细读选文第自然段,这话是谁说的 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给作者带来什么影响?(5分)
8.第自然段画“ ”的句子,对作者进行了什么描写?读完文本得知我“心不在焉“的原因是什么?眼前为什么一亮?(6分)
9.文章结尾写到:“妈妈,谢谢你让我来这里,等我学会了插秧就回去!” 作者为什么要感谢妈妈?如果你是作者,回到城里后会怎样做?假如你是作者的好朋友,会向他说点什么?(6分)
10.生活中的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在下面写一写。(不少于50字,3分)
材料三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 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 温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 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 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2分)
12.文中提到两个人物,作者着力表现的人物是谁?此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分)
13.选文两处画“ ”线的句子分别属于什么描写?从这些描写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6分)
14.读完这个片段,你觉得宋 庆 龄 是 一 个 怎 样 的 人?你是从她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至少写两点,6分)
1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想到了以前学的哪篇爱国的文章?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5分)
16.文中无论是对宋庆龄的神态还是言行举止的描写,无不体现她的爱国热情。相信热爱祖国的你一定积累了不少爱国的名言,写一句分享给大家。(2分)
习作
17.同学们,我们对生活充满无限的想象与期盼,心中常常蕴藏着许多美好的愿望。拿起笔,把你心里的想法写出来吧!(30分)
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表述合理,字数不少于400字。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B卷参考答案
1.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共2分)
2. ⅹⅹ√(共6分)
3.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忍不拔,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意思对即可)(共3分)
4.梅花 石灰(共4分)
5.意思对即可(共2分)
6.动作 ( 共4分)
7.神态和语言 (共5分)
8.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共6分)
9.略(共6分)
10.略(共3分)
11.划去 :收、柔和、振动、坚(共2分)
12.宋庆龄 语言 神态(3分)
13.神态 语言 答案略(共6分)
14.宋庆龄是一个说话做事以理服人、沉稳、有心性并且爱国的人。从宋庆龄听美国同学的发言时,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紧锁双眉,但依然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看出她沉稳、有心性;从宋庆龄反驳美国同学的发言中,看出她说话做事以理服人爱国。(共6分)
15.爱国课文即可,围绕爱国谈感受即可。(共5分)
16.如: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分)
17.略(30分)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B卷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