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6 12:5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27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缅怀(miǎn) 东皋(gāo) 雕镂(lòu) 舳舻相接(zhóu)
B. 呢喃(nán) 瓦楞(léng) 带挈(qì) 伛偻提携(lǚ)
C. 阎王(yán) 崩塌(tān) 冗杂(rǒng) 阡陌交通(qiān)
D. 贮藏(zhù) 羸弱(léi) 伶仃(líng) 怏怏不乐(yàng)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狂澜 诬蔑 无缘无故 五脏六腑
B. 愧作 锃亮 漫不经心 走头无路
C. 缅怀 轻盈 不修边幅 红装素裹
D. 莅临 娴熟 天衣无缝 草长莺飞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2022年5月19日8:30分,一架来自双流的中型客机,在万众瞩目中,戛然而止于达州金垭机场,翻开了达州航空发展新的一页。
B.阳春三月,莲花湖湿地公园山清水秀、花枝招展,美不胜收。市民纷至沓来,人影绰约,扮靓了湖光山色,也扮靓了达州人民的生活家园。
C.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在富丽堂皇的“冰丝带”拉开序幕。经过16天的角逐,中国代表团斩获9枚金牌,刷新中国冬奥史,谱写了奥运新篇章。
D.美国借“代理人”乌克兰同俄罗斯展开了一场政治、经济、军事、舆论的世纪大战,下了一盘妙手回春的大棋,以拯救美国日益衰微的国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截至2021年,国家贫困生资助金项目资助的学生已经超过2亿多人次。
B.各地丰富多样的国家安全宣传活动,营造了全民共筑安全屏障的浓厚氛围。
C.经过对三星堆遗址的研学考查,让同学们感受到巴蜀文化就“活”在身边。
D.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善乡村环境。
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书即书信,古时又称“尺牍”“尺素”或“信札”。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我们学过的《诫子书》《与朱元思书》都是古人的书信。
B.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惊艳世界。如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选择了唐代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现白露时节。
C. 《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曾荣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自由颂》《园丁集》《飞鸟集》等。
D. 《梅岭三章》选自《陈毅诗词选集》,写于陈毅同志负伤被围梅岭之际。这组诗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告白,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6.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从读书的目的和价值入手。
②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知识和信息最终需要沉淀为思想和智慧。
③当“读书”遇上“刷屏”时代,阅读的“质感”该如何保持?
④由此看来,阅读最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屏幕内外获得“开卷有益”的熏陶和升华。
⑤一方面,阅读是为了摄取知识与获得信息。从纸质书籍到电子屏幕,开阔眼界的方式更为丰富。
⑤②③④① B. ③⑤②①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⑤③①②④
7.(5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的三句作答,若四句皆答,按前三句判分))
①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域子 密州出猎》)
②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③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④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其五)
(2)请从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任选一首,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全诗。(不写题目与作者)
   ,   。
   ,   。
8、名著阅读(6分)
子瞻中学开展“演绎名著 再现经典”戏剧表演活动,学校拟征集《骆驼祥子》《简 爱》两部名著的改编创意。下面是小娟同学拟写的部分剧情提纲。请参照示例,结合小说内容,将提纲补充完整。
(1)《骆驼祥子》
第一幕《憧憬》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的祥子进城拉车,他从早到晚,从东到西,辛苦攒钱,梦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
第二幕《挣扎》①   
第三幕《②   》祥子的自私导致深爱的小福子自缢,失去最后一丝希望的祥子沦为了一具行尸走肉。
(2)《简 爱》
第一幕《艰难成长》自幼父母双亡,寄居舅妈家的简,爱饱受欺辱,被送孤儿院求学又遇不公正待遇,简 爱在偏强抗争中成长。
第二幕《重写命运》③   
第三幕《④   》简 爱遵从内心终于找到罗切斯特,尽管他已经失去健全的身体和巨额的财产,但简 爱依然选择与他相守。
9.(4分)语言运用。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更新换代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废旧手机被淘汰。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手机社会保有量达到18.56亿部,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也逐年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累计将达到60亿部。
【材料二】
废旧手机可以称得上是宝贵的资源,其中很多元器件的金、银等贵金属成分含量丰富,品位远高于同质量的金、银矿石,再利用潜力巨大。
废旧手机若处置不当,不仅会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还会埋下环境污染隐患,铅、镉等重金属可能会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选自2022年4月2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假如你是红星中学九年级一班的李明同学,请你把上述探究结果口头陈述给环保局王局长。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4分)
观书
(明)于谦①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②芳客,未信我庐③别有春。
[注]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③庐:书房。
10.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首联将书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B. 颈联“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坚持读书的好处。
C. 尾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实衬虚,虚实结合,用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来反衬寻常游客追求物质享受的肤浅。
D. 本诗写诗人亲身体验,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语言生动,说理形象,有较强感染力。
11.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诗句赏析。(2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分)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①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②国死义乎!”
