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课件(共29+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课件(共29+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5 22:46:45

内容文字预览

(共29张PPT)
第1课时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
《战国策》
新课导入
中国历代王朝都有一些敢于直言进谏的言官,我们大家熟 知的有唐太宗时代的魏征。他对唐太宗说:“兼听则明,偏听则 暗。”
唐太宗在魏征去世时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 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他们是古代言官敢于进谏、君王从善如流的典范。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也讲述了这 样一对君臣。
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重点)
2.学习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难点)
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重点)
作者简介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又名刘中垒,原名更生,字子政,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刘邦异母弟)之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中国目录学鼻祖。以门荫入仕,起家辇郎。汉宣帝时,授谏大夫、给事中。汉元帝即位,授宗正卿。反对宦官弘恭、石显,坐罪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出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世称刘中垒。建平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曾任谏大夫、散骑宗正给事、光禄大夫等官职,官至中垒校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文学常识
《战国策》 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记事上起前453(战国初年),下迄前209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2国国策),33卷,共497篇,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文学常识
《战国策》 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实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本文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度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
春秋战国时期,诸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异常尖锐。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这个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施展着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写作背景
人物介绍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战国时政治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人物介绍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gu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之子,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齐威王在位时期,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整 体 感 知
朗读课文
理解题目意思,做到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整体感知
昳丽( ) 朝服衣冠 ( )
窥镜( ) 谤讥( )
间进( ) 期年( ) 朝于齐( )
yì 
kuī
jiàn

