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湖北新中考临考分板块密押预测】生物
(高分的秘密武器:终极密押+押题预测)
密押预测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密押预测二 生物与环境 5
密押预测三 被子植物的一生及三大生理作用 11
密押预测四 生物圈中的人 17
密押预测五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4
密押预测六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29
密押预测七 健康地生活 36
密押预测八 实验探究 42
密押预测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图中甲、乙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图丙为显微镜的结构,图丁是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视野,图戊己分别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乙中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2)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左眼应注视[ ] ,同时转动 ,直到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止。
(3)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所以“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这种辣眼睛的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的 中。
(4)在图戊、己中,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结构是[ ] ,能够将化学能转化成细胞可利用能量的结构是[ ] 。
(5)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该结构中都含有形态和数目都一定的 。
2.实验探究题:图甲是显微镜的结构图,图乙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细胞的物像。据图回答:
(1)图甲中与调节光线强弱相关的结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⑤] 。
(2)对光时,转动[②] 使显微镜上的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图乙中的 (填序号)。
3.如图中,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人体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A细胞是 .
(2)A细胞通过 形成B.在此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进行了 的复制.新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遗传物质与母细胞的遗传物质是 (“相同”、“原来的两倍”、“原来的一半”)的.
(3)B通过 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人体的血液属于 组织.
(4)人体内具有保护和分泌作用的一种组织是 .
押题解读
本考点为必考考点,多以简答题识图和实验探究等常见试题形式考查,建议掌握,属简单题或中度题。考查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核的功能,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细胞的分裂细胞分化人体基本组织的类型。
1.图表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与观察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
(1)在使用低倍镜观察时,发现视野较模糊,应调节 。
(2) (填序号)表示染色的步骤。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时,第一次看到的物像如图⑤所示,应将装片向 移动后才能达到⑥的效果。此时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读数分别是“10×”和“10×”,这些细胞被放大了 倍。若换用“10×”和“45×”的显微镜进行观察,会发现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填“增多”或“减少”)。
2.图1为某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图2是用于观察的显微镜,图3为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和目镜。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要使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调节图2中的[ ]所示结构;要使视野③变为视野④,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要使视野中所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数量最多,显微镜放大倍数是 。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 。
(3)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看,洋葱鳞片叶表皮是 。
3.右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的 (填编号)这些结构是人的神经细胞也具有的.
(2)图中的 (括号内填编号,横线上写相应的名称,下同)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3)该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存在于【 】 之中。
(4)如果要你面出一个细胞,图中比较暗的地方,应该用铅笔 来表示。
4.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立体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代表动物细胞的是 图,与图乙相比,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多了 (填细胞器名称)。
(2)图甲中①所示的结构是 ,其中的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3)图中⑤所示结构具有 的功能。
(4)植物、动物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5.“海水稻”是一种在海边滩涂等地生长、耐盐碱能力强的特殊水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代“海水稻”最高亩产超过600千克,中国的数亿亩盐碱地,都有望变成米粮仓。如图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若A表示细胞经过a过程形成B1~B5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则a过程为 。
(2)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3)“海水稻”能阻止多余盐分进入细胞,这是 (填细胞结构)的功能。
(4)“海水稻”的结构层次可概括为: → →器官→植物体。
6.如图,根据“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的实验,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进行该实验时,不需要用到下列哪些器材和药品? (填数字序号)。
①载玻片 ②生理盐水 ③镊子 ④清水 ⑤酒精灯 ⑥滴管
(2)欲使观察到的范围最大,应选用图中的 号镜头安放在镜筒上,选择图中的 号镜头安放在转换器上。(填图中对应的数字)。
(3)以上甲、乙两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形,观察效果都不好,要避免出现图乙所示的情况,操作时要 。
(4)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图丙,若要达到图丁的效果,需要进行下面这些操作,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序号填写)
①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向左移动装片
密押预测二 生物与环境
1.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成分,A、B、C是乙中存在吃与被吃关系的四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各生物成分参与碳循环的相关生理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 食物链: 。
(2)生态系统具有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能量的流动取决于甲的生理活动[ ] 。
(3)丙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
(4)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增长而基本维持原状。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将很难恢复原样了。以上事实体现的生物学观点是 。
2.如图是某一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及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A、B分别代表 ,D对应于图2的 。
(2)图1中碳元素通过过程[ ] 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
(3)请写出图1中的一条食物链 。
(4)图2中的丁对应于图3能量金字塔中的 ;如果大量捕杀丙,则甲的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过程是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3.我市非常重视保护泰山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的愿景。下图是泰山某地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山雀与蜘蛛的关系是 ,体温恒定的脊椎动物是 。请写出与鼠有关的食物链 。
(2)研究人员在上述生态系统中,分别在A、B、C三个区域采集相同面积、相同重量的表层泥土样本,收集其中5种动物并称量其重量,结果如下图:
B、C区域与A区域相比, 的重量增加了,依据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原因可能是 。分析B、C区域中5种动物的重量变化,推断化学药物X和Y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 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为保护环境,在既不伤害天敌又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以利用 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押题解读
本考点为必考考点,多以简答题识图和实验探究等常见试题形式考查,建议掌握,属简单题或中度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含义及特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尝试对动物分类。
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统一的整体。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①~⑤表示生理过程;图二中I~IV为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农药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类别 土壤 Ⅰ Ⅱ Ⅲ Ⅳ
农药含量 (毫克/100克) 0.0012 0.045 0.024 0.003 0.009
(1)图一中,该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光能是通过 (填数字)过程实现的。 (填标号)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图一中的动物所属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生物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共有 组。
(3)表中的生物构成了图一中含有蝗虫的一条食物链,则II对应的生物为 。该生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有 (列举一条)。
(4)一般情况下,图一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 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2.如图为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的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 a).据图回答问题:
(1)该图中的食物链是 (用字母表示),该生态系统在图中没有体现出来的成分是 。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J/(cm2 a).
(3)营养级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A营养级的能量没有全部流向B的原因除未利用外,还有 和 。
(4)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人类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主要是 。
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本次环境日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②③④⑤代表生理过程;图二中的A、B、C、D四种生物组成此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据图回答:
(1)图一中有 条食物链,图二中B代表图一中的 。
(2)图一中,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最终来源是 ;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是 。
(3)图中动物所属类群从低等到高等排序是 。
(4)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的原因是 。
(5)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世界环境日”作出什么贡献? 。
4.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该图中脊椎动物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 ;此生态系统中,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 ;如果把a、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另一类是b和d,分类的依据是 。
(3)图丙中,A图表示 关系。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 。
(4)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 。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
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一)及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
(2)图二中的甲所指成分为图一中的 。
(3)鸡与菜青虫的关系是 。 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按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 行为,这是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
(4)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增加非生物成分外,还应该增加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 。
(5)如果黄鼠狼数量增多,鸡的数量会减少,菜青虫会泛滥成灾;一段时间后,各类生物又恢复原样,这是因为生态系统有 。
(6)狐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
6.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程学原理,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人工浮岛。人们把特制的轻型生物载体按不同的设计要求,放入受损水体中,并将经过筛选、驯化的水生或陆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能过滤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此外,在植物根系表面的微生物也能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为无机物被植物利用,促进其生长。
浮岛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通过接触沉淀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同时浮岛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栖息环境。在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环境水质得以净化,达到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
插图为生态浮岛的成品图和工作原理图。请根据图片和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浮岛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其原因是浮岛遮蔽部分光线,藻类的 作用减弱。
(2)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必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形成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
(3)鱼在水中用 (器官)呼吸;食草性鱼类、浮岛植物在此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分别属于 、 。(注意答题顺序)
密押预测三 被子植物的一生及三大生理作用
1.结合如图和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回答有关问题
(1)(1)实验过程:
A.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 (填“装片”或“切片”)。
B.观察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③] 。
C.观察叶片的下表皮:叶片下表皮上有许多气孔,它们是植物进行 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所用目镜是5×,观察到的单个气孔被放大了50倍,则所用物镜的放大倍数是 。
D.画图
(2)叶肉细胞中的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它和 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3)叶片表皮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2.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 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点 。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 (填“多于”“等于”“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夜晚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目的是减弱作物的 作用。
3.下面是植物的部分结构及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土壤中的水分主要通过根的[ ] 吸收进入根部导管,植物体内的水分能从低处向高处运输的动力来自 作用。
(2)而吸收的大部分水分通过图一中叶的[ ] 散失,此过程其保卫细胞的工作原理对应图二中 。当叶片处于太阳直射的中午时,其保卫细胞的工作原理对应图二中 。
(3)图三中,A过程的实质是 。通过C过程,植物不断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丁的[ ] 。在黑暗处植物进行的生理过程有 (填字母)。
押题解读
本考点为必考考点,多以简答题识图和实验探究等常见试题形式考查,建议掌握,属简单题或中度题。考查显微镜的镜头及其放大倍数 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制作叶片临时装片,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呼吸作用的概念,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呼吸作用的概念。
1.综合应用: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贝贝南瓜口感软糯,富含的胡萝卜素是普通南瓜的三倍以上,有降低血糖等功效。如图依次为大棚、贝贝南瓜及各项生理过程、晴朗的夏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变化曲线。请你学习致用:
(1)为提高坐瓜率,瓜农会将当日开放的雄花花药和雌花的柱头“对花”,该技术称为 。
(2)图三中生理过程C的变化曲线可以用图四中的 (“Ⅰ”或“Ⅱ”)来表示。
(3)利用塑料大棚控制生理过程C的强度,是提高南瓜品质的主要方法。王大爷将取暖用的蜂窝煤炉搬进大棚,升温的同时还可以提高 的浓度,南瓜植株在图四的C点时,表示图三中 生理过程的强度最大(填字母)。贝贝南瓜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4)图三中,南瓜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填字母)。其中对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的是 (填字母)。
(5)图五中,叶片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点 。(填字母)
(6)如果让其生长在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土壤中,白天升温急,夜晚散热快,结出果实甘甜如怡,主要原因是白天 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消耗 的有机物少,果实积累的糖分多。
2.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为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种植大棚蔬菜进行产业帮扶,科技工作者应用传感器监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分等,有效提高大棚蔬菜产量(图甲为晴朗的一天大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乙为植物三大生理活动示意图)。为了脱贫致富,某县的贫困户将鸡放入茶园饲养,茶园养鸡已经成了一种先进的放养模式,鸡可以在茶园里吃杂草,吃虫子,鸡粪则是茶树最好的天然肥料。请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回答问题:
(1)茶园中影响鸡生活的因素称为 因素,其中鸡和虫子间存在 关系。
(2)茶园中植物固定的能量可沿着 流向鸡,鸡粪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茶树再利用,该过程促进了茶园生态系统的 循环。
(3)大棚蔬菜根系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向上运输,主要用于图乙中的 (填“A”、“B”或“C”)过程。
(4)图甲曲线中,表示植物一天中积累有机物的是 段(填字母)。曲线Ⅰ在c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主要是由于植物叶片的部分 关闭。
3.某校项目式学习小组想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在连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密闭透明实验装置(忽略温度等因素对装置内气体体积等的影响):将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24小时,连接氧气检测仪,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二所示;图三表示该装置内的植物叶肉细胞发生的某些生理活动;图四中M是植物进行生理活动时通过气孔排出的物质。请据图综合分析作答:
(1)图一植物从营养液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作用,分析图一和图二可知,随着时间推移,红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 时(填时间)会移动到最右端。
(2)若图三中丙为氧气,请写出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反应式: ;在叶肉细胞中,乙代表的能量转换器为 ;当乙参与的生理活动强度大于甲时,对应的氧气浓度变化曲线是图二中的 段(填字母)。
(3)若周围环境光照强度为0,图四中M代表的物质可能是 。图三中不可能出现的过程为 (填数字标号)
(4)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为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图五),以下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______。
A.分类进行垃圾处理 B.步行或骑单车上学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夏天长时间开空调
4.如图是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深夜,叶片需要进入的①物质是 ;
(2)图中的③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 作用;
(3)图中的④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分细胞中与氧气结合,在 内被分解,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面对生态环境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近年来,中国在做好国内工作同时,推动达成并落实《巴黎协定》,作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承诺。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A、B、C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C1、C2、C3,是C中的三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植树造林有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原因是生态系统中的A可以通过[②]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 平衡。
(2)A还能将吸收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 作用进入大气中,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3)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若该生态系统遭到污染,体内积累的污染物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4)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要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请你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措施 。
6.绿色植物被称为“绿色的能量转化器”、“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和“天然的蓄水池”,这与植物的生理活动有关.如图表示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动,A、B表示叶肉细胞中的两个能量转换器,请据图回答:
(1)图中A代表的能量转换器为 ,该转换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作用.