飞应募。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③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好贤礼士,览经史,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沈:通“沉”。②徇:通“殉”。③统制:武官名。
1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少负气节 负:具有
B. 敌猝至 猝:死亡
C. 遣妻问劳其家 劳:慰劳
D. 每辞官 辞:辞谢
1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学射于周同 皆以美于徐公
B. 朔望设祭于其冢 安陵君其许寡人
C. 有枭将舞刀而前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 飞何功之有 何陋之有
14.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岳飞天赋异禀,喜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一出生就力大无穷,能拉开三百斤的弓。
B. 岳飞重情重义,师傅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坟前祭奠,赢得父亲赞誉。
C. 岳飞有勇有谋,单人匹马飞驰迎战敌人,大败敌军,每当有军事行动必定先做好谋划。
D. 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关爱士卒,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丝毫不占为己有。
15.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上文)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中秋团圆,有你有我、有家有国
向学笙
①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伴随着丹桂飘香、玉露生凉,中秋节如约而至。在贵州长顺,布依族农民携手收稻谷、打糍粑;在安徽宣城,家家户户忙着制蜜枣、迎中秋;在四川泸州,邻里聚在一起点桔灯、吃月饼……同一片星空,赏同一轮明月,无数人通过各种方式迎中秋,庆团圆。
②每逢佳节倍思亲。有人忙前忙后,张罗着一顿久违的团圆饭;有人思乡心切,早早做好了回家的计划;有人遥寄相思,憋了一肚子的话在电话接通时不知从何说起……A这个以团圆为意、以美满相宜的温馨时刻,始终月明九州,情暖人间。
③在中国人的精神原野上,总是高悬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咏叹,也有怀远望乡、家国一体的共鸣。什么是团圆?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或许是一桌子丰盛的宴席,或许是一块酥而不腻的月饼,或许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重逢,或许是一种山迢水远的牵挂……然而无论如何,每一种团圆的方式,都有你有我、有家有国。对游子而言,这是一种心随远方的精神寄托,也是一种心有所属的文化约定。一次次别离时的叮嘱,让我们勇于追求远方;一声声团聚时的欢笑,让我们无比珍惜眼前。来去之间,是聚与散,也是舍与得。
④时移世易,在新时代的一撇一捺里,“团圆”有了更具体更现实的表达。有的团圆是一种执念,无论多远,无论多久,都要找到你——公安部“团圆”行动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已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4302名,其中超过60年的就有22名;有的团圆是一种致敬,骨肉分离,国人思盈,没有人会忘记你——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累计700多名英烈魂兮归来;有的团圆是一种希望,疫情不回家,中秋我在岗,每个人都是家国一分子——福建莆田学院300多名师生星夜集结,无数人假期里全员到岗。一些人的分离,换来另一些人的重逢;一群人的舍弃,换来更多人的获得。B这些与团圆有关的故事,是敬业奉献的价值追求,更是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
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佳节是快意人生的“小确幸”,也是思接千载的大叙事。中秋时节,让我们更加确认了“家”的意义,更加懂得“团圆”的价值。人在,心在,家就在,幸福就在。当团聚超越一人一事的悲欢,当古老的文化记忆化作现实的身份认同,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些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一定能赓续绵延。无论是阖家欢乐的团圆之夜,还是对影三人的相思时分,那些牵挂弥足珍贵,那些陪伴更显长情,那些奉献最是动人。
⑥中秋时节话团圆,重温个人的情感之余,也不妨审视一下家的担当、国的责任。这是“月圆情更圆”的涵义,也是“千里共婵娟”的真谛。
(选自2021年9月21日人民网)
16、文章第①段写各地迎中秋的情景有何作用?(2分)
17、请梳理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18、第③段和第④段的顺序能否交换?请阐明理由。(3分)
19、下面与中秋有关的诗句放在文中A、B哪一处合适?请阐明理由。(3分)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我认为放在    处合适。因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8分)
陈公弼
申平
①苏东坡刚入官场时,还不叫苏东坡。他本名苏轼,字子瞻,另外他还有一个雅号,叫作苏贤良。
②那年他金榜高中,名动京师,正在自我陶醉,却不料被派到既偏又穷的陕西凤翔府,当了个小小的签判(秘书),自不免有大材小用之感。说实话,他全靠“苏贤良”这个尊称活着呢!
