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6 鸿门宴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6 鸿门宴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04 07: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课
《鸿门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用具】音频、教科书
【教学方法】诵读 教师指导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2、放录音,范读课文,以求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3、了解关于《史记》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肯过江东。”知道这是谁的诗吗?(宋代词人李清照《夏日绝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前面是对项羽卓越功业的钦佩,后面是对其败亡的叹惋)。项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早年立志随叔父起兵,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英勇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然而最终不免陷入韩信30万大军的十面埋伏,面对楚歌其洒泪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叹天灭已,真的吗?有人说是其性格,是其在鸿门宴上一失足酿成了垓下之围、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千古遗憾。鸿门宴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也预示结局,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史学名篇《鸿门宴》
二、目标展示
1、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2、听录音,读课文,以求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3、了解关于《史记》的相关知识。
三、知人论世
1、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先生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介绍
“陈涉起义”、“楚汉相争”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心思变,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要同刘邦开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了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四、通读全文
1、学生自读,解决文中疑难字读音及通假字。
本文异读字有:
破音异读:沛公欲王关中(wàng)道芷欲间行(jiàn)
通假异读: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 ( http: / / www.21cnjy.com )”) 要项伯(通“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 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文中难读字有: 飨(xiǎng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说(shuì) 美姬(jī) 鲰(zōu)生 卮(zhī)酒 有郤(xì) 玉玦(jué) 瞋(chēn)目 目眦(zì) 跽(jì)曰 参乘(shèng) 彘(zhì)肩 不胜(shēng) 刀俎(zǔ)
2、听音频,掌握朗读节奏,初步体会故事情节的发展。
3、分角色朗读。
A 、刘邦
B、项羽、
C、范增
D、樊哙
……
五、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学生分组整理)
第一部分:(1~2)宴会前
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共写了以下几件事:曹无伤告密。(导火线)──范增进言分析情况。(激化矛盾)──项伯夜访张良。(形势有所转化)──张良与刘邦商讨对策。──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第二部分:(3~4)宴会上
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
此部分有三落、三起:
三落:刘邦谢罪(缓和)──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赐酒肉,赐座。──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脱。
三起:“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紧张)──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严峻)──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
第三部分:(5~7)宴会后
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六、小结
七、作业布置
借助工具书,翻译本文。
八、板书设计
《鸿门宴》
(1~2)宴会前 (3~4)宴会上 (5~7)宴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