zhāo
bànɡ
cháo
题目解读
读课文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主要人物
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邹忌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齐威王接受自己的进谏。
疏 通 文 意
结合课下注释,勾画重点字词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译 文
长,这里指身高。
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光艳美丽。
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照镜子。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连词,表并列。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译 文
判断句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译 文
连词,表顺承。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次日,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译 文
第二天。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译 文
次日,第二天。
同“熟”,仔细。
远远不如。
代词,指徐公。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他)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译 文
连词,表修饰。
认为我美。美,意动用法,认为……美。
偏爱。
介词,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译 文
的确,确实。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认为,以为。于,介词,比。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啦。”
译 文
方圆,周围。
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没有谁。
全国范围内。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当面指责。
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谤讥,指责。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译 文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 文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就是(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常常,不时。
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满一年。
到齐国来朝见。朝,朝见。于,介词,到。
在朝廷上取得胜利。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要用兵就能战胜敌国。于,介词,在。
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都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
邹忌以亲身经历设喻,推及治国之道的层面,是进谏的内容。
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沾沾自喜,并对这件事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是进谏的缘起。
第三部分(3):
写齐威王虚心纳谏及取得的成效,是进谏的结果。
结构梳理
本文的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这样的结构称为“三叠”式结构。根据这一提示,梳理课文的思路。
结构梳理
问妻,妻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私我也
问妾,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畏我也
问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②______________
三问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欲有求于我也
结构梳理
三类比
妻私我——③_________________
妾畏我——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客欲有求于我——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王之蔽甚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④______——上赏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三赏赐
面刺
令初下——⑤__________
数月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后——无可进者
三变化
门庭若市
战胜于朝廷
补充知识
“三叠”
讲故事时,类似的情节反复三次,重复中有变化。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程式化结构,并为其他文学创作所借用。
“三叠”式结构是民间故事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如《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红楼梦》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等。
补充知识
回顾古代文学作品中“三叠法”的叙事。
刘备三顾茅庐,“三顾”才见他求才之诚心;
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三调”才知取经之艰辛;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三打”才显起义之声势;
……
“三叠法”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经典叙事模式,它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补充知识
从本文看,“三叠”式结构对表达文意起到了什么作用?
比美
“三问”“三答”展现了“比美”的过程
“三思”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
进谏
“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赏谏
“三赏”“三变”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以及“战胜于朝 廷”的辉煌
彰显整齐对称之美(共39张PPT)
第2课时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
《战国策》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朗读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疏通文意、梳理文章结构,并学习了“三叠”结构的相关内容。
相信大家收获很多,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深入探究本文的语言特点及艺术特色,对这个故事有更全面的了解。
品 味 语 言
分角色朗读课文
体会台词蕴含的情感,分析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
品味语言
1.同样是回答邹忌“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这个问题,妻、 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差异?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与感情倾向?
妻回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子偏爱丈夫 ;“君美甚”以不容置是的语气肯定邹的貌美,再用反问句强调 这一点;
客回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各有求于邹 忌,用否定句回答,有贬抑徐公、讨好邹忌的意思。
妾只回答“徐公何能及君也”,语气上似乎比要少了一些 肯定,多了一点畏惧;
都赞扬邹忌比徐公美
品味语言
2.邹忌与齐王的对话,应该怎么读
邹忌以自己的生活小事为喻,向齐王进谏,语气应该像是拉家常。
齐王从谏如流,设置了三个不同等级的奖赏,以期 尽快扫除弊政,应读出急切与肯定。
品味语言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品味语言
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
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品味语言
5.“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
品味语言
6.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
品味语言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 、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 子放逐投江,司马迁遭受宫刑。而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呢?我们一起来继续探讨。
品味语言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生活琐事
闺房小语
个人经历
国家大事
帝王治国
近忧
远虑
取譬类比,委婉劝谏
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到国家的类比说理,委婉讽刺,利于齐王接受。
类比论证
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直谏,有可能触犯君王龙颜,不容易让齐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者旨意不明。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类比论证
类比,即一种推理方法,就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运用类比的方法说理,能形象地证明观点,使人易于接受。
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
①这也与邹忌善于思考、分析的个性和他的担当、责任意识相关。邹忌关心国家大事,一心想寻找恰当时机劝谏齐王。他由生活中的“比美”经历,深入思考、分析,体察各人的情状心理,并敏锐地由个人体验联系到国家大事,想到齐王所受之蔽,于是果断地进行劝谏。
②这也离不开齐王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齐王听了邹忌的劝谏,马上“下令”,并且列出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赏赐,立刻实施,表现出一位封建贤明君王的特点。
深 入 探 究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并思考下列问题
你怎样评价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邹忌
①邹忌比美徐公,妻、妾、客皆以邹忌美于徐公,但他能在一片赞美之声中保持清醒,可见其有自知之明。
②邹忌善于思考,因小见大,他自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由己及王,推断出“王之蔽甚矣”。
③邹忌进谏时以切身体验类比国家大事,入情入理,易于被齐王接受,体现了他的娴于辞令。
④邹忌有担当,有责任意识,他意识到齐王有可能受蒙蔽后,勇于向齐王进谏。
人物形象
齐威王
①齐威王知错能改,虚心纳谏并付诸雷厉风行的行动,可见他有从善如流、行事果断的理政智慧。
②齐威王敢于直面指责,在“三赏赐”中,“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见其有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气度。
(续表)
人物形象
1.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齐威王:①要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或建议。
②发现错误应及时改正。
邹忌:①在指出别人的过错时,言辞委婉更易令人接受。
②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从小事中发现蕴含的哲理。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2.文章第3段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第3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很简练,只用了一个“善”字;详写了齐威王发布的命令的内容,详细列出了“上赏”“中赏”“下赏”三种不同等级奖赏的评定标准,详写了进谏的情况,简单交代了修明政治带来的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结果。至于齐威王有哪些缺点以及是如何改正的,都略而不谈。
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突出邹忌进谏的效果和齐威王从谏如流的英明形象。
归 纳 总 结
根据两课时所授知识
总结本文主旨、写作特色和重点字词
写作特色
1.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作概括的叙述。对臣民的进谏,也突出重点,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使读者从中体会到齐王纳谏后的巨大变化,而对齐王最初受蔽之深、齐国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都只从侧面暗示,略而不写,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
三问三答,也没有从每个人的形态上去描写,而是通过不同语言来显现人物对问题的不同态度。用笔简约,辞约意丰。
写作特色
2.设喻说理,说服力强。
设喻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文章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接着对妻、妾、客的赞美之辞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设喻说理做了必要的铺垫。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本文成功的由近到远,有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用设喻来讲道理的劝说方法,表明了只要语言含蓄委婉,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使得对方愉快地接受。
写作特色
3.三叠排比
“三叠排比”的奇特结构,使文章具有一线贯穿、晓畅淋漓的特点,叙事如江水东下,十分畅达,并且前后呼应,上下关照。这样的结构,不仅使文章从全文来看有一种整齐美,而且使其内在韵律有一种进行曲般的节奏美。
本文记叙了邹忌以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类比讽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少犯或不犯错误。
文章主旨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问答
比美
三类比
进谏
由小到大
由生活小事到国家大事

