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 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 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27 14:4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单元复习与测试
本单元你都学到了什么?
我们的地球模型
我们的地球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厚度约17km)、地幔(厚度约2900km)和地核(3500km)。
地球的年龄超过40亿岁。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海洋占71%,陆地占29%。
地球是一颗行星,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同时绕轴自转。
与赤道平行,指示东西方向的是纬线,
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是经线。
我们的地球模型
观察特征
选择材料
制作模型
模型解释
不同的模型表达不同的地球知识,可以解释不同的自然现象,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不同的模型。
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没被照到的一半为黑夜。地球自转一圈,一昼一夜交替,就是一天,即 24小时,不同地区昼夜交替的时间不同。
通过手电筒模拟太阳,模型模拟地球,探究昼夜交替的成因,这种实验叫模拟实验。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
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地心说”
“日心说”
傅科摆证明了地球自转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谁先迎来黎明
太阳东升西落
相对运动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东边的城市比西边的先迎来黎明
地球每自转一周,每个城市每天会迎来一次黎明,所以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
每个城市迎来黎明的时间不一样,地球有24个时区,每个时区之间存在时差。
影长的四季变化


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正南正北放置,制定了二十四节气。
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关
太阳位置越高,影子越短;太阳位置越矮,影子越长。
夏至→秋分→冬至:影子越来越长
冬至→春分→夏至:影子越来越短
夏至影子最短
冬至影子最长
同一地方
正午影子最短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影长的四季变化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不一样。
近日点,每年一月初
远日点,每年七月初
公转一圈是一年,椭圆形轨道,自西向东,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不变。
太阳直射北半球,斜射南半球
太阳直射南半球,斜射北半球
太阳直射赤道
太阳直射赤道
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影响着地球生物的生长规律、生活习性与生命周期等
动物

植物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昼夜交替
昼行性、夜行性
生活习性
白天光合作用,晚上呼吸作用
开放、收拢时间
长日照、短日照
四季变化

动物
植物
冬眠、夏眠
换毛
繁衍
食物种类
迁徙
农业生产
着装
饮食
健康
居住
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样貌
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下面的问题你知道答案吗?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