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宝葫芦的秘密》教学设计
课题 《宝葫芦的秘密》 第一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鼓励学生用联系语境、结合生活、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4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 2.借助梳理结构的方法,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对比发现奶奶所讲故事的异同点,把握故事创编的方法,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感悟童话的神奇。
二、评价任务 1.正确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4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目标1) 2.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目标2) 3.掌握故事创编的方法,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感悟童话的神奇。(目标3)
三、学习内容 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宝葫芦的秘密》是一篇经典童话作品。故事浅显易懂、生动有趣,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让我们认识王葆这个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结合本文的结构梳理,把握本文主要内容,知晓“宝葫芦的秘密”这个故事的缘由。故事中有较多的触发点,激发我们去想象,找规律、复述故事,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创编故事。本课的生字词较多、较难,需要重点提醒易错字音:矩、冲、撵,易错字形:乖、葵、舔、拽、瘦。
四、学情分析 孩子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大量童话阅读的积淀,能读懂故事的大致内容,初步了解故事重的人物形象,会进行大胆的想象,但对故事内容的层次结构把握不清晰,人物形象体会不深刻,在想象中缺少了一些方法与创意。在字词方面孩子们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对于个别易错点把握不准,需要老师重点提醒。
五、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指向目标3)
学生活动1 观看图片,齐读课题,唤起旧知:说到宝葫芦,你想到了和宝葫芦有关的哪些故事?教师活动1 通过图片介绍宝葫芦,引导学生回顾与宝葫芦有关的故事。能说出2个及以上与宝葫芦有关的故事。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图片导入,创设奇妙的氛围,由学生已有的对宝葫芦的认识,引出本课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环节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2 出示词语,学生朗读并提醒易错字音。 妖怪、规矩、撵上、拽住、 冲着、乖小宝、又瘦又长 讲解多音字“冲”,在具体语境中认读运用。 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从草丛中马上就冲(chōnɡ chòng)出一条大花狗,冲(chōnɡ chòng)着他摇尾巴。 学生活动3 3.自主观察生字,班级分享:提醒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把强调的字在语文田字格本上正确、美观地写一遍。 教师活动2 引导学生读正确,相机提醒“矩”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三声jǔ,在词语“规矩”中读轻声ju。出示多音字句子。 教师活动3 引导学生抓住每个字的关键笔画和容易写错的地方提醒,特别提醒“舔、拽”让孩子们把强调的字在田字格本上写一写。能读准本课的词语,理解多音字“冲”的不同意思和读音进行准确的运用。 会写本课生字,特别注意写对舔、拽、瘦三个字。活动意图说明: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环节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4 1.理清结构:边读边想,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小组交流: 第一部分(1-4自然段):王葆进行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5-17自然段):奶奶给王葆讲了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第三部分(18-21自然段):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 2.整体感知 同桌合作,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师活动4 放手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同桌交流,梳理课文的结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分层概括层意,并根据层意概括出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活动意图说明: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环节四:探讨内容,创编故事(指向目标3)学生活动5 初步了解人物。 默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你发现了那些信息?画出相关语句,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探讨故事情节。 小组合作思考: (1)奶奶给他讲了哪些故事,将故事用横线画出。 (2)完成表格,发现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人物来历作用结果张三李四王五赵六
朗读15-17,感受童话奇妙的想象。 指导创编故事。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故事,根据已有内容进行创编,大胆想象其中奇妙的情节。 (2)全班交流:听听同学们的创编,提出表扬与建议。教师活动5 指导孩子填写表格,通过表格发现童话故事的异同,掌握创编童话故事的方法,指导孩子进行创编,对孩子们的创编分享进行提升性点评。 能初步评价出人物的形象。 能根据表格梳理出故事的特点,根据故事的异同习得创编故事的方法进行创编,创编的故事情节奇妙。 活动意图说明:分析宝葫芦的故事,感受宝葫芦的神奇作用,创编故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会创作。
