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贵州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测试卷(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贵州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测试卷(三)(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25 18:5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贵州省2024届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测试卷(三)
化学试题
(本试卷2个大题,14个小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将打磨后的铁钉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溶液逐渐变成黄色
C.向滴有酚酞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D.将碳酸氢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2.高效净水剂高铁酸钠(Na2FeO4)可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且能杀菌消毒,其与水的反应为4Na2FeO4+10H2O=4X↓+3O2↑+8Na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Fe(OH)2
B.反应中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C.NaOH在农业生产中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明矾具有与高铁酸钠同样的净水能力,能吸附水中的色素与异味
3.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艾草中富含的黄酮素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黄酮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酮素属于氧化物
B.黄酮素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
C.黄酮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4.下列由锌粒与稀盐酸制取H2并验证氢气性质的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甲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B.用装置乙可以除去H2中的HCl
C.用装置丙收集氢气 D.用装置丁验证氢气的可燃性
5.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高效制氢设备,该设备发生反应的微观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C.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该反中应碳元素和氢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6.正确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化学实验顺利进行的必备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收集氧气 D.闻药品的气味
7.以下是实验室模拟炼铁和高炉炼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
B.图1应先加热Fe2O3再通入CO
C.图2的主要反应原理为:3C+2Fe2O34Fe+3CO2↑
D.两图中得到的铁产品是不完全相同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46分)
8.我国航天事业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神州十七”载人飞船成功着陆,飞行员状态良好;“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将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
(1)在太空中,如果航天员做粗盐提纯实验,你认为其中最难完成的是 (填序号)。
b.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a.将粗盐溶解于水
c.蒸发食盐水制取食盐固体
(2)纽扣电池可做太空常用微型电源,如图是银-锌纽扣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纽扣电池的外壳可以加工得很薄,说明金属具有 性。
②氧化银加热分解可得到两种单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航空航天领域净化水常使用的硅藻土为天然多孔的生物质材料,可阻隔固体颗粒、去除悬浮物、脱色、除味等,硅藻土在此过程中起了 、 作用。
(4)若月球上存在水,可利用光催化分解水技术得到氧气,对在月球上活动意义重大、该反应的利化学方程式为 。
(5)航天器上的太阳翼内网由玻璃纤维做成,玻璃属于 材料。
(6)神舟十七号航天员花式吃水饺上了热搜、水饺富含糖类、蛋白质、钙、磷、铁等,这里的“铁、钙、磷”指的是 (填“原子”“分子”或“元素”)。
9.早在战国时期,《周礼 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其反应过程如下:
(1)操作a的名称是 。
(2)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
(3)整个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4)能和反应满足的条件是 。
10.如图1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
(2)中混有少量的,要提纯可采用的方法是 。
(3)10℃时,向两只盛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
(4)将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填一种即可)。
(5)如图2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生石灰 B.氯化钠 C.硝酸铵 D.冰
1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作为材料新秀,薄如蝉翼的铝箔应用广泛。
(1)铝材能加工成薄如蝉翼的铝箔是因为铝具有很好的 性,铝箔用作空调热交换器翅片是利用了铝的 性。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的保护膜阻止其进一步被氧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锂电池中,铝箔作正极集流体,承载电极活性物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则的值分别为 。已知显价,中的化合价为 。
(4)航天员的舱外宇航服用铝、橡胶、聚酯、玻璃纤维等材料制作而成。其中,聚酯属于 材料。
(5)铝、 钛等金属与稀土形成的特种合金常用于航空、 航天领域。关于稀土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填序号)。
A.稀土的开采与环境、生态问题无关
B.稀土广泛应用于新材料领域
C.我国的稀土储量目前居世界第一位
12.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我们对二氧化碳有全面的认识。
Ⅰ.二氧化碳的产生
(1)化石燃料的燃烧。如煤、石油、天然气,这些燃料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有机物的分解。如葡萄糖在分解的过程会生成有机物和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
(3)石灰的生产。早在公元三世纪,西晋时期《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其中“白石”即石灰石。“白灰”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Ⅱ.二氧化碳的性质
(4)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将点燃的镁条插入干冰中,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由此可推测出干冰或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______ (填字母)。
A.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B.干冰气化时吸收热量
C.二氧化碳可以与某些金属发生反应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Ⅲ.二氧化碳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
(5)控制CO2排放,会减缓温室效应。将CO2注入深海成水层实现高压封存,深海高压可以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CO2的溶解度。
(6)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CO2反应来吸收分离CO2的方法,用K2CO3溶液吸收CO2时,生成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CO2到淀粉的人工合成,部分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上述生成甲醇(CH3OH)的反应中,CO2与H2的质量比为 。
Ⅳ.二氧化碳的限制排放
(8)全球参与控制CO2的排放量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下列限制CO2排放量的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森林
