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5 17: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走进外国文学名著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目录
一.单元教材分析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易错点、易考点、易混点
四.单元课时安排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人文主题: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二)单元语文要素:
1.阅读要素:(1)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2)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2.习作要求:学习写作品梗概。
(三)课文编排:《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精读)
《骑鹅旅行记(节选)》(略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略读)
(四)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习作:写作品梗概。快乐读书吧。
(五)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人文主题
阅读文中作品,随主人公一起游历,感受各国的风土人情,随主人公一起成长,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艰辛。
(一)单元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1
梗概是对作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了解作品梗概是把握名著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梗概,把握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二)单元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2
关注相关语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交流对主人公鲁滨逊的感受;《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交流最吸引自己的情节和对汤姆这个人物形象的感受。
此外,交流平台围绕人物评价展开交流,引导学生留意描写人物的句子,立体、多元地评价人物。
(二)单元语文要素
习作要求
梗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习作类型,写梗概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提供了梗概的范例。
(二)单元语文要素
(三)课文编排
主人公鲁滨逊在航海的途中遭遇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面对严酷的环境,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终于遇救返回英国的故事。
课文由梗概和节选组成。第一部分是梗概,概括地介绍了这部小说的内容;第二部分是节选,描写了鲁滨逊刚刚流落到岛上时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三)课文编排
《骑鹅旅行记》讲述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十四岁小男孩的故事。他因为对小精灵不恭敬、出尔反尔,受到了惩罚,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随后又为了保护自家飞走的雄鹅被带上高空。饱尝了风险和苦难后,他逐渐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蜕变成了一个懂事、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三)课文编排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这是一个顽皮男孩具有传奇色彩的成长历险记。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极富冒险精神和好奇心,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汤姆、哈克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以致家人都以为他们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贝琪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教材节选为小说中的“快来看,他们俩被找回来了”,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中返回家后的故事。
交流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可以从三个方面作准备:“借助批注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启发学生有条理地深入表达;“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交流时,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一是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想法,二是对于不同的想法,想想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要听懂别人的想法,尊重别人的想法;既要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又要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交流后,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在交流分享中形成新的认知。
写梗概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
步骤 一:“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是写梗概的基础和前提。
步骤二 :“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是写梗概的关键。具体的方法: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步骤三: “锤炼语言,连贯表达”是写梗概的最后环节,通过适当删补内容,将概括出来的“主干”连接起来,让梗概内容完整,语意清楚,语言连贯。
本次习作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把评价对象交给读者,形成一种真实的评价,让学生懂得写梗概的基本要求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书的大意。
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交流平台”围绕读名著时,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展开交流,引导学生留意描写人物的句子,能立体、多元地评价人物。
引导学生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并能作出评价。教材给出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相关片段的三个不同版本的翻译,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不同的译者对同一部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翻译风格。
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1.认记15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0个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结合情节图,梳理名著故事的主要内容(重点);并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将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
3.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多元的评价。(重点)
4.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并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5.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运用所学方法写出作品梗概。(难点)
6.在名著分享会上分享自己撰写的梗概,能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二.
单元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易错点:
易考点:1.《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课后习题和选做题。
2.关注相关语句,多面、立体地评价小说人物形象。(课外阅读)
3.《语文园地八》的词句段运用的第一小题、日积月累。
易混点:单元习作
三.
易错点、
易考点、
易混点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口语交际 鲁滨逊漂流记 3
骑鹅旅行记 1—2
汤姆·索亚历险记 1
同读一本书 1
习作 写作品梗概 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2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快乐读书吧 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机动
四.
单元
课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