六、作业与检测 完善创编内容,大胆想象其中奇妙的情节,将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宝葫芦:神奇 人物——来历——作用——结果 (情节奇妙)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有一位叫阿fú( )的小yā( )头种了一棵向日 kuí( ),但是它长得又shòu( )又小,她多么想要一个宝葫芦能帮助她把向日 kuí ( )养得棒棒的。
二、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妖(yāo iāo )怪 乖乖(chéng ɡuāi) 拽(zhuài zuài)下来
冲(chōnɡ chònɡ )着 瘦(shòu shòu)小 规距(jǜ jù)
【阅读对对碰】(3星)
三、课文内容填空。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著名作家 写的一篇童话,介绍了 小时候听 讲《 》的事情,因为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得到了好处,想要什么有什么,所以 想要一个宝葫芦。
思维创新大拓展。
奶奶讲了哪些宝葫芦的故事?选择其中一个,请发挥想象,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宝葫芦的秘密》教学设计
课题 《宝葫芦的秘密》 第二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词语,巩固本课字词。 2.通过分析课文,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3.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体会王葆爱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评价任务 1.能熟练掌握本课生字词。(目标1) 2.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目标2) 3.能体会王葆爱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目标3)
三、学习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奶奶要求“我”做事时,就给“我”讲宝葫芦的故事,于是,在遇到困难时,“我”就经常会产生拥有宝葫芦的愿望。想要得到宝葫芦的原因有两层,一是宝葫芦能让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二是我遇到了困难,幻想得到宝葫芦的帮助。本课的人物的形象需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体会,结合上下午深入解析人物形象。
四、学情分析 孩子们在理解词语时存在一定困难,仍需为孩子提供拆字解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来理解,品析人物形象时孩子们只能体会到表层的两点人物形象,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多媒体等资源,提供资料引导孩子进行深入体会。
五、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 认读词语,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介绍 妖怪 规矩 乖巧 撵人 烫手 溜开 脚丫 拽住 幸福 冲着 舔手 瘦长 罢了 向日葵 教师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生字词、课文内容、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感受童话的奇妙。活动意图说明: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环节二:探究原因,品析人物(指向目标2、3)学生活动2 (一)探究原因。 1.自学:默读课文18-21自然段,思考:王葆为什么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画出相关语句,并做简单批注。 (全班交流) 2.启发思考:同学们,如果是你,你在遇到什么困难时也想得到宝葫芦呢?得到后又会怎么样呢? (同桌分享、全班交流) 3.每个人在遇到困难时都希望有个宝葫芦帮助自己。在这本书中,王葆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请你们大胆猜一猜,试着用这个句子说一说,王葆还遇到了哪些困难,想要得到宝葫芦的帮助呢? 句式:那一天 ,我又想到了它。“要是有一个宝葫芦,那 。“ (全班交流) 4.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电影的片段吧,看看和你们想的一样吗?看完后再次思考:王葆为什么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全班交流) 学生活动3 (二)品析人物 一得到宝葫芦,要什么就有什么,可真是太神奇了!就是这么神奇的宝葫芦,关于它的故事总能让王葆百听不厌。于是,王葆跟奶奶立了个规矩,是什么呢? 1.朗读句子: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 2.同桌合作:通过拆字解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来理解“每逢”、“规矩”的词义。 “每逢”可以用“拆字解词法”来理解,“每”是“每次”,“逢”是“遇到”,“每逢”就是每次遇到的意思。“规”是“画圆形的工具”,“矩”是“画方形的工具”,“规矩”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3.启发思考:王葆竟然还跟奶奶讲规矩呢!默读6—14自然段,结合电影思考:他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王葆:顽皮、淘气、好奇、爱幻想 自尊心强) 教师活动2 引导孩子回答完善想要得到宝葫芦的原因。指导“葵”的书写:“葵”字的笔顺要注意,第六笔和第七笔都是“撇”,第八笔是“捺”。 引导孩子通过文本解读想要得到宝葫芦的浅层原因,通过电影片段引导孩子体会深层原因 教师活动3 相机指导“每逢”、“规矩”的词义,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王葆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初步形象,结合电影感知人物的深层形象。 能清楚说出王葆为什么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正确书写葵字。 能大胆想象,根据句式说出句子。 