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
1.古典之音,萦萦在耳,请按提示填空。(10 分)
古典之“音”
“① ,在河之洲”(《<诗经>二首》),鸟鸣引发了爱情的希冀,回
响千年;“②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百鸟在鸣
鸟鸣寄托着友人的牵挂,直抵人心:“感时花溅泪, ③ ”(杜甫《春望》),
鸟鸣承载着诗人的忧愁,感人至深。
“④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沧海的水波见证了曹操的雄
心:“不闻爷娘唤女声,⑤ ”(《木兰诗》),大河的流水伴随着英雄
流水汤汤
的出征;“峰峦如聚,⑥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
古》),黄河的浊浪激荡着作者的悲愤。
“⑦ ,⑧ ”(李贺《雁门太守行》),激战又起,号
沙场之声 角催征,响彻云霄:“⑨ ,⑩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战马奔腾,箭矢如雨,震天动地。
2.《己亥杂诗》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
最后一份心力。(2分)
己亥杂诗(其五) 批注:
龚自珍 示例: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白日西斜,广阔天涯的自然之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景,抒发了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之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甲】水调歌头 【乙】醉翁亭记(节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庐陵欧阳修也。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第一个“乐”的意思是_______;第二“乐”的意思是_________。(2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翻译: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旷达”形容人的心胸开阔、豁达。甲词和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旷达”的一句分别是:
“ ”;“ ”。(4 分)
【丙】书马犬事
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①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
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②
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
【注释】①同院:指与欧阳修同在翰林院供职的人。②内翰:翰林的别称,此处指欧阳修。
6.“何”在词典中的解释有:A.谁:B.什么;C.怎么样;D.为什么。为下列句子中的“何”选择一个
正确的选项(填字母)_____________(2 分)
内翰云何.( )
7.欧阳修“逸马杀犬于道”,这个典体现了欧阳修对做文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二、文学之约(27 分)
(一)
你所在班级应学生会之约制作“品读农耕文明,传承千年文化”宣传折页。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
任务。
中华文明自农耕开始,经历了五千年的时光淬炼,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 mánɡ 。农耕文明承载着中
华文明的基因密码,zhānɡ 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农耕活动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
和 yán 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伏羲时代就有了耕种意识,随着农业文明的不断发展,耕
读文化得以建立,形成了以“耕”为手段,“读”为价值核心,为生存而耕,为济.世而读的微观教育形态。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优秀传统和乡土文化 lún 理深深浸入民族血液中。
8.(1)“济世”的“济”有救济的意思,应读作“ ”(写拼音)。(1分)
(2)有同学对文段画线处字的写法有疑问,帮助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1 分)
A.“光 mánɡ”在文中的意思是“向四面放射的强烈光线”,应写作“光茫”。