(2)在B中进行的是 作用,为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 .
(3)如果在图中绿色植物的一段枝条上包裹透明的塑料袋,过一段时间会发现塑料袋壁上有水珠生成,这是植物 作用散失出来的,散失水分的门户是 ,
(4)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以对温室大棚内的农作物采取 措施(答一种即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密押预测四 生物圈中的人
1.人体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从外界摄取营养,吸收氧气,经循环运输抵达组织细胞,分解代谢后再将无用废物排除人体。下图是跟上述过程相关的系列结构,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一中发生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b能从肺泡进入血液,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产生气体a的生理活动主要在组织细胞的 中进行,该气体最终通过呼吸道排除人体时,肋间肌处于 状态。
(2)某同学的早餐食谱包括油条、馅饼、西红柿蛋汤和苹果,其中含有的脂肪成分首先会被图四中[ ] 的分泌物乳化成微粒,然后在③内彻底分解为 。
(3)图二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当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时,左右心室的状态为 ;蛋白质经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后,如果要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脑部,流经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4)图三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健康人的⑦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请写出①中葡萄糖从暂时离开血液到又回归血液的路径: (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若某人尿液中检测出葡萄糖,经核查肾单位没有发生病变,请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 。
(5)“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请结合图中各部特点,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
2.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学习,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即将结业。通过不断学习和动手实验,我们已经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如下图中,甲图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为人体眼球结构模式图。请结合两图及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用的是清水,但观察到的细胞都能保持正常形状。这主要是中图中[ ] 起到的支持作用。
(2)染色后,细胞各基本结构颜色深浅不同,你会发现甲图中[ ] 着色最深,其原因是里面有 。
(3)能观察到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是通过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使清晰的物像落在了乙、图中眼球的[ ] 上,刺激上面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并将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 ,形成了视觉。
(4)患近视的小明担心看不清显微镜中的物像,一直不敢摘掉眼镜。根据你现在的知识和经验知道:一般近视患者摘掉眼镜后,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清晰物像。
(5)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外面都有核膜包被,与细胞质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这样的细胞称为 细胞。
3.2022年2月,中国选手获得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的冠军。图甲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图乙是完成反射的结构示意图,图丙是脑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花样滑冰双人配合默契,需要运动员各个系统的协同作用,其中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图甲的结构④主要组成图乙的 (填字母),图乙的A主要由图甲的[ ] 组成。
(2)运动员优美高难的动作表现出极好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这说明运动员的[ ] 比普通人发达。
(3)听到音乐响起时,运动员开始一系列动作的展示,这属于 反射,由图丙中位于[ ] 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4)运动员成绩的提高离不开人体生理学的研究。牛蛙原产于北美洲和墨西哥等地,常用于神经生物学的实验。为了判断控制牛蛙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还是脊髓,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材料处理 施加刺激 实验结果
1 先破坏牛蛙的脑部 用刺激性液体碰触牛蛙后肢的趾尖 有屈腿反射
2 继续破坏牛蛙的脊髓 用刺激性液体碰触牛蛙后肢的趾尖 无屈腿反射
由实验结果可知,控制牛蛙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如果将实验步骤1和步骤2颠倒进行,能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
押题解读
本考点为必考考点,多以简答题识图和实验探究等常见试题形式考查,建议掌握,属简单题或中度题。考查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小肠的结构特点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血液循环 尿液的形成过程,细胞壁及其功能 细胞核的功能 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反射的类型。
1.为庆祝奶奶80岁生日,小华一家为奶奶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结合小华的见闻和下列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图示回答问题。
(1)小华为奶奶买的生日蛋糕中含有的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三大类营养物质是 。其中 在图中⑤处开始初步消化。
(2)小华的妈妈做的红烧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该物质需要在①分泌的 的作用下,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便于分解消化。
(3)小华的奶奶是糖尿病患者,她的体内最可能缺少的激素是 。该激素是由 (选填图中序号)中的胰岛分泌的。
(4)小华在吃饭时,被爸爸的一句话逗笑了,结果呛着了,连续咳嗽了好一阵。这是因为边吃饭边说笑,吞咽食物时咽部的 来不及盖着喉口,食物进入气管导致的。
2.下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1、2、3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血液与 之间的气体交换。流经肺后,血液中的 (选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图3中,与a内液体相比,b内液体不含 和 。
(3)图3中由肾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经静脉血管流回心脏,首先到达图2中[A] 。心脏内有 ,保证血液由按一定方向流动。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图表示,人和绿色开花植物之间物质的关联,其中a、b、c.d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绿色开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a,请写出该过程的反应式: 。a通过 运到植物体的各处器官。
(2)人体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a.a主要在消化道的 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最先进入心脏四中的 ,再运到组织细胞。
(3)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 (填“增大”或“减小”),于是b被吸入肺。
(4)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为d的运输提供动力。
(5)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可用图中 (填字母)表示。
4.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图一所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二所示膈肌不同运动状态示意图,其中a-g表示人体的某项生理过程,①、②表示血管。请据图回答:
(1)能够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器官是 ,参与该物质消化的消化液有 ,生理过程“a”表示的是 过程,写出完成该过程的主要部位与该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
(2)物质C的形成,所经过的两个生理过程依次是 和 。在物质C和物质B中所含有的相同物质的成分有 。
(3)生理过程c是通过 实现的,此时膈肌所处的状态为图二所示[ ] 。
(4)血管②与血管①相比,血管②中血液内含量明显升高的物质是 。
(5)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需服用消炎药物进行治疗,口服消炎药物到达其患处要经过心脏 次。
(6)图一中属人体排泄途径的有 (用图中字母表示)。
5.图是人体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外界空气通过呼吸运动到达人体肺部,在肺泡与[ ]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使含氧较少的 转变成含氧丰富的 。
(2)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是 ,体循环是指血液由[ ] 流出,最后汇集到[ ] ,流回右心房的过程。通过该循环,氧气到达组织周围毛细血管,经气体交换进入[ ] 参与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3)在血液运输的过程中,氧气由红细胞中的 携带。若该物质或红细胞的含量过少,将会出现脸色苍白、头晕、疲乏等症状,这种病症称为 。
6.图一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的主要器官是 (请填写图中的序号和结构名称)。
(2)图一中的①②③发炎时应及时治疗,否则病菌还可以通过图二中的 (请填写结构名称)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3)为保持正常听觉,我们应该注意用耳卫生。如果用指甲、发夹等在耳内掏挖,容易损伤 (请填写图中的序号)引起感染发炎,严重的还会造成 (请填写图中的序号和结构名称)穿孔出血,影响听力。
(4)很多年轻人喜欢用耳机听音乐,若时间过长、音量过大将会伤害内耳的 (请填写图中的序号和结构名称))中对声音敏感的细胞,对听力造成渐进性的永久伤害。
密押预测五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植物的生殖和遗传
小华特别喜欢在自家的温室大棚里养花和种植瓜果蔬菜,下图一、二分别是他在技术员李叔叔指导下进行的秋海棠育苗和南瓜育种过程部分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图所示秋海棠和南瓜的生殖方式分别属于 生殖和 生殖。(选填:有性;无性)
(2)参考以上图示,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比较内容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还是只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其他实例(各举一例即可)
(3)南瓜果实的白色和黄色是对相对性状,根据图二可以判断, 色是显性性状。若用H和h表示相关基因,则亲代①和亲代②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和 。
(4)南瓜果实的盘状和球状也是对相对性状。小华家现有白色球状和黄色盘状南瓜,他想获得黄色球状南瓜,你认为李叔叔建议他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
(5)请你试举一个利用其他方法培育生物新品种的实例(要求包含育种方法和生物名称):
2.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下图是豌豆花的结构及发育概念图,请完概念图并回答问题。
(1)结构①④名称:① ,② ,③ ,④ 。
(2)孟德尔用高、矮茎豌豆做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定律,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在遗传学上被称为一对 ,在自然条件下,豌豆是 (填“纯种”或“杂种”)。
(3)进行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时,对矮茎母本做了哪些人工处理? (答出2点)。
3.如表是对某家庭成员某些特征的调查结果,请根据调查结果回答问题:
人体的某些特征 父亲 母亲 女儿
眼睑的形状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有无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无耳垂
舌头能否卷曲 能卷曲 能卷曲 能卷曲
(1)表格中所涉及的单双眼皮、有无耳垂等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 .
(2)父母的舌头能卷曲,女儿的舌头也能卷曲,此现象被称为 .
(3)双眼皮和单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在遗传学上称为 .
(4)这对夫妇如果又生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是 ,其眼睑的形状可能是 .
(5)若双眼皮的基因为A,则控制父母眼睑形状的基因组成是 .
