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1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标准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通过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8个教材批注点 ◎7个旁栏边角解读点 ◎11个结论要语判断点
◎3个历史概念 ◎2个经典史料
知识点一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文明产生的前提: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
2.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随着农业的发展,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
3.国家的形成
(1)主要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表现: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实质上是阶级压迫的一种工具)开始形成。
【经典史料·析一析】 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信息提取: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阶级和国家的形成,文字随之出现。 【结论要语·辩一辩】 1.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极端低下,人们过着群居生活,构成最早的人类社会。(√) 2.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3.随着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4.国家一旦形成,人类便进入氏族奴隶社会。(×)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特征: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2.两河流域文明
(1)城市国家产生: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以城镇为中心的城邦)。
(2)政治制度: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3)颁布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文化成就: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
3.古埃及文明
(1)兴起: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2)概况
政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古埃及国王的尊称)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文化 发明了象形文字;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金字塔的修建,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3.古印度文明
(1)诞生:公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
(2)国家形成: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3)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种姓,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贱民”,这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佛教: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产生,主张众生平等,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4.古希腊文明
(1)城邦: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它们数量众多,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
(2)雅典民主政治: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3)文化: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旁栏边角·练一练】 1.教材P3“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 提示: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埃及、南亚、欧洲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说明: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2.教材P5“学思之窗”:在印度神话中,不同种姓的人的地位与身体的部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提示: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通过利用身体器官的自然高下来附会和比拟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强调等级制的神圣不可变动性。 【历史概念·判一判】 地区陈述判断1古代两河流域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2古印度河流域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四种人种姓制度3古代两河流域属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知识点二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1.农耕文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扩展
(1)扩展地域:西亚、北非的大河流域及附近农耕区域。
(2)扩展方式:武力扩张。
(3)影响因素: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2.希腊(海洋)文明(代表国家是古希腊)的扩展
(1)扩展地域: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
(2)扩展方式:移民(或殖民)。
(3)影响因素
①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②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利于航海和海外贸易,这里工商业比较发达。
③古希腊人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周边地区殖民。
【旁栏边角·练一练】 1.教材P8 “亚述骑兵”图: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示:亚述帝国是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帝国,亚述人奉行军事至上的观念,建立了完备的兵种和军制,纵横驰骋、无坚不摧,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2.教材P9“学思之窗”,从“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中我们可以获取希腊文明的哪些信息? 提示:海洋文明的典型;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论要语·辨一辩】 1.人类最初出现在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相互之间联系密切。(×) 2.亚述帝国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 3.古希腊人在海外建立了众多城邦,但并没有形成统一帝国。(√)
二、古代世界帝国
1.波斯帝国(中央集权型制度)
(1)时间:公元前6世纪。
(2)地位: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3)统治方式
①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权力被认为来自神。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③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2.亚历山大帝国
(1)时间:公元前4世纪晚期。
(2)地位: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3)统治方式
①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3.罗马帝国
(1)地位: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2)统治: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加强。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崩溃 的标志)。
【旁栏边角·练一练】 1.教材P9“波斯浮雕”及“史料阅读”: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示:大流士宣扬君权神授,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对所征服的广大地区实行君主专制的统治。 2.教材P11“史料阅读”:从中得到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 提示:信息:罗马帝国统治下帝国内部以及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商品交流。说明:罗马城贸易非常发达,罗马帝国空前繁荣。 【结论要语·辨一辩】 1.公元前5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一带(×) 2.波斯帝国在地方推行的是行省制。(√) 3.波斯帝国是被亚历山大帝国灭亡的。(√) 4.基督教在公元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三、文明的交流
1.技术的交流
(1)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2)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2.文化的交流
(1)西亚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2)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大约相当于今黎巴嫩地域)。后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等多种字母,其中的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3.商业的交流:通过丝绸之路,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旁栏边角·练一练】 阅读教材P12 “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从中得出什么信息? 提示:汉朝和罗马帝国主要通过陆路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进行经济贸易往来。 【经典史料·析一析】 波斯帝国疆域的扩展图 信息提取:波斯帝国的建立将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希腊部分地区、印度河流域纳入统治范围,有利于亚非欧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提能力·全面突破
主题一 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成就
能力解读 新教材新高考
新教材:人类文明的产生以及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特征是新课改以后新增加的内容,要特别注意古代各地文明的差异性及其历史原因。 新高考: (1)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的角度,认识人类文明起源的状况和特征。 (2)从时空观念上认识世界文明产生发展的历程及其意义。 命题视角:对世界早期文明多元特点的考查。
角度一 早期人类文明及国家的产生
【典例引领】
史料一 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之间)、古埃及(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之间)、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之间)、中国(公元前2070年开始至今)、古希腊(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说法。
