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习题课件(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习题课件(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5-27 03:18:04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五节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目 录
CONTENTS
01
核心必知
02
1星题 基础练
03
2星题 中档练
1.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现代工业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
煤、石油、天然气等)作为能源,排放出 等多种温
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使太阳的热量聚集在地球周围,导
致 加剧,使全球变暖。
2. 水资源危机:造成水资源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 污染。
CO2 
温室效应 
水 
2
3
1
3.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从珍惜每一滴水做起,采取
技术、防治 、植树造林等多项措施,合理
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水 
水污染 
2
3
1
全球变暖
1. “全球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环境问题。以下
与“全球变暖”直接相关的是( C )
A. 酸雨 B. 白色污染
C. 温室效应 D. 臭氧层空洞
C
2
3
4
5
6
1
2. 看了下图所示的漫画,你觉得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后果是
( C )
A. 全球沙漠变成绿洲
B. 北极冰川面积变大
C. 海平面上升
D. 全球降水持续增加
C
2
3
4
5
6
1
水资源危机
3.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B )
A. 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B.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 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 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
2
3
4
5
6
1
珍惜每一滴水
4. [立德树人·珍惜资源]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措
施是节约用水。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节约用水意义重
大,下面的节水办法不可行的是( C )
C
A. 开发节水技术
B. 在每天的淘米、洗衣、冲厕的过程中,限量用水,一水
多用
C. 减少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
D. 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技术
2
3
4
5
6
1
5. 【物理与社会发展】3月22日是世界水日,珍惜水资源,
是每个人的责任。如图所示的是海水淡化的简易装置,在
海水淡化过程中主要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C )
A. 熔化、凝固
B. 汽化、升华
C. 汽化、液化
D. 升华、凝华
C
2
3
4
5
6
1
6. 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地球上的水循环,关于图中水循
环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2
3
4
5
6
1
A. 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云中的小水滴
C. 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固形成冰雹
D. 云中的小冰晶吸热,升华形成雨
答案:D
2
3
4
5
6
1
点拨: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与冷空
气接触,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小水滴
遇到更寒冷的气流,由液态的小水滴变成固态的小冰
晶,形成冰雹。
2
3
4
5
6
1
【补充设问】你选择的理由:
    。
小冰晶是固态,雨是液态,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 
2
3
4
5
6
1(共23张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目 录
CONTENTS
01
核心必知
02
1星题 基础练
03
2星题 中档练
04
3星题 提升练
1.
2. 六种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
、 ;放出热量的是 、
、 。
3. 电冰箱利用制冷剂的 吸热,把冰箱内的热带出,
再经过制冷剂的 把热排放到冰箱外。
熔化 

化 
升华 
凝固 

化 
凝华 
汽化 
液化 
2
3
1


升华
1. 冬天下雪后,屋檐下太阳晒不到的雪虽然没有熔化,但是
几天后也慢慢变少了,这是因为雪发生了 现象,
直接由固态变成了 态。
升华 
气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凝华
2.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发生凝华现象的是( C )
  