妻——私我
妾——畏我
客——求我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之臣——畏王
四境之类——求王
邹忌
悟己之“蔽”
齐王
推王之“蔽”
纳谏
三赏赐
措施得力
(上赏、中赏、下赏)
三变化
效果显著
(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板书设计
◆古今异义
◆通假字
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今义:讽刺,嘲笑。
知识清单
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长,这里指身高。
明日徐公来
古义:次日,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古义:偏爱。
今义:修理。
今义:自私。
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是两个词,意思是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动词,支配、操纵。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指责。
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一词多义

吾妻之美我者
吾与徐公孰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形容词,美丽

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代词,谁、哪一个
形容词,同“熟”,仔细

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名词,早晨
名词,朝廷
动词,朝见
孰若孤(《孙权劝学》)

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负势竞上
形容词,上等的
动词,向上级呈递
动词,向上

乃下令
受下赏
动词,颁布、下达
形容词,下等的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门庭若市
若士必怒
若屈伸呼吸
动词,及、比得上
动词,如、像
《与朱元思书》
连词,假如、如果
代词,你
《唐雎不辱使命》
《杞人忧天》

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副词,间或、偶然
动词,参与

齐国之美丽者也
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
代词,指徐公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结构助词,的

皆以美于徐公
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欲有求于我也
介词,到
介词,在
介词,比
介词,向
《曹刿论战》

期年之后
陈太丘与友期行
名词,一周年
动词,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帝感其诚
副词,确实、的确
名词,诚心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富贵不能淫》)
《愚公移山》

邹忌修八尺有余
静以修身
乃重修岳阳楼
长,这里指身高
动词,修养
动词,修建
《诫子书》
《岳阳楼记》
◆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
状语后置,即“君甚美”
君美甚
宾语前置,即“忌不信自”
忌不自信
状语后置,即“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状语后置,即“能于市朝谤讥”
能谤讥于市朝
省略句:
省略主语、宾语,即“(忌)与(之)坐谈”
与坐谈
皆以美于徐公
省略“美于徐公”的主语“我”,即“皆以(我)美于徐公”
◆成语积累
门庭若市:
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讽 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刺 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过失。
谏 直言规劝使纠正错误。
谤 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 指责,讽谏。
同义词辨析
1.名句默写。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齐王纳谏后“令初下”时情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齐王纳谏后在国外取得的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臣进谏
燕、赵、韩、魏闻之
门庭若市
皆朝于齐
当堂检测
2.下面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主题: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邹忌劝说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
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B.两个人物:邹忌是形貌风流、怡然自得、善于辩论、勤于政务的
贤士;齐威王是知错能改、从谏如流、革弊鼎新的明君。
C.三层结构:写家事——妻私我、妾畏我、客求我;写王之弊——
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写赏赐——上赏、中赏、下赏;
写事态发展——家事、国事、天下事。
D.四个特点:全文类比设喻,以小悟大;叙事有虚有实,虚实相生;
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语言亦庄亦谐,有重有变。
B
面对家人的赞美和客人的奉承,邹忌头脑清醒,并非“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