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教案 第6讲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教案 第6讲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4 23:2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及世界殖民体系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6讲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2.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9个教材批注点 ◎5个旁栏边角解读点 ◎9个结论要语判断点
◎3个历史概念 ◎4个经典史料
知识点一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内涵: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2.国家:英国。
3.条件
政治前提 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经济条件 ①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源于圈地运动)和国内市场。 ②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技术条件 手工工场和工人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生产技术的进步。
【旁栏边角·练一练】 1.阅读教材P57“历史纵横”,思考“圈地运动”与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关系? 提示:圈地运动的推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农牧业的迅速发展,并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准备了较为充足的资本、国内市场和自由劳动力。 2.阅读教材P57“史料阅读”并结合教材图片“珍妮纺纱机(模型)”及说明文字,指出工业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提示: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工业革命由此开始。 【结论要语·辨一辩】 1.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 2.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了资产阶级新贵族,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3.圈地运动是一场“羊吃人”的运动,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技术革新:从18世纪30年代的“飞梭”开始,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出现。
(2)工厂出现: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3)蒸汽机的改进
①改进:1782年,瓦特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
②意义:解决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问题;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化的第一个时代)。
(4)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2)成就
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工业化的第二个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③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3)特点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③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各具特色。
【旁栏边角·练一练】 阅读教材P58“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绘画作品)”,结合教材P62“历史纵横”,思考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作用及影响。 提示:蒸汽机的使用解决了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推动了工厂的形成和工业革命的进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环境污染。 【结论要语·辨一辩】 1.手工工场不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2.蒸汽机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3.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科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力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 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出现了垄断组织。
社会阶级结构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
社会生活 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城市化进程加速),它们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社会与环境问题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世界联系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旁栏边角·练一练】 阅读“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见教材P60),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工业革命对妇女解放的影响。 提示:工业革命把大量妇女从家庭的狭窄圈子带入社会的广阔天地。经济独立,角色的转换,对女性思想意识的震动与冲击极大,启迪了她们的觉悟。工业革命成为英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开端。 【经典史料·析一析】 史料  信息提取: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知识点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诞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前提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
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思想基础 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的古典哲学。
主观条件 (1)理论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深入探讨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2)投身实践: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加入了德意志流亡工人的组织“正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
【经典史料·析一析】 史料 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信息提取: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思想基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也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个人努力 【结论要语·辨一辩】 1.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2.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对工人运动意义不大。(√) 3.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
二、诞生与发展
1.标志:1848年2月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
(1)内容
①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②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③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
④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2)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
2.发展:马克思撰写《资本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创立唯物史观(一般指历史唯物主义)。
3.影响
(1)地域扩展: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2)政党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旁栏边角·练一练】 1.阅读教材P64“史料阅读”,思考:为何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提示:资本主义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资产阶级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必将引起工人阶级的反抗。 2.阅读教材P64“历史纵横”,思考:1848年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1848年革命不仅彰显了《共产党宣言》的革命意义,充分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和科学性,而且极大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内涵,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风格的革命性转变。 【经典史料·析一析】 史料 “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有麻烦,就有《共产党宣言》。……今天的世界依然是麻烦不断的世界,因此,世人仍然需要《共产党宣言》。” ——英国的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邦 信息提取:《共产党宣言》成为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因为他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第一国际”建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2.巴黎公社
背景 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的激化。
成立 1871年3月。
举措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结果 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
意义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经典史料·析一析】 史料 马克思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信息提取: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是伟大的,他属于人民的政权。 【历史概念·判一判】 地区关键信息判断1欧洲没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空想社会主义2德国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共产党宣言》3法国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提能力·全面突破
主题一 工业革命
能力解读 新教材新高考
