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7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7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04 09:2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
《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寥落、桀骜、屠戮、喋血、洗涤、浸渍、菲薄、租赁、殒身不恤、长歌当哭”等词语的含义。
2.学会采用勾画、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
能力目标
1.提高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2.训练并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准确理解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刻的语句、片断的含义,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重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3.品析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①介绍“三·一八”惨案发生的时代背景。
  2、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刘和珍烈士的事迹。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法。3.拓展延伸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本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发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段祺瑞政府屠杀爱国请愿人民的血的历史,是二百多名请愿群众倒在血泊之中的惨烈一幕,更是中国人残害中国人的一场罪恶、一场悲哀、一场耻辱!路,还没有开始便已经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便已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在惨案发生后的第六天,鲁迅先生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毅然写下了这悲愤沉痛的悼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以此来警醒中国人民永远记住这笔滔天血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记念刘和珍君》。
知人论世及解题。
1、解题
(教师板书——记念刘和珍君)
(1)《记念刘和珍君》从题目看,这是一篇纪念性的回忆文章,属记叙文
(2)关于题目中的“记”字相当于“纪”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不是另有其意,不能把“记念”一词理解成“记叙、怀念”。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如文中“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中“那”实为“哪”字,鲁迅当时用“记念”一词,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纪念”。
(3)刘和珍,是一名在“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八”惨案中遇害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的学生。1926年3月,大沽口事件发生。18日清晨,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中午她扛着白底黑字大校旗,冲入段棋瑞执政府左边大门,昂立人群中。突然身中七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
(4)君:是对人的尊称。
2、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3、背景介绍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于1926年4月1日,最初发表在1926年4月12日《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后由作者编入《华盖集续编》。
“三·一八惨案”是继“五卅惨案”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杀,它的直接导火线是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12日下午3时40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了帮助奉系军阀张作霖消灭冯玉祥统帅的倾向革命的国民军,日本海军第十五驱逐舰队的两艘驱逐舰,由旅顺驶入国民军布防的大沽口,并有奉舰四艘尾随。国民军发现这一情况,立即用旗语制止,并发空炮警告。日舰不仅置之不理,而且用实弹向国民军炮台射击,打死国民军排长、司务长各一人,士兵二人,打伤士兵八人。国民军守军自卫还击,使日方重伤一名,轻伤两名,日舰被迫退往塘沽。
大沽口事件发生后,3月16日,日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国主义联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并限48小时以内答复,扬言若于3月18日(星期四)正午止,不得满足要求时,“则关系各国海军当局,决采所认为必要之手段”(见1926年3月17日《顺天时报》)。同一天日本公使还单独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政府向日本“谢罪”,严惩国民军守军军官,并付五万元的赔偿费。
3月17日,日、英、美、意等各帝国主义军舰二十余艘麕集大沽口,驻扎在天津的外国军队也准备协同作战,摆出一副联合进攻中国的架势。