押题解读
本考点为必考考点,多以简答题识图和实验探究等常见试题形式考查,建议掌握,属简单题或中度题。考查植物的有性生殖 植物的无性生殖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遗传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传粉及其方式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生物的性状和遗传 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1.某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材料进行了三组遗传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基因用D、d表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代杂交组合 子代性状及数量
第一组 紫玉米×紫玉米 紫玉米粒798
第二组 黄玉米×黄玉米 黄玉米粒580、紫玉米粒190
第三组 黄玉米×紫玉米 黄玉米粒410、紫玉米粒387
(1)玉米粒中的 是新植物的幼体。
(2)玉米穗上缺粒的主要原因是 。
(3)玉米粒的颜色是由 控制的。
(4)控制玉米颜色的遗传物质在生殖过程中随着 传递给后代。
(5)第二组子代中黄玉米粒与亲代基因相同的几率是 。(用分数表示)
(6)若将第三组亲本的基因组成为 。
(7)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将cry1Ac基因转入到玉米中培育出了抗虫玉米,应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是 。
2.科学家将男、女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了如图的排序图。请据图回答:
(1)正常的人体细胞内有 染色体。
(2)决定图甲性别的染色体组成为 ,图乙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为 。
(3)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男孩(基因为aa),他们响应国家“二孩”政策,希望再生一个双眼皮的女孩。请写出生出女孩的几率和双眼皮女孩的基因组成: 。
3.豌豆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图是用豌豆所做的杂交试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开花前,用纸袋套住花蕊,最终也能产生种子,由此推测,豌豆的传粉方式是 。
(2)“杂交组合二”的亲代子叶都是绿色,子代的子叶也是绿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 。由图中杂交组合 可知,豌豆子叶的绿色是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3)若用R、r表示显、隐性基因,“杂交组合一”亲代中,子叶绿色豌豆和子叶黄色豌豆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
(4)“杂交组合三”的亲代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是 。“杂交组合三”的子代子叶黄色的豌豆中,含有隐性基因r的概率是 。
(5)科研人员利用 技术将某基因转入普通豌豆中,获得了豌豆新品种,这种变异属于 的变异。
4.人的棕色眼睛和蓝色眼睛是由一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下图是一个家族眼睛颜色的遗传情况,请据图回答:
(1)眼睛的棕色与蓝色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Ⅲ的9与10眼睛颜色不同在遗传学上称为 。
(2)由图中家族眼睛颜色遗传情况可推断,棕色眼球为 性状,1的基因型是 ,11的基因型是 。
(3)如果3和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眼睛颜色是棕色男孩的概率是 。
(4)在形成Ⅱ5的过程中,Ⅰ2的眼睛颜色基因 进入受精卵。而在形成Ⅲ15的过程中,亲代Ⅱ8的眼睛颜色基因 进入受精卵。
(5)图中家族正常受精卵中含有 条染色体,精子中含有 条染色体。
5.如图是人体生殖过程某对染色体的变化示意图,A和a表示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精子的基因组成是 (填“AA”或“A”),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 (填“aa”或“a”)。这是由于在形成精、卵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发生 (填“减半”或“加倍”)。
(2)若A和a是一对控制人体肤色正常和白化的基因,则图中父母所生的孩子属于白化病的 (填“患者”或“携带者”)。
(3)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为了减少后代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我国法律规定禁止 。
6.如图甲表示人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图乙表示伴随生殖过程中控制某一相对性状的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的传递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生命的起点是① ,正常情况下,它是由精子和卵细胞在 结合形成。胎儿是在妈妈的子宫内生长发育,发育所需营养通过脐带和 从母体获得。
(2)女儿的长相与父母都有差异,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之为 。
(3)假定A表示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表示控制单眼皮的基因,双眼皮与单眼皮称为 性状,根据图乙标注的基因可知该父母关于眼皮的性状表现是 ,若这对夫妻再生一个孩子,孩子是双眼皮的概率是 。
密押预测六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和“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下图中甲是三江源某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乙是黑颈鹤(又被称为“鸟类大熊猫”)。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作为生态系统,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含雪豹的食物链有 条。
(2)三江源拥有冰川雪山、高海拔湿地、荒漠戈壁、高寒草原草甸等高寒生态系统,这是生物多样性中 多样性的具体体现。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严重威胁,请你为此提出一条可行的保护措施 。
(3)黑颈鹤是生活在三江源的众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之一,也是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鹤类,它每年农历九月从青藏高原飞到云南昭通大山包等地越冬,第二年三月飞回去。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黑颈鹤的迁徙行为属于 行为。
2.2020年我国已经基本消除贫困县,贫困村,“两不愁,三保障”使曾经的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改善;同时政府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图是某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构建的庭院生态系统结构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请写出该庭院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2)沼气池中甲烷杆菌将粪和菜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等物质供人类利用,甲烷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3)该庭院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4)屏边的大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66万亩,保护区有记载的野生植物331科1539属4765种,野生动物35目111科555种,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l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8种、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2种,闻名世界的云南八大名花,这里就有七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 的多样性
(5)要保护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中动植物的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是 。
3.鱼缸造景是热带鱼饲养与种植水草的基础上新兴起来的一项艺术。图一是在鱼缸造景中常使用的一些生物,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完《多彩的生物世界》后,对其中的植物进行了分类如图二,并对其中的四种动物制作了分类检索表,如图三。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中的四种植物名字中均带有“藻”,而真正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填字母)。
(2)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中的植物“苔”与图中 (填字母)所属类群相同,它对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C山椒藻学名叫槐叶萍,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它的两片叶舒展于水面上。茎细长,在沉水叶的基部着生孢子,它属于孢子植物中的 植物。
(4)D金鱼藻的花很小,是单性花。雌花具有一枚雌蕊,雌蕊中含有长卵形的子房、故而它属于植物中的 植物,该植物类群与云杉最大的区别是该类群 。
(5)请据图三分析,沼虾在检索表中的对应位置是 (填字母),Q代表的生物应该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动物,S代表的生物的运动器官是 。
押题解读
本考点为必考考点,多以简答题识图和实验探究等常见试题形式考查,建议掌握,属简单题或中度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尝试对动物分类。
1.塞罕坝被誉为“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努力,塞罕坝由荒原变成万顷林海,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图是塞罕坝生态系统的一角,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注:①~④表示生理过程)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图中猫头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 。
(3)生态系统中青蛙的发育方式为 发育;按照体内有无 ,将蝗虫与其他动物分成两类。
(4)与曾经的荒原相比,现今的塞罕坝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结构更加复杂, 能力增强。
2.生物分类就是依据某一标准将生物分门别类,即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生物或生物结构归为一类。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如图是将不同生物分为A、B、C、D四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将细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归为A类,依据是它们都是 。
(2)将衣藻和葫芦藓、小麦、大豆归为B类,依据是它们都属于 。将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归为D类的依据是 。
(3)如果把B类生物分为衣藻、葫芦藓和小麦、大豆两类,则分类的依据应该是 ;若进一步对小麦和大豆分类,科学的分类依据是 。
(4)C类生物同属于动物,若依据体温是否恒定可分为 两类。
(5)上述资料说明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的多样性。
(6)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3.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雪豹、牦牛等众多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下图是三江源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生物成分中的 和非生物成分。
(2)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雪豹、狼和金雕的数量减少会造成高原植物数量 (选填“增加”或“减少”)。
(3)雪豹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自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4)三江源拥有冰川雪山、高海拔湿地、荒漠戈壁、高寒草原草甸等高寒生态系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 多样性。此国家公园中有野生陆生脊椎动物270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由 多样性决定的。
(5)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威胁,保护此地区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该措施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能力,三江源再现美丽景象。
4.湖景美如画,人鸟共蓝天。美丽的衡水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一、二级重点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截至2023年底,衡水湖的鸟类由建区时的283种增加到334种,青头潜鸭、大鸨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由7种增至21种。2024年1月,衡水湖入列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下图为衡水湖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 。衡水湖中鸟类种数的增加,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的提升。
(2)青头潜鸭是环境质量的“指标生物”,影响衡水湖中青头潜鸭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阳光、温度、水等称为 因素。
(3)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能量的最初来源是 ,鲫鱼、沼虾、绿头鸭等生物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都属于 。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 。
5.学过动物的类群后,有同学统计了以下动物,请根据图回答。图中动物依次是a.蜘蛛、b.水螅、c.蝗虫、d.蚯蚓、 e.家鸽、f.鱼、g.蜥蜴、h.虎、i.青蛙、j.蚂蚁、k.涡虫。
(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 , 家鸽、鱼、蜥蜴、虎和青蛙可分为一类,则图中水螅、蝗虫、蚯蚓都属于 。
(2)a、c 、j都是节肢动物,体表都有坚韧的 ,其作用与[ ]动物的角质鳞片相似,这种动物的 过程与青蛙相比,彻底摆脱水的限制,更适应陆地生活。
(3)图中动物呼吸时能在肺中发生气体交换的有 (填字母),其中具备辅助呼吸器官的是 (填字母)。
6.草原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其营养成分简单,极易遭到破坏。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并建立了相关的自然保护区,还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措施,许多遭到破坏的草原生态系统逐渐得到恢复。下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二为图一中某条捕食食物链各环节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的组成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捕食食物链。
(2)请写出图一中与图二相对应的捕食食物链: 。
(3)若该草原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则在图一中 体内积累得最多。
(4)图二中,由于某种原因,丙的数量明显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明显变化。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这种影响并不明显,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5)“建立相关的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 的多样性。
密押预测七 健康地生活
1.随着暑期的接近,同学们最讨厌的苍蝇蚊子也如影随形,如右图有两个可爱的小宝宝:天使和帅哥,由他们和蚊子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请根据你所学的有关免疫与健康的知识给他们做出回答吧!
(1)小天使这几天患了疟疾,在熟睡时,一只蚊子叮咬了他,然后又飞到隔壁咬了邻居的孩子小帅哥,结果致使小帅哥也患上了疟疾.在传染病传播的过程中,小帅哥属于 ,致使小帅哥生病的蚊子所携带的疟原虫属于 .
(2)疟疾在人群中传播,它具有 和 等特点.
(3)小帅哥出生的第二天就接种了乙肝疫苗,接种的疫苗实际上就是 ,它可以诱导人体产生 ,以达到预防的目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4)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医生对“天使”进行打针、吃药等具体治疗属于 ;健康人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 .
