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复习:轻叩诗歌大门》教学设计
课时主题 轻叩诗歌大门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课时学习目标 1.能多渠道收集喜欢的诗歌并摘抄,通过阶段性交流,进一步丰富现代诗歌收集的渠道和类型,加深对诗歌的感受和体验。 2.结合本单元学习,尝试通过续写、仿写等方式写一写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和同学交流。 3.能对自己收集的诗歌进行整理,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4.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能用合适的语气朗读,表情、体态自然大方。
课时评价任务 1.能对自己收集的诗歌进行整理。(目标1) 2.了解诗歌的渠道、类型,续写或仿写诗歌。(目标2) 3.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同学合作编小诗集。(目标3) 4.能和同学分工合作,在班级诗歌朗诵会中自然大方地进行朗诵。(目标4)
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轻叩诗歌大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本次安排了两个环节的内容:合作编小诗集和举办诗歌朗诵会。从文本研读到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通过综合性学习,学生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借鉴,了解诗集的编辑过程,增强对于诗集的认识,加深对于诗歌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编辑能力、感受能力等。这次综合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增长了诗歌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能力,成效是多样的。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 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使课内外语文学习紧密联系,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五、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回顾单元,尝试写诗。(轻叩诗歌大门复习课)。(指向目标1)学生跟随老师的谈话,激发写诗的兴趣。 2.学生写诗。 课件展示本单元已经学习的四篇课文:《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是冰心永不漫灭的回忆,或许你也有难忘的记忆;艾青写《绿》,或许你也曾经看见过大自然许多奇特的画面;叶赛宁写《白桦》,或许你也会想写些其他的植物。此刻,就让我们静静地回想,或许你会想起某个事物、某个人、某种情感——打开你记忆的闸门,尝试着写一写诗。 2.布置写诗任务。 要求:可以自己独立写一首诗;可以在摘抄的诗歌中选择一首续写一段,也可以自己仿照“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的两首短诗,用罗列事物的方式写写诗。 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分工,并能迅速自主回顾旧知。 活动意图说明:紧扣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采用诵读策略,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轻叩诗歌大门”这一主题活动的目标。环节二:展示交流,多维评价(指向目标1、2)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贴在班级的交流墙上。 学生自读阅读交流墙上的诗歌,在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上贴上一个“大姆指”。 学生谈喜欢诗歌的原因。 指名朗诵诗歌。 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三个“大姆指”贴纸。 老师多角度评价学生的诗作: 得到“大姆指”特别多的。 你喜欢这首诗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有什么独到之处吗? 给自己的诗歌贴“大姆指”的。 你给自己的诗歌贴“大姆指”的原因?读一读自己的诗歌。 老师特别推荐的诗歌。 想不想知道哪一首小诗最打动老师?邀请学生读一读。 令你想摘抄下来的诗歌。 学会欣赏诗歌。 多角度评价诗歌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学生分享和评价诗歌,进一步激发写诗的兴趣。环节三:合作编小诗集(指向目标2、3)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喜欢的诗歌。 全班交流。 指名分类。 小组分工合作编诗集。 合作展示诗集。 同学们,我们已经收集了好诗,也动笔写诗,这么多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那我们就将它们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合作编小诗集。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有感情地读:朗读自己收集或创作的诗歌。(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不超过三首) 认真地倾听:在同伴朗读展示时认真倾听。 全班交流,老师相机点评。 PPT出示部分诗歌题目并提问:你能给下面诗歌分类吗? 《按按钮》、《春天》、《糖果》、《花朵开放的声音》······ 师小结: 同样的诗歌,我们可以按作者分:中国的,外国的;按内容分:写动物的,写植物的,写人物的;按读后感受分:读了觉得开心地,读了觉得悲伤的,读了获得启发的。 出示诗歌分类导图,布置任务:合作编小诗集。(诗集的名字、封面设计、目录、配插图、装订) 选出优秀诗集交流在班级里展示。 能对自己收集的诗歌进行整理,知道收集资料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类型入手。 活动意图说明: 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在合编诗集的过程中,学生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品味诗歌,欣赏诗歌,享受诗歌的内涵和魅力。学生也因此增加了积累,得到了美的熏陶,这才是诗歌教学的应有之义。环节四:举办诗歌朗诵会 (指向目标4)各小组讨论表演的篇目、形式及表演者。 练习朗诵 朗诵比赛 1.出示朗诵要求: 朗读形式不限,注意朗诵时用普通话朗读,读音准确,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表情、体态自然大方。 2.设计奖项 “最佳表演奖”、“优秀表演奖”、 “最佳配乐奖”、“最佳合作奖”、“突出贡献奖” 教师总结 我们在诗的海洋中徜徉,在诗的海洋中拾贝,诗歌的大门已经打开,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希望同学们能以这次活动为起点,今后能在诗歌的世界里走得更远,收获更多的乐趣,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积累和理解。活动意图说明:教学,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涉及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留一点选择的余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而每一个学生也必将在语文延伸活动中受益终生。
六、板书设计 轻叩诗歌大门 收集诗歌、创作诗歌、朗诵诗歌 了解诗歌 感受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