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底片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05 09:2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底片 希姆博尔斯卡底片胶片就是银盐感光胶片,也叫菲林。由PC/PP/PET/PVC料制作而成。现在一般是指胶卷,也可以指印刷制版中的底片。希姆博尔斯卡,即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 (Wislawa Szymborska) , 1925年 7 月 2 日生于波兰波兹南省库尔尼克的布宁村。著有《向生活提问》、《桥上的人》等。获得199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 《我们为什么活着》和《询问自己》为代表。在这个时期里,她的诗歌揭露了法西斯战争的残暴和罪行,热情歌颂了祖国波兰的复兴和建设。 1956 年以后,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诗歌主题大多涉及人的生存环境和人与历史的关系、人在历史上和自然环境中的位置等重要问题。 1、底片有什么特点?
黑白色、正反面相同、左右不同……
2、《底片》中写了底片和其所反映的真实的事物在哪几个方面的对比?
作者对底片的影像做了准确的描述,指出了底片中的景物和人,她写到了天空、乌云、太阳、樱桃树、花和底片上的人。她特别注意到了底片和其所反映的真实的事物在几个方面的对比。
对比:第一,黑白色的对比。真实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反映到底片中只有黑白两色,这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效果,既真实又不真实。
现实:五颜六色。
底片:黑白两色。 第二,左右位置的互换。底片从正面看和反面看,它所反映的影像是一样的,但是左右刚好相反,而看底片的人很难知道哪一面是正确的。
第三,鬼魂与活人的对比。真实世界生动的人物到了底片中,感觉就像鬼魂一样。
诗人以此引发了怎样的思考?现实生活丰富多彩,纷繁复杂,可在底片上却呈现出诡异的颜色。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呢?
理解一:因为上述这些对比构成的奇妙的感觉,模糊了真实与虚假的界线,将内心的感觉与真实的世界融为一体,所以就有了问候和提问,这也可以看作自己向自己问候和提问。心灵的自我沉思借底片这一独特的客体找到了一种表达的方式。
理解二:是对生活真实性的怀疑。
理解三:现实生活是无法用一种形式准确反映的。
理解四:我们认为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可它的本质可能如底片一样乏味无意义。
黑八月沃尔科特德勒克?沃尔柯特 (Derek Waleott) 。他有英国、非洲和荷兰血统,会英语、克里奥耳英语和克里奥耳法语 ( 本地土语 ) 以及西班牙语,使用英语写作。他在多种文化交叉错杂的环境下成长,然而他的国家—— 1979 年才获得独立的国家——没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使沃尔柯特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精神“分裂”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沃尔柯特的诗,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上定位的。瑞典文学院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指出,授奖给沃尔柯特是由于他的诗“大量散发光和热,并深具历史眼光,是多元文化作用下的产物”。 沃尔柯特是一个富于爱心的诗人,尽管异化主题和“海难”主题贯串在他的诗中,但他的诗同时又有一种生活的厚实感和韧性的生命力,使人得以“海难余生”。 《黑八月》即是这样一首诗。
在诗风上,沃尔柯特是传统诗与现代诗相结合的诗人,他不随俗,当诗趋于“反诗”而显得艺术性“式微”之际,作为“边缘诗人”的沃尔柯特自行其是,独树一帜地表现出丰富华美的诗风。
1、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拟人化的太阳。
2、这个太阳具有什么性格? 诗歌首先写到了“黑八月”的 雨水和“肿胀的天”, “一切东西都进了地狱”,大家都在盼望着太阳。诗人想象太阳的方式是非常奇特的,拟人化的太阳是非常有性格的,她像一个小姑娘,不管“山岭冒烟”还是“河流泛滥”,她都“抱窝不出”、 “躲在房里赏玩古老东西”,这些“古老东西”里竟然还有“我的诗”。
诗人对于“雨季”、“阴暗的日子”态度有什么变化?结尾中“我将已学会爱黑暗日子同光明日子一样”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从前,诗人“只爱我的幸福和你”,即只热爱光明和幸福,厌恶“阴暗的日子”。
慢慢地,面对这样一个迟迟不露面的太阳,诗人没有抱怨,反而说“我爱你”;而且, “慢慢学会”、 “爱这阴暗的日子”。
最后,“我将学会爱黑暗日子同光明日子一样”,学会去爱漫长的雨季,即接受人生的苦难和逆境,并积极面对,表达了对生活宽广深厚的接纳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