(5)同学们学习了免疫与健康的知识,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制定一条在教室内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
2.脊髓灰质炎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儿童。我国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消灭了脊髓灰质炎、著名医学家顾方舟(1926-2019)做出了巨大贡献,
(1)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 ,如图为其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序号 表示其遗传物质。
(2)目前对脊髓灰质炎没有特效药,接种疫苗显得尤为重要。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这属于 。
(3)科学家使用灵长类动物活组织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而不使用培养基培养,是因为病毒只能 在活细胞中。
(4)顾方舟团队于1960年研制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属于 (填“灭活”或“减毒”).疫苗。
(5)脊髓灰质炎疫苗进入人体内,作为 刺激人体的 细胞产生抗体,这属于 免疫。
3.综合应用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维护健康四大基石:平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请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学的角度分析,2019年武汉感染新冠病毒的肺炎患者被称为 。
(2)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专家建议“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家中注意通风是预防新冠病毒的关键”,这属于 。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
(3)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主要的原因是 。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发的原因之一是健康人体内缺少抵抗该病毒的 ,不能发挥 (选填“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5)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和用药知识,对于救死扶伤具有重要意义、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打过“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 术。遇到外伤出血的患者,需要及时止血。受伤部位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应在 端按压止血。
(6)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 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此类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也与 有关。
押题解读
本考点为必考考点,多以简答题识图和实验探究等常见试题形式考查,建议掌握,属简单题或中度题。考查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抗原和抗体 计划免疫及意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人体的三道防线 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计划免疫及意义。
1.据中央电视台2017年11月17日报道,我市某中学发生群发性肺结核事件确诊病例29人,疑似病例多人。疫情发生后,国家卫计委立即派专家进入学校,指导肺结核的防治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①④对确诊者送医院治疗;②对相关的30多人进行预防性服药;③对寝室,教室,食堂等场所进行喷药消毒;④及时解决住院学生的医药费;⑤学校改善伙食,加强营养,并号召全校师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由于措施得力,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根据上述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肺结核属于传染病,其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分别是: 。
(2)上述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有哪些?(填代号) ;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哪些?(填代号) 。
(3)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其原理是:卡介苗接种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 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病原体)的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合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4)假如你的同学患了肺结核,你将怎么办? 。
2.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2月1日宣布,巴西密集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关系。寨卡病毒被认为可能造成大批婴儿脑发育不全,与三聚氰胺造成的大头娃娃相反,这次产生的是许多小头症。寨卡病毒源自非洲,通常经蚊子叮咬传播,会引起寨卡热,其症状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但极少有严重病例发生。寨卡病毒正在美洲“爆炸式”传播,预计该病毒可能在美洲感染三四百万人。预防和控制寨卡病毒的有效手段是去除和改造蚊虫孳生地,减少蚊子与人接触的机会。第31届夏季奥运会定于2016年8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然而寨卡病毒流行引发担忧,但奥运会不会因寨卡病毒而取消。巴西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雅克 瓦格纳建议,孕妇尽量避免前往巴西观看奥运会。
(1)新生儿小头症是一种什么类型的传染病? 。塞卡病毒属于新生儿小头症的病原体,其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从预防传染病措施看,对临床确诊新生儿小头症的孩子进行隔离治疗分别属于防治传染病的什么措施? 。
(3)巴西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雅克 瓦格纳建议,孕妇尽量避免前往巴西观看奥运会。属于防治传染病的什么措施? 。
(4)若新生儿小头症疫苗研发成功,那么注射的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 ,它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
(5)为塞卡病毒,某些同学自己购买了一些冲剂,其包装袋上印有“OTC”字样,这种药属于 。(填“处方药”或“非处方药”)。
3.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 乏力 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病初常有发热现象 下图甲表示甲型肝炎的感染过程,图乙表示人体对甲肝病毒的免疫作用,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甲型肝炎属于 (选填“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病,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水和食物属于
(2)甲肝病毒在60℃下30分钟 80℃下5分钟或100℃下1分钟,才能完全失去活性 所以,人们在食用贝蟹等食物时应该
(3)侵入人体的甲肝病毒会刺激细胞【A】即淋巴细胞,产生物质【B】 ,【B】可以识别并消灭甲肝病毒,这种免疫作用是 (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4.当前,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累计确诊感染人数超过5亿。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政府采取核酸检测、强化疫苗和药物研发等措施,有效遏制了国内疫情的爆发。
(1)各地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阻断疫情传播。下列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填数字)。
①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治疗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③及时开窗通风④积极进行体育锻炼⑤隔离核酸检测出的无症状感染者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 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图一是新冠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变异株均由图中 (填数字)的突变引起。
(3)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图二是病毒侵入人体的免疫过程示意图,发挥作用的细胞A、B分别是 、 。
(4)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时,若提取康复者的血清输给患者,有助于患者康复,因为血清中含有 。有人说现有的抗生素可杀灭患者体内的新冠病毒,你对此说法的观点是 (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
5.依据下列材料,分析回答:
2014年3月24日是第十九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将今年的宣传主题确定为“你我共同参与, 依法防控结核”。
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造成人类死亡最多的慢性传染病。由分枝杆菌(又称结核杆菌)导致。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结核的治疗以化学治疗为主,其原则为: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另外接种卡介苗、积极参加锻炼,可以有效预防该病。
(1)结核杆菌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的区别是 。
(2)患者出现“咯血”症状,说明肺泡周围缠绕着丰富的 。
(3)在肺结核的化学治疗中,“早期”的目的是做到早发现、早治愈,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三个措施中的 ;“联合”用药是指在治疗过程中,需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以避免单独使用一种抗生素导致结核杆菌在短期内对该药产生耐药性,致使治疗失败。从遗传学分析,之所以能够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是结核杆菌发生了 。
(4)接种卡介苗后,之所以能够有效预防该病的原因是,在体内产生了一种能够抵抗结核杆菌的特殊物质,在免疫学上,被称为 ,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6.材料分析题:
第64届世界卫生大会于2011年5月16日在日内瓦举行。本次会议的议题包括流感疫情的防控、流感病毒和疫苗的共享、慢性病的防治等。其中慢性病(指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统计,仅我国每年就有370万人因慢牲病死亡。为了远离疾病,专家建议禁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请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中提及的“健康”主要是指 。(选填“生理健康”或“心理健康”)
(2)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可能导致 分泌不足,诱发糖尿病。
(3)吸烟是一个慢性致病的过程,它直接影响 系统的功能。
(4)流感病毒和疫苗作为 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5)除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及生活习惯外,你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密押预测八 实验探究
1.家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昆虫,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家蚕在生长过程中吐出的丝可以加工成丝绸,因此成为了人们喜爱养殖的一种经济类昆虫。某生物兴趣小组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家蚕卵,展开了对家蚕的观察和实验。小组成员探究了某种环境条件对家蚕卵孵化的影响,并进行了如下的数据记录: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蚕卵数(个) 100 100 100
培养温度(℃) 16 20 30
孵化出幼虫所需天数(天) 10 9 8
孵化率(%) 90 98 68
(1)根据表格判断,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从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 ℃。
(3)家蚕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采食桑叶的阶段为 。
(4)家蚕的发育过程和蝗虫的发育过程相比,区别是 。(答出一条即可得分)
2.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上浮。
【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 NaHCO3溶液(可分解释放CO2)、注射器、打孔器、如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都能下沉;
步骤二:在每组的三个烧杯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 NaHCO3溶液(不考虑溶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每个烧杯10片;
步骤三: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下表(单位:秒)。
组别 NaHCO3相对浓度
50 100 150
低光强组 968 801 720
光强组 883 632 498
高光强组 767 476 355
请回答:
(1)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 。
(2)实验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分析本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4)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 。
3.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蓝蓝进行了如下实验:把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纸片把A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个小时,然后将暗处理的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处理后如图:
(1)实验前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中原有的__________运走耗尽。
(2)图乙中,叶片进行脱色时应选用装置[ ],加热后,叶片的绿色部分变成__________。
(3)图甲中,加碘液处理后发现银边处__________,A处__________,其它处____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押题解读
本考点为必考考点,多以简答题识图和实验探究等常见试题形式考查,建议掌握,属简单题或中度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及实例,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1.某科研团队为了探究天然植物的抑菌效果,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分别取一定量的新鲜大蒜、大葱、生姜、洋葱压榨成汁,经处理后取上清液作为实验所用。
②在均匀涂抹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两组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均匀涂有等量无菌水大蒜汁、大葱汁、生姜汁、洋葱汁的大小相同且无菌的圆形滤纸,盖上培养皿盖,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③培养2天后,测量每个抑菌圈(无细菌生长区域)的直径大小,每组实验重复3次,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图所示(已知对照组即涂有无菌水的滤纸周围没有形成抑菌圈)。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分析图甲、乙实验数据可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佳的是 。
(3)根据图甲,乙的实验数据及对照组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通过本实验能不能得出“生姜也可以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这一结论? (填“能”或“不能”)。
(5)科学研究表明,大蒜中主要的抑菌成分是大蒜素。完整的大蒜瓣破坏后才会形成大蒜素。大蒜素活性会随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根据以上资料,请写出在生活中能充分发挥大蒜抑菌效果的食用方法: 。
(6)若想进一步探究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大蒜汁的抑菌效果,使用上述实验备用的大蒜汁,其他步骤如下:将大蒜汁分别置于 的水浴锅中加热相同时间,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将灭菌的圆形小滤纸片在无菌水和不同处理后的大蒜汁中浸湿,再分别置于涂有大肠杆菌的培养皿中,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大小。
2.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表.试回答: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平均心率(次/分) 10℃ 281 191 192 187
20℃(室温) 288 286 289 291
30℃ 401 408 398 296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2)表中有错误数据的组别是 .
(3)实验数据有误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引起的,为什么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会引起数据错误? .
