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 课件(共34张PPT)+教案+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 课件(共34张PPT)+教案+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26 17:27:5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七年级 设计者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册、章 下册 第十章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 1.体会抽样的要性,通过实例认识简单随机抽样(例83)。 2.进一步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 3.体会样本与总体的关系。 4.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5.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6.能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能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7.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例87)等,感受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学业要求: 知道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能根据问题的需要,设计恰当的调查问卷并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收集数据;能绘制扇形统计图、频数直方图,能用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频数直方图等整理与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能读懂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频数直方图等反映的数据信息,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知道样本与总体的关系,能根据需要使用恰当的统计图表整理和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分析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体会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感悟通过样本特征估计总体特征的思想,形成数据观念,发展模型观念。
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的“抽样与数据分析”这一主题,学生将学习简单的获得数据的抽样方法,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形成和发展数据观念。内容包括: 1.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为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利用统计图表(以直方图为重点)描述数据: 3.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 通过本章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通过数据认识现实世界的意义,感知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发展数据观念和模型观念。
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简单方法,建立了数据意识。这为本章继续学习抽样与数据分析的内容、发展数据观念和模型观念奠定了基础。
单元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收集数据的方式,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 2.体会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会制作扇形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4.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的情形),能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6.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感受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7.通过经历统计活动,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收集、整理和描绘数据。 难点: 样本的抽取,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二)课时安排 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10.1统计调查210.2直方图110.3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1
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10.1.1 全面调查1.了解全面调查及相关概念; 2.会用全面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能运用全面调查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任务:探究全面调查10.1.2 抽样抽查1.了解抽样调查及相关概念. 2.了解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简单随机抽样调查 ,初步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了解抽样调查及其相关概念,会用样本估计总体任务:探究抽样调查10.2 直方图认识直方图,会画直方图,会从直方图中读取数据蕴含的信息.能运用直方图描述数据任务:探究频数分布直方图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综合利用学习过的统计知识从事统计活动任务:探究性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学习目标
01
新知导入
02
探究新知
03
课堂练习
04
课堂总结
05
板书设计
06
目录
作业布置
07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探究是与生态环境有关的节水问题,也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统计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统计调查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特别是学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获得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学习目标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新知导入
看了下面这些图片,说一说你的感受?
探究新知
活动:从数据谈节水
任务:阅读教科书附录中的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回答第154页的问题.
1.请给短文配上合适的统计图形,直观地表示地球上水资源和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2.由表“2012-2019全国生活用水量”可知,全国生活用水量逐年上升.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各对值所对应的点,其中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年用水量 ,可以发现,这些散点近似落在某条直线上.
(1)如果用靠近尽可能多散点的直线来表示用水量的这种发展趋势,你能试着在图上作出这条直线吗?
(2)根据所作直线,估计2020年和2021年的全国生活用水量,并和自己查阅的这两年实际的用水量进行比较.你的估计准确吗?为什么?
探究新知
活动:从数据谈节水
  地球上水的总体积是 14.2 亿 km3.其中,海洋水约占 96.53% 以上,淡水约占 2.53%.而在淡水中,大部分在两极的冰川、冰盖和以地下水的形式存在,其中冰川、冰盖占 77.2%,地下水占22.4%,而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还不到 1%.
1.请给短文配上合适的统计图形,直观地表示地球上水资源和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探究新知
活动:从数据谈节水
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还不到1%!
由两图可以看出,地球上水资源很丰富,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极其稀少的.
探究新知
活动:从数据谈节水
2.由表“2012-2019全国生活用水量”可知,全国生活用水量逐年上升.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各对值所对应的点,其中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年用水量 ,可以发现,这些散点近似落在某条直线上.
探究新知
活动:从数据谈节水
(1)如果用靠近尽可能多散点的直线来表示用水量的这种发展趋势,你能试着在图上作出这条直线吗?
探究新知
活动:从数据谈节水
(2)根据所作直线,估计2020年和2021年的全国生活用水量,并和自己查阅的这两年实际的用水量进行比较.你的估计准确吗?为什么?
  2020 年约 892 亿 m3,2021 年约 911 亿 m3,只是根据直线的一个估计,不一定准确.
探究新知
活动:从数据谈节水
在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时候,要根据数据特点和要探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一般情况下,折线统计图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很好地反映出整体中各部分的含量;条形统计图既能反映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又可反映整体中各部分的相对含量高低.