③但是,自从那个陈黑子上任以后,这个称呼竟然被无情取缔了。
④那天早上,东坡和往日一样上班,但见他身着锦袍,足蹬快靴,昂首走路,一副与众不同的模样。路遇同事,那个亲切的称呼便在耳边响起:
⑤“苏贤良,你早!”“你好,苏贤良。”
⑥东坡心中熨帖,颔首微笑,口中回复,俨然谦谦君子。
⑦突然听见一声断喝,宛如狮吼:“住口,什么苏贤良!一个小小的签判,也敢妄称贤良。以后谁敢再叫,重责四十大板!”
⑧东坡扭头,见是一个黑脸壮汉,别看个小,眼睛却不小,目光凶狠,令人望而生畏。他立即认出来了,这是新任知府陈公弼,昨天已经见过面了。听说他是行伍出身,没多少文化。不过他自称是青神县人,和自己是老乡。正待有机会聊聊,不想这么不给面子。东坡不由停下脚步说道:“大人,卑职这苏贤良的称呼,不是妄称。我曾经参加过贤良方正科的考试,名列优等。大家这样叫我,并无不妥!”
⑨不想陈公弼听了,一双牛眼立刻向他,厉声说道:“你娃娃还嫩,懂个屁!你的进士也是考的呢,难道也要叫出来吗!记住你现在的身份就是签判,赶快去给我整理文书,本官等着签发上报!”
⑩“陈黑子!”东坡心中骂道,自此便在心里恨上了他。
不想这陈公弼比他心眼还小,竟然开始找他的麻烦。东坡很快将一些文稿拟就上报,自觉文采飞扬,也好让陈黑子见识一下新科进士的厉害,不想那厮一看,竟然又是牛眼一瞪;“我说苏轼,请问你写的这是公文呀还是花花文章啊,给我重写!”
从这开始,东坡和陈黑子的战争就打响了。不但他起草的公文动不动就被那厮改得面目皆非,就连他下乡体察民情,写的有关《差役法》弊端的调查报告,也被他压起来不做回复。
大名鼎鼎的苏轼,就连一代宗师欧阳修也要让他三分的苏轼,却落到这样一介武夫手下,整天受这样的窝囊气,东坡心中充满怨气,整日借酒浇愁。
这天夜里,东坡睡不着觉。他想起来凤翔任职前,当朝宰相韩琦曾经特意接见他,拍着他的肩膀说:“小苏啊,你去了好好历练,遇到什么困难,可直接写信给我。”东坡立刻起身下地,来到书房,点亮蜡烛,铺好纸砚,奋笔疾书……
自从给韩琦的信件发出后:东坡再看陈公弼,眼神就有点躲躲闪闪。他心中有不安也有期盼。有时他想,人啊,活着怎么这么累哟!
不想陈黑子对东坡的态度突然好转起来,这倒闹得他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是那封信起了作用,还是陈黑子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几天后他才知道,原来是陈公弼主持建造的凌虚台要竣工了,要他写一篇《凌虚台记》。哼,你牛,到最后还得来求老子吧!且看我如何借题发挥。
当晚,东坡书房的灯火彻夜不息,他历数历代楼台兴废,指出当权者不过是匆匆过客,只有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才能千古不朽。他写得痛快淋漓,一洗心中块垒。天亮上班,便把文稿交给了陈公弼。
他猜想,要么这厮看不懂,要么他看懂了,就会东改西改,甚至弃之不用。他暗做好了各种应对的准备,谁知陈黑子却毫无动静,见面也不提此事,显得高深莫测,这又让东坡十分郁闷。
凌虚台终于落成了,这天举行了隆重的开台仪式。当红布揭开,东坡定睛细看,却发现自己写的文稿竟然一字未改,完全照刻。这使他感觉十分意外。
这时,陈公弼笑吟吟地走过来,问道:“怎么样,看你的大作刻得还满意吗?”
陈公弼又道:“你以诗人的眼光,借古讽今,为民请命,劝我多做好事,难得。你这个苏贤良,看来还真的不是白给的。”
一提苏贤良,东坡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立即说道:“哪里,我娃娃还嫩,懂个屁!”
陈公弼立刻笑了起来,点着他说:“怎么,你还真的记恨我呀?