B.“zhānɡ显”有“鲜明地显示”的意思,应写作“张显”。
C.“沿”有“顺着”的意思,因此“yán 续”应写作“沿续”。
D.“lún理”在文中有“道德准则”的意思,应写作“伦理”。
【内文二 文明起源与农耕的关联】农耕文明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随着原始种植业、畜牧业
的出现与发展,早期的农耕文明产生。到了一定程度后,作为人类文明象征的国家、城市与文字才开始出
现。所以说, ①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耕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农业发展历程中,华夏先民们学会了
栽培植物、驯养动物,发明了陶器、青铜器和铁器,修造了农具、堰坝和民居,创制了历法,创作了农谚、
民谣和民歌—— ② ,形成了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
9.下面是“农耕”一词的书法作品,根据字体特点和上面文字,为版面设计选择合适的一项并简要说
明理由。(2 分)
A B C D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大家对文段两处横线应填入句子产生了争议,帮助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2 分)
A.①农耕奠定了文明的基础 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交相辉映
B.①文明奠定了农耕的基础 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相辉映
C.①农耕奠定了文明的基础 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相辉映
D.①文明奠定了农耕的基础 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交相辉映
(二)
【畅读文字 共赴文学之约】
11.学校举办“图书漂流”活动,号召同学们拿出自己收藏的好书参加换书活动,让自己的好书“走”
起来,大家共享。请你参加活动:选择一本名著,附上一段好书推荐语,说明推荐的原因,准备与同学交
换。(6 分)
提示:可以选择一个角度,如人物塑造、情节安排、阅读启示等进行推荐。
写作提示:仿照样例,结合名著内容,不少于 80 字。
(三)
阅读欣赏课上,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把酸枣》,请阅读文章,完成第 12 题。
一把酸枣
①我的家乡背倚太行山脉,脚踏漳河水,是一个不足千人的小自然村。她不算太富有,却因载起我生
命中的第一次遇见和无数次的相逢,令我念念不忘。在远离她的数年间,不管走再远的路,她温柔的臂膀
和坚韧的脊梁仍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②童年的很多记忆是酸楚的,那时候吃穿都很困乏,印象中最深刻的场景就是在外面跑累了,有气无
力的靠墙坐在青石板台阶上仰头数星星,盼望着爹娘回家,很多时候数着数着就睡着了。恍惚中却能听到
母亲急促的脚步声,她还没走到街门口,我就能辨别出是娘回来了,然后眼都不想睁一下就喊:娘——我
肚饥了。娘总会小跑步出现在我的跟前,一边放下手中的农具一边说,别急啊,娘这就给你做饭去。
③我母亲的厨艺说实话并不算上太高超,因为在那个年代,平时很少沾荤,炒菜放得油也很少,基本
上都是水煮菜。唯有她做得疙瘩汤我却对它情有独钟。小时候。我身体比较弱,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可
母亲有她自己的小绝招,不用打针吃药就能把我的感冒治好。因为每当我病得不吃不喝的时候,她定会给
我做疙瘩汤喝。现在回想起来也挺简单,汤里放上葱姜末,然后把白面拌的碎碎的,撒上鸡蛋花再多放上
点香菜,最后炝一下锅,那扑鼻的香气简直就要醉死个人。每每这个时候,娘总是一手端汤一手扶起我说,
来——快起来,喝了这碗疙瘩汤,盖上被子睡一觉保证就好。然后让我靠在她的怀里,一口一口喂着我。
我能感觉得到她的呼吸和心跳,甚至还能闻到她身上咸涩的汗腥和土腥味,感觉那才是母亲的味道,她的
怀窝就是我的依靠我的避风港。那时候我已经意识到,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能得到如此的美味,甚至心中
期盼着时不时来场小感冒,对生病反而有种莫名的小窃喜。善良的母亲总被我还算得上善意的谎言一骗再
骗。后来我成了家,也尝试着做各种饭菜,一遍遍地给家人做疙瘩汤,汤里增添了更多的食材,可他们吃
过后总是随声附和着,对我的厨艺不做任何评说。于是我常常加以说明,自己小时候怎样怎样的喜欢,他
们还是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已无法置身于我的经历之中,对他们的感触自然是无关痛痒。
④那个时候的我,根本就无法理解零食是一个什么概念。八九岁的年龄,为了满足自己吃的欲望,常
常会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带着比我小两岁的弟弟,坡上岸下,上蹿下跳,自食其力,游戏觅食,快乐