史料二 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思考】 (1)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材料中涉及的文明可以划分为哪两类?请探讨造成两类文明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四大文明古国是农业文明的代表,依据史料中的地图,说说促使其产生的相同自然地理条件。
(2)根据史料二,分析国家产生的原因。你认为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题突破】
信息指引
误区点睛
答题要语
【答案】(1)分类:大陆文明、海洋文明(或东方文明、西方文明)。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政治体制的差异;等等。相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大河流域;大体位于北纬20—40度之间。
(1)原因: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社会管理的需要;防御外族入侵;对外征服加速了国家的形成。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史观史论】
1.生产力发展推动早期文明的产生
2.国家诞生的历史原因
角度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典例引领】
史料一 公元前9世纪,恒河中游开始得到迅猛发展,取代印度河,成为印度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那里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树木参天,经冬不凋。自然界这种浓郁得过剩的生命力,启发了原住民对生命不死轮回问题的思考。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史料二 “平民政体”(民主政体)一词的理解应该是自由而贫穷——同时又为多数——的人们所控制的政体;相似地,“寡头政体”一词的理解应该是富有而出身较高——同时又为少数——的人们所控制的政体。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问题】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的自然环境对印度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史料二中的哪种政体更能发挥公民的创造力并造就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试举两例予以说明。
【解题突破】
信息指引
误区点睛
答题要语
【答案】
(1)影响:恒河流域草木常青,引发了先民对生命不死轮回的思考,对印度宗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印度成为种姓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沃土。
(2)政体:“平民政体”(或民主政体)。举例:希罗多德崇拜雅典的民主政治,他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这些都是在雅典民主政体环境下实现的。
【史观史论】
1.古代西亚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异同
古代西亚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
不同点 两河地区缺乏天然屏障的保护,朝代更替频繁 尼罗河地区相对封闭,有利于埃及文明的持续发展。
两河的泛滥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灾难 尼罗河的泛滥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同点 都处于大河冲积平原上,受大河泛滥的影响;农业都占重要的地位。
2.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原因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立国,形成了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以工商业见长,形成了开拓进取的海洋文明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人类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旁边,利用冲积平原进行农业生产。希腊港湾众多对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及海外贸易有很大的影响
周边环境 西亚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的交汇处,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中国、印度文明周边压力较小,外部压力较轻,文明相对稳定
宗教思想 宗教思想深化了文明的多样性。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印度的婆罗门教、中国的儒家思想、罗马帝国的基督教都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题二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能力解读 新教材新高考
新教材:古代世界的帝国与人类文明的交流是新教材新加的内容,要重点把握三大帝国的发展历程和古代文明扩展与交流的概况。 新高考: (1)从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等学科素养的角度,认识三大帝国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从历史价值观上上认识世界文明扩展与交流的意义与价值。 命题视角:对亚历山大帝国与罗马帝国发展概况的考查。
角度一 古代世界的主要帝国
【典例突破】
史料一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前323)继承王位之后,于公元前334年春天率领希腊联军东征。经过多场激烈的战斗后,他于公元前330年灭亡了领土范围包括埃及和巴比伦在内的波斯帝国。此后,亚历山大的军队一直进军到了印度河流域,建立了一个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朱汉国主编《世界历史》
史料二 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曾身穿一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贵族的风尚。公元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在越南日南(时为汉郡)登陆后,前往洛阳进谒汉桓帝,中国与罗马两国“始乃一通焉”。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是以何种方式进行文明扩张的。为了巩固统治,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史料二,概括汉朝与罗马交往的特点,并阐述其历史意义。
【解题突破】
信息指引
误区点睛
答题要语
【答案】(1)亚历山大率领希腊联军东征,以武力征服的方式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为了巩固统治亚历山大帝国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2)特点:丝绸商贸往来兴盛,实现官方交流。意义:促进了东西方商贸往来和丝绸之路的兴盛,丰富了民众的社会生活。
【史观史论】
1.罗马帝国的兴衰及历史启示
(1)罗马帝国兴衰
特征 阶段 时间 疆域 重大事件
源 罗马城 公元前8世纪中期 意大利半岛中部 罗马城建立 征服意大利半岛
兴 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509年 地中海地区大部 共和制度确立战胜迦太基斯巴达克起义
盛 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 跨欧亚非三洲 屋大维称帝“罗马和平” 基督教产生
衰 3世纪以后 分裂成东西两部分 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
(2)罗马帝国兴衰的启示
2.古代世界帝国对东西方文明的传播
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是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希波战争揭开了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实质性交流的新篇章
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在被征服地区不断地推广希腊文明,大大促进了希腊化的进程。帝国崩溃后也基本延续了这一政策,结果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希腊化世界
罗马帝国 一方面,继承希腊文化,罗马帝国将其在帝国范围内再次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帝国疆域内的亚非欧各文明也不断交流、融合,与东方的中国共同构成了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两大重要力量
大汉帝国 大汉帝国通过佛教开启了与南亚文明的交往,通过丝绸之路开启了与中亚、西亚和罗马帝国的交往。同时,中国文明还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中华文化圈开始出现
角度二 古代文明的扩展与交流
【典例突破】
史料一
史料二 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
——哈佛大学教授、科学史家乔治·萨顿
【问题】
依据史料指出希腊文明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明之间早期交流的意义。
【解题突破】
信息指引
误区点睛
答题要语
【答案】关系:希腊文明深受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影响。意义:古代世界各地区的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史观史论】
1.世界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
经贸往来 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和平的经贸往来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的交往形式
人口迁徙 人口迁徙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在古代,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最为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最为活跃
军事征服 征服者的文明占据优势地位,往往能够大大加速文明的传播速度。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
国家统一 在国家统一时期,因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罗马帝国繁荣时期,亚非欧文明的交流频繁,奠定了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础
2.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纽带
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交流 公元前后,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强国相互之间缺乏官方直接交往,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陆上丝绸之路 ①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北方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②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同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④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也传入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 ①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度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部。 ②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中国和东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