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教案 第14讲 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教案 第14讲 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4 23:1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讲 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6个教材批注点 ◎3个旁栏边角解读点 ◎3个结论要语判断点
◎3个历史概念 ◎2个经典史料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原因
(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亚当·斯密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2.主要措施
范围 时间 内容
国内 20世纪50-70年代(“黄金时代”) 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20世纪70年代以后“滞胀”(停滞性通货膨胀现象) 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国际 1945年之后,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建立 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旁栏边角·练一练】 从教材P1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三大徽标”中能得到哪些有效信息? 提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在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和促进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此也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经典史料·析一析】 史料 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英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世界通史》 信息提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滞胀;英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A.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条件
(1)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如: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
(2)两次世界大战也促进了科技发展。
2.主要成就: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3.意义: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是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新变化
(1)就业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2)“中间阶层”(无产阶级呈现出中产阶级化的倾向)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
【旁栏边角·练一练】 阅读教材P1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指出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就业人口分布的新变化。 提示:农业人口比重大幅下降,工业人口比重出现下降趋势,服务业人口比重大幅上升,超过一半比重。 【经典史料·析一析】 史料 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 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摘自W.E.哈拉尔著《新资本主义》 信息提取: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现象;“雇员拥有股票计划”推动了企业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 【结论要语·辨一辩】 1.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革命引发了其他技术革命。(√) 2.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3.“中间阶层”的出现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属性。(×)
三、“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1)内涵: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特点:社会福利由国家财政负担。
(3)作用: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4)调整: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2.社会运动
主要代表 原因 目的 结果
美国黑人 民权运动 美国对黑人的歧视广泛存在,如种族隔离制度、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 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 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妇女运动 对妇女的歧视;二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 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其他运动 学生运动和美国反越战运动
3.深远影响: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旁栏边角·练一练】 阅读教材P118“史料阅读”:归纳概括二战后美国民权运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和民族歧视政策,黑人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历史概念·判一判】 时间陈述判断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20世纪70年代一方面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加剧经济“滞胀”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服务开支福利国家20世纪60年代改变了美国黑人的命运,赋予了他们很大程度上的平等、自由和尊严。黑人民权运动
提能力·全面突破
主题一 国家的宏观调控
能力解读 新教材新高考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从原因、表现和影响等方面做了更全面的介绍。 新高考: (1)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的角度,认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从历史解释上认识宏观调控的实质和特点。 命题视角:对资本主义宏观调控手段和实质的考查。
【典例引领】
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等国有化……企业国有化的改革实施后,一般生产都有所发展。
——《世界当代史》
史料二 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英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世界通史》
【思考】(1) 结合所学知识,史料一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积极作用?
(2)依据史料二分析英国20世纪70年代是怎样调整经济政策的?
【解题突破】
信息指引
误区点睛
答题要语
【答案】(1)变化: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私人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保证生产的社会性。
(2)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以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
【史观史论】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由于科技革命和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私人垄断资本的积累已无法满足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条件,必须由国家进行投资或者由国家给予私人资本以资助。 (2)私人垄断统治扩大了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必须由国家采取一定手段干预国民经济,减轻经济危机的程度,缓和社会矛盾。
宏观调控的利弊 (1)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使生产、技术改造过程更加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2)宏观调控的发展,使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与市场机制日益有机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 (3)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两次调整
第一次经济政策调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罗斯福新政”实施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在这次经济政策调整中,各国政府职能得到扩张,对经济生活干预的范围较广、力度较大。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扩大就业;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主导国民收入再分配;等等
第二次经济政策调整 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措施有:紧缩货币,削减国家的直接社会福利支出,推行社会福利计划多元化、私人化和市场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推行以股权分散化为特征的“人民资本主义”;实行有利于富人和企业的税制改革,刺激投资;等等
主题二 “福利国家”
能力解读 新教材新高考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侧重了对“福利政策发展历程”的介绍,另外新教材还增加了对“社会运动”的讲解。 新高考: (1)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的角度,认识福利政策是人民民主运动的结果。 (2)从历史解释上认识福利政策的实质是国民财富的再分配。 命题视角:对福利政策表现或内容的考查。
【典例引领】
史料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思考】根据史料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指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的角色。
【解题突破】
信息指引
误区点睛
答题要语
【答案】原因: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史观史论】
1.“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作用
发展历程
特点 ①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社会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②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作用 ①进步性: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它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社会矛盾,展示了西方民主的价值和普遍的社会关怀。 ②局限性:培植社会惰性,降低社会发展效率,并给国家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
2.二战后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主要体现
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生产关系的调整 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
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阶级关系的变化 由于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中间阶层”大量增多
劳资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