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 ( http: / / www.21cnjy.com ),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在党的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立即展开了。3月17日下午,部分学校,团体代表到国务院请愿,执政府卫队竟用刺刀刺伤代表多人,广大群众更加愤怒。3月18日上午10时,在北京天安门召开国民大会,由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党委书记李大钊等担任主席。大钊同志作了演说:“让我们用五四精神,五卅热血,用我们过去一切斗争的经验,不分界限的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革命前驱者李大钊》,载《人物杂志》1951年5月号)。正午12时,大会结束。两千多群众从天安门出发,经东长安街、东单、东四往铁狮子胡同执政府请愿。游行群众高唱《国民革命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段祺瑞”“驱逐帝国主义公使出境”“取消不平等条约”等口号。李大钊同志手擎红旗,行进在队伍的最前列。女师大学生会主席刘和珍欣然前往,并担任指挥,女师大进步学生杨德群沿途散发传单,意气激昂。
下午1点左右,请愿群众来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铁狮子胡同国务院东辕门。当时执政府一带戒备森严,如临大敌。执政府门前的府卫队,队员有的背着步枪,有的手持德国式手枪及大刀。执政府广场西口外军警当街林立,东口外近十条胡同处也有一排卫兵。
请愿群众推举五位代表,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会见国务总理贾德耀,贾拒绝代表入见。请愿队伍正准备去吉兆胡同见段祺瑞时,执政府北边大门猛然涌出大刀队数百人,朝群众队伍任意砍杀。接着,执政府门前埋伏在各处的卫队,在警笛指挥下向群众射击。就这样,约半小时,卫队就发射了子弹一千多颗。同时卫队士兵还把守住府外东西栅门,看见逃奔群众,就用刺刀刺,用铁棒打。在这一惨案中,牺牲者达四十七人,受伤者达二百余人(其中学生占十分之七、八,而女生又占其中的十分之三、四)。在死难群众中,还有孕妇二人,五十多岁的老妇一人。史家胡同第二小学学生周正铭,年仅十三岁,也被打死。
3月18日下午,鲁迅先生正在西三条寓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无花的蔷薇之二》,刚刚写完了三节,当有学生来报告卫队开炮屠杀群众,刘和珍也有遇害之列的噩耗时,先生愤怒的感情如火山岩浆般地迸发了出来。他感到“已不是什么写‘无花的蔷薇’的时候了”而必须起来进行战斗。因此,在这篇杂文的后六节中,鲁迅将“投枪”与“匕首”的锋芒直接指向段祺瑞军阀政府,他说:“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有少有的”“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鲁迅在文末特地注明了时间,并把三月十八日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见《华盖集续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第61~62页。)
“三·一八”惨案的制造者段祺瑞执政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仅血腥屠戮爱国人民,而且险恶地发布密令,通缉“乱党”,并将请愿者诬蔑为共产党“啸聚”的“暴徒”,将徒手请愿诬蔑为颠覆政府的“暴动”。用什么“正当防御”“互有死伤”“误伤”之类说法开脱罪责,并且找来“一根木棍,两支手枪,三瓶煤油”当伪证,作为镇压爱国运动的借口,给无辜群众安排下可死之道。(见1926年3月20日《社会日报》《舆论报》《黄报》)更有一帮挂着“学者文人”招牌的论客,如“现代评论派”的买办文人陈源(陕西滢)之流,竟散播流言说什么当日参加请愿的群众是盲目地被人引入“死地”,“群众领袖应负道义上的责任”。他们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面孔,劝告“女志士”和“未成年的男女孩童”少参加或不参加任何群众运动,甚至在表同情的烟幕下诬蔑烈士的牺牲是受人“怂恿“,是中了共产党的苦肉计(《证明共产党苦肉计之一出》,载1926年3月24日《大晚报》)。
3月25日,女师大师生和北京各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隆重追悼刘和珍、杨德群烈士,鲁迅先生亲自参加了追悼活动。对烈士牺牲的悼念,对反动罪行的愤慨,对未来战斗的渴望,交织在鲁迅心中。4月1日,鲁迅饱蘸着血泪,用愠怒而悲愤的笔调,写出了《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的文章。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重点字词
①洗涤(dí);②惮(dàn);
③攒射(cuán)、尸骸(hái)
菲()薄 浸渍() 桀骜()黯()然
凭()屋寥()落长歌当()哭 殒身不恤()
2.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它和一般传记文是否一样?
明确:
1.一般传记是写一个人,本文是鲁迅先生借刘和珍,写一群青年为国为民,爱憎分明,见义勇为。
2、一般传记是突出某人某性格、品格、才能等,本文非重事。
(2)、课文哪几部分写了刘和珍?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归纳:文章中记叙刘和珍事迹主要在一、三、五段,记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毅然预定”全年的《莽原》周刊。
第二件是参加女师大学潮斗争,“不为势利所屈”,对母校的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第三件事是“欣然前往”执政府前请愿而遭残害。
(3)、1、2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交代写作缘由和目的
(4)、6、7部分又起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5)、请概括每部分大意。
明确:①介绍写作缘由。②交待写作目的。
③回忆认识过程。④抒写惊愕、义愤。
⑤叙述遇难经过。⑥总结经验教训。
⑦热情讴歌赞颂。
四、教师小结
五、作业布置
通读全文,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赏析。
六、板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
介绍写作缘由。②交待写作目的。
③回忆认识过程。④抒写惊愕、义愤。
⑤叙述遇难经过。⑥总结经验教训。
⑦热情讴歌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