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23《祖先的摇篮》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读“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掏、摘”2个生字,理解“一望无边、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好第1小节、第4小节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3. 掌握“掏、摘”动词的意义,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好第1小节、第4小节带有感叹号的句子;掌握“掏、摘”动词的意义,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理解“摇篮”
出图:养育生长
2. 理解“祖先”
师:什么是祖先?
生:祖宗
师:部落里的长辈,一个家族好几代之前的长辈,比祖宗还早的。就是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这就叫好几代。我们和祖先一脉相承,但没有见过面。
(手老师的手势、肢体为课堂教学所生)
二、走进课文
1.学习第一节
师:祖光的摇篮是什么?
(1)朗读课文第1节
祖先的摇篮在哪里?
生:原始森林里
师:什么叫原始森林?
(2)出示(俯拍+仰拍),理解“原始森林”。
出示:俯拍下的原始森林:
师:这就是原始森林,非常古老,全部都是树木遮盖,这里生长着好多的树木,还有我们叫不出名字的树,这里没有人的足迹,这里保留着最早的样子。(说两句,让学生感受到原始森林的神秘)
出示:仰拍下的“树荫”(看图+看视频)
师:树荫就是一片又一片的树叶浓浓密密地连在一起,就成了一大片的树荫,这只有在原始森林里我们才能看得到,因为原始森林保护所有的小树自由生长。(朗读后,先找视频理解什么叫原始森林,再找图片认识树荫,从而形象化地全面认识原始森林。)
(3)小结:这就是我们祖先生活的地方,一代一代都生活在这里,一代代相传,因此把原始森林叫作祖先的摇篮。
(4)追问:原始森林里都有些什么?
☆读诗去找
生:大树 野果 鹊蛋 草地 野兔 蘑菇 小松鼠 小蜻蜓 蝈蝈 蔷薇
师:哇!原始森林里的东西真丰富啊,这个我们见过,这个也见过,这个吃过……
(召唤出神奇的味道)
☆自由谈
师:原始森林里还有什么?
预设:动物 植物 自然风光……
师:我们的祖光当时每天都可以看着日出,伴着夕阳,迎来明月,欣赏星光,多么有诗意啊!
(增加点诗意,为仿写铺垫)
(5)梳理
师:请读词语
课件出示:课后题词语去动词
野果 蘑菇 野菜
松鼠 蜻蜓 蝈蝈
夕阳 明月 星星
(再读复习,及时反馈,巩固练习)
2.学习第2—3节
(1)祖先做了什么
师:小朋友,祖先在森林里做些什么呢?我们读读第2.3节
生:摘野果 掏鹊蛋……
课件出示:课后题词语还原动词
摘野果 采蘑菇 挖野菜
逗松鼠 捉蜻蜓 逮蝈蝈
看夕阳 赏明月 数星星
(又一次读课后题,把动词还原,加动词,产生注意)
(2)指导读问句
师:小朋友,祖先他们的生活你怎么知道?诗人怎么知道?
生:不大知道。
师:诗人在追问,整节都是问句,我们追踪诗人的思考:诗人在思考,当他思考不能确定的时候,他就把所有的思考写成了自己的迫问。即通过这种追问,我们作为后代和祖先进行了对话交流。我们一起朗读第2.3节。
(3)分类整理
①板书:(加上动词 强化动作)
摘野果 采蘑菇 挖野菜
逗松鼠 捉蜻蜓 逮蝈蝈
看夕阳 赏明月 数星星
②分类整理:(结构化)学而思
☆采集:采蘑菇 摘野果 挖野菜
☆狩猎:掏鸟蛋 追野兔
☆休闲:捉蜻蜓 逮蝈蝈 看夕阳 赏明月 数星星 采野蔷薇
(推荐电影《阿凡达》续集 海洋部落)
③梳理:三步走:指出内容,跟着教学;添加动词,跟着教学;结构化分类,理解祖先生活。
(4)仿写:我试着和祖先对话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看着太阳
在东方升起,
又看着太阳 ______ (在西方落下)
可曾在夜里 ______ (数着星星)
可曾在月光下_______?(逮蝈蝈)
(通过这样的仿写,复活了祖先的生活。)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森林里奔跑,
追逐着 _______?
可曾在草丛中等待,
_______________?
(支架搭的足足的,一切都去形式化。)
(5)评价:(对话)
师:想想看,祖先的生活多么美妙,很多事如今已经做不了。你觉得作为现代人,祖先的生活可以有哪些关键词?
生:神奇 自由 快乐 简单……
3.学习第4小节,感受祖先的生活。
(1)朗读第4节
师:祖先的摇篮有哪两个特点?
生:美好 遥远
师:祖先的摇篮怎么遥远?联系生活体会。
拓展阅读:《第一次提问》
(绘本特别贴合,在读绘本中让学生回归自然,体会遥远。)
三、发愿
师:我们今天处在城市中,你想对祖先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做些什么呢?
生:祖先的生活多么令人向往!
生:祖先的生活多么无忧无虑!
生:我们可以探寻祖先的足迹。
生:我们要好好保护环境。
师:推荐宫崎骏的电影《狸猫森林》,可以看一看,感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