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东版新教材化学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专题一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广东版新教材化学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专题一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26 15:2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广东版新教材化学高考第一轮
专题一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五年高考
考点过关练
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2023浙江6月选考,1,3分)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石墨烯      B.不锈钢
C.石英光导纤维   D.聚酯纤维
2.(2023浙江1月选考,1,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耐高温酸性氧化物的是(  )
A.CO2    B.SiO2
C.MgO    D.Na2O
3.(2023山东,1,2分)下列之物具有典型的齐鲁文化特色,据其主要化学成分不能与其他三种归为一类的是(  )
A.泰山墨玉   B.龙山黑陶
C.齐国刀币   D.淄博琉璃
4.(2022浙江6月选考,1,2分)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  )
A.高锰酸钾溶液   B.过氧乙酸溶液
C.双氧水    D.医用酒精
5.(2023重庆,1,3分)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涉及的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重组蛋白 B.高性能铜箔
C.氮化镓半导体 D.聚氨酯树脂
6.(2021广东,1,2分)今年五一假期,人文考古游持续成为热点。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和极高的学术价值。下列国宝级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文物
名称 铸客大铜鼎 河姆渡出土陶灶 兽首玛瑙杯 角形玉杯
7.(2022福建,1,4分)福建多个科研机构经过长期联合研究发现,使用C60改性的Cu基催化剂,可打通从合成气经草酸二甲酯常压催化加氢制备乙二醇的技术难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酸属于无机物
B.C60与石墨互为同分异构体
C.Cu属于过渡元素
D.催化剂通过降低焓变加快反应速率
8.(2023广东,3,2分)建设美丽乡村,守护中华家园,衣食住行皆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千家万户通光纤,光纤的主要材质为Si
B.乡村公路铺沥青,沥青属于天然无机材料
C.美容扮靓迎佳节,化妆品中的甘油难溶于水
D.均衡膳食助健康,主食中的淀粉可水解为葡萄糖
9.(2022辽宁,1,3分)北京冬奥会备受世界瞩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冰壶主材料花岗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火炬“飞扬”使用的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冬奥会“同心”金属奖牌属于合金材料
D.短道速滑服使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考点2 物质的转化
10.(2022湖北,1,3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加入明矾后泥水变澄清
B.北京冬奥会用水快速制冰
C.炖排骨汤时加点醋味道更鲜
D.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
11.(2022湖南,1,3分)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12.(2022广东,2,2分)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顺利往返、“天宫课堂”如期开讲及“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奥会“飞扬”火炬所用的燃料H2为氧化性气体
B.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C.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并放热的过程仅涉及化学变化
D.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U与U互为同位素
13.(2021江苏,7,3分)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
A.NO(g)HNO3(aq)
B.稀HNO3(aq)NO2(g)
C.NO(g)N2(g)
D.N(aq)N2(g)
考法强化练
考法 化学与传统文化
1.(2023湖南,1,3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2.(2021广东,2,2分)广东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
C.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
D.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3.(2023新课标,7,6分)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
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
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2O3
4.(2022山东,1,2分)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三年模拟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2024届广州阶段训练,1)从古至今,材料一直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下列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
A.长城的青砖 B.高纯硅光电池
C.越王勾践剑 D.航天员穿的宇航服
2.(2023广州天河二模,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于清洗伤口、杀菌、消毒的医用酒精有强氧化性
B.中国天眼使用的防腐蚀材料磷酸钡属于合金
C.被称为“黑金”的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属于有机化合物
D.工业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3.(2023湖南岳阳二模,1)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
B.北京冬奥会运动员“战袍”内层添加石墨烯片用于保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互为同分异构体
C.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与太阳能电池感光板所用材料均为晶体硅
D.口罩的鼻梁条使用铝合金,利用其密度小、抗腐蚀性好的优点
4.(2024届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2)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中存在的微量H2S对调节心血管功能有重要作用,H2S属于非电解质