B.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
C.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含CO2的废气
13.金属材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
①从构成上看,铜是由 构成;《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铸造各类青铜器的配方,冶炼铜的过程中会熔入一定量的锡,作用是 。
②若不小心误食可溶性铜盐会使人中毒,中毒的原因是 ,生活中可采取的紧急解毒措施是 。
(2)铁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①油罐车的尾部经常有一条铁链拖到地面上,利用了铁的性质是 。
②化学修复出土铁器可通过脱氯、还原、形成保护层来实现,原理如图。脱氯时发生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FeOClFeOOHFe3O4
(3)铝及其合金制品是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铝制品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
(4)锂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是世界上最轻的金属。储氢材料也会用到锂,氢化锂(LiH)可以用于储存氢气,氢化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LiOH)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
(1)下表为三种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元素名称 氢 氮 氧 镁
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上表中 ,氢原子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其符号为 。
②已知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层数相等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则中半径最大的是 。
(2)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如题图1。
①物质X的物质类别是 。
②和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O和,生成的NO与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③写出一个转化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试卷第1页,共3页
九年级 化学中考模拟测试卷(三) 第 1 页,共 3 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错误;
B、铁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故现象为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故错误;
C、无色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滴有酚酞的稀盐酸为无色,滴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钠过量后溶液变成红色,故现象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红色,故错误;
D、碳酸氢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正确。
故选D。
2.B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Na、Fe、O、H原子的个数分别为:8、4、26、20,反应后Na、Fe、O、H原子的个数分别为:8、0、14、8,故X的化学式为Fe(OH)3,故选项A说法错误;
B、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Fe(OH)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Na2FeO4和H2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有2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B说法正确;
C、NaOH有强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C说法错误;
D、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不能吸附水中的色素与异味,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根据黄酮素化学式可知,黄酮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黄酮素化学式可知,黄酮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黄酮素化学式可知,黄酮素是由分子构成,一个黄酮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黄酮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因此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B
【详解】A、将锌粒放在多孔隔板上,通过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利用止水夹开、闭,使固液接触和分离,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则甲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不符合题意;
B、用装置乙可以除去H2中的HCl:碳酸氢钠不与氢气反应,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HCl被除去,但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装置乙不可以除去H2中的HCl,符合题意;
C、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丙可以收集氢气,不符合题意;
D、点燃氢气,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装置丁可验证氢气的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A、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可知,液态锡是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说法错误;
C、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生成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说法正确。
D、甲烷属于化合物,其中碳元素、氢元素化合价不为零,碳和氢气都属于单质,碳元素、氢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该反中应碳元素和氢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说法正确。
故选B。
6.D
【详解】A、过滤液体时应该用玻璃棒进行引流,不能把待过滤的液体直接倒入漏斗内,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地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扩散,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酸液飞溅,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用此法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尽可能排干净集气瓶内的原有空气,使收集的氧气较纯净,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闻药品的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应该用手扇动瓶口处闻气味,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A、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故A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纯时点燃或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其目的是排净玻璃管内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在高温下混合发生爆炸,故B说法错误;
C、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是焦炭在高温下被氧化生成CO,然后CO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C说法错误;
D、图1氧化铁和一氧化碳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得到的是铁单质,图2因为焦炭的存在,会使得成品铁中含有较高的碳含量,即生铁,故两图中得到的铁产品是不完全相同的,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8.(1)a
(2) 延展
(3) 过滤 吸附
(4)
(5)无机非金属
(6)元素
【详解】(1)b. 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要利用重力将固体和液体分离,不易完成;
a.将粗盐溶解于水,不需重力,可以完成;
c. 蒸发食盐水制取食盐固体,不需重力,可以完成;