得不亚于长了两条腿的小鸟。摘杏儿够果儿,摘酸枣够核桃,常常把衣裳害得脏又脏。好在大人们为了挣
几个工分忙得不亦乐乎,只要不把自己和弟弟磕着碰着,他们根本就没工夫过问。现在回想起来,那种为
了得到而激发出来的猎获本能,在今天这种衣食无忧的年代是如此的难能可贵。因为它早已消失殆尽,空
留一丝怀想。
⑤那个时候,在所有可采摘到的瓜果中,我最钟情于酸枣。不但因为它酸甜可口是很多女孩的所爱,
而是因为它平凡的生长,对生长环境从来都不苛刻,田头路边随处可见,这样母亲下工回家,随手就可以
给我摘两把,进门就可以从衣服口袋里掏给我说,吃吧,这次摘得一定甜。可是在所有的采摘物中,唯有
酸枣树带着刺,母亲的手背常常被划着一道道血痕,她却总是装得浑然不知,毫不在意。
⑥那时候的母亲还很年轻,性情爽朗,喜欢说笑,嗓门也比较大,总会让你领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的感觉。她好穿件白底蓝花相间的的确凉小碎花衣裳,领口总是敞开两颗扣,皮肤白皙,身体微胖,走路
的时候还有些罗圈腿,行走中宽松的裤脚总是灌满了风。爹还笑称,别看你娘走路的模样很着急,其实就
是不出路,总是掉队老让人等。
⑦我在一种叫满足的幸福中一天天长大,慢慢的我看到了山外的世界,随后我的虚荣和欲望在无限膨
胀。慢慢的我把母亲的述说理解为唠叨,还时不时的和她拌拌嘴甚至到了争吵。把母亲惹急了,她就大声
训斥:也就是我,以后嫁到谁家也不会吃你这套牛脾气,有你吃苦受罪的时候。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母
亲对我的选择是一百二十个反对,最后还是拗不过我。直到我有了孩子,娘还总是念叨,过上个六七年,
等孩子长大了,他们也就放心了。后来,我也做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女儿,生活中的磕磕绊绊,顿悟曾经
的我和母亲的叫嚣是如此的幼稚,因为,慢慢地被生活打磨掉的棱角和母亲的教诲都一一对上了号。很多
事情只有在感觉到痛的时候,才肯承认其实它很重要。
⑧在两年前的一个寻常的日子里,母亲留下很多遗憾,一声不吭地离开了我。那段时间,我感觉世界
上的五彩斑斓一下子暗淡成灰色。我失眠、自责,感觉自己从一个不懂世事的孩子一下子成长为大人。用
所有的文字都无法弥补我对她的亏欠,我想回去,但又怕走进她的小院,因为我早已习惯一进门就喊娘,
而她又去了哪儿呢?
⑨我们都是些普通人,普通的不懂爱与被爱。不懂得用华丽的语言过早的去粉饰爱的容颜,却要等到
失去的时候,才肯叫嚣着把伤痕狠狠的碾压于心间。
⑩整整两年了,我在梦中见过娘无数次,但从来没说过话。我仍然很想念她,特别是在遇上点事情无
从选择的时候。我弄懂了此刻自己的无可奈何,就会躲在一个角落里痛哭一场,然后擦干泪果断的抉择。
爱有时是酸的,有时也很甜。当你所有的嗅觉和味觉功能都老去的时候,依然还能记起母亲的味道。
摘一把酸枣未免不被划伤,但只要是给了你心爱的人,就别怕被划伤。
(材料来源:美文精选网 文字有删改)
12.读完这篇文章,同学们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
(1)沁园春组的同学对文章有些内容不理解并展开讨论。(5分)
小西:谁能解释一下小时候的“我”为什么“对生病反而有种莫名的小窃喜”?
小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月听完恍然大悟。
(2)浪淘沙小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赏析了文本,请结合具体内容从下列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为开头,写
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 150字)(10分)
生活琐事诠释母爱的无微不至。
叙议结合,彰显真情。
文章的写法令人眼前一亮。
三、现实之思(26 分)
(一)
蛙 A和蛙 B
有两只青蛙住在池塘里,夏天,池塘干涸了,他俩不得不离开那里,另寻安身之所。
它俩找呀找呀,找得精疲力尽,快要渴死的时候,也没有找到水源,就蹲在一口井边休息,井很深,
黑乎乎地看不见底。
蛙 A 说,哥们,咱们跳下去吧,也许井下有水哩。
蛙 B 犹豫了一下说,如果井下没水怎么办?再说,即使有水,你以后怎么出来呢?难道你想一辈子做
受人耻笑的井底之蛙吗?可要慎重考虑呀!
蛙 A 不耐烦的说,不跳也是渴死,拼一下吧!
于是,纵身一跃,跳进了井里。
蛙 B 考虑过来,考虑过去,摇了摇头,自言自语的说,做事只顾眼前利益,不做长远打算,最终是会
吃大亏的。说完,忍着干渴又踏上了寻水之路。
话说蛙 A“扑通”掉进了清凉的水里,“咦——真幸运!”蛙 A 咕咚咕咚一阵猛灌,把肚皮喝成了皮
球,然后,快乐的游到了水面上,这才看见许多同类都在这儿,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他们看见蛙 A,
都聚集过来,嘘寒问暖,好不热闹。
据蛙 Q听了蛙 B的情况,悲伤地说,今年大旱,咱们这儿方圆 400 里的水都干了,只有这口深井直通
400 里外的清水河,俺孩子的姥姥叫俺守在这口井里,等待跳下来的蛙族,领你们到清水河去生活,看来,
B哥有危险啊!
