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
编写者:庄丽瑜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法指导: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文字词(板书出字词)
期:qī:约定。 过:超过。舍:放弃。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离开。乃:才 。尊君:古代尊22称对方的父亲。 尊君在不( fǒu ): 现在写作 : 否 表示不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以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 顾:回头看 。
课文导语:中国古代少年有很多聪明的典范,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司马光砸缸,又如四岁作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的宰相甘罗等,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这样一位古代少年,他就是《期行》中的元方。
常识: 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
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南朝宋文学家。组织人编写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就是刚正不阿,为人正派的意思。为什么没有列入“夙惠”一门?
“夙惠”是专门记录聪明儿童的故事。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故事虽然也表现了他的聪明,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两个词的是全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责备客人,从反面来说“信”、“礼”的重要性。
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文中“尊君”“君” “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 ( http: / / www.21cnjy.com )敬的称呼 。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不再一一列举。
谦称 :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区区、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息男,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语,常见于戏剧。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谦词。“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2)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知错能改。
(3)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无信、无礼。
(4)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小结:
“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常言到:守信走遍天下,寡信寸步难行。我希望同学们“以诚待人, 以信做人。”
中心思想: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之人。
课文引申:——名言等
作业设计:
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文言文翻译:
《期 行 》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 ”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第二课时
课文字词
华歆huà: 俱:一起(与时俱进 与日俱增) 欲:想要(随心所欲)
辄:当即(浅尝辄止) 难:感到为难 舍:shě扔掉 ,抛弃(舍生取义、舍己为人、舍近求远 舍本逐末);shè房屋(客舍青青柳色新)
本:原来,先前 所以:……的原因 疑:犹豫不决(犹疑不定)
耳:罢了 宁:难道 nìng 邪 yé: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遂:于是,就 拯zhěng:救助。
古今异义:
依附:古义: 顺便搭船; 今义:附着、依赖、从属。
贼:古:作乱的人,今:有偷窃行为的人
所以: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耳:古:罢了;今:耳朵
宁:古:难道,今:宁可
可以:古义:可以因为;今义:表示同意、许可。
一词多义:
(1)为:何为不可(为:为什么 。) 正为此耳(为:因为 。)
(2)以:本所以疑(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译为“……的原因”)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根据)
宁可以急相弃邪(因为)
(3)之:歆辄难之:它:指这件事;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相当助词“的”
(4)此: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指代后贼追至;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指代上面所述的事
课文朗读:
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突出这两个人不同的语言和行为的呢?
对比
2、能不能具体给大家分析讲解一下是怎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呢?
王朗与华歆的对比,王朗前后行为的对比。
第一次 : 歆难之 朗幸尚宽
第二次 : 歆携拯如初 朗欲舍所携人
华歆救人救到底 王朗轻诺寡信
3、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华歆?
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华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华歆“优在”哪里呢?
华歆:为人谨慎,考虑实情、细心周到,重信守义,临危不惧,一诺千金,帮人帮到底的气概。
5、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呢?(各抒己见)
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
不能在危难关头舍弃别人。
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是能检验出一个人品质的高低。传说耶稣当年对捐赠给他许多钱的富翁不闻不睬,而对一身赤贫却捐给他一文钱的寡妇大赞其美德。看来,身处困境仍然救助别人的人才是真君子,就像文中的华歆一样。
中心思想: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课文引申:——名言等 君子一言 , 驷马难追。
文言文翻译:
《乘 船》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