故选a;
(2)①纽扣电池的外壳可以加工得很薄,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②氧化银加热分解生成银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净水中使用的硅藻土为多孔结构,可阻隔固体颗粒、去除悬浮物、脱色、除味等,由此可见硅藻土在净化水的过程中起了过滤、吸附作用;
(4)水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在太阳能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6)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元素。
9.(1)过滤
(2)
(3)/或碳酸钙
(4)有沉淀生成
【详解】(1)操作a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故填:过滤。
(2)反应Ⅰ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填:CaO+H2O=Ca(OH)2。
(3)由流程图可知,碳酸钙既是流程的反应物,又是流程的生成物,碳酸钙在整个过程中能够循环利用。故填:CaCO3(或碳酸钙)。
(4)Ca(OH)2能和K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因为反应达到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了难溶解的物质碳酸钙。故Ca(OH)2能和K2CO3反应满足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故填:有沉淀生成。
10.(1)
(2)降温结晶
(3)/氯化钠
(4)升温/增加溶剂
(5)CD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0g,故1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故中混有少量的,要提纯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大,故此温度下向两只盛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氯化钠;
(4)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将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是升温或增加溶剂;
(5)如图2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说明烧杯中液体温度降低使碳酸钠溶解度变小;
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D、冰能使烧杯中的水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故选:CD。
11.(1) 延展 导热
(2)
(3) 3、1
(4)合成/有机合成
(5)BC
【详解】(1)铝材能加工成薄如蝉翼的铝箔是因为铝具有延展性,铝箔用作空调热交换器翅片是利用了铝的导热性;
(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的氧化铝保护膜能阻止其进一步被氧化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3)根据Li的相关信息,可以知道其核内质子数为3,故x是3,其最外层电子数为1,故y是1;P显+5价,Li显+1价,氧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z,则有:(+1)+z+(+5)+(-2)×4=0,z=+2;
(4)铝属于金属材料,聚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5)A.稀土的开采与环境、生态问题有关,故说法错误;
B.稀土广泛应用于新材料领域,故说法正确;
C.我国的稀土储量目前居世界第一位,故说法正确;
故选BC。
12.(1)不可再生
(2)C2H6O/C2H5OH
(3)CaO
(4)BC
(5)增大
(6)
(7)22:3
(8)C
【详解】(1)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形成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反应前碳、氢、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6、12、6,反应后碳、氧个数为1、4,则2X中含有1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1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X的化学式为C2H6O或C2H5OH;
(3)“白石”即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烧白石作白灰既讫……”,则“白灰”的主要成分CaO;
(4)由题干信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可知干冰易升华吸热;
由题干信息“将点燃的镁条插入干冰中,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可推测出二氧化碳可以与某些金属发生反应;
故选:BC 。
(5)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则将CO2注入深海成水层实现高压封存,深海高压可以增大CO2的溶解度;
(6)由题干信息可知,二氧化碳与K2CO3反应,生成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由部分合成路线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反应中CO2与H2的质量比为;
(8)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森林,可限制CO2排放量,不符合题意;
B、化石能源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符合题意;
C、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含CO2的废气,不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符合题意。
故选:C。
13.(1) 铜原子 降低铜的熔点,提高铜的硬度 铜盐属于重金属盐 服用大量鲜牛奶或豆浆或鸡蛋清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2) 导电性 FeOCl+NaOH=FeOOH+NaCl
(3)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4)LiH+H2O=LiOH+H2↑
【详解】(1)①铜属于金属,从构成上看,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合金的硬度比其组成成分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熔点低,冶炼铜的过程中会熔入一定量的锡,作用是降低铜的熔点,提高铜的硬度;
②铜盐属于重金属盐,若不小心误食可溶性铜盐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使人中毒;生活中可服用大量鲜牛奶或豆浆或鸡蛋清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进行紧急解毒;
(2)①油罐车的尾部经常有一条铁链拖到地面上,是为了消除静电,利用了铁的导电性;
②由图可知,FeOCl和NaOH反应生成FeOOH和NaCl,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了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OCl+NaOH=FeOOH+NaCl;
(3)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4)氢化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LiOH)和一种可燃性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气体为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H+H2O=LiOH+H2↑。
14.(1) 8 H+ 氮离子/N3-
(2) 氧化物 2:3
【详解】(1)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12=2+x+2,x=8;
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从而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氢离子,故填:H+;
②氮离子是氮原子得到3个电子后形成的,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氧离子是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三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核电荷数:N3-<O2-<Mg2+,核外电子层数相等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故半径最大的是:N3-;
(2)①由图可知,物质X与NO属于同一类别,NO是由N、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物质X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
②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O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生成的NO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
③氧化铜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 第 1 页,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