当蛙 Q说这句话的时候,蛙 B已经渴死在半道上了。
13.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样的人生启示?请写下来。(3 分)
14.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读了上面的文字,你获得了什么样的生活启示?请以此为观
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8分)
写作提示:①观点明确;②论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 100 字。
(二)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随着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如生
物多样性锐减、酸雨、赤潮等全球性自然灾害频发。为此,我国政府提出将在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势必会带来碳排放的问题。那么如何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把这些排放的
二氧化碳吸收掉?科学家们提出了“碳中和”这一概念。所谓“碳中和”,就是 。
有关资料表明,二氧化碳是林木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森林中的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气中大
量的二氧化碳,在光能作用下转变为糖、氧气和有机物。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森林吸收,从而减缓了温室效
应的发生。
中国政府一直在倡导并实施植树造林。几十年来,中国种植了数十亿棵树,这些新增树木在生长过程
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科学数据报告显示,21 世纪以来,全球约 1/4 的新增绿化面积均
来自中国。例如,面积有 4.22 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将成为中国地图上第一个消失的沙漠。经过七十余
年不懈治理,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如今的毛乌素沙漠已是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湖水清澈。
【材料二】能源燃烧是国内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 88%左右。实现“碳中和”
的核心就是要控制碳排放,倡导使用低碳清洁能源。在开发利用低碳清洁能源方面,国家下了很大力气,
做了很多工作。
2021 年 1 月 30 日,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福建福清核电 5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核
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释放热能进行发电的,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是典型的
低碳清洁能源。华龙一号每台机组投运后每年发电近 100 亿度,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 312 万吨,减
少二氧化碳排放 816 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 7000 多万棵。
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它的设计灵感来自设计师办公桌上的一盆绿植,绿植上一片枯叶落下,
卷曲的形态正是大自然的线条。叶子自然的线条看起来很有生命力,充满生机。火炬采用氢作燃料。氢本
身无毒,燃烧后的产物只有水,没有二氧化碳,因此氢是完全的零排放能源。冬奥委会还把用氢作燃料的
电池汽车作为赛事期间人员出行服务的保障车。相关企业正积极推进制氢项目的落地,为冬奥会氢燃料电
池车提供氢气供应和加氢站运营保障。
【材料三】1990 年国务院节能办公会议决定,6 月 29 日至 7 月 5 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每年的全国节
能宣传周都会有宣传主题与宣传口号,并在全国各地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旨在增强人们的“资源意识”、
“节能意识”和“环境意识”。
今年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某初级中学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构建绿色节约型校园”
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多学生从自身出发,积极分享对节能减排知识的认识和做法。如
“洗碗时都会把水龙头调小”、“用完的作业纸收集起来制作手工艺品”、“拒绝一次性筷子,减少塑料
袋的使用”、“走着上学不用父母接送”等等。演讲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节能意识、环保意识。
15. (1)阅读材料二,下面三种做法与“倡导使用低碳清洁能源”的理念不相符的是( )(2 分)
A.“华龙一号”福建福清核电 5 号机组投入运行。
B.冬奥会火炬——“飞扬”以绿植上树叶为灵感来设计。
C.冬奥会人员出行服务保障车用氢作燃料。
(2)根据下图及材料一中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对“碳中和”一词的解释。(5分)