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正确理解“每逢”、“规矩”的词义。 能根据课文内容和电影片段,评价王葆的人物形象。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电影片段,使学生明白王葆想拥有宝葫芦的真正原因,并且更深入了解王葆这个人物形象。环节三:介绍作者,延伸阅读((指向目标3)学生活动4 1.介绍作者。 生全班分享课前查阅的作者资料。 张天翼(1906-1985),中国当代作家。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延伸阅读 补充资料:《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很有影响力,在2007年还被改编成了动画电影,登上了大荧幕。宝葫芦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推荐孩子们课后继续阅读探索。教师活动4 相机补充作者资料,推荐《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能大概的介绍作者的资料,通过补充,对作者的信息有更多的了解。 有继续阅读的兴趣,能在课后继续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活动意图说明:充分发挥课本的导读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作业与检测 读一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相信你会有很多收获。
七、板书设计 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宝葫芦:神奇 王葆:顽皮 淘气 好奇 爱幻想 自尊心强
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yāo ɡuài shòu xiǎo ɡuāi ɡuāi tiǎn liǎn
( ) ( ) ( ) ( )
2、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一连。
规矩 沟通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引入;推荐;使了解。
介绍 除人类和神以外存在于天地中的超自然生命,即由于认知限制,人们暂时以科学解释的现象或事物。
妖怪 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3.阅读20—21自然段,完成练习。
(1)“小脑袋”是指 。“可怜巴巴”原本是指 ,这里是形容 。
(2)选段中,王葆迫切希望得到宝葫芦,对其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的结局让王葆很嫉妒,所以当他遇到困难时,希望得到神奇的帮助。
B.可是那只不过是幻想罢了”说明王葆很清醒,现实生活中那些幻想不可能成真。
人物赏析。
看完整篇故事,王葆的人物形象越发鲜明,请概括王葆的人物特点并说明原因。
特点( ):原因
特点( ):原因
特点( ):原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宝葫芦的秘密》教学设计
课题 《宝葫芦的秘密》 复习课 第三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学习目标 1.借助基础知识练习,检测学生对“妖、拒、介绍”等生字词、多音字“冲”的掌握情况。继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兴趣。 2.借助课文内容闯关活动,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王葆的形象。 3.充分发挥课文的“导读”作用,激发学生阅读整本童话书《宝葫芦的秘密》的兴趣。 4.结合语文园地八中词句段运用的内容,体会意思相同的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二、评价任务 1.检测学生对生字,多音字“冲”,和词语的掌握情况。(目标1) 2.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王葆的形象。(目标2) 3.充分发挥课文的“导读”作用,推荐整本书阅读。(目标3) 4.学习语文园地八,感受同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区别。(目标4)
三、学习内容 本课为篇章的复习课,意在巩固学生的已有知识。在练习的时候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学生能够使用“妖、矩”等7个生字,运用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4个字,以及课后的7个词语;在完成课内阅读的同时,要结合童话奇妙的特点去感受人物王葆活泼可爱的形象;通过课外阅读渗透“近义词”学习,初步感受近义词词义的细微差别。
四、学情分析 在前两课时的内容中,学生已经结合相应的课时目标在基础字词、文章内容、童话特点、人物形象、课外拓展等方面进行了学习。也根据每一课的内容做了相应的练习,但部分同学仍存在不同方面的问题。本章复习课旨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有需要地进行适合自己的练习。
五、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夯实基础,知识闯关(指向目标1)
学生活动1 1.独立完成基础练习看拼音写字和选择正确的读音,不翻书不询问同学。 看拼写词语 yāo ɡuài shòu xiǎo ɡuāi ɡuāi tiǎn liǎn ( ) ( ) ( ) ( ) jiè shào ɡuī jǔ niǎn zǒu tànɡ shānɡ ( ) ( ) ( ) ( ) yā tóu zhuài zǒu xìnɡ fú xiànɡ rì kuí ( ) ( ) ( ) ( ) mù bànɡ bà kè ( ) ( ) 选择正确的读音。 我冲(chōnɡ chònɡ)出房间委屈地冲(chōnɡ chònɡ)着妈妈大叫:“谁让你偷看我的日记?” 2.检查订正:先完成的一位同学投影自己的内容。同桌互评并订正。教师活动1 1.教室内走动,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 2.对照检查,发现并交流易错的地方。 重点关注 “舔、矩、 拽、撵、 烫、葵、 瘦”等字 的写法。 关注易错 字。活动意图说明:基础字词是语文的根基,需予以重视。帮助学生学生在练习中夯实基础, 查漏补缺。环节二:课文闯关,感受文章体裁和人物特点(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2 1.学生阅读闯关内容,进行独立闯关,完成有关课文内容的判断题。 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 (1)“奶奶总是一面撵我,一面招手。”从这里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
