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5 17:5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课题 第九课 对外开放
课型 新授课
1.课程标准: 帮助学生感受当今开放的世界形势,理解坚持对外开放的必要性、重要意义,认识对外开放中应该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教学内容: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世界眼光审时度势、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是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必然的选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共十一届 E中全会后在对内改革探索的同时,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坚定步伐。这就是教科书把本课置于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中,与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和第课《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关系。 本课主要叙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方针之后,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的史实。教科书以三个子目依次讲述了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入世界贸易只。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经济特区的建立与改革开放政策的关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改革开放后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大多出生于21世纪初,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对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状况只是有所耳闻。他们对对外开放有所了解且有切身体会,但是对于中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以及对外开放的不同设置还不很清楚。但他们对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国会面临哪些问题,对外开放对中国日后发展的影响非常关心。而且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学习及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的了解有助于其对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的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及相关知识在政治教材中。这些都为他们学好本节课打下良好基础。
4.学习目标: 1.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今昔对比,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理解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开放观念和世界意识。 2.通过典型料,创设历史情境,直观感知邓小平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史料阅读、分析的实证方法,培养论从史出的思维品质。结合历史地图演示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和格局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空间识图和分析能力,渗透时空观念的学科能力。 3.通过深圳和浦东今对比,让学生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树立学生开放的意识,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和面向世界的意识。
5.评价任务设计 合格:(1)知道深圳特区发展的基本史实。 良好:(2)分析材料,说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优秀:(3)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就,评述中国对外开放的影响。
6.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1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1979年1月1日美国出版的《时代》周刊封面图片,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 《时代》周刊评论“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壮单!” ——《时代》.1979年第1期 提问:为什么美国的《时代》周刊会把邓小平评为1978年度的风云人物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得出答案:邓小平启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邓小平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加速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国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邓小平的脚步走进对外开放的那一段历史,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对外开放,又是如何对外开放的。 学生活动1:能史论结合,根据材料提取有有效历史信息;
设计意图 通过《时代》周刊对邓小平的介绍,一方面让学生感知邓小平在对外开放决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二、新课教学
1.顺应时的决策。 1978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新闻代表团时曾说了这样一段话。 材料一 中国在历史上对世界有过贡献,但是长期停滞,发展很慢。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 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叫作“崇洋媚外”。现在大家明白了,这是一种蠢话。我们派了不少人出去看看,使更多的人知道世界是什么面貌。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 --邓小平《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教师讲述:为了了解外面的世界,1978年邓小平等12位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访问了51个国家。其中,对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的访问,给邓小平带来了很大的感触。他当时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展示照片。 提问:想一想,邓小平对美国、日本的考察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预设1: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应该能归纳出以下观点:中国工业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应该学习西方国家的长处尽快发展自己等。
预设2:如果学生觉得有困难,教师还可以进一步介绍:邓小平参观美国福特公司汽车制造厂了解到,这家工厂每天生产1200辆小汽车,而当时中国的汽车年产量大约是1.3万辆。他在日本的新干线上感叹道:“快,真快!就像后边有鞭子赶着似的!这就是现在我们需要的速度。”“我们现在很需要跑。”“我明白什么叫现代化了。”介绍后可以把问题分解成:①福特公司汽车工厂生产速度和我国汽车年产量对比说明了什么 ②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快”“速度”“跑” 材料三 我(邓小平)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个是外资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都是收入。 --邓小平《关于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提问:邓小平认为新加坡的“经”是什么 它有什么好处 教师指导学生提炼材料信息:新加坡的“经”应是对外开放引进外资,这一举措的好处是可以增加国家和人民的收人: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2.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师过渡:正是基于对我国国情和国外形势的深人了解,邓小平和党中央作出了一个顺应时局的决策,那就是:实行对外开放!那么我国对外开放是如何进行的呢 过程中还会有那些有趣的故事呢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进入本课第二个篇目的学习。 首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进行自主学习,总结对外开放的全过程和我国最终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接着,让学生开展小组活动:结合教科书地图,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沿海对外开放示意图”,选择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 学生展示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我国的对外开放是逐步进行的,首先开放的是经济特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接着开放的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它们遍布整个沿海地区。再接着开放了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在地图上由北到南分别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后深入到整个内地。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概括成四步走:也就是由点到线再到面,最后到全面开放的过程。最终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掌握对外开放过程和格局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国家为什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率先实行对外开放 材料四 教科书第44页地图“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五 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对加速我国的四 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中共中央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1979年7月15日) 引导学生思考,提示学生思考注意角度。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主要原因有:这些地区海、路交通方便;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海外有大量侨胞和港澳同胞;背靠内地资源丰富等。 问题2:经济特区的“特”是指什么 材料六国家大力支持特区建设。特区建设所需的资金由国家给予财政和信贷支持。……特区的对外贸易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自主经营,特区可接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委托,代理国家外贸主管部门不统一经营的出口业务,等等。