新教材:新教材从背景、进程和影响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与旧教材不同的是,将两次工业革命融合在了一起,这便于对两者的比较。 新高考: (1)从唯物史观等学科素养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下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2)从历史价值观上认识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 命题视角: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考查属于命题的重点。
角度一 工业革命的背景与成就
【典例引领】
史料一 由于英国个体商人资本不足,有限公司、联合的股份公司、为海外贸易提供担保与分散风险的保险业等迅速发展。民间从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通过新兴的融资渠道与金融工具大规模流向工业部门,从而为工业准备了金融制度基础……至1600年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入不敷出,他们所构成的社会上层结构已接近解体的边缘。
——龙登高《为什么不是西班牙而是英国完成制度原创——兼及明清中国的讨论》
史料二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都不过分。它提供了开发和利用热能来驱动机械的手段……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其实就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的原因。
有人认为:“没有瓦特,就没有工业革命。”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瓦特贡献的认识。
【解题突破】
信息指引
误区点睛
答题要语
【答案】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制度保障;殖民活动和圈地运动促进了资金积累和市场需求扩大;近代公司制度、金融制度的产生;旧贵族的衰落。
(3)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工厂摆脱了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便利了机器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人类历史跨入“蒸汽时代”。
【史观史论】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的五个原因
资金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国内圈地运动,为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市场 海外: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国内:圈地运动
原料 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
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国家政 策保护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如实施专利法
2.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和表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技术发明 来源于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来源于科学研究,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人才 技师和工人 科学家、工程师
参与国 英国(“一枝独秀”) 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百花齐放”)
主要行业 纺织业等轻工业 能源等重工业
生产力的进步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生产关系的变革 现代工厂制(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组织,公司制(垄断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角度二 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
【典例引领】
史料一 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这种令人愉悦的改变源于何时?缘于何故?你们首先得和我一样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是这一大好变化的源头。人不分贵贱,通过大家长期持续的辛勤奋斗,我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筑物、土地、道路,甚至居民的行为举止(个别不雅的例外),这一切都引起了以前未听说过我国的国家的注意和惊羡。
——[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史料二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王舒建主编《世界经济》
【思考】
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
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影响。
【解题突破】
信息指引
误区点睛
答题要语
【答案】
(1)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2)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以英国等西方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扩大、相互依赖程度加强;这一切都推动了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史观史论】
1.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工业革命对全球的重大影响
从整体角度看 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从文明角度看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从近代化角度看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从社会角度看 工业革命带来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城市化问题、严重集群性的社会问题及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问题
从生态角度看 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主题二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
能力解读 新教材新高考
新教材:在新教材中,“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单独编写了一课,表明这一内容在新教材中的地位有所提高。 新高考: (1)从唯物史观等学科素养的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产物。 (2)从历史价值观上认识国际工人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命题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考查是命题重点。
角度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典例引领】
史料一 资本主义加速对工人阶级的剥削,破坏财富生产者的生存条件;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再继续发展生产力,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共产党宣言》
史料二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共产党宣言》
【思考】
(1)根据史料一指出并说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条件。
(2)依据史料二归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解题突破】
信息指引
误区点睛
答题要语
【答案】
(1)根本条件: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2)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史观史论】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三大条件
(1)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为代表的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些斗争充分展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3)思想条件:包括两个方面,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等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提高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2.《共产党宣言》对今天的世界有哪些现实意义
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 《共产党宣言》不止一次地肯定了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历史作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只有更进一步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在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方面 《共产党宣言》明确规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最革命、最有觉悟的部分,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因此作为已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保持自己的革命性、觉悟性和先锋性,必须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在积极建设精神文明方面 《共产党宣言》评述了各种社会主义流派,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以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了改良主义流派的危害性。这些理论对我们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角度二 国际工人运动
【典例引领】
史料一 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
史料二 巴黎公社刚取得力量上的胜利,作为革命领导集团的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就明确宣布:“你们当时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种委托,我们的个人利益开始抬头之日,就是我们克尽公职结束之时;那么听凭你们发落吧,我们的主人。”巴黎公社的成立,不仅取消了公职人员的高薪制度,还调动了人民群众的革命与战斗积极性,极大地唤起了人民的主人翁意识。
——摘编自梁文清《论巴黎公社的社会公仆意识》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人认为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公社具有社会公仆意识的主要表现。
【解题突破】
信息指引
误区点睛
答题要语
【答案】
(1)巴黎公社革命是法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当时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还不成熟。
(2)选举出对人民负责的社会公仆;唤起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建立新的公职人员薪金制度,保障工人权益。
【史观史论】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巴黎公社呈现出的四个特点
爆发的偶然性 巴黎公社革命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而是在普法战争失败后,在社会矛盾激化的形势下爆发的,这场革命具有突发性、偶然性
失败的必然性 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这就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意义的深远性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教训的深刻性 巴黎公社革命由于缺乏一个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如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