A. 初春,冰雪消融 B. 盛夏,骄阳散雾
C
C. 深秋,铁网挂霜 D. 寒冬,冻衣变干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3. 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
黑色碳粉字迹。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
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然后经过特殊冷却装置,
高温碳蒸气又 成碳粉。(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华 
凝华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4. [2023·鄂州中考]下列四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
A. 樟脑丸“消失” B. 水结冰
C. 草叶上形成露珠 D. 树枝上出现雾凇
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5. 【创新题·新角度】如图所示的是同一物质在三种状态下
的物理模型,物质由甲图状态直接变成丙图状态的过程
叫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 (填“吸
收”或“放出”)热量。
凝华 
放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6. 2023年10月31日,三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
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
料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升华、侵蚀等变
化。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 (填“吸
收”或“放出”)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
航天员和设备的安全。
吸收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7. 脱水蔬菜易于保存,真空干制是蔬菜人工脱水先进技术之
一,主要程序为:先将预处理过的蔬菜冷冻至零下30 ℃以
下,然后将冷冻的蔬菜放入真空容器中,蔬菜中固态水迅
速流失,上述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A )
A. 凝固和升华 B. 凝固和汽化
C. 凝华和升华 D. 凝华和汽化
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8. [立德树人·古人智慧][2023·陕西中考]“二十四节气”是我
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
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
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
“霜降”前后的气温变化。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
象分析正确的是( D )
D
A. 露和霜都是固体
B. 露是由霜熔化形成的
C. 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
D. 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9. [2024·龙岩月考]北方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
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冰花主要是室外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 冰花的形成需要吸热
D.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内侧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易错点睛:严冬的夜里,室内温暖,室外寒冷,室内空气
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内侧
形成冰花,凝华放热。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0. [2024·南京模拟改编]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然界中的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
化,形成了雾、雨、雪、露、霜、雾凇等自然现象,如
图所示的是水的三态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D
A. 甲是气态,乙是液态
B. 雾的形成是甲到丙的过程
C. 冰雪消融是甲到乙的过程
D. 霜的形成是丙到乙的过程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思路点睛:由题图可知,物质由丙 甲 乙,都是放热
过程,则丙是气态、甲是液态、乙是固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1. 儿童发烧时,为了降温常在额头贴上退热贴,退热贴内
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
消失,在这个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需要 热量。有时还会给儿童擦拭
酒精进行降温,原理是


华 
吸收 
酒精汽化吸热(或酒精蒸发吸
热)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2. [2024·泉州月考]随着科技的发展,“呼风唤雨”的神话
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干冰(固态
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这个过程需要吸收热
量,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 成小水滴,有
的 成小冰粒,冰粒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
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升华 
液化 
凝华 
熔化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3. [2024·福州月考]干冰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在学校
艺术节的舞台剧表演中,老师打开装有干冰的容器,舞
台上很快就出现了云雾效果,如图所示。请简要说明其
中的物理原理。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解: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舞台上方空气温度降
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就出现了
云雾效果。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4. 【中考趋势题】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装在密封试管里的
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态,进行了如图甲、乙所
示的两个实验,结果两支试管都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
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 ℃、沸点是184
℃;水的沸点是100 ℃;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600 ℃,根
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图甲中酒精灯加热的固态碘 (填“可能”或
“不可能”)升温到熔点熔化后,再升温到沸点汽化,
你判断碘是升华而不是熔化依据的现象是

可能 
紫色液体 
没有看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分析甲、乙两种实验方法, (填“甲”或“乙”)
更合理,理由是

乙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熔
化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共19张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第2课时 液 化
目 录
CONTENTS
01
核心必知
02
1星题 基础练
03
2星题 中档练
04
3星题 提升练
1. 液化是指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
2. 液化属于 热过程。
3.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 。
气 
液 
放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2
3
1
液化及其特点
1. [2023·益阳中考]夏天的清晨绿叶上形成露珠是 (填
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一过程需要 (填
“吸收”或“放出”)热量。
液化 
放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2023·苏州中考]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
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同步将大量的
水喷洒到平台上所致。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D )
A. 仅液化
B. 仅汽化
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汽化后液化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3. 皮肤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的开水烫伤要严重
得多,这是因为( C )
A. 水蒸气的温度比开水的温度高
B. 水蒸气跟皮肤的接触面积大
C. 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许多热量
D. 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许多热量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液化的方法
4. 用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液体,将注射器的出气口封
住,然后将活塞向外拉,观察到乙醚液体完全消失。
再向内推活塞,会观察到针筒里出现 态乙醚。
这个实验表明:在一定温度下,用 的方
法可以使乙醚发生液化。
液 
压缩体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5. 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水蒸气的液化,为了使实
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在上方金属盘中放入 (填
“温水”“沸水”或“冰块”),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成 的。
冰块 
降低温度 
小水滴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6. [2024·长沙月考]如图所示的生活中的热现象,通过液化形
成的是( D )
A. 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B. 植物上的“露珠消失”
D
C. 冬天河水结“冰”
D. 厨房蒸笼旁的“白气”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7. 【易错题】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雪糕后可以看
到雪糕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
幅图来反映雪糕周围“白气”的情形。下列有关物态变化
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D
A. 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 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 吃雪糕解热是熔化过程,放热
D. 雪糕周围形成“白气”过程中要放热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8. [2023·自贡中考改编]夏天,小刚到小玉家去玩,小玉从冰
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玻璃杯请小刚喝。不一会儿,小刚发现
杯壁上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请简述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倒入玻璃杯后,玻璃杯的
温度也较低; (填“空气”或“水”)中的
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 (填物态变化)成
附着在玻璃杯上。
空气 
水蒸
气 
液化 