例:李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各自家庭的人均日用水量(单位:L),结果如下:
55 42 50 48 42 35 38 39 40 51
47 52 50 42 43 47 52 48 54 52
38 42 60 52 41 46 35 47 53 48
52 47 50 49 57 43 40 44 52 50
49 37 46 42 62 58 46 48 39 60
请根据以上数据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1)家庭人均日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2)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 8 L,按全班 50 人计算,一年(按 365 天计算)可节约用水多少升?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 50 L 的标准计算,这些水可供 1 个人多长时间的生活用水?
解: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62-35=27.
确定组距与组数:
取组距为 4,由于 27÷4=6.75,
因此要将整个数据分为 7 组,
用 x(升)表示人均日用水量,
列频数分布表:
典例分析
  
分布 频数
35≤x<39 5
39≤x<43 10
43≤x<47 6
47≤x<51 14
51≤x<55 9
55≤x<59 3
59≤x<63 3
合计 50
频数(家庭数)
人均日用水量/L
16
14
12
10
8
6
4
2
0
35 39 43 47 51 55 59 63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1)家庭人均日用水量在 47 升至 51 升范围内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内的家庭共有 14 家,占全班家庭的
×100%=28%.
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以得到:
典例分析
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以得到:
(2)一年可节约水
8×50×365=146 000(L),
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 50 L 的标准计算,这些水可供 1 个人生活146 000÷50÷365=8(年).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如图,是我市某周内最高气温的折线统计图,关于这7天的日气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高气温是30℃
B.最低气温是20℃
C.出现频率最高的是28℃
D.平均数是26℃
D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2.我区某便民蔬菜集市的工作人员通过调查,将该集市4月份所销售的部分蔬菜的重量及销售额用下图表示出来.则在图上这些蔬菜中,4月份平均价格最高的是( )
A.茄子
B.黄瓜
C.山药
D.蘑菇
C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3.为了倡导“全民阅读”,某校为调查了解学生家庭藏书情况,随机抽取本校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绘制成统计图表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共抽样调查了   名学生,a=  ;
(2)在扇形统计图中,“D”对应扇形的圆心角为    ;
(3)若该校有2000名学生,请估计全校学生中家庭藏书超过60本的人数.
200
64
126°
解:(3)(50+70)=1200(人),
答:估计全校学生中家庭藏书超过60本的人数为1200人.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牛奶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所含营养成分如图所示.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则能补充的蛋白质为 克.
8.25
课堂练习
【综合实践类作业】
某社区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珍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提倡节约用水,从本社区随机抽取部分家庭,调查他们家庭每月的平均用水量,并将调查的结果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月均用水量x/吨 频数 百分比
10 10%
m 20%
36 36%
25 n%
9 9%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课堂练习
【综合实践类作业】
(1)在频数分布表中,________,________;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若该小区有1 000户家庭,根据调查数据估计,该小区月均用水量超过12吨的家庭有多少户?
解:(2)由(1)得的频数是20,
补全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20
25
(3)(户),
答:该小区月均用水量超过12吨的家庭有340户.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当前水资源及节约水资源带来的价值有什么新的认识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为了解某市5万名学生平均每天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请你运用数学的统计知识将统计的主要步骤进行排序:
①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②分析数据;
③从5万名学生中随机抽取500名学生,调查他们平均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
④利用统计图表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和表示.
合理的排序是( )
A.③②④① B.③④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B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2.从地到地有驾车、公交、地铁三种出行方式,为了选择适合的出行方式,对6:00—10:00时段这三种出行方式不同时刻出发所用时长(从地到地)进行调查、记录与整理,数据如图所示.
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若7:00前出发,地铁是最快的出行方式
B.若选择公交出行且需要30分钟以内到达,则7:00之前出发均可
C.驾车出行所用时长受出发时刻影响较小
D.在此时段里,地铁出行的所用时长都在30分钟至40分钟之间
D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3.为做好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我市交警连续天对某路口个“岁以下行人”和个“岁及以上行人”中出现交通违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将所得数据绘制成如下统计图.请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这天“岁及以上行人”中每天违章人数的众数.
(2)某天中午下班时段经过这一路口的“岁以下行人”为人,请估计大约有多少人会出现交通违章行为.