(2)听了奶奶讲的故事,我特别渴望能得到一个宝葫芦。从这里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爱幻想的小朋友( )
(3)《宝葫芦的秘密》是寓言故事,并且说明了一个道理。( )
(4)宝葫芦是真实存在的,文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 2.全班分享+订正:哪些闯关题是错误的?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活动2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在书中找答案。 2.仔细听学生的回答,归纳要点。 认真读题, 注意关键词 “寓言”、 “真实”。 提醒学生做 笔记,订正 自己的答案 。活动意图说明:主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环节三:品味词语,感受同义词的区别(指向目标4)学生活动3 1.学生拿出练习题单,阅读四大题。再根据活动要求完成。 活动要求: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感受 主持人总结提炼内容 小组全班分享、补充 【四大题展示】(具体翻看作业设计)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不同。 慰藉: 安慰: 忘记: 忘怀: 2.拓展:请你读一读这两组句子,说说两个同义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什么不同。 (1)她抹了抹脸上的泥土,抖了抖裤脚沾上的草籽,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 (2)这是一株顽强的小草。你瞧!它从岩缝里长了出来,是那么的鲜嫩可爱。教师活动3 布置活动任务,提醒小组学生进行交流,控制小组交流时间。鼓励学生总结学习内容。 2.拓展学习其它的同义词。 “慰藉”和 “安慰”: 都有安慰的 意思,但是 “慰藉”更 有文学性, 读起来更典 雅。 “忘记”和 “忘怀”: 忘怀不仅有 忘记的意思 ,还表达了 “怀念”的 情意。而 “忘记”主 要突出的 “行为”而 非“情意” “坚定”突 出了“人物 的信念”; “顽强”突 出了“旺盛 的生命力” 活动意图说明:在小组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主动掌握知识。感受同义词的细微差别,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环节四:阅读闯关,升华主题(指向目标3)学生活动4:知识竞答PK赛: 1.课后阅读过《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以后。同桌间进行知识PK赛(见作业设计五大题(一)题),答题正确率最高的一位。获得班级个人积分(10分)。 【五大题(一)题】 阅读《宝葫芦的秘密》一书,完成练习。 (一)选择题 1.《宝葫芦的秘密》选自( )。
A.《张天翼文学选集》 B.《冰心儿童文学选集》 C.《巴金儿童文学选集》 D.《丰子恺儿童文学选集》 2.宝葫芦的故事是怎么回事?( ) A.王葆的一次经历 B.王葆的一场梦 C.王葆的一次旅游 D.王葆的一次实验 3.王葆在( )的时候的到了宝葫芦。
A. 做科学实验 B.钓 鱼
C. 游 泳 D.下 棋 2.故事分享会: 学生阅读题目(见作业设计五大题(二)题),选择一项喜欢的内容,分享给全班同学。 【五大题(二)题】 (二)故事分享会 1.读过全文,你觉得王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呢? 2.故事的结局是王葆抛弃了宝葫芦,这是为什么呢?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教师活动4 提出活动内容,关注班级学生的完成情况。 2.让学生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分享。 出示选择题 答案: A、A、B 要结合人物 活泼、可爱、 、知错就改 等方面来讲 。 注意人物 形象的“发 展性”,随着 着故事的发展 展,并不是 没有变 化。活动意图说明:有意与第二课时的课后作业阅读《宝葫芦的秘密》相结合,重在考察学生 课后阅读的情况。运用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继续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章节复习课
七、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看拼音写字
yāo ɡuài shòu xiǎo ɡuāi ɡuāi tiǎn liǎn
( ) ( ) ( ) ( )
jiè shào ɡuī jǔ niǎn zǒu tànɡ shānɡ
( ) ( ) ( ) ( )
yā tóu zhuài zǒu xìnɡ fú xiànɡ rì kuí
( ) ( ) ( ) ( )
mù bànɡ bà kè
( ) ( )
请你选择正确的读音
我冲(chōnɡ chònɡ)出房间委屈地冲(chōnɡ chònɡ)着妈妈大叫:“谁让你偷看我的日记?”
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
“奶奶总是一面撵我,一面招手。”从这里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
2.听了奶奶讲的故事,我特别渴望能得到一个宝葫芦。从这里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爱幻想的小朋友( )
3.《宝葫芦的秘密》是寓言故事,并且说明了一个道理。( )
4.宝葫芦是真实存在的,文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不同。
1.
慰藉:
安慰:
忘记:
忘怀:
2.请你读一读这两组句子,说说两个同义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什么不同。
(1)她抹了抹脸上的泥土,抖了抖裤脚沾上的草籽,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
(2)这是一株顽强的小草。你瞧!它从岩缝里长了出来,是那么的鲜嫩可爱。
五、阅读《宝葫芦的秘密》一书,完成练习。
(一)知识PK
1.《宝葫芦的秘密》选自( )。
A.《张天翼文学选集》 B.《冰心儿童文学选集》
C.《巴金儿童文学选集》 D.《丰子恺儿童文学选集》
2.宝葫芦的故事是怎么回事?( )
A.王葆的一次经历 B.王葆的一场梦
C.王葆的一次旅游 D.王葆的一次实验
3.王葆在( )的时候的到了宝葫芦。
A. 做科学实验 B.钓 鱼
C. 游 泳 D.下 棋
(二)故事分享会
1.读过全文,你觉得王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看法。
2.故事的结局是王葆抛弃了宝葫芦,这是为什么呢?说说你有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