水珠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9. 【物理与日常生活】电热水器下面连接热水管和冷水管,
洗热水澡时经常发现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而右水管的外
壁上却没有水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 左水管是冷水管
B. 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夏天比冬天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更明显
D. 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0. 用水壶烧开水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
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
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 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 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 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点拨:水蒸气肉眼无法直接看到,我们看到的“白气”
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处温度
较高,a处温度较低,所以a处“白气”较浓。故选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1. [2024·漳州月考]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冬天开着暖气
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解释正确
的是( C )
A. 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
B. 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
C. 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 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2. 小明不小心扭伤了脚踝,医生用喷雾剂为他及时冷疗,
喷雾剂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氯乙烷,它装入瓶中是采
用 (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的方式
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出的
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
吸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起到镇痛
的作用。
压缩体积 
汽化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3. [2023·福州期中]如图所示,让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
管A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
称),过一段时间,容器B中的水温 ,说明了试
管A中的物态变化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液化 
升高 
放热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4. 【物理与工程实践】“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
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
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是一根两端封闭的
金属管,管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
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易汽化的液体,如图所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管的一端受热时,这端的液体 (填“吸”或“放”)
热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并飘散到另一端遇
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 (填“吸”或
“放”)热,这样热量会很快传到另一端。
吸 
汽化 
液化 
放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共24张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 汽 化
目 录
CONTENTS
01
核心必知
02
1星题 基础练
03
2星题 中档练
04
3星题 提升练
汽化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 两种方式 沸腾 蒸发
发生部位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
时发生 只在液体 发生
温度条件 达到 温度(沸
点) 温度
液 
气 
表面 
一定 
任何 
剧烈程度 剧烈 缓慢
影响因素 液面气压 液体的 、 、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温度变化 吸热,温度 —
现象 有气泡 无明显现象
相同点 都是 现象,发生时都 热量 表面积
温度 
速度
不变 
汽化 
吸收 
汽化
1. 炎炎夏日,洒了水的地面,过一会儿就变干了;烧开着的
水,过一会儿水就变少了。这两种热现象中,水由液体变
成气态的水蒸气,都属于 现象。
汽化 
2
3
4
5
6
7
8
9
10
1
沸腾
2. [2023·河北期中]小高在物理实验室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装置,探究水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3
4
5
6
7
8
9
10
1
(1)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高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温
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为 ℃。
68 
2
3
4
5
6
7
8
9
10
1
(2)点燃酒精灯,待水温升至90 ℃时,小高同学每隔1 min读
出一次温度计示数,并及时记录在以下表格内,如此持续
8 min后停止了读数。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