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 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材料七 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税…. 第十四条 特区企业所得税税率为百分之十五。对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预设1:在基础比较好的班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两则材料,然后归纳其中的观点。 预设2:如果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经济特区的“特”是表现在经济还是政治上 与国内其他地方的政策是否一样 教师总结归纳:经济特区的特殊是表现在经济上而不是政治上。它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实行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经济政策,仍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第4页想一想广东特区开始是怎样建设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继续追问: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要杀出一条血路来”从两个角度认识,方面表明了中央对外开放的决心: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开放的过程必然会遇到不少的困难。 深圳作为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在建设中就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接下来我们看这样个故事。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八 修建一个码头时需要概运几十万方土石。可长期以来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大锅饭体制抚杀了司机的积极性,他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躲在车下休息。车队的车长一天也只最多运四十车,工程进展缓慢, 摘编自涂值(袁庚传》 提问:请同学们帮忙想一想,如何才能加快工程进度呢 引导学生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应该知道可以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对运得多的司机进行奖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教师讲述:当时的管理者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制定了50车的标准,只要超过50车的每多拉一车发4分钱,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基本上每个司机都能控50车以上,其中干得最多的司机竟然能拉到130多车,这样也极大地加快了工程进度。大家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 但是这么好的办法很快被叫停了,理由是“滥发奖金。不合规矩”。最后这件4分钱的小事一直闹到中南海中央领导那里,才得以继续实行。 提问:这件小事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这体现了不仅经济要改革,思想也要改革,改革和开放的紧密结合,也体现了特区建设的不易。 一个一个的问题出现,一个一个的问题被解决,在中央的支持下,在特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特区建设得越来越好。但大家对特区的争议也越来越大,争什么 材料九但当时改革开放毕竟刚刚开始……不少人仍然把经济特区看做"并端”,各种指责和非议不少,比如:“深圳除了九龙海关门口仍挂着五星红旗,一切都已经责本主义化了。" 你们用经济特区的形式和政策把西方的资金、技术、管理引进来,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如成功会对马列主义思想宝库增添新的内容。 -欧阳淞、高永中主编《改革开放口述史》 提问:通过这两段材料,归纳当时人民对深圳特区是如何评价的。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尝试进行对比,找出两段材料的差异。说明当时人民的想法不一致,有的认为深圳在走资本主义道路,有的认为这会对马列主义思想宝库增添新的内容。 那当时特区到底怎么样呢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邓小平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教师展示照片。 材料十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在蛇口工业区的标语牌“时间 1984年1月,在广东省省长梁灵光陪同下, 是生命” 邓小平视察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的建设 教师介绍:在深圳,邓小平看到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看到了在标语的引领下,深圳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迅速地建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雏形,他看到了一座“一夜崛起的城市”。他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于是他这样说道:“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 举世目的果。 (1)深圳的发展 材料十一 教科书第42页图片“改革开放前的深圳”“现在的深圳”。 材料十二 宝安(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陈秉安《人民会用脚投票》,载《中国青年报》 2010年12月8日 材料十三经过40年建设,深圳的GDP从1979年的1.79第三单元 125 亿元相长到了2019年的29万亿元长1500多格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济总量超过了香添,每十人拥有商事主体2534户有企业159户。商主体总量和副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本首位、先性制造五成为深划制造的标签。2019年,全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其中制业增加值增长5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从中国改举开放的””探路者”到新时代的”承范区”,深圳书写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早见的奇迹。 蔡恩祥《深圳特区44周年升试田项果系)广东经济)2020年第9期设问:请谈一谈深圳的发展变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经过40多年的努力如的深圳早已经改变了原来落后的面貌。成为了新时代的“示范区”书写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除了自身发展外,深圳经济特区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有何影响呢 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十四 教科书第43页图片“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材村十五最近我专门到广东杨建三个经济特区还到上海看了看宝钢,有了点感性认识……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猫导思想要明境,就是不是收。而是救。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救城市)《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的成功,带动了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1984年了14个沿海开城市。1985年了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逐步形成了由点到线到面的开放过程。但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突然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我国的对外开放还要不要继续进行呢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学习邓小平对于对外开放的另一个重要决定放上海浦东。 (2)浦东的崛起 材料十六 20世纪80年代米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重大历史关头。作为改革开救总设计师。那小平打出了一张”王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显然,在邓小平的战略布局中,上海不只是一座大城市,也不只是一个传统工业基地,而是能够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城发展的“龙头”,是面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邓小平与上海改革开放》。载(解放日报)2014年8月14日 提问1:同学们知道在开放上海浦东时的国际形势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介绍: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不利的国际环境下,邓小平把上海浦东当作一张“王牌”打了出来。 提问2: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开放上海浦东是邓小平打出的一张“王牌” 引导学生提炼和归纳材料信息得出结论:上海浦东之所以是“王牌”主要是因为: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人才基础;上海地理位置优越可以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发展等。 开放后的上海浦东,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感受一下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后的变化。 教师展示图片。 材料十七 1990年陆家嘴 陆家嘴新貌 材料十八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流传几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有女莫嫁浦东郎” 20多年来,浦东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若干个第一1990年11月,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5年9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日本富士银行上海分行在浦东成立;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浦东在全国率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13年9月,中国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从浦东起航……如今,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以十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浦东新区四分之三的生产总值,以五十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上海市四分之一的生产总值。 -《从窗口到试验田--记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浦东) 载《工人日报》2016年7月9日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伴随着上海浦东的崛起,浦东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4第一段正文出对外格局现的特点。并在教科书上做好标注。 教师总结和引导: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准确理解这些特点的含义呢 材料十九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费本主又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签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敢和猎签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责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一邓小武深圳海海地谈话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十教科书第44页地图”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圈”。材料二十一 截至2020年12月16日,全球已有162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41 所孔子学院和1170个孔子课堂 202 (图片略,可参考国家汉办官方网站) 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分布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 第五届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会议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全方位”是指,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多层次”是指。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宽领域”是指,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北京病逝。《时代》周刊评价邓小平说:“他改变了世界,功绩史无前例。”但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下一个中国;邓的维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个为世界所接受的超级力量 ” 教师提问:邓小平之后,国的领导人是否会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呢 又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 (3)21世纪新成就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4页内容答案: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2001年加人了世界贸易组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 教师展示教科书第45国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教师介绍: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它的成立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说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成为一个整体。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一步。从根本上说,中国要与世界经济接轨,就要彻底融人世界经济体系。从1986年到 2001 年。经历了15 年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我们完成了人世之路,但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下面材料思考并讨论,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面对挑战,中国该如何应对 材料二十二加入WTO将使我国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成为世界上最为开放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吸引大量境外企业进入,市场竞争将更为激残。加入WTO将增强外国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十分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加快现代化步伐。加入WTO还将为我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国外市场针对我国产品和服务设置的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全将大大减少,我国与外国的贸易纠纷有了更好的解决途径。更加开放还将使我国人民和企事业单位更为方便、及时地了解世界的发展变化。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低成本地为我国人民所掌握。以加速知识技术在中国的扩散、推广。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林毅夫、胡书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挑战与机遇)。 载《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5月29日 教师在学生回答机遇的基础上补充挑战和应对的内容: 机遇: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 挑战:加人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弱势产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果不加快改革的步伐,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引进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管理经险:进行技术升级,提高我国产品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播放视频:《辉煌中国》第六集《开放中国》 解说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实践证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的态度是响亮的。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这五年,创建自贸区,倡导“一带一路”,成立亚投行,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北京APEC杭州 G20,达沃斯论坛,厦门金砖会议,更多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得到世界广泛认同。中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增长的第一引擎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力量,成为国人获得自豪、赢得尊重的坚强靠山。中国,在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坚定!从容! 提问: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开放在不断地继续,那我国的对外开放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材料回答。 材料二十三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679亿元到2018年首次突破90万亿元,我国不仅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大跨步赶超,而且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多年达到或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如今,中国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短时间内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跨越,创造了战后发展中大国快速崛起的奇迹和以开放促发展的典范。 顾阳《开放,成就中国经济高度》,载《经济日报》2019年2月28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得出:对外开放既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师总结:这些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会继续坚持对外开放。中国将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世界,中国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对外开放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次领的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但我们仍然要迎难而上努力实现我国的强国之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辉煌的今天,得益于开放;中国灿烂的明天,离不开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运用学科语言,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思考人物与时代的关系。 阅读教科书进行自主学习,总结对外开放的全过程和我国最终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学生开展小组活动:结合教科书地图,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进行合作学习,能够利用地图,准确找到对外开放的主要城市和地区。 小组讨论,并能初步阐述经济特区与国内其他地方的政策差异和共性; 6.阅读材料,对如何加快该工程进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7.能用学科语言和材料中的数据描述深圳的变化; 8 8.运用学科语言,描述上海浦东的变化; 9.阅读教科书第44第一段正文出对外格局现的特点。并在教科书上做好标注。
设计意图 通过挖掘深圳和上海浦东开放前后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深圳和上海浦东开放前后的变化,加深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感。这部分内容涉及面广,并且较难理解。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环节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对外开放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次领的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但我们仍然要迎难而上努力实现我国的强国之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辉煌的今天,得益于开放;中国灿烂的明天,离不开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7.板书设计板书: 第9课 对外开放 一、顺应时局的决策(对外开放的背景) 二、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的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三、举世瞩目的成果(对外开放的成绩)
【作业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明确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