3.图是孟德尔杂交实验之一,将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收获到种子,种子种下去获得子一代,结果子一代有的是高茎,有的是短茎。请分析作答:
(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称为 ,它们是由 控制的。
(2)如果用 D 表示高茎基因,d 表示矮茎基因,则亲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
(3)如果想进一步探究子一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DD 还是Dd,实验方案:将子一代自花传粉,收获的种子种下去,观察子二代植株的茎的高矮,如果出现矮茎植株则子一代基因组成是 ;如果全部是 ,则子一代基因组成是 DD。
4.生活中乱丢过期药品是否会对周边生物和环境造成影响?生物学兴趣小组开展了“过期的感冒灵颗粒溶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怎样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四个烧杯,分别加入80ml、60ml、40ml、20ml蒸馏水。再分别加入一小包过期感冒灵颗粒,充分搅拌溶解,得到A、B、C、D四种浓度的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
第二步,选取50粒相同且饱满的水稻种子,均分并平铺放入编号1—5的相同培养皿中。
第三步,向1号培养皿加入适量清水,向2、3、4、5号培养皿分别加入 的A、B、C、D四种浓度的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将5个组同时放置于25℃环境中恒温培养。
第四步,每隔24小时,将各培养皿中的液体倒净,并重复步骤“第三步”, 以确保液体浓度基本不变。
第五步,7天后,统计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如下表所示。
组号 1 2 3 4 5
种子发芽率 90% 60% 50% 30% 10%
(1)兴趣小组探究的实验变量是: 。
(2)请将实验步骤“第三步”补充完整。
(3)在坐标图内完善4、5组实验结果的柱形图 。
(4)为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除了每组选用10 不是1粒种子外,还应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实验。
(5)通过对上述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 。
5.我国的新冠疫苗研发工作走在世界前列,疫苗早已完成了动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阶段,近一年来,不少疫苗生产工厂都在专家指导下建立流水线进行批量生产。为了检验甲、乙两厂疫苗的效能,某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分组:将40只健康的小白鼠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处理:
甲组:注射适量甲厂疫苗,30天后注射适量新冠肺炎病毒;
乙组:注射适量乙厂疫苗,30天后注射与甲组等量的新冠肺炎病毒。
实验结果:甲组比乙组发病率低。
请根据实验分析回答:
(1)该实验中,两组小白鼠的数量、品种、大小、健康状况基本相同,且雌雄比例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2)该实验的变量是 。
(3)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甲厂疫苗比乙厂疫苗免疫效能更 (填“强”或“弱”)。
(4)在医学实验中,常采用小白鼠作为实验材料代替人体,这是因为小白鼠和人都是 (填动物类群)动物,有一定的相似性。
(5)有人提出可利用抗生素为患有新冠肺炎的小白鼠进行治疗。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你认为这种观点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6.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原产地 栽培地
第一组 海拔500米 a组海拔500米
海拔500米 b组海拔3000米
第二组 海拔3000米 c组海拔500米
海拔3000米 d组海拔3000米
(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 引起的。
(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 ,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 。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 (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
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湖北新中考临考分板块密押预测】生物
(高分的秘密武器:终极密押+押题预测)
密押预测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密押预测二 生物与环境 9
密押预测三 被子植物的一生及三大生理作用 20
密押预测四 生物圈中的人 31
密押预测五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44
密押预测六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58
密押预测七 健康地生活 70
密押预测八 实验探究 81
密押预测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图中甲、乙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图丙为显微镜的结构,图丁是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视野,图戊己分别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乙中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2)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左眼应注视[ ] ,同时转动 ,直到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止。
(3)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所以“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这种辣眼睛的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的 中。
(4)在图戊、己中,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结构是[ ] ,能够将化学能转化成细胞可利用能量的结构是[ ] 。
(5)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该结构中都含有形态和数目都一定的 。
【答案】(1)生理盐水 稀碘液
(2) ①目镜 反光镜
(3)液泡
(4) [f]叶绿体 [c]线粒体
(5) [d]细胞核 染色体
【分析】如图丙所示: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转换器,④物镜。
如图戊己所示:a细胞膜,b细胞质,c线粒体,d细胞核,e液泡,f叶绿体,g细胞壁。
【详解】(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甲代表滴,滴加生理盐水,目的是避免细胞变形;乙为染,染色时滴加碘液,便于观察。
(2)对光时,转动②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③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择较大的光圈,眼睛注视①目镜,同时转动反光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对光成功。
(3)e液泡中有细胞液,含有色素和味道,所以剥洋葱辣眼睛的物质来自于液泡。
(4)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f】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细胞中的【c】线粒体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
(5)【d】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2.实验探究题:图甲是显微镜的结构图,图乙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细胞的物像。据图回答:
(1)图甲中与调节光线强弱相关的结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⑤] 。
(2)对光时,转动[②] 使显微镜上的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图乙中的 (填序号)。
【答案】(1)反光镜
(2)转换器
(3)C
【分析】图甲中:①是目镜,②是转换器,③物镜,④遮光器,⑤反光镜,⑥是粗准焦螺旋,⑦是细准焦螺旋;图乙中A是血细胞,B是口腔上皮细胞,C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D是叶肉细胞,据此回答。
(1)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⑤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当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当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2)对光步骤:转动②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④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最后转动⑤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由图乙的细胞物像可知: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图乙中的C,有细胞壁。
3.如图中,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人体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A细胞是 .
(2)A细胞通过 形成B.在此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进行了 的复制.新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遗传物质与母细胞的遗传物质是 (“相同”、“原来的两倍”、“原来的一半”)的.
(3)B通过 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人体的血液属于 组织.
(4)人体内具有保护和分泌作用的一种组织是 .
【答案】 受精卵 细胞分裂 染色体 相同 细胞分化 结缔 上皮组织
【分析】(1)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复制加倍,然后平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形成的细胞和原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2)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
(3)图中,A受精卵、B细胞群、C四种组织、D器官、E系统.
【详解】(1)如图可知,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是由一个A受精卵发育来的。
(2)A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B,使细胞数目增多,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首先染色体要完成复制加倍,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使新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原来细胞内的染色体保持不变。
(3)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些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人体等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4)人体等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和呼吸道的内表面等。
押题解读
本考点为必考考点,多以简答题识图和实验探究等常见试题形式考查,建议掌握,属简单题或中度题。考查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核的功能,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细胞的分裂细胞分化人体基本组织的类型。
1.图表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与观察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
(1)在使用低倍镜观察时,发现视野较模糊,应调节 。
(2) (填序号)表示染色的步骤。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时,第一次看到的物像如图⑤所示,应将装片向 移动后才能达到⑥的效果。此时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读数分别是“10×”和“10×”,这些细胞被放大了 倍。若换用“10×”和“45×”的显微镜进行观察,会发现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填“增多”或“减少”)。
【答案】 细准焦螺旋 ③ 右下方 100 减少
【分析】在制作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详解】(1)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结构是细准焦螺旋。
(2)如图中所示:①是“展”。②是“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③是“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题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10×”,则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数目越少,体积越大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注意事项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图1为某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图2是用于观察的显微镜,图3为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和目镜。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要使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调节图2中的[ ]所示结构;要使视野③变为视野④,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要使视野中所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数量最多,显微镜放大倍数是 。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 。
(3)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看,洋葱鳞片叶表皮是 。
【答案】 ① 右下 100 清水 组织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使用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首先明确显微镜的构造,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像是倒像;低倍换高倍时转动转换器,转成高倍镜头;视野有点模糊,在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等。
【详解】(1)图1中要使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调节图2中标号①细准焦螺旋所示结构;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要使视野③变为视野④,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由丙图可知物镜中视野④放大倍数小,视野范围大,看到细胞数目多,物像小;目镜中视野⑦大倍数小,视野范围大,看到细胞数目多,物像小;要使视野中所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数量最多,应该选④、⑦组合,显微镜放大倍数是10×10=100。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看,洋葱鳞片叶表皮属于保护组织,是组织层次。
【点睛】解此类综合题时,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首先应弄清图形所反映的问题,其次弄清要解的问题,弄清基本概念及其关系,并能联想与和运用图示信息的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步骤来分析、思考,找出正确答案。
3.右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的 (填编号)这些结构是人的神经细胞也具有的.
(2)图中的 (括号内填编号,横线上写相应的名称,下同)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3)该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存在于【 】 之中。
(4)如果要你面出一个细胞,图中比较暗的地方,应该用铅笔 来表示。
【答案】(1)②④⑥
(2)细胞核
(3)细胞质 (4)点上细点
【详解】(1)人的神经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②细胞膜、④细胞核、⑥细胞质;
(2)生物的遗传物质在④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3)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在细胞质中,该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与叶绿体;
(4)用铅笔点点来表示明暗,暗的地方点密集,亮的地方点比较疏松。
4.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立体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代表动物细胞的是 图,与图乙相比,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多了 (填细胞器名称)。
(2)图甲中①所示的结构是 ,其中的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3)图中⑤所示结构具有 的功能。
(4)植物、动物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答案】 乙 细胞壁和液泡 液泡 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线粒体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 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观图可知:①液泡、②细胞核、③细胞质、④线粒体、⑤细胞膜、⑥细胞壁,解答即可。
【详解】(1)甲图比乙图多了细胞壁和液泡等结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所以,甲图代表的是植物细胞,乙图代表动物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多了细胞壁和液泡。
(2)植物细胞的液泡里面有细胞液,细胞液内溶解酸甜苦辣的一些物质及色素。
(3)图中⑤所示结构是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4)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是植物、动物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
【点睛】熟练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和联系。
5.“海水稻”是一种在海边滩涂等地生长、耐盐碱能力强的特殊水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代“海水稻”最高亩产超过600千克,中国的数亿亩盐碱地,都有望变成米粮仓。如图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若A表示细胞经过a过程形成B1~B5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则a过程为 。
(2)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3)“海水稻”能阻止多余盐分进入细胞,这是 (填细胞结构)的功能。
(4)“海水稻”的结构层次可概括为: → →器官→植物体。
【答案】 细胞分化 器官 细胞膜 细胞 组织
【分析】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详解】(1)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如植物的分生组织,保护组织等。因此,若A表示细胞经过a过程形成B1~B5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则a过程为细胞分化。
(2)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3)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因此,“海水稻”能阻止多余盐分进入细胞,这是细胞膜的功能。
(4)细胞是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植物体。因此,“海水稻”的结构层次可概括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的特点。
6.如图,根据“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的实验,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进行该实验时,不需要用到下列哪些器材和药品? (填数字序号)。
①载玻片 ②生理盐水 ③镊子 ④清水 ⑤酒精灯 ⑥滴管
(2)欲使观察到的范围最大,应选用图中的 号镜头安放在镜筒上,选择图中的 号镜头安放在转换器上。(填图中对应的数字)。
(3)以上甲、乙两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形,观察效果都不好,要避免出现图乙所示的情况,操作时要 。
(4)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图丙,若要达到图丁的效果,需要进行下面这些操作,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序号填写)
①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向左移动装片
【答案】(1)②和⑤/⑤和②
(2) ① ④
(3)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展平
(4)③①②
【分析】(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2)图中:①和②是目镜, ③和④是物镜,甲图出现气泡,乙图细胞之间重叠,丙图为低倍镜视野,丁图为高倍镜视野。
【详解】(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能滴加生理盐水,否则会使细胞皱缩,影响观察,因此只能滴加清水,该实验操作不需要加热,故不用酒精灯。因此进行该实验时,不需要用到的器材和药品是:②生理盐水和⑤酒精灯。
(2)图中①和②是目镜, ③和④是物镜,显微镜的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因此欲使观察到的范围最大,应选用图中的①号镜头安放在镜筒上,选择图中的④号镜头安放在转换器上。
(3)以上甲、乙两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形,观察效果都不好,因为甲图出现气泡,乙图细胞之间重叠。要避免出现图乙所示的情况,操作时要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展平。
(4)丙图为低倍镜视野,丁图为高倍镜视野,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图丙,若要达到图丁的效果,先将玻片向左移动,使物像处于视野中央,因为显微镜看到的是倒像,物体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再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最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向左移动装片、①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密押预测二 生物与环境
1.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成分,A、B、C是乙中存在吃与被吃关系的四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各生物成分参与碳循环的相关生理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 食物链: 。
(2)生态系统具有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能量的流动取决于甲的生理活动[ ] 。
(3)丙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
(4)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增长而基本维持原状。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将很难恢复原样了。以上事实体现的生物学观点是 。
【答案】 甲→C→B→A 太阳能 ②光合作用 分解者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或生物影响环境等合理即可)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3)由图可知:甲生产者、乙消费者、丙分解者。
【详解】(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A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所以图中构成的食物链为:甲→C→B→A。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叫能量流动。能量流动取决于图中绿色植物的②光合作用。