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2
3
4
5
6
7
8
9
10
1
解:如图所示。
2
3
4
5
6
7
8
9
10
1
(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
要持续 。
(4)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实验室内的气
压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
气压。
吸热 
99 
低于 
2
3
4
5
6
7
8
9
10
1
蒸发
3. [2024·蚌埠蚌山区模拟]在两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上等量的酒
精,按如图所示的情况进行操作,比较两块玻璃板变干的
快慢情况。
2
3
4
5
6
7
8
9
10
1
(1)甲图中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
是否有关。
(2)乙图中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
是否有关。
表面
积 
温度 
2
3
4
5
6
7
8
9
10
1
4. [2023·成都中考]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深受同学们喜
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D )
A. 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 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 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
D. 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D
2
3
4
5
6
7
8
9
10
1
5. [2024·德州月考]夏天,人们在电风扇下吹风时感觉到非常
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吹风( A )
A. 可加速人体汗液蒸发,而汗液蒸发可吸收人体的热量
B. 可降低室内的温度
C. 吹来的是凉风
D. 会吹走身体周围的热空气
A
2
3
4
5
6
7
8
9
10
1
6. 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
下酒精的沸点为78 ℃,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
则试管中的酒精( A )
A. 能沸腾
B. 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 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A
2
3
4
5
6
7
8
9
10
1
思路点睛: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
给烧杯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酒精先达到沸点并能从热水
中吸热而沸腾。
2
3
4
5
6
7
8
9
10
1
7. [2023·无锡一模改编]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
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
一,倍受大家的喜爱。在吃鸳鸯火锅时,一般会发现油腻
的红锅比清淡的白锅先开,关于吃火锅涉及的物理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B
A. 白锅只有达到一定温度才会蒸发
B. 火锅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C. 红锅先开说明油的沸点比水低
D. 白锅因比红锅温度高,汤液蒸发较快
2
3
4
5
6
7
8
9
10
1
8. 【跨学科·生物】北方生长着大量的针叶林,针叶林叶
子细小可减小 ,减慢水分蒸发,以
适应干燥的环境;南方生长着大量的阔叶林,阔叶林
叶子宽大,可 (填“加快”或“减慢”)水分
蒸发,蒸发时会 (填“吸热”或“放热”),
以适应高温的环境。
液体的表面积 
加快 
吸热 
2
3
4
5
6
7
8
9
10
1
9. [2024·龙岩月考]某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一装置进行实
验,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2
3
4
5
6
7
8
9
10
1
(1)同学们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烧杯中气泡情况
如图二,则图 (填“甲”或“乙”)是水沸腾
时的情况。
甲 
2
3
4
5
6
7
8
9
10
1
(2)图三中的a、b是实验小组的两名同学分别绘制的水沸腾图
像,由图三可知实验中 (填“a”或“b”)所用水质量
较大。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 (填“高于”“等
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b 
等于 
2
3
4
5
6
7
8
9
10
1
(3)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
施是 (写出一种即可)。
减小水的质量 
2
3
4
5
6
7
8
9
10
1
(4)小晨利用原有器材,将装置中烧杯上方带孔的硬纸盖换成
无孔硬纸盖,重新实验,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高于100
℃,原因是水面上方气压 (填“变大”或“变
小”)。
变大 
2
3
4
5
6
7
8
9
10
1
10. 【物理与日常生活】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
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所示。盛
夏季节里,有利于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
( B )
B
A. 在内外罐之间沙子的上方加个密封盖
B. 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
C. 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
D. 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
2
3
4
5
6
7
8
9
10
1(共23张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2课时 凝 固
目 录
CONTENTS
01
核心必知
02
1星题 基础练
03
2星题 中档练
04
3星题 提升练
凝固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 分类 晶体 非晶体
图像
规律 热量,温度
热量,温

