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 堂
导 学幻灯片 2导学一 现代中国教育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材料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虽走过一些弯路,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材料二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问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通过哪些宪法、法律和方针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提示1:(1)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3)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1995年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问题2:从上述所给的材料看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反映了哪些教育现象?
提示2: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家重视基础教育;三级教育全面发展。
问题3:这些教育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3: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导学二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问题: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提示:(1)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战略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和实施。发展科技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的主要手段,而科技的发展必须靠教育培养人才,许多国家把发展教育定为战略要务,并展开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终身教育观念已成为普遍共识。 (2)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现代化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教育提供强大的动力。教育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重视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3)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我国科技教育水平在整体上还不是很高。发展科教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的环节。
(4)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尤其是“教育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对教育干扰与破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教训。
所以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课 堂
归 纳总体原因:“左”的指导思想。
1.“大跃进”时期出现偏差的原因: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示规定了教育事业“大跃进”的目标:全国用3至5年时间,基本上扫除文盲,普及义务教育,农业合作社都有中学,用15年左右时间基本上普及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上出现偏差与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2.“文化大革命”时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
(1)196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高校招生,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 (2)1966年8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五七”指示的主要内容,现摘录其中部分内容:“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3)1967年7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全面否定建国17年的教育工作;1967年9月《红旗》发表文章鼓动对建国17年的教育路线大批判。典 题
剖 析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做出的重大部署是( )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A项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C项提出的时间是在20世纪80年代;D项提出的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
答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解析: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答案:B 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解析:每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可从具体的时代特征出发,“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那么这一时期的教育也深受其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为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B项体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C项是1952年,是为了“一五计划”的;D项是1949年底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答案:B※关注多元史观
用现代化史观看新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现代化史观是以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研究视角,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等。从现代化的角度审视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成就,已成为当前高考命题立意的热点之一。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
A.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B.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建立高校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解析:由题干“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可知此制度为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