(3)为宣传低碳环保,班级同学根据材料收集相关内容,向班级同学发出倡议,请结合从上述三则材
料内容,拟写倡议书。体现新时代少年的责任和担当。(8 分)
写作提示:①结合材料,符合活动主题;②字数不少于 100 字。
四、心灵之旅(40 分,含书写 3 分)
16.《绿山墙的安妮》的作者露西·莫德·蒙哥马利说:“我每天都能从这个世界上发现一些新鲜的东
西,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妙的呢?这也是我生活欢乐的源泉——一个如此有趣的世界。”为我们生活的这个
世界如此有趣,一朵花的绽放,一只鸟的鸣叫,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趣味,不同经典作品的阅读,让
我们体味到了不同人生的趣味……
请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题目一:不一样的温暖
题目二:发现_____________的趣味
写作提示:①选择题目二先将作文题目补写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人名、地名、
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2024 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语文·参考答案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
1.关关雎鸠 杨花落尽子规啼 恨别鸟惊心 水何澹澹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波涛如怒 角声满
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2.三四句中“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
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达
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二)
3.(4分。各 2分)(1)以……为乐 (2)快乐
4.(1)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2)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
快乐啊。
5.(4分。各 2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6.D
7.示例:写作要言简意赅,绝对不可啰嗦。
【参考译文】欧阳修在翰林院时,常常与同院他人出游。一次,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
说:“你们试着说一下这事。”一人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有条狗睡在大路上,一匹奔跑
的马用马蹄踩死了它)。”另一人说:“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一匹马在大路上奔跑,路上睡着
的狗碰上了,给踩死了)。”欧阳修说:“让你们编修史书,很多卷册都写不完。”那二人说:“你怎么
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奔马在大路上踩死了一只狗)。”那二人相互笑了笑。
二、文学之约(27 分)
(一)
8.(1)jì (2)D
9.B。
10.C
(二)
11.示例:我向大家推荐的是《简·爱》。《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
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
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
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三)
12.(1)因为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能吃到美味的疙瘩汤,才能靠在母亲的怀里,感受母亲的味道。
(2)示例一:生活琐事诠释母爱的无微不至。文章回忆了“我”童年到成家后的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琐
事,诠释了母爱的真谛。童年时,“我病得不吃不喝”时,母亲“定会给我做疙瘩汤喝”;为了给我摘酸
枣,母亲的手背被划得一道道血痕,她却“装得浑然不知,毫不在意”;逐渐长大的“我”与母亲对抗,
把母亲法关爱当做多余的唠叨。这些往事琐碎却真实,令我们感受到母爱的无微不至,产生情感共鸣。
示例二:叙议结合,彰显真情。本文回忆了母亲在“我”生病时给我做美味的疙瘩汤、给我摘酸枣、
走路时的样貌等一系列事情,我觉得“她的怀窝就是我的依靠我的避风港”“我们都是些普通人,普通的
不懂爱与被爱”“顿悟曾经的我和母亲的叫嚣是如此的幼稚”“很多事情只有在感觉到痛的时候,才肯承
认其实它很重要”,在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性的语句,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令人感悟到了作者在
失去母亲后的痛苦、自责、悔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示例三:文章的写法令人眼前一亮。本文采用倒序写法,叙议结合,对比鲜明,首尾呼应,写法令人
叹服。本文开篇以抒情的笔法,含蓄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和怀念,奠定全文情感基调;“我”对母亲给
“我”做的疙瘩汤念念不忘,与现在的家人不以为然;看到山外的世界的“我”把母亲的述说理解为唠叨,
