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5 19:1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部编版第二单元课文中的第三篇课文,整单元课文都涉及到古诗,叙事文,诗歌,散文等许多与秋天相关的文章。《秋天的雨》在作者笔下趣中见美,美中更见趣,这样交相辉映,给人带来阅读的享受。文章以散文的形式描写秋天的雨。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华丽活泼。课文以秋天的雨为线索呈现的场景繁多,内容丰富,句式多变,但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其总的特点就是美,特别适合朗读。因此确立了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思路,力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理解美,感悟美,创造美,从而学会欣赏美。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习运用把文字变成画面的方法,想象秋天的美景,配乐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3.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写法,体会作者从“有颜料”“藏香味”“吹喇叭”这三方面描写秋天的。
4.积累好词佳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能够仿照例句进行口语表达,抓住事物特点将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我运用启发式、合作式、自主探究式和多媒体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支撑,以求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三年级孩子已经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学生上课注意力还很难完全集中,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孩子在读、说、思中提升自己。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回顾大单元主题,了解本单元语文核心素养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二单元我们已经学习过半,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秋韵。通过导读我们知道了这一单元我们要了解秋天美丽的景色,探索秋天的秘密,并在学习中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四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感受到秋天不同的韵味儿,通过五课的学习,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让我们感受到了铺满落叶的金色的水泥道的美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秋天的雨。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在作者陶金鸿老师的眼睛里,春雨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通过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二)感知课文
1.初步感知
预设:把秋雨比作一把钥匙。
师:你看钥匙这个词读的时候要注意轻声,这把钥匙不但能开门还有什么特点?
预设:这把钥匙不但能开门,还带着清凉和温柔。
师:是呀,这真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它吧。齐读第一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世界,感受秋雨带来的秘密吧。请同学自读课文,先看阅读要求:
1.读本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生字新词。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哪一段写了什么?
师:你发现秋雨有什么特点?让生回答,师评价。
2.深入
师:课文是哪些自然段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写的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生阅读后,指生回答。
预设: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了有美丽的颜料,第三自然段写了它藏着气味,第四自然段写了它就是小喇叭。
师:请你再去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描写了什么?是围绕哪一句话而写的?我们去读一读吧。
出示第一句话齐读
师:颜料这个词都是生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师示范,生书空。
师:同学们,请你把这盒颜料换作礼物分享给自然万物,你最喜欢哪一种颜料?它分给了谁呢?(生答)。
师:它把黄颜色给了银杏树。是啊,你看小扇子的扇还是扇啊扇,扇走了的扇,同时具备了两个读音。
师:它把红色给了枫树,请你读一读这句话(生答),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的票,读了这个票,你想它还是什么的票呢?
预设:它还是车票,买票票据的票。
师:这个票呀,加上风。你看就变成飘,写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示范,生书空。
师:作者在写这两个颜色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读一读就会发现了?
生自由读预设:都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同学们,想一想。秋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发生什么变化也仿照这样的句子来写一写吧?
预设:他把蓝蓝的花朵像一只只小喇叭,吹吹呀,吹走了夏天的疲惫。
师:同学们,这个颜料还能把它分给谁呢?我们继续往下读,读读这两句话。你眼前好像出现了什么情景?
(生答)
师:这句话里还有哪个词写出满园的果子挂满枝头,你能找到吗?
(生答)
师:让我们再去读一读吧,读了这句话,你又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菊花仙子的美吗?(齐读)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同学们,读到这儿,我们想一想,在这句话中。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
师:有同学肯定会说,五彩缤纷就是颜色多,还有同学肯定会补充,五彩缤纷不但颜色多,而且颜色美。是呀,像这样读着课文,我们就理解了词语叫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它是我们理解词语的常用方法。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有哪些五彩缤纷的颜色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师:读一读这几句话,说一说你好像闻到了什么味道?
(生答)
预设:对,他好像闻到了梨子的香味,有人好像闻到了橘子的甜味,还有苹果的香味。是啊,这么多果子味道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你能把这香甜的气味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读)
师:同学们,如果你去了那里,你会做什么呢?
(生答)
预设:你看这个被它勾住的勾,要怎么样记住它呢?
(生答)
预设: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看一看鱼钩的钩,去掉金字旁。还有山沟的沟,去掉三点水,就是勾住的勾了。
师:你能用勾住这个词也来说一两句话吗?
(生答)
预设:小猴子的嘴巴被树枝勾住了,还有同学说,妈妈一到商场,她的眼睛就被漂亮的衣服勾住了,你看我们这样结合自己的生活。就理解了这个词,这就叫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
师:同学们,在秋雨里,我们停下脚步,仔细聆听,你看,你听。
你听到了什么?
(生答)师:想一想,你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谁听到了就怎么样呢?
(生答)
预设:有同学发现小喜鹊听到了就衔着树枝造房子。有同学发现。小松鼠听到了,就找来松果当粮食,还有同学发现松柏听到了,就穿上了厚厚的外衣。
师:除了课文中所说的,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或者植物听到了会怎么样啊。
(生答)
预设:有同学说,大雁听到了就抓紧时间往南飞。蚂蚁也听到了,就赶紧往树洞里存粮食呢。是呀,它们都在准备过冬啊,同学们,秋天的雨不仅给我们带来美丽的颜色,香甜的气味,她还告诉我们冬天就要到了。看课文的最后是怎样夸赞它的呢?
(生答)
师:同学们,秋天的雨不仅是一首歌,它还可以是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写写这首诗吧。
预设:秋天的雨是一首歌,歌里装着五彩缤纷的颜料,歌里藏着香甜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小喇叭,告诉你我它,冬天快来吧。
师: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同学们,秋天的雨课文我们即将学完了,(出示第二单元的交流平台)第二单元的交流平台,让我们去总结一些能理解词语的方式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现在都掌握了哪些理解词语的方式方法?谁来说一说?
(生答)
师: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两个作业,一,继续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二,完成阅读链接德国乌娜雅各布写的迁徙的季节思考同样是写秋天,它与秋天的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