B.海水原位电解制氢技术的关键材料是多孔聚四氟乙烯,其单体属于卤代烃
C.“梦天”实验舱搭载了高精度的冷原子锶(Sr)光钟,89Sr和90Sr互为同位素
D.月壤中的“嫦娥石”是一种新的磷酸盐矿物,P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5.(2024届广东四校9月联考,2)近年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天眼”的镜片材料为SiC,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蛟龙”号潜水器所使用的钛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耐腐蚀等特性
C.“鲲龙”水陆两栖飞机的燃料航空煤油属于纯净物
D.制作“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上的五星红旗所用的芳纶属于合成纤维
考点2 物质的转化
6.(2024届清中、河中、北中、惠中、阳中、茂中6校第一次联考,1)化学来源于生活,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艺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挑选原料 B.加碱蒸煮
C.竹帘捞纸 D.剪裁纸张
7.(2023广州二模,2)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如广东剪纸、粤绣、龙舟制作技艺、广彩瓷器烧制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广东剪纸所用纸张的漂白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B.粤绣所用蚕丝绣材含有天然有机高分子
C.龙舟表面所涂红色颜料的成分是氧化亚铁
D.绘有金色花纹的广彩瓷器含有硅酸盐
8.(2023深圳一模,2)广东省海洋资源丰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底石油经裂化和裂解可得不饱和烃
B.海带等藻类植物中富含I2
C.潮汐能属于生物质资源
D.“海水晒盐”时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9.(2024届惠州一调,1)惠州的特色产业发展离不开化学。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锂离子电池工作 电解生产微孔铜箔 石化园区生产新型复合材料 大亚湾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发电
考法综合练
考法 化学与传统文化
1.(2023深圳二调,2)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集萃地。下列有关岭南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丝文化”:海上丝绸贸易用于交易的银锭中仅存在离子键
B.“茶艺文化”:沏泡功夫茶利用了萃取原理,水作萃取剂
C.“建筑文化”:制作博古梁架时,在木材上雕刻花纹的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D.“戏剧文化”:现代粤剧舞台上灯光光柱的形成是因为丁达尔效应
2.(2023山东济宁三模,1)中华古诗文华丽优美且富含哲理,下列叙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3.(2023湛江二模,2)“乌铜走银”是我国传统铜制工艺品。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纹图案,呈现出黑白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乌铜走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铜和银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形成原电池
C.铜表面变黑是由于生成了Cu2(OH)2CO3
D.铜和银在元素周期表中均位于长周期
专题一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五年高考
考点过关练
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2023浙江6月选考,1,3分)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石墨烯      B.不锈钢
C.石英光导纤维   D.聚酯纤维
答案 D 
2.(2023浙江1月选考,1,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耐高温酸性氧化物的是(  )
A.CO2    B.SiO2
C.MgO    D.Na2O
答案 B 
3.(2023山东,1,2分)下列之物具有典型的齐鲁文化特色,据其主要化学成分不能与其他三种归为一类的是(  )
A.泰山墨玉   B.龙山黑陶
C.齐国刀币   D.淄博琉璃
答案 C 
4.(2022浙江6月选考,1,2分)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  )
A.高锰酸钾溶液   B.过氧乙酸溶液
C.双氧水    D.医用酒精
答案 A 
5.(2023重庆,1,3分)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涉及的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重组蛋白 B.高性能铜箔
C.氮化镓半导体 D.聚氨酯树脂
答案 B 
6.(2021广东,1,2分)今年五一假期,人文考古游持续成为热点。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和极高的学术价值。下列国宝级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文物
名称 铸客大铜鼎 河姆渡出土陶灶 兽首玛瑙杯 角形玉杯
答案 A 
7.(2022福建,1,4分)福建多个科研机构经过长期联合研究发现,使用C60改性的Cu基催化剂,可打通从合成气经草酸二甲酯常压催化加氢制备乙二醇的技术难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酸属于无机物
B.C60与石墨互为同分异构体
C.Cu属于过渡元素
D.催化剂通过降低焓变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 C 
8.(2023广东,3,2分)建设美丽乡村,守护中华家园,衣食住行皆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千家万户通光纤,光纤的主要材质为Si
B.乡村公路铺沥青,沥青属于天然无机材料
C.美容扮靓迎佳节,化妆品中的甘油难溶于水
D.均衡膳食助健康,主食中的淀粉可水解为葡萄糖
答案 D 
9.(2022辽宁,1,3分)北京冬奥会备受世界瞩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冰壶主材料花岗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火炬“飞扬”使用的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冬奥会“同心”金属奖牌属于合金材料
D.短道速滑服使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 B 
考点2 物质的转化
10.(2022湖北,1,3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加入明矾后泥水变澄清
B.北京冬奥会用水快速制冰
C.炖排骨汤时加点醋味道更鲜
D.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
答案 B 
11.(2022湖南,1,3分)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答案 D 