条件 达到 点,持
续 热 持续 热
液 
固 
放出 

变 
放出 
降低 
凝固 
放 
放 
凝固
1. 小夏在学校美食节中自制冰糖葫芦(如图),把糖加热变成
糖液后,浇淋到串好的山楂上,等山楂上的糖浆
(填物态变化)成固态,令人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就做
好了。

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下列现象不属于凝固的是( C )
A. 冬天,湖面结冰 B. 用钢水浇铸钢轨
C. 用冰块解暑 D. 屋檐下结冰凌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物体的凝固规律
3. [2023·长沙模拟]如图所示的是盐水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图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15~20 min内盐水 (填“吸热” 或“放热”),
温度 (填 “升高” “降低”或“不变”)。该物
质在第5 min时是 态。
放热 
不变 
液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盐水凝固过程持续了 min,盐水的凝固点是
℃。
(3)晶体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 ,继续 。
10 
-2 
凝固点 
放热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4. 下列图像能够表示沥青凝固过程的是( D )
A
B
C
D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凝固规律的应用
5. 【教材改编题】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
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
太低。这是利用了水( D )
A. 熔化吸热 B. 熔化放热
C. 凝固吸热 D. 凝固放热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变式】为了给食品保鲜,我们往往将食品和装满冰块的矿
 泉水瓶一起放在泡沫箱中,其中食品保鲜是利用了冰
  。
熔化吸热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6. [2024·福州月考]“糖画”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
糖为材料来造型。如图所示,先把糖加热成糖液,在绘制
造型时,用汤勺舀起糖液,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
出各种造型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在竹签上即可。
关于“糖画”制作过程中糖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D ) 固态→固态,凝
固放热
固态→液态,熔化吸热
液态→固态,凝固放热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A. 一直在吸热 B. 一直在放热
C. 先放热后吸热 D. 先吸热后放热
答案: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7. [2024·芜湖月考]有一种教学用的“铅球”实际上是一个铁
球,它是将铁熔化成“铁水”直接倒入“模子”浇铸而
成。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该种“铅球”在铸造过程
中温度变化的是( B )
A
B
C
D
B
晶体
熔化
凝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8. 荀子在名篇《劝学》中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句中的“寒”表示的物理量是 ,水通过
过程变为冰,此过程中物体的实际温度 。
温度 
凝固 
保持不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9. [2024·六安模拟改编]水银的凝固点为-39 ℃,而我国北方
的最低气温约为-50 ℃。当水银温度达到 ℃,
继续 (填“吸”或“放”)热,水银就会凝固,所以
在寒冷的北方 (填“能”或“不能”)用水银温度
计来测量气温。
-39 
放 
不能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0. 【新情境题】火山爆发时往往会有岩浆涌出,从火山口
涌出的岩浆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
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在火山口 (填物态变化
名称),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
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
物的熔点依次 (填“升高”或“降低”)。
凝固 
降低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1. [2024·龙岩月考]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橘子在夜间气温骤
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树喷水。请解释其
原因。
解:果农向橘子喷水后,夜间气温下降,水凝固成冰,
 放出热量,使橘子的温度不会降得太低,对橘子起到
 保温作用,避免橘子被冻伤。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2. [科学探究]下雪天,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环卫工
人向雪中撒盐,引发了他的思考:雪的熔点可能与所含
杂质的多少有关。小明知道,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
熔点相同。于是,他回家拿盐水做了实验,并得到如下
实验数据。
盐水浓度/% 0 4 8 12 16 20 24 28
凝固点/℃ 0 -5 -11 -14 -18 -22 -25 -2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绘制出盐水凝固点随浓度变
化的图像。
解:如图所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分析实验数据可获取的信息有
(写出一条即可)。
(3)为了减少因路面积雪造成的交通事故,请你再列举一条具
体措施: 。
盐水的凝固点随浓度的增
大先降低后升高 
在车轮上安装防滑链(答案不唯一) 
盐水浓度/% 0 4 8 12 16 20 24 28
凝固点/℃ 0 -5 -11 -14 -18 -22 -25 -2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3. [科学思维]保温瓶中盛有半瓶温度为0 ℃的水,现将温度
为-3 ℃的一小块冰投入水中并塞上瓶塞,这时将发生的
现象是( C )
A. 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也不变
B. 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
C. 水的质量减小,冰的质量增加
D. 冰和水质量都不变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点拨:因为温度较低的冰块放进温度较高的水中后,
-3℃的冰块会吸热,其温度会升高,0 ℃的水放热后,
温度不变,凝固成0 ℃的冰,水的质量减小,冰的质量
增加,故A、B、D错误,C正确。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共20张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1课时 熔 化
目 录
CONTENTS
01
核心必知
02
1星题 基础练
03
2星题 中档练
04
3星题 提升练
熔化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 探究 实验 装置 分类 晶体 非晶体
固 
液 



