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心中的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施肩吾《瀑布》
导入新课
梁衡
作者简介
梁衡(1946一)山西霍州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游记,顾名思义,记录游览经历和感受的文章,属于散文的一种。它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的特点为:先游后记,亲见真闻。学游记,首要的是要抓住景和情。
游记包括三个要素:
作者的游踪
是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
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文体知识——游记
所至:
所感:
所见: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
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
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
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
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文体知识——游记
字词识记
铸 告诫 推搡 霎时 驰骋
漩涡 寒噤 迂回 汩汩 出轧
湿漉漉 震耳欲聋 前呼后拥
怒不可遏 挟而不服 窟窟窍窍
zhù
shà
jiè
sǎnɡ
xuán wō
chí chěnɡ
lù
jìn
ɡǔ
yū
lónɡ
zhá
yōnɡ
è
xié
kū
词语积累
推搡:
寒噤:
雾霭:
使劲推;推挤。
寒战。
雾气,形容雾气腾腾的样子。
怒不可遏: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被震聋了。
心驰神往:
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
整体感知——壶口瀑布
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找出作者描述壶口瀑布地貌的语句:
龙槽
壶口
壶口瀑布成因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是黄河流域的一大奇观,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 "壶口瀑布"由此得名。在这里,不到五百米的距离内,河面宽度从数百米急剧收窄为二三十米,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同时,河水从二十多米的高处,飞速跌落至直径五十余米的大石潭中,声如洪钟巨雷,形成罕见的奇观。
听读课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了壶口瀑布?分别是什么时间?观察点在哪里?
第一次(第2段)
第二次(第3-5段)
雨水季节
枯水季节
河滩
河心
时间
观察点
整体感知
1、细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雨季瀑布的?
有什么特点?
隐隐如雷、震耳欲聋
水势浩大-一股劲地冲进去
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危险汹涌澎湃
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声音
气势
景物
感受
雨水季节
梁衡曾说:“艺术美只存在于创造之中,重复旧套子,不论是重复自己还是别人,都绝对不会有美。”
写雨季是为了引出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为下文做蓄势铺垫,用略写把要详写的内容展开,可见作者构思之巧妙。
全文重在写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为何开头要先写雨季的壶口瀑布?
谋篇布局
枯水季节
枯水季节,黄河的谷底异常开阔。我下到 ,此时的黄河像 。继续向前走,来到 ,我惊奇地发现 ,这是当地人叫的 。槽头入水处便是 。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看到 ,正好形成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平视龙槽,会看到水流呈现出 。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深不可测,兼容了 ,是一个浓缩的世界。当我再次把视野收回脚下,俯视 ,发现 ,令人震撼。
依据课文找出空白部分内容,梳理作者的游踪。
一张极大的石床
沟底
河心
河心还有一条河,是凹下去的深沟
龙槽
壶口
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
“丁”字
千姿百态
喜、怒、哀、乐
脚下的石
这些钢铁似的顽物竟被水凿的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
“丁”字河面
龙槽
深沟
俯视
仰视
千姿百态的黄河水
平视
河心
脚下的巨石
定点观景
精读细研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1、作者是怎样描写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的?请你结合第3段,找出最喜欢的写景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拟人的运用,动词“挤”“撞”“推推操操”“前呼后拥” 的使用,以动衬静、色彩的对比,短句的使用,展现了河水奔腾激越、浩浩荡荡、白浪滔天、势如破竹的雄壮气势。语言长短错落,短句渲染急促之势,饱含惊叹之情。
精读细研
2、第4段中“我突然陷入沉思”,黄河以她宽广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请找出“喜、怒、哀、怨、愁”指代的具体内容,并赏析作者的写法。
喜
怒
哀
乐
愁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那种猛烈
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折返迂回的
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喜
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柔的一面及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拟人、对比、排比的使用,词语“一齐”“跌”“闹”“挤”“急”的准确使用,短句的使用,表现了黄河水流速极快、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浩荡之势,语言急促有力。
喜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怒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洪流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写出了河水的“凝重”、“猛烈”,壮阔的气势。 “平平的”“大大的”叠词使用更加突出了黄河水的气势,形象地表现出黄河水刚的特点。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哀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乐
愁
运用排比和比喻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使文章灵动多姿。汩汩”“潺潺”等叠词的使用,也形象写出黄河水柔的特点。
作者巧妙地把水的多样与人的多情联系起来。第5段中作者脚下的石有何特点,这些石又突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表明水刚柔并济的特点。
脚下巨石
情景教学:分角色朗读
情景教学:分角色朗读
作者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精神的歌颂。
黄河的这伟大性格,也象征了中华民族宁折不弯、勇往直前、坚韧刚强的精神。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阅读第6自然段,说说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黄河怎样的精神?黄河精神又象征了什么?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写了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情形,描写了黄河之水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勇往直前、坚韧刚强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赞美之情。
主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