12.(2022广东,2,2分)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顺利往返、“天宫课堂”如期开讲及“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奥会“飞扬”火炬所用的燃料H2为氧化性气体
B.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C.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并放热的过程仅涉及化学变化
D.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U与U互为同位素
答案 D 
13.(2021江苏,7,3分)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
A.NO(g)HNO3(aq)
B.稀HNO3(aq)NO2(g)
C.NO(g)N2(g)
D.N(aq)N2(g)
答案 C 
考法强化练
考法 化学与传统文化
1.(2023湖南,1,3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答案 C 
2.(2021广东,2,2分)广东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
C.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
D.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C 
3.(2023新课标,7,6分)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
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
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2O3
答案 C 
4.(2022山东,1,2分)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答案 C 
三年模拟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2024届广州阶段训练,1)从古至今,材料一直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下列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
A.长城的青砖 B.高纯硅光电池
C.越王勾践剑 D.航天员穿的宇航服
答案 D 
2.(2023广州天河二模,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于清洗伤口、杀菌、消毒的医用酒精有强氧化性
B.中国天眼使用的防腐蚀材料磷酸钡属于合金
C.被称为“黑金”的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属于有机化合物
D.工业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答案 D 
3.(2023湖南岳阳二模,1)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
B.北京冬奥会运动员“战袍”内层添加石墨烯片用于保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互为同分异构体
C.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与太阳能电池感光板所用材料均为晶体硅
D.口罩的鼻梁条使用铝合金,利用其密度小、抗腐蚀性好的优点
答案 B 
4.(2024届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2)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中存在的微量H2S对调节心血管功能有重要作用,H2S属于非电解质
B.海水原位电解制氢技术的关键材料是多孔聚四氟乙烯,其单体属于卤代烃
C.“梦天”实验舱搭载了高精度的冷原子锶(Sr)光钟,89Sr和90Sr互为同位素
D.月壤中的“嫦娥石”是一种新的磷酸盐矿物,P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答案 A 
5.(2024届广东四校9月联考,2)近年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天眼”的镜片材料为SiC,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蛟龙”号潜水器所使用的钛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耐腐蚀等特性
C.“鲲龙”水陆两栖飞机的燃料航空煤油属于纯净物
D.制作“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上的五星红旗所用的芳纶属于合成纤维
答案 C 
考点2 物质的转化
6.(2024届清中、河中、北中、惠中、阳中、茂中6校第一次联考,1)化学来源于生活,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艺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挑选原料 B.加碱蒸煮
C.竹帘捞纸 D.剪裁纸张
答案 B 
7.(2023广州二模,2)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如广东剪纸、粤绣、龙舟制作技艺、广彩瓷器烧制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广东剪纸所用纸张的漂白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B.粤绣所用蚕丝绣材含有天然有机高分子
C.龙舟表面所涂红色颜料的成分是氧化亚铁
D.绘有金色花纹的广彩瓷器含有硅酸盐
答案 C 
8.(2023深圳一模,2)广东省海洋资源丰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底石油经裂化和裂解可得不饱和烃
B.海带等藻类植物中富含I2
C.潮汐能属于生物质资源
D.“海水晒盐”时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 A 
9.(2024届惠州一调,1)惠州的特色产业发展离不开化学。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锂离子电池工作 电解生产微孔铜箔 石化园区生产新型复合材料 大亚湾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发电
答案 D 
考法综合练
考法 化学与传统文化
1.(2023深圳二调,2)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集萃地。下列有关岭南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丝文化”:海上丝绸贸易用于交易的银锭中仅存在离子键
B.“茶艺文化”:沏泡功夫茶利用了萃取原理,水作萃取剂
C.“建筑文化”:制作博古梁架时,在木材上雕刻花纹的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D.“戏剧文化”:现代粤剧舞台上灯光光柱的形成是因为丁达尔效应
答案 A 
2.(2023山东济宁三模,1)中华古诗文华丽优美且富含哲理,下列叙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答案 C 
3.(2023湛江二模,2)“乌铜走银”是我国传统铜制工艺品。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纹图案,呈现出黑白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乌铜走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铜和银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形成原电池
C.铜表面变黑是由于生成了Cu2(OH)2CO3
D.铜和银在元素周期表中均位于长周期
答案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