东坡急忙争辩道:“不是这事,我指的是我写的那个有关《差役法》的报告,你为什么一直压着,不理不睬?”
陈公弼说:“那个报告,你给我的第二天就送上去了。你不知道就以为没送吗?”
东坡一时语塞,又听陈公弼说:“你这个娃娃啊,年少名高,恃才傲物。我来凤翔上任时,韩琦宰相曾亲自交代我,要严格要求你,磨磨你的性格。你前些天是不是给他写信了?嘿嘿,你这个小老乡啊!”
东坡听了,又羞又愧,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从这天开始,东坡和陈公弼成了忘年交。多年以后,陈公弼去世,轻易不为人作传的东坡满怀深情,为他写了墓志铭:“轼官凤翔,实从公二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言色,已而悔之。”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20. “苏贤良”在文中多次出现,以下是对此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选项 文中语句 批注
A “苏贤良,你早!”“你好,苏贤良。” 此处用语言描写表现了同僚对苏轼才华的认可。
B “一个小小的签判,也敢妄称贤良。” 此处有陈公弼故意刁难之嫌。
C “大人,卑职这苏贤良的称呼,不是妄称。我曾经参加过贤良方正科的考试,名列优等。” 此处是苏轼忍着满腹怨气解释“贤良”称谓的来历。
D “你这个苏贤良,看来还真的不是白给的。” 此处为陈公弼称赞苏轼的文采和见识过人。
A B. B C. C D. D
21. 全文讲述了苏轼和陈公弼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请分条概括作答。(6分)
22. 请简要分析本文以写墓志铭作结有何作用。(4分)
23.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5分)
三、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我深切地感到,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我为自己牛马般的劳动得到某种回报而感到人生的温馨,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
——路遥《平凡的世界》创作手记
作家路遥无比艰辛的创作过程,带给他的是幸福与温馨。这让你有何触动与思考?请联系自身经历,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注意体现材料内涵;(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要扩写材料;(4)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答案
D 2、B 3.C 4.B 5.C 6.C
7、①会挽雕弓如满月(重点字:雕)
②山雨欲来风满楼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重点字:碾)
④飞鸟相与还
(2)《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重点字:霄)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字:遮)
8、(1)①样子攒够钱准备买车,钱却被孙侦探敲诈;祥子再次攒钱终于又买了车,不幸又遇虎妞难产,样子不得不卖车葬妻。
②示例一:堕落;示例二:梦碎;示例三:绝望。
(2)③简 爱在桑菲尔德庄园任家庭教师,靠学识与能力获得了尊重。在与主人罗切斯特互生爱意后,简 爱不顾世俗,勇敢追爱。
④示例一:终获幸福;示例二:相守终老;示例三:收获爱情。
9、(1)我国废旧手机数量巨大,废旧手机中含有丰富的资源,如果处置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
(2)王局长您好!我是红星中学九年级一班的李明,经过同学们的探究发现,我国废旧手机数量巨大,废旧手机中含有丰富的资源,如果处置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这个问题希望引起您的重视。
10. C 11、 示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运用比喻修辞,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
“活水随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句,用典,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12. B 13 D 14. A
15. (1)士兵们晚上宿营,百姓打开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士兵敢进人。(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穷尽了。
16、引出“中秋团圆”的话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17、首先提出“新时代的‘团圆’有了更具体更现实的表达”的观点,然后列举了不同方面的“团圆”的表达形式,阐述了本段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这些与团圆有关的故事,是敬业奉献的价值追求,更是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
18、不能调换。第③段论述的家庭之间的中秋团圆情感,而第④段论述的是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团圆”境界。这里是一个由“小家”上升到“大家”的逻辑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19、A。这句诗歌是对第②段中秋团圆美好时光的一个总结,所以放在A处合适。
20. C 21. 苏轼因为陈公弼不让别人称呼自己苏贤良辩解,辩解不成后记恨陈公弼;苏轼借写《凌虚台记》的机会讽刺陈公弼,但陈公弼不提此事,让苏轼郁闷;在凌虚台开台仪式上苏轼与陈公弼的对话,解开谜底,让苏轼听了,又羞又愧;苏轼给陈公弼写了墓志铭。
22. 内容上,回忆了与陈公弼的交往的过程。“已而悔之”表达了自己的悔悟之情。结构上,照应题目。
23. 做人处事不能陶醉于名声; 做人处事不要做一些没有必要的争论;做人处事一定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做人处事一定要心平气和;做人处事一定大度,不能记恨别人。
24、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