(3)丙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制造有机物。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
【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正确书写、能量流动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解答此题关键。
2.如图是某一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及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A、B分别代表 ,D对应于图2的 。
(2)图1中碳元素通过过程[ ] 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
(3)请写出图1中的一条食物链 。
(4)图2中的丁对应于图3能量金字塔中的 ;如果大量捕杀丙,则甲的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过程是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答案】 生产者、分解者 乙 ⑤ 光合作用 A→D→E ① 先增加再减少最后稳定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分析】从图1分析可知,A是生产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B是分解者,D、E是消费者,其构成的食物链是A→D→E;图2中丁是生产者、甲乙丙是消费者,其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一个个体的增加或减少会对其它个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据图3可知①生产者-丁,②初级消费者-乙,③次级消费者-甲,④三级消费者-丙。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等。生物部分的物质和能量最终都来自于非生物部分,生产者将从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物质构成生物体,并使这些物质进入食物链。生物死亡后,其遗体经分解又返回到无机环境中成为了非生物部分。据图1可知,A是生产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B是分解者,D、E是消费者,其构成的食物链是A→D→E;图1中的D在其食物链丁→乙→甲→丙中处于第二营养级,因此对应图2中的乙。
(2)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参与物质循环,图1中A是生产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碳元素通过⑤光合作用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
(3)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状联系就是食物链,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图1中:A是生产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B是分解者,D、E是消费者,所以食物链为:A→D→E。
(4)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图3中①为生产者,故图2中的丁生产者对应于图3能量金字塔中的①;如果大量捕杀丙,则甲由于没有了天敌,其数量会增加,后又因为食物缺少,数量又会下降,最终会维持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3.我市非常重视保护泰山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的愿景。下图是泰山某地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山雀与蜘蛛的关系是 ,体温恒定的脊椎动物是 。请写出与鼠有关的食物链 。
(2)研究人员在上述生态系统中,分别在A、B、C三个区域采集相同面积、相同重量的表层泥土样本,收集其中5种动物并称量其重量,结果如下图:
B、C区域与A区域相比, 的重量增加了,依据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原因可能是 。分析B、C区域中5种动物的重量变化,推断化学药物X和Y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 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为保护环境,在既不伤害天敌又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以利用 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答案】(1) 竞争和捕食 山雀、鼠/鼠、山雀 植物→鼠→蛇
(2) 跳虫 蜘蛛数量减少 种类和数量 生物防治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1)由图示可知,山雀吃蜘蛛,是捕食关系。同时山雀和蜘蛛都吃甲虫幼虫,是竞争关系。所以山雀与蜘蛛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体温恒定是指动物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类动物称为恒温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所以,题图的生态系统中,山雀和鼠的体温恒定。
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与鼠有关的食物链为植物→鼠→蛇。
(2)分析题中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可发现B、C区域与A区域相比,跳虫的重量增加了,也意味着其数量也增加了。根据题图食物网分析,捕食跳虫的只有蜘蛛一种生物,故只有蜘蛛的数量减少,跳虫的数量才会增加。
分析题中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可发现B区域与A区域相比,只有跳虫的数量增加了,蜘蛛、蜗牛、甲虫幼虫和鼠妇的数量都减少了;C区域与A区域相比,蜗牛的数量为0,只有跳虫的数量略有增加,蜘蛛、甲虫幼虫和鼠妇的数量都减少了。由此,推断化学药物X和Y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不污染环境,成本低,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押题解读
本考点为必考考点,多以简答题识图和实验探究等常见试题形式考查,建议掌握,属简单题或中度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含义及特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尝试对动物分类。
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统一的整体。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①~⑤表示生理过程;图二中I~IV为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农药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类别 土壤 Ⅰ Ⅱ Ⅲ Ⅳ
农药含量 (毫克/100克) 0.0012 0.045 0.024 0.003 0.009
(1)图一中,该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光能是通过 (填数字)过程实现的。 (填标号)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图一中的动物所属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生物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共有 组。
(3)表中的生物构成了图一中含有蝗虫的一条食物链,则II对应的生物为 。该生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有 (列举一条)。
(4)一般情况下,图一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 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答案】 ② 丙 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 3 食虫鸟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自动调节 种类
【分析】分析题图,甲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乙是生产者、丙是分解者,①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③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④表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分解者的分解有机物的作用。
分析题表,农药能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农药的含量越高。故可推测表中包含的食物链为:Ⅲ(生产者)→Ⅳ→Ⅱ→Ⅰ。
【详解】(1)图一中,该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光能是通过②光合作用过程实现的。丙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可以参与到物质循环中。
(2)图一中的动物所属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节肢动物(蝗虫、蜘蛛)、两栖动物(青蛙)、爬行动物(蛇)、鸟类(食虫鸟、猫头鹰)。生物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共有3组,即:食虫鸟与蜘蛛,青蛙与蜘蛛,猫头鹰与蛇。
(3)农药能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农药的含量越高。故可推测表中包含的食物链为:Ⅲ(第一营养级,生产者)→Ⅳ(第二营养级,蝗虫)→Ⅱ(第三营养级)→Ⅰ(第四营养级)。图一中含有蝗虫的一条食物链,则II对应的生物为是食虫鸟。该生物(蝗虫)所属类群是节肢动物,主要特征有节肢动物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列举一条即可)。
(4)一般情况下,图一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点睛】本题以模式图、数据表格的形成,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链食物网等知识点,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以上知识,正确解题。
2.如图为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的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 a).据图回答问题:
(1)该图中的食物链是 (用字母表示),该生态系统在图中没有体现出来的成分是 。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J/(cm2 a).
(3)营养级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A营养级的能量没有全部流向B的原因除未利用外,还有 和 。
(4)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人类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主要是 。
【答案】 A→B→C 非生物成分 464.4 13.5%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被分解者利用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即:A→B→C;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所以该生态系统在图中没有体现出来的成分是非生物成分。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A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由图可知A固定的能量是 464.4J/(cm2 a)。
(3)已知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能量是464.4J/(cm2 a);B是初级消费者,其同化的能量是62.8J/(cm2 a),所以营养级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是62.8÷464.4=13.5%,传递效率低的原因除未利用外,还有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和被分解者利用。
(4)由图分析营养级越高,能量越低,所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主要是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本次环境日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②③④⑤代表生理过程;图二中的A、B、C、D四种生物组成此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据图回答:
(1)图一中有 条食物链,图二中B代表图一中的 。
(2)图一中,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最终来源是 ;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是 。
(3)图中动物所属类群从低等到高等排序是 。
(4)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的原因是 。
(5)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世界环境日”作出什么贡献? 。
【答案】(1) 6 蝗虫
(2) 乙 ①③④
(3)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
(4)生物种类多,自动调节能力强
(5)宣传保护环境的意识、多植树造林等
【分析】图一中,甲是无机环境,乙是生产者,丙是分解者。①③④代表呼吸作用,②代表光合作用。⑤代表分解作用。
图二中,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因此图二中的食物链为D→B→A→C。
(1)
图中共有六条食物链:乙→蝗虫→食虫鸟→猫头鹰;乙→蝗虫→食虫鸟→蛇→猫头鹰;乙→蝗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乙→蝗虫→蜘蛛→食虫鸟→蛇→猫头鹰;乙→蝗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乙→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图二中,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因此图二中的食物链为D→B→A→C。B位于第二营养级,应该是蝗虫。
(2)
图一中,乙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养活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①③④代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
图中的动物包括节肢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按照进化的顺序由低等到高等依次是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
(4)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物种越丰富,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的原因是生物种类多,自动调节能力强。
(5)
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世界环境日”作出什么贡献?如宣传保护环境的意识、多植树造林等。
4.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该图中脊椎动物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 ;此生态系统中,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 ;如果把a、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另一类是b和d,分类的依据是 。
(3)图丙中,A图表示 关系。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 。
(4)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 。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
【答案】(1)分解者;蛇→鹰、鸟(鼠、狼、羊);物质和能量
(2)鹰;体温是否恒定
(3)互利共生;鹰和蛇
(4)平衡植物和动物的数量;生物影响环境现象
【详解】试题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分析图示可知,图中只表示出了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因此该图中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是:蛇→鹰、鸟(鼠、狼、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即植物→鼠→蛇→鹰。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鹰;根据食物链的特点可知a是蛇,b是鹰,d是鼠,一类是a,另一类是b和d,分类的依据是体温是否恒定。
(3)A图中两曲线是“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互利共生关系。B图中两曲线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代表捕食关系;丙图中两曲线是“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竞争关系。甲图中的鹰捕食鼠,蛇也捕食鼠,同时鹰也捕食蛇,所以鹰和蛇是捕食关系,也是竞争关系。
(4)平衡植物和动物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正在影响着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致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这些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一)及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
(2)图二中的甲所指成分为图一中的 。
(3)鸡与菜青虫的关系是 。 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按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 行为,这是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
(4)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增加非生物成分外,还应该增加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 。
(5)如果黄鼠狼数量增多,鸡的数量会减少,菜青虫会泛滥成灾;一段时间后,各类生物又恢复原样,这是因为生态系统有 。
(6)狐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
【答案】 4 白菜 白菜 捕食和竞争 先天性 遗传物质 丙(分解者) 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白菜
【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
【详解】(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白菜,该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①白菜→菜青虫→鸡→狐;②白菜→鸡→狐;③白菜→菜青虫→鸡→黄鼠狼→狐;④白菜→鸡→黄鼠狼→狐。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生物的数量越少。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其数量最多。该生态系统中白菜营养级最低,它的数量最多。
(2)图二中的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甲是生产者。
(3)鸡与菜青虫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是菜青虫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白菜属于生产者;菜青虫、鸡、狐、黄鼠狼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增加非生物成分外,还应该增加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分解者丙。
(5)如果该生态系统黄鼠狼的数量大增,鸡的数量会减少,一段时间后,各类生物又恢复原样,所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6)狐吃鸡和黄鼠狼,以此类推,鸡和黄鼠狼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白菜因此,狐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白菜的体内。
【点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以及食物链的书写、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等。
6.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程学原理,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人工浮岛。人们把特制的轻型生物载体按不同的设计要求,放入受损水体中,并将经过筛选、驯化的水生或陆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能过滤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此外,在植物根系表面的微生物也能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为无机物被植物利用,促进其生长。
浮岛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通过接触沉淀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同时浮岛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栖息环境。在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环境水质得以净化,达到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
插图为生态浮岛的成品图和工作原理图。请根据图片和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浮岛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其原因是浮岛遮蔽部分光线,藻类的 作用减弱。
(2)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必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形成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
(3)鱼在水中用 (器官)呼吸;食草性鱼类、浮岛植物在此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分别属于 、 。(注意答题顺序)
【答案】 光合 无机物 分解者 鳃 消费者 生产者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1)生态浮岛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其原因是藻类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浮岛遮蔽部分光线,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弱。
(2)浮岛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必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形成可以直接吸收的无机物(或无机盐),才能被植物的根吸收,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
(3)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鳃是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的,主要的结构是鳃丝,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由口进入流经鳃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食草性鱼类属于消费者,浮岛植物属于生产者。
【点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密押预测三 被子植物的一生及三大生理作用
1.结合如图和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回答有关问题
(1)(1)实验过程:
A.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 (填“装片”或“切片”)。
B.观察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③] 。
C.观察叶片的下表皮:叶片下表皮上有许多气孔,它们是植物进行 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所用目镜是5×,观察到的单个气孔被放大了50倍,则所用物镜的放大倍数是 。
D.画图
(2)叶肉细胞中的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它和 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3)叶片表皮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答案】(1) 切片 叶脉 蒸腾 10
(2) 叶绿体 线粒体
(3)细胞壁和液泡
【分析】观图可知:①上表皮,②栅栏组织,③叶脉,④海绵组织,⑤下表皮,⑥气孔。