而与母亲争吵,成年后顿悟曾经的“我”和母亲的叫嚣的幼稚,鲜明的对比中,彰显母爱的细腻真切;结
尾处再次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对母爱的理解,首尾呼应,强化情感。
三、现实之思(26 分)
(一)
13.蛙 A 角度:面对人生,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拿出大无畏的精神与命运殊死一搏,也许我们的人生
会因此而得到意想不到的转机。
蛙 B 角度:面对人生的困境,如果我们一味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会丧失最后的机会,从而遗憾终生。
(任选角度即可)
14.示例:人生需要冒险精神。郭沫若曾说:“人生需要一点冒险精神,否则就抢占不了‘高地’”。
雷电会打死人,可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非但不避雷电,而且要把雷电抓住,勇敢实验,为电学的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17 岁的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敢于涉险,越过无尽的炽热沙漠,跨过险峻寒冷的帕
米尔高原,来到中国,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推动了大航海时代
的来临。困难只能吓倒懒汉懦夫,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高峰的人们。
(二)
15.(1)B
(2)示例:工业发展带来的碳排放(1 分)与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对二氧化碳的吸收(1 分)达到平
衡状态(2分)。(5 分。内容 2 分,平衡状态 2 分,语言 1 分)
(3)示例:同学们好,低碳环保是我们新时代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
施:第一,倡导并实施植树造林;第二,倡导使用低碳清洁能源;第三,大力开展低碳环保宣传。作为新
时代少年,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低碳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心灵之旅(40 分,含书写 3 分)
16.【参考范文】
不一样的温暖
又是一年风起时,同样的季节,不同的感受,同样也在体会这不一样的温暖。窗外,依旧是瑟瑟秋风,
秋风打着旋儿,一溜儿吹在玻璃上,带来些许凉意,我的思绪飘飞到了一年前。(点题,环境描写倒叙)
还记得:那也是个秋天,天气渐冷。一天早上起床后,妈妈说外面风大,让我穿厚点儿,于是我在外
面又加了件外套。妈妈一看,说:“你穿着点儿怎么行呢?今天天气冷,你把你那小棉袄再穿上。”我不
喜欢穿厚衣服,因为我觉得那样很笨拙,可在妈妈的命令下,我很不情愿地穿上了。在我正穿鞋准备出门
时,妈妈说:“等一会儿,把这杯热水喝了。”我小声嘟囔着:“哎~真麻烦!”皱着眉头,把这杯水给喝
了。可是正当我正下楼时,妈妈又喊了:“外面冷不冷,把口罩戴上吧!”这时,我心里的愤怒再也抑制
不住,所有的怒火如火山喷发般通过岩浆爆发出来:“你烦不烦啊,一会儿让穿这个,一会儿又带那个,
唠唠叨叨的。”随后,我带着一肚子的气径直飞奔到学校去,一点也没顾及妈妈的感受。
又是一年风起时,当再次回想起这件事时,我心中充满愧疚,那时的我是多么的无知,多么不懂事啊,
真后悔当初那样对妈妈!同时心中也感到久违的温暖。此刻间,我恍然大悟:那唠叨中充满了对女儿的爱
呀,那是爱的唠叨啊!它是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流不尽,吐不完,一直奔流到永远永远,去浇灌我人生
路途中的每一草每一木。现在我只想说:“听着这爱的唠叨,我很温暖。”(感受)
又是一年风起时,现在我终于理解了母亲的苦心,以往的一幕幕都清晰的浮现在我眼前:曾几何时,
您伴我夜灯长读;曾几何时,您冒着严寒来学校给我送衣服;曾几何时,您放下手中重要的工作去给饿肚
子的我做饭。想想看我再也控制不住,任凭泪水肆意流淌。(抒情结尾)
又是一年风起时,在这个秋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照应点题)
发现奔跑的趣味
风在身旁轻轻吹过,一树树绿,一簇簇花,嫩绿的草,绵绵的山丘,都在我眼中浅笑,我享受这一刻,
因为我发现了奔跑的趣味。
从前,面临体育考试的压力,在焦黄的烈日之下,猩红的跑道之上,我流下痛苦的汗水。踌躇艰难的一
步一步地往前奔跑,躺在终点线旁胸膛剧烈地一起一伏,每次奔跑都是我的噩梦。就算是暑假,体育训练
也从来无法逃避。
暑假的第一天,我就极不情愿地被爸爸领到了家附近的公园跑步。我像一只待宰的羔羊,公园一圈是
平时一千米测试的数倍,我该如何是好?转念一想,既然不是考试,我何不放松一点跑呢?怀着几分轻松
惬意,我放开了脚步,启程奔跑。
树林阴翳,不时有悦耳的鸟鸣声在林间飘荡。置身于令人陶醉的大自然中,我的身心一瞬间都放松了
下来。我总在奔跑时专注于喘气的艰难与肌肉的酸痛,却未曾想要欣赏沿途的景色。此时,我专注于一步
步奔跑,更专注于风在耳边呢喃又轻掠而过,一棵稞树木威严高耸,淡粉的、水红的花在径旁绽放,有一股
酝酿着潮湿泥土气味的清香。我突然开始享受这种感觉,我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拐角会有怎样的风景,我只知
道它定会带给我一个新的惊喜。欣赏道旁的美景,期待未知的前方,原来奔跑是如此乐趣无穷。
我心情愉悦,如同一只林间自由奔跑的小鹿。渐渐地,我感受到自己呼吸的平稳规律,感受到我的双
腿富有力量而有节奏的律动。这种渐入佳境的状态,这种生命运动的神奇,同样使人陶醉。
生命在于运动,我也终于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即使跑完后大汗淋漓,也不似平时的痛苦,取而代之的
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