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文档属性

名称 *黄河颂(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9-05 20: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课 题 6、黄河颂 1、本节课是朗读课,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了情景,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了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中,情景的设置是成功的。
2、教师激情澎湃的引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②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③理解歌词内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感悟歌词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歌词的能力。
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品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重点 熟读成诵,感悟歌词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歌词的能力。
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朗读法、以读促讲法、讨论法。
学法引导 理解歌词内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趣。
课堂组织形式 以四人小组为主体,面向全体同学。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电脑、投影仪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网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 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以下几点供参考:
① 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三、内容研讨:
(四人小组讨论) (投影显示)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第一个“啊,黄河!”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赞颂黄河对中国的贡献,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既然是摇篮,我们就应该读得深情一点。第二个“啊,黄河!”它是从地理位置的优势来描写、抒发对黄河的情感。所以,读得要比第一个稍微带点感情一些。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既然是一个巨人,我们就应该读得更加坚定。
而第三个则是写的黄河的泽被众生,它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所以,读时感情要最浓厚的。写到了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使感情达到顶峰。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4、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四、课堂小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向实际行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五、布置作业:
欣赏《黄河大合唱》其它乐章的音乐。
六、[板书设计]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绘黄河  颂黄河  号召学习黄河精神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