【详解】(1)A.用刀片切下的叶的薄片要放入水中,然后,用毛笔选取其中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B.叶片由表皮、叶肉和③叶脉组成,其中表皮由上表皮和下表皮组成,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叶肉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组成,叶肉中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可以运输营养物质。
C.⑥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由此可知,观察叶片的下表皮:叶片下表皮上有许多气孔,它们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因此,所用目镜标有“5×”,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0倍,则这台显微镜的物镜是(倍)。
(2)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所以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分别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3)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都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壁和液泡是叶片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而动物细胞没有。
2.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 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点 。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 (填“多于”“等于”“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夜晚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目的是减弱作物的 作用。
【答案】 蒸腾 d 多于 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等 呼吸
【分析】由图乙可知:a、b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d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e点植物A、植物B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二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相等。
【详解】(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外界的过程。因此,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还有部分来自土壤水分的蒸发。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必须使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
(3)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夜晚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目的是减弱作物的呼吸作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3.下面是植物的部分结构及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土壤中的水分主要通过根的[ ] 吸收进入根部导管,植物体内的水分能从低处向高处运输的动力来自 作用。
(2)而吸收的大部分水分通过图一中叶的[ ] 散失,此过程其保卫细胞的工作原理对应图二中 。当叶片处于太阳直射的中午时,其保卫细胞的工作原理对应图二中 。
(3)图三中,A过程的实质是 。通过C过程,植物不断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丁的[ ] 。在黑暗处植物进行的生理过程有 (填字母)。
【答案】 [D]成熟区 蒸腾 [②]气孔 甲 乙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碳—氧 [2]叶绿体 A、B
【分析】图一中: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①叶脉、②气孔。
图二中:表示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甲,气孔张开;乙,气孔闭合。
图三中:丙图(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丁图(1细胞壁、2叶绿体、3细胞核、4液泡、5细胞质)。
【详解】(1)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D]成熟区。蒸腾作用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的“门户”是气孔,气孔是由两个呈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蒸腾作用主要器官是叶。其意义有:促进了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及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降低了植物体尤其是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高温灼伤;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因此,植物体内的水分能从低处向高处运输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
(2)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所以,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通过图一中叶的[②]气孔散失,此过程其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对应图二中甲。当叶片处于太阳直射的中午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对应图二中乙。
(3)图三中,A过程表现为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代表呼吸作用;B过程释放水蒸气,代表蒸腾作用;C过程表现为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代表光合作用。所以,A所示生理活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通过C过程(光合作用),植物不断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丁的[2]叶绿体中。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但光不影响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故在黑暗处植物进行的生理过程有:A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叶片和根的结构等知识。
押题解读
本考点为必考考点,多以简答题识图和实验探究等常见试题形式考查,建议掌握,属简单题或中度题。考查显微镜的镜头及其放大倍数 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制作叶片临时装片,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呼吸作用的概念,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呼吸作用的概念。
1.综合应用: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贝贝南瓜口感软糯,富含的胡萝卜素是普通南瓜的三倍以上,有降低血糖等功效。如图依次为大棚、贝贝南瓜及各项生理过程、晴朗的夏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变化曲线。请你学习致用:
(1)为提高坐瓜率,瓜农会将当日开放的雄花花药和雌花的柱头“对花”,该技术称为 。
(2)图三中生理过程C的变化曲线可以用图四中的 (“Ⅰ”或“Ⅱ”)来表示。
(3)利用塑料大棚控制生理过程C的强度,是提高南瓜品质的主要方法。王大爷将取暖用的蜂窝煤炉搬进大棚,升温的同时还可以提高 的浓度,南瓜植株在图四的C点时,表示图三中 生理过程的强度最大(填字母)。贝贝南瓜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4)图三中,南瓜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填字母)。其中对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的是 (填字母)。
(5)图五中,叶片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点 。(填字母)
(6)如果让其生长在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土壤中,白天升温急,夜晚散热快,结出果实甘甜如怡,主要原因是白天 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消耗 的有机物少,果实积累的糖分多。
【答案】(1)人工辅助授粉
(2)Ⅰ
(3) 二氧化碳 C 蒸腾作用
(4) ABC C
(5)d
(6)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详解】(1)花粉借助于外力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果农会将当日开放的南瓜雄蕊与雌花的柱头“对花”,就是人工辅助传粉。
(2)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因而图三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四中曲线Ⅰ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Ⅰ曲线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在一天中变化不大,因此Ⅱ曲线表示呼吸作用。因此图三中生理过程C的变化曲线可以用图四中的Ⅰ光合作用。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白天在大棚内烧煤炉子,可以提高温度,同时增加了二氧化碳浓度,所以光合作用的而效率提高。南瓜植株在图四的C点时,曲线Ⅰ表示的C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4)由(2)可知图三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南瓜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其中C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5)据图四可见:6~18点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图五中d点叶片积累有机物最多。
(6)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所以温差越大,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越多,果实积累的糖分多。
2.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为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种植大棚蔬菜进行产业帮扶,科技工作者应用传感器监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分等,有效提高大棚蔬菜产量(图甲为晴朗的一天大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乙为植物三大生理活动示意图)。为了脱贫致富,某县的贫困户将鸡放入茶园饲养,茶园养鸡已经成了一种先进的放养模式,鸡可以在茶园里吃杂草,吃虫子,鸡粪则是茶树最好的天然肥料。请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回答问题:
(1)茶园中影响鸡生活的因素称为 因素,其中鸡和虫子间存在 关系。
(2)茶园中植物固定的能量可沿着 流向鸡,鸡粪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茶树再利用,该过程促进了茶园生态系统的 循环。
(3)大棚蔬菜根系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向上运输,主要用于图乙中的 (填“A”、“B”或“C”)过程。
(4)图甲曲线中,表示植物一天中积累有机物的是 段(填字母)。曲线Ⅰ在c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主要是由于植物叶片的部分 关闭。
【答案】(1) 生态 捕食和竞争(或竞争和捕食)
(2) 食物链(或食物网) 物质
(3)B
(4) bf 气孔
【分析】C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绿体中进行,主要器官是叶。其实质是有机物合成,储存能量。
A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其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B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详解】(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因此,茶园中影响鸡生活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根据资料“鸡可以在茶园里吃杂草,吃虫子”可知鸡捕食虫子,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根据生活经验和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角色可知,虫子又要捕食杂草以获得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故它们之间又是竞争关系。
(2)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3)结合分析,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B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4)根据图甲,b点是曲线Ⅰ、Ⅱ相交的点,结合纵坐标的含义,可知b点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b点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分解的有机物量将小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有机物开始积累;同理,f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也相同,其对应的时间是18点,18点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分解的有机物量将大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有机物开始消耗。故植物一天中积累有机物的是bf段。
图甲中的曲线Ⅰ光合作用在c点后其强度有一个下降的过程,这是因为此时光照强度最强,部分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导致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叶片的量减少,进而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3.某校项目式学习小组想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在连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密闭透明实验装置(忽略温度等因素对装置内气体体积等的影响):将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24小时,连接氧气检测仪,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二所示;图三表示该装置内的植物叶肉细胞发生的某些生理活动;图四中M是植物进行生理活动时通过气孔排出的物质。请据图综合分析作答:
(1)图一植物从营养液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作用,分析图一和图二可知,随着时间推移,红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 时(填时间)会移动到最右端。
(2)若图三中丙为氧气,请写出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反应式: ;在叶肉细胞中,乙代表的能量转换器为 ;当乙参与的生理活动强度大于甲时,对应的氧气浓度变化曲线是图二中的 段(填字母)。
(3)若周围环境光照强度为0,图四中M代表的物质可能是 。图三中不可能出现的过程为 (填数字标号)
(4)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为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图五),以下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______。
A.分类进行垃圾处理 B.步行或骑单车上学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夏天长时间开空调
【答案】(1) 蒸腾 18
(2)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BE
(3)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①②④⑥
(4)D
【分析】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主要涉及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本题还涉及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因此图一植物从营养液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分析图一可知,密闭透明实验装置中氧气浓度升高时,密闭透明实验装置内的气压就会增大,于是在气压的作用下就会推动红墨水滴向右运动,分析图二可知BE段密闭透明实验装置内氧气浓度逐渐升高,E点时密闭透明实验装置内氧气的浓度最高,E点对应的时间是18时,因此红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18 时(填时间)会移动到最右端。
(2)若图三中丙为氧气,从图中看到乙释放氧气结合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可以知道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在叶肉细胞中,乙代表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当乙参与的生理活动强度大于甲时,乙参与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甲参与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时,氧气的浓度升高,对应图二中氧气的浓度升高的曲线为BE段。
(3)若周围环境光照强度为0也就是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但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图四中M是植物进行生理活动时通过气孔排出的物质,结合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图四中M代表的物质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周围环境光照强度为0也就是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图三中丙为氧气,乙代表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①表示甲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被乙叶绿体吸收,②表示乙叶绿体释放的氧气被甲线粒体吸收,④表示乙叶绿体将氧气释放到细胞外,⑥表示乙叶绿体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①②④⑥都需要乙叶绿体才能进行,所以图三中不可能出现的过程为①②④⑥。
(4)分类进行垃圾处理、步行或骑单车上学、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减排,体现了低碳生活,夏天长时间开空调,加大了用电量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选D。
4.如图是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深夜,叶片需要进入的①物质是 ;
(2)图中的③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 作用;
(3)图中的④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分细胞中与氧气结合,在 内被分解,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1)氧气;(2)蒸腾;(3)线粒体.
【详解】试题分析:(1)深夜无光,叶片进行的是呼吸作用,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其中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的,氧是从空气中经过气孔进入到植物体的,呼吸作用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经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故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2)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使得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使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故若图形中表示的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则B表示通过叶片气孔散失的水蒸气,水蒸气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图中的④物质是有机物质,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分,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此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考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5.面对生态环境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近年来,中国在做好国内工作同时,推动达成并落实《巴黎协定》,作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承诺。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A、B、C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C1、C2、C3,是C中的三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植树造林有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原因是生态系统中的A可以通过[②]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 平衡。
(2)A还能将吸收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 作用进入大气中,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3)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若该生态系统遭到污染,体内积累的污染物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4)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要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请你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措施 。
【答案】(1) 光合作用 碳—氧
(2)蒸腾
(3) A→C1→C2→C3 C3
(4)绿色出行 、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等(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双碳”即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消费者利用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并产生二氧化碳;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无机盐等,这些二氧化碳、无机盐等又会被植物吸收利用。
【详解】(1)图中的A是生产者(植物),C是消费者(动物),B是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去,从而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图中的A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即植物)。
(3)图中的A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就构成了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A→C1→C2→C3。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污染物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积累越多,体内积累的污染物含量最高的生物是C3。
(4)“双碳”即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要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如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等。
6.绿色植物被称为“绿色的能量转化器”、“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和“天然的蓄水池”,这与植物的生理活动有关.如图表示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动,A、B表示叶肉细胞中的两个能量转换器,请据图回答:
(1)图中A代表的能量转换器为 ,该转换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作用.