(3)请根据以上交通违章行为的调查统计,就文明城市创建减少交通违章提出合理建议.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解:(1)这天“岁及岁以上行人”中每天违章人数有三天是8人,出现次数最多,
∴这天“岁及岁以上行人”中每天违章人数的众数为:;
(2 )估计出现交通违章行为的人数大约为:

(3)由折线统计图知,“岁及岁以上行人”违章次数明显多于“岁以下行人”,所以应加大对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教育.(答案不唯一)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如图,王老师将某班近三个月跳跃类项目的训练情况做了统计,并绘制了折线统计图,则根据图中信息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男女生5月份的平均成绩一样
B.4月到6月,女生平均成绩一
直在进步
C.4月到5月,女生平均成绩的
增长率约为
D.5月到6月女生平均成绩比4月
到5月的平均成绩增长快
C
作业布置
【综合实践类作业】
  请以小组为单位,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统计调查活动,并完成一篇调查报告.
1.给出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问卷,调查方法.
2.用表格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用直方图描述数据,并分析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计算或估计全校同学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的平均数,并与全国人均月生活用水量比较.
4.结合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谈谈节约用水的意义,以及节约用水如何从我做起.
板书设计
课题: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
一、水资源短缺
二、合理利用水资源
——节约用水,从你好做起
教师板演区
学生展示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 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探究是与生态环境有关的节水问题,也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统计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统计调查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特别是学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获得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学习者分析 通过学生前几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统计调查的相关概念,并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探究性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得有用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活动1: 问题:看了下面这些图片,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1: 学生观看图片后,说出自己的感受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介绍,使学生对水资源产生危机感,从而激发学生研究节水的兴趣.环节二:知识探究教师活动2: 任务:阅读教科书附录中的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回答第154页的问题. 1.请给短文配上合适的统计图形,直观地表示地球上水资源和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2.由表“2012-2019全国生活用水量”可知,全国生活用水量逐年上升.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各对值所对应的点,其中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年用水量 ,可以发现,这些散点近似落在某条直线上. (1)如果用靠近尽可能多散点的直线来表示用水量的这种发展趋势,你能试着在图上作出这条直线吗? (2)根据所作直线,估计2020年和2021年的全国生活用水量,并和自己查阅的这两年实际的用水量进行比较.你的估计准确吗?为什么? 预设: 1.地球上水的总体积是 14.2 亿 km3.其中,海洋水约占 96.53% 以上,淡水约占 2.53%.而在淡水中,大部分在两极的冰川、冰盖和以地下水的形式存在,其中冰川、冰盖占 77.2%,地下水占22.4%,而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还不到 1%. 由两图可以看出,地球上水资源很丰富,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极其稀少的. 2.(1) (2)2020 年约 892 亿 m3,2021 年约 911 亿 m3,只是根据直线的一个估计,不一定准确. 归纳:在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时候,要根据数据特点和要探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一般情况下,折线统计图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很好地反映出整体中各部分的含量;条形统计图既能反映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又可反映整体中各部分的相对含量高低.学生活动2: 学生先阅读材料,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中对应的问题,然后班内交流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阅读资料收集数据,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数据信息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环节三:例题讲解教师活动3: 例:李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各自家庭的人均日用水量(单位:L),结果如下: 请根据以上数据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人均日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2)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 8 L,按全班 50 人计算,一年(按 365 天计算)可节约用水多少升?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 50 L 的标准计算,这些水可供 1 个人多长时间的生活用水? 解: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62-35=27. 确定组距与组数: 取组距为 4,由于 27÷4=6.75, 因此要将整个数据分为 7 组, 用 x(升)表示人均日用水量, 列频数分布表: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以得到: (1)家庭人均日用水量在 47 升至 51 升范围内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内的家庭共有 14 家,占全班家庭的 ×100%=28%. (2)一年可节约水 8×50×365=146 000(L), 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 50 L 的标准计算,这些水可供 1 个人生活146 000÷50÷365=8(年).