律 热量,温度 热量,温度


件 达到 ,持
续 热 持续 热
吸收 
不变
吸收 

高 
熔点 
吸 
吸 
熔化
1. [2023·辽宁中考节选]如图所示的剪纸画反映的是过去东北
的风俗——“窗户纸糊在外”。窗户纸糊在外,可以有效
防止在冬季木格子上积的雪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
水,使窗户纸润湿而掉下来。
熔化 
2
3
4
5
6
7
8
9
10
1
探究熔化规律
2. 关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下面
的问题:
2
3
4
5
6
7
8
9
10
1
(1)实验装置应选用图1中的 。组装器材时,应按
照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
序依次安装。
C 
自下而上 
2
3
4
5
6
7
8
9
10
1
(2)冰块最好用 (填“较大的冰块”“碎小
的冰块”或“大冰块和碎小的冰块都可以”)。
碎小的冰块 
2
3
4
5
6
7
8
9
10
1
(3)从冰块开始熔化时,小组同学进行温度和时间的记录,他
们根据测量数据在图2坐标纸上描出了相应的点。请把图
上的点连接起来,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解:如图所示。
2
3
4
5
6
7
8
9
10
1
(4)由实验图像分析,冰的熔化经历了 min。实验表
明:在冰熔化过程中,试管内物质的温度
(填“保持不变”或“不断上升”), (填“停
止”或“持续”)吸热。
5.6 
保持不
变 
持续 
2
3
4
5
6
7
8
9
10
1
晶体和非晶体
3.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不变
B.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补充设问】物理学中将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
B
熔点 
2
3
4
5
6
7
8
9
10
1
4. 下列物质中,晶体有 ,非晶体有
。(填序号)
①松香 ②各种金属 ③橡胶 ④食盐 ⑤沥青
⑥海波 ⑦冰 ⑧石蜡 ⑨石英 ⑩玻璃
②④⑥⑦⑨ 
①③⑤
⑧⑩ 
2
3
4
5
6
7
8
9
10
1
5. [2023·北京中考]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 ℃的水中,金
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 ℃的水中,发现金属勺
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B ) 点t<45 ℃
A. 10 ℃ B. 30 ℃
C. 50 ℃ D. 60 ℃
B
熔点t≥15 ℃
熔点t<45 ℃
2
3
4
5
6
7
8
9
10
1
6. [2024·长沙月考]小张同学探究了不同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变
化规律,如图所示的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过程中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甲在第2 min时是固液共存态
B. 甲在ab段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C. 乙是海波,因为海波是非晶体
D. 甲的熔点是48 ℃
D
2
3
4
5
6
7
8
9
10
1
7. [多选]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AD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冰 钢 固态氢
熔点/℃ -39 1 064 0 1 515 -259
AD
A. 在-260 ℃时,氢是固态
B. 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 水银温度计在-40 ℃时能够使用
D. 0 ℃的水不一定是固体
2
3
4
5
6
7
8
9
10
1
8.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拿到温度为0 ℃的房
间里,冰块能不能继续熔化?为什么?
解:不能。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在标准
 大气压下,把冰块拿到0 ℃的房间里,虽然达到了熔点,
 但是冰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是0 ℃,没有温度差,不会
 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会熔化。
2
3
4
5
6
7
8
9
10
1
9.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
(1)下列措施能使海波受热均匀的有 。
①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①② 
②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海波中
2
3
4
5
6
7
8
9
10
1
(2)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
(3)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海波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t1
时刻后试管内出现液态海波,由图像可知,海波的熔点
是 ℃。
38 
48 
2
3
4
5
6
7
8
9
10
1
(4)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持
续吸收热量 
2
3
4
5
6
7
8
9
10
1
10. 【易错题】把盛有碎冰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中(试
管底没有接触烧杯底),用酒精灯通过石棉网对烧杯进行
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
试管中的冰块 (填“会”或
“不会”)熔化。
不会 
2
3
4
5
6
7
8
9
10
1(共21张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
目 录
CONTENTS
01
核心必知
02
1星题 基础练
03
2星题 中档练
04
3星题 提升练
1. 物质三态包括 、 、 。物理学
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

