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与君主专制演变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重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的史实 【学习难点】君主专制的演进
【知识梳理】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1)汉初实行郡县、________并存。
(2)内容:汉武帝颁布“________”。
(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____________得到加强。
2.唐朝
(1)背景:唐朝中期,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逐步发展为割据势力。
(2)影响:安史之乱后形成____________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
(1)措施:①军事上:宋太祖收________归中央。②行政上:由中央派出________担任地方长官。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结果:改变了自____________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
(1)内容:地方设____________,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________进行管理。
(2)影响:①行省制度加强了____________,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____________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西汉巩固
(1)背景:汉初,丞相集__________、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作侍从、________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
2.魏晋南北朝
握有实权的先是________,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渐形成________体制。
3.隋唐完善
(1)内容:①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____________、审议和执行。②在尚书省下设立六部。
(2)影响:①三省的长官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________,保证了________的独尊。②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____________的重大创造,为此后历朝所沿袭。
4.北宋强化
(1)内容:①宋初,设立____________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②为制约宰相,增设____________、枢密使和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________和财权。
(2)影响:削弱了________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5.元朝进一步强化
(1)内容:①设________,代替前代的三省。②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________机关。③中书省的长官,行使______职权。
(2)影响: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________的继承。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察举制
(1)措施: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____、____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影响:_____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九品中正制
(1)时间:____________时期。
(2)内容: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世家大族子弟通过九品中正制,依靠________即可步入仕途,而不注重提高才能。
3.科举制
(1)过程:①隋炀帝时,开始设立________,科举制形成。②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影响: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大进步,扩大了____________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____________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____________。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当堂练习】
1.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欲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封国制 B.推行郡县制 C.实施推恩令 D.剥夺王侯的爵位与封地
2.历史上很多事件具有标志性意义,影响着历史的发展方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意义是
A.消灭了藩镇割据局面 B.标志着中国古代相权和皇权矛盾的基本解决
C.创立了行省制度
D.标志着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
3.浙江省古称“江浙行省”。“江浙行省”这一行政设置,最早出现在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4.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5.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在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7.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8.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召开政事堂会议 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设枢密院,与宰相抗衡
9. 电影《女驸马》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指的是哪一级科举考试
A.乡试 B.会试
C.院试 D.殿试
10.余秋雨在《十万进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选择题答案】1——5 ( http: / / www.21cnjy.com ) 6—— 10 姓名 班级
3课
一、1.(1)封国 (2)推恩令 (3)中央集权
2.(2)藩镇割据
3.(1)①兵权 ②文官 (2)唐末五代
4.(1)行中书省 宣慰司 (2)中央集权 地方行政
二、1.(1)决策 (2)秘书
2.尚书省 三省
3.(1)①决策 (2)①相权 君权 ②政治制度
4.(1)①中书门下 ②参知政事 三司使 军权
(2)宰相
5.(1)①中书省 ②行政 ③宰相
(2)皇位
三、1.(1)孝 廉 (2)孝廉
2.(1)魏晋南北朝 (2)门第
3.(1)①进士科 (2)①官吏人才 ②世家大族 中央集权
1.C [“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主张通过对诸侯的子弟的再分封,从而削弱王国的力量,消除地方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贾谊主张分割王国封地以削弱其实力,这和“推恩令”的做法相吻合。因此,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
2.D 3.C
4.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唐朝三省六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制的正确理解,唐朝三省中,中书省的职责是草拟,门下省的职责是审议,尚书省是执行机构,故而可以确定选项为D项。]
5.A [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之间的职责以及顺序。另外还应注意三省之间的协调者以及决定者是皇帝。]
6.C [唐朝在中央设置三省,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各有分工,又相互制衡,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达到了行政机构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7.B [北宋前期,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故排除A,C、D两项不符合史实,因此选B项。]
8.B [要结合唐宋削弱相权、加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权的史实进行比较,找出二者共同的改革思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既将相权一分为三,又实行多相制;宋代虽由中书门下行使宰相职权,但又设枢密院、参知政事和三司使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三权。据此,分化事权以大权统于皇帝是共同的思路。]
9.D [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殿试的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
10.A [导致“重文轻武”现象出现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朝时的政策,排除B项;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排除C项;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吏也有很多是贪官污吏,排除D项,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