学生活动3: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合作探究中完成例题,并派代表行进行板演,讲解,然后认真听教师的点评和讲解活动意图说明: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板书设计 课题: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一、水资源短缺 二、合理利用水资源 ——节约用水,从你好做起教师板演区学生展示区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如图,是我市某周内最高气温的折线统计图,关于这7天的日气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高气温是30℃ B.最低气温是20℃ C.出现频率最高的是28℃ D.平均数是26℃ 答案:D 2.我区某便民蔬菜集市的工作人员通过调查,将该集市4月份所销售的部分蔬菜的重量及销售额用下图表示出来.则在图上这些蔬菜中,4月份平均价格最高的是( ) A.茄子 B.黄瓜 C.山药 D.蘑菇 答案:C 3.为了倡导“全民阅读”,某校为调查了解学生家庭藏书情况,随机抽取本校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绘制成统计图表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共抽样调查了    名学生,a=    ; (2)在扇形统计图中,“D”对应扇形的圆心角为    ; (3)若该校有2000名学生,请估计全校学生中家庭藏书超过60本的人数. 解:(1)50÷25%=200(名),  200﹣(16+50+70)=64(名) 故答案为:200,64; (2)“D”对应扇形的圆心角360°×=126°. 故答案为:126°; (3)(50+70)=1200(人), 答:估计全校学生中家庭藏书超过60本的人数为1200人. 选做题: 牛奶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所含营养成分如图所示.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则能补充的蛋白质为 克. 答案:8.25 【综合拓展类作业】 某社区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珍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提倡节约用水,从本社区随机抽取部分家庭,调查他们家庭每月的平均用水量,并将调查的结果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月均用水量x/吨频数百分比1010%m20%3636%25n%99%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频数分布表中,________,________;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若该小区有1 000户家庭,根据调查数据估计,该小区月均用水量超过12吨的家庭有多少户? 解:(1)由题意得,本次抽取调查的家庭数量为:, ,, ,, 故答案为:20;25. (2)由(1)得的频数是20, 补全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3)(户), 答:该小区月均用水量超过12吨的家庭有340户.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为了解某市5万名学生平均每天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请你运用数学的统计知识将统计的主要步骤进行排序: ①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②分析数据; ③从5万名学生中随机抽取500名学生,调查他们平均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 ④利用统计图表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和表示. 合理的排序是( ) A.③②④① B.③④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答案:B 2.从地到地有驾车、公交、地铁三种出行方式,为了选择适合的出行方式,对6:00—10:00时段这三种出行方式不同时刻出发所用时长(从地到地)进行调查、记录与整理,数据如图所示. 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若7:00前出发,地铁是最快的出行方式 B.若选择公交出行且需要30分钟以内到达,则7:00之前出发均可 C.驾车出行所用时长受出发时刻影响较小 D.在此时段里,地铁出行的所用时长都在30分钟至40分钟之间 答案:D 3.为做好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我市交警连续天对某路口个“岁以下行人”和个“岁及以上行人”中出现交通违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将所得数据绘制成如下统计图.请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这天“岁及以上行人”中每天违章人数的众数. (2)某天中午下班时段经过这一路口的“岁以下行人”为人,请估计大约有多少人会出现交通违章行为. (3)请根据以上交通违章行为的调查统计,就文明城市创建减少交通违章提出合理建议. 解:(1)这天“岁及岁以上行人”中每天违章人数有三天是8人,出现次数最多, ∴这天“岁及岁以上行人”中每天违章人数的众数为:; (2 )估计出现交通违章行为的人数大约为: ; (3)由折线统计图知,“岁及岁以上行人”违章次数明显多于“岁以下行人”,所以应加大对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教育.(答案不唯一) 选做题: 如图,王老师将某班近三个月跳跃类项目的训练情况做了统计,并绘制了折线统计图,则根据图中信息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男女生5月份的平均成绩一样 B.4月到6月,女生平均成绩一直在进步 C.4月到5月,女生平均成绩的增长率约为 D.5月到6月女生平均成绩比4月到5月的平均成绩增长快 答案:C 【综合拓展类作业】 请以小组为单位,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统计调查活动,并完成一篇调查报告. 1.给出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问卷,调查方法. 2.用表格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用直方图描述数据,并分析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计算或估计全校同学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的平均数,并与全国人均月生活用水量比较. 4.结合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谈谈节约用水的意义,以及节约用水如何从我做起.
教学反思 本课以一个具有实际意义和时代气息的问题——水资源问题为主题开展,这不仅有利于统计知识的深入学习,而且具有“节能减污,保护环境”的教育价值.本节课分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阅读背景材料回答问题,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如何从统计资料中挖掘信息.引入了趋势的推测,即用一条直线刻画数据的变化趋势,并要求学生作根据趋势图作预测,以及通过查阅资料来评价趋势图刻画变化趋势的效果.第二部分根据调查结果谈谈节约用水的意义,以及节约用水如何从我做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