固态 
液态 
气态 
物态变
化 
2
1
2.
2
1
冷热

K
热胀冷缩
甩一甩
物态变化
1. 以下几种现象:①钢块轧成钢板;②糖浆制成“糖画”;
③木头制成课桌;④冰块雕成冰花;⑤冰糕化成糖水;⑥
生米煮成熟饭。其中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①③④⑥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温度
2. 【教材改编题】小明同学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插入
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图甲),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
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
杯中(图乙),这时两手指的感觉 (填“相同”或
“不相同”)。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不相同 
只凭感觉判断冷热是
不可靠的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3. [2024年1月济南天桥区期末改编]现代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中,经常会见到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或仪表。如图所示的
是一种测量 (填物理量名称)的仪表,它所显示的
测量结果是22 ℃,读作 。
温度 
22摄氏度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4.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有 。
A. 健康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8 ℃
B.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是25 ℃
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
D.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100 ℃
E. 元旦期间郑州的气温为50 ℃
F. 北京冬奥会期间室外滑雪场的气温约为30 ℃
G.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18 ℃
H. 灯泡发光时灯丝的温度达2 500 ℃
BH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温度计的原理及其使用
5. 通过观察图中的两个温度计,这两种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
的 原理制成的。
热胀冷缩 
其中图 是寒暑表,图 是体温计,甲、乙两图
的示数分别为 ℃和 ℃。
乙 
甲 
38.5 
-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6. [2024·沧州月考改编](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
的 ,然后要看清它的 ,这样才能正确
测量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
量程 
分度值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
正确的是 图。读数时,温度计 (填“可
以”或“不可以”)离开被测液体。
D 
不可以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体温计
7. [2024·上海长宁区月考]如图所示的为常用体温计,量程
为 ℃,分度值为 ℃,该体温计的示数
为 ℃,若用它测体温,在读数时,体温
计 (填“能”或“不能”)离开被测人体。
35~42 
0.1 
37.8 
能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8. [2023·漳州期中]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
在阳光下,一杯在阴凉处,则( C )
A. 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 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
C. 两杯水的温度相同
D. 两杯水的温度无法比较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易错点睛: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
处,都是冰水混合物,温度都相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9. 小明家里的寒暑表能测量的温度范围为-30~50 ℃。小明
将其放在窗台外测量当地气温,一段时间后,寒暑表的示
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该寒暑表的分度值为0.1 ℃
B. 该寒暑表可以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 当地的气温为-9 ℃
D. 该寒暑表比体温计的内径细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0. 水银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某同学使用前没有甩体温计,
他用这支体温计给体温为36.5 ℃的人测体温,读数将
是 ℃。
37.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1. [2024年1月驻马店期末]为了探究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
理,某同学取来一个装满红色煤油的墨水瓶,用橡皮塞
塞紧瓶口,再将两端开口的空圆珠笔芯穿过橡皮塞插入
煤油中,制成了一个简易温度计。他选定早晨、中午和
傍晚的三个时刻,观察细管中液柱的高度,并在管上画
出记号(如图),请你指出中午所对应的刻线是 ,此
温度计的原理是 。如果要使
该自制温度计的准确程度提高,写出一条改进方法:

A 
液体的热胀冷缩 
换用更细、更长的玻璃管(合理即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思路点睛:根据生活常识知,中午的温度最高,因此中
午温度对应的刻度线为A;此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
缩的原理制成的;如果要使该简易温度计的准确程度提
高,可以换用更细、更长的玻璃管。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变式】如图所示的是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的示
意图,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它是根据气体 的性质制成的;若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 (填“升高”或“降低”)。
热胀冷缩 
降低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2. 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刻有110个均匀小格的温度计,在一个
标准大气压下,若将此温度计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
物中,液面下降到第30格,若将此温度计插入沸水中,
液面升到第80格,则此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 D )0100℃
0℃
10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A. 0~100 ℃ B. -30~160 ℃
C. -60~140 ℃ D. -60~160 ℃
答案: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