(2)在B中进行的是 作用,为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 .
(3)如果在图中绿色植物的一段枝条上包裹透明的塑料袋,过一段时间会发现塑料袋壁上有水珠生成,这是植物 作用散失出来的,散失水分的门户是 ,
(4)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以对温室大棚内的农作物采取 措施(答一种即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答案】 叶绿体 光合 呼吸 能量 蒸腾 气孔 延长光照时间 碳﹣氧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吸入氧气,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成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当中。
(3)图中:A代表叶绿体;B代表线粒体。
【详解】(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图中A代表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该转换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吸进氧气,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B是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为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能量。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如果在图中绿色植物的一段枝条上包裹透明的塑料袋,过一段时间会发现塑料袋壁上有水珠生成,这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出来的,散失水分的门户是叶片上的气孔。
(4)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常采取的措施有: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密押预测四 生物圈中的人
1.人体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从外界摄取营养,吸收氧气,经循环运输抵达组织细胞,分解代谢后再将无用废物排除人体。下图是跟上述过程相关的系列结构,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一中发生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b能从肺泡进入血液,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产生气体a的生理活动主要在组织细胞的 中进行,该气体最终通过呼吸道排除人体时,肋间肌处于 状态。
(2)某同学的早餐食谱包括油条、馅饼、西红柿蛋汤和苹果,其中含有的脂肪成分首先会被图四中[ ] 的分泌物乳化成微粒,然后在③内彻底分解为 。
(3)图二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当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时,左右心室的状态为 ;蛋白质经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后,如果要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脑部,流经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4)图三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健康人的⑦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请写出①中葡萄糖从暂时离开血液到又回归血液的路径: (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若某人尿液中检测出葡萄糖,经核查肾单位没有发生病变,请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 。
(5)“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请结合图中各部特点,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
【答案】(1) 气体的扩散作用 线粒体 舒张
(2) ①肝脏 甘油和脂肪酸
(3) 收缩 A→C→B→D
(4)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①→④→②→⑤→⑥ 胰岛分泌胰岛素不足
(5)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且毛细血管缠绕在肺泡的周围,有利于气体的交换;肾单位数量多,有利于血液的净化;小肠很长,里面有多种消化液和丰富的小肠绒毛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分析】(1)图一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图二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图三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囊,③出球小动脉,④肾小球,⑤肾小管,⑥肾静脉,⑦收集管。图四中:①肝脏,②胃,③小肠,④大肠。
(2)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
(3)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详解】(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中,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b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可见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的完成依赖于气体扩散作用。
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葡萄糖等)进入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这个结构进行了呼吸作用,产生a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a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2)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①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在③小肠中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 次。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是先两个心房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接着两个心房舒张两个心室收缩,心脏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然后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舒张,心脏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心脏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跳动着。所以,当房室瓣关闭时,动脉瓣打开时,心脏的房室舒缩状态为左右心房舒张,左右心室收缩。
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级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氨基酸要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脑部,首先经过小肠处静脉再通过体循环到达A右心房→C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B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脑部。
(4)肾小囊中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⑦收集管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一部分葡萄糖在肾单位中经过肾小球的过滤离开血液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又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回到血液,途径的结构依次是:①入球小动脉 →④肾小球→②肾小囊→⑤肾小管→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即:①→④→②→⑤→⑥。
如果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高时,就会有一部分从尿液中排出,形成糖尿病。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造成的,另外肾小管出现病变,使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全部吸收,也会出现糖尿病。 某人肾单位没有发生病变 ,则可能是胰岛分泌胰岛素不足引起的。
(5)图一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且毛细血管缠绕在肺泡的周围,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气体的交换;图三中肾单位数量多,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血液的净化;图四中小肠很长,里面有多种消化液和丰富的小肠绒毛,这样的结构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均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学习,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即将结业。通过不断学习和动手实验,我们已经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如下图中,甲图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为人体眼球结构模式图。请结合两图及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用的是清水,但观察到的细胞都能保持正常形状。这主要是中图中[ ] 起到的支持作用。
(2)染色后,细胞各基本结构颜色深浅不同,你会发现甲图中[ ] 着色最深,其原因是里面有 。
(3)能观察到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是通过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使清晰的物像落在了乙、图中眼球的[ ] 上,刺激上面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并将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 ,形成了视觉。
(4)患近视的小明担心看不清显微镜中的物像,一直不敢摘掉眼镜。根据你现在的知识和经验知道:一般近视患者摘掉眼镜后,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清晰物像。
(5)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外面都有核膜包被,与细胞质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这样的细胞称为 细胞。
【答案】 ①细胞壁 ②细胞核 遗传物质(染色体) ④视网膜 视觉中枢 能 真核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核、③细胞质、④视网膜、⑤晶状体、⑥视神经、⑦角膜。
【详解】(1)①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
(2)细胞核里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滴加碘液进行染色,染色时着色最深的结构是②细胞核,其原因是里面有染色体。
(3)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④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4)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近视眼只是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所以在用显微镜观察物像的时候,一般近视患者摘掉眼镜后,能观察到清晰物像。
(5)动物细胞和大多数植物细胞,细胞核外面都有核膜包被,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这样的细胞称为真核细胞。
【点睛】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等是本题解题关键。
3.2022年2月,中国选手获得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的冠军。图甲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图乙是完成反射的结构示意图,图丙是脑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花样滑冰双人配合默契,需要运动员各个系统的协同作用,其中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图甲的结构④主要组成图乙的 (填字母),图乙的A主要由图甲的[ ] 组成。
(2)运动员优美高难的动作表现出极好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这说明运动员的[ ] 比普通人发达。
(3)听到音乐响起时,运动员开始一系列动作的展示,这属于 反射,由图丙中位于[ ] 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4)运动员成绩的提高离不开人体生理学的研究。牛蛙原产于北美洲和墨西哥等地,常用于神经生物学的实验。为了判断控制牛蛙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还是脊髓,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材料处理 施加刺激 实验结果
1 先破坏牛蛙的脑部 用刺激性液体碰触牛蛙后肢的趾尖 有屈腿反射
2 继续破坏牛蛙的脊髓 用刺激性液体碰触牛蛙后肢的趾尖 无屈腿反射
由实验结果可知,控制牛蛙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如果将实验步骤1和步骤2颠倒进行,能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
【答案】(1) 神经元/神经细胞 bdB ②细胞体
(2)b小脑
(3) 条件/复杂 a大脑皮层
(4) 脊髓(或脊髓灰质) 不能
【分析】图甲中的①是神经末梢,②是细胞体,③是突起,④是神经纤维;图乙中的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图丙中的a是大脑,b是小脑,c是脑干。
【详解】(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神经。脊髓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组成,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
(2)小脑的主要作用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3)条件反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特定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4)实验证明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且受大脑控制。如果将实验材料处理的顺序进行颠倒,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原因是脊髓是脑和四肢的联系通路,脊髓破坏后,脑不能再控制四肢。
押题解读
本考点为必考考点,多以简答题识图和实验探究等常见试题形式考查,建议掌握,属简单题或中度题。考查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小肠的结构特点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血液循环 尿液的形成过程,细胞壁及其功能 细胞核的功能 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反射的类型。
1.为庆祝奶奶80岁生日,小华一家为奶奶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结合小华的见闻和下列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图示回答问题。
(1)小华为奶奶买的生日蛋糕中含有的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三大类营养物质是 。其中 在图中⑤处开始初步消化。
(2)小华的妈妈做的红烧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该物质需要在①分泌的 的作用下,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便于分解消化。
(3)小华的奶奶是糖尿病患者,她的体内最可能缺少的激素是 。该激素是由 (选填图中序号)中的胰岛分泌的。
(4)小华在吃饭时,被爸爸的一句话逗笑了,结果呛着了,连续咳嗽了好一阵。这是因为边吃饭边说笑,吞咽食物时咽部的 来不及盖着喉口,食物进入气管导致的。
【答案】(1) 糖类、脂肪、蛋白质 蛋白质
(2)胆汁
(3) 胰岛素 ④
(4)会厌软骨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是肝脏、②是胆囊、③是十二指肠、④是胰腺、⑤是胃。据此答题。
【详解】(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其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既是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又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被人们誉为“三大营养物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此,小华为奶奶买的生日蛋糕中含有的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物质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最先进行消化的是糖类,它是从口腔开始的;第二进行消化的是蛋白质,它是从图中的⑤胃开始消化的;最后进行消化的是脂肪,它是从小肠开始的。
(2)图中的①是肝脏,它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在胆汁中不含消化酶,能够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大大扩大了与脂肪酶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因此,小华的妈妈做的红烧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该物质需要在①肝脏分泌的胆汁的作用下,变成微小的脂肪微粒,从而便于脂肪的分解消化。
(3)图中的④是胰腺,其包括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能够分泌胰液,内分泌部就是胰岛,能够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够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维持血糖稳定,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小华的奶奶是糖尿病患者,她的体内最可能缺少的激素是胰岛素,该激素是由图中的④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
(4)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在咽的后下方有一块会厌软骨,在吃饭吞咽时会厌软骨会把喉口盖严,这样可以防止食物误入气管,因此吞咽食物时咽部的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严喉口,食物进入气管会导致连续咳嗽。
2.下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1、2、3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血液与 之间的气体交换。流经肺后,血液中的 (选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图3中,与a内液体相比,b内液体不含 和 。
(3)图3中由肾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经静脉血管流回心脏,首先到达图2中[A] 。心脏内有 ,保证血液由按一定方向流动。
【答案】(1) 肺泡 氧气
(2) 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
(3) 右心房 瓣膜/房室瓣
【分析】图1可知,①表示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图2可知,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图3可知,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
【详解】(1)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所以流经肺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2)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成分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含有的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以及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其他没有被重吸收的成分,从肾小管流出,成为尿液。因此,图3中,与a肾小球内液体相比,b肾小囊内液体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3)图3中由肾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经肾静脉再经下腔静脉血管流回心脏,首先到达图2中A右心房。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所以心脏内有瓣膜,保证血液由按一定方向流动。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图表示,人和绿色开花植物之间物质的关联,其中a、b、c.d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绿色开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a,请写出该过程的反应式: 。a通过 运到植物体的各处器官。
(2)人体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a.a主要在消化道的 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最先进入心脏四中的 ,再运到组织细胞。
(3)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 (填“增大”或“减小”),于是b被吸入肺。
(4)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为d的运输提供动力。
(5)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可用图中 (填字母)表示。
【答案】(1)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筛管
(2) 小肠 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