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 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 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4 19:4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4 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①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
②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难点】内阁和军机处
【基础梳理】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
(1)明初在中央设________,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2)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________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
(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________。
(2)裁撤中书省和________,以________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
(1)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2)皇帝集皇权和________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________繁多。
2.过程
(1)奠基:明太祖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但很少能参决政事。
(2)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____________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3)发展: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________。
(4)全盛: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________,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评价
(1)性质:内阁不是法定的________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原因:阁臣的升降由________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1)设内阁、六部:清初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负责______________。
(2)设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于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上。
(3)设南书房:康熙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________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2.设立
(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组成:________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3.职能
(1)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____________,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2)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____________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4.影响
(1)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____________。
(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____________进一步得到巩固。
【当堂练习】
1.“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A.让“群臣”监督皇帝 B.精简政府机构
C.加强君主专制 D.让子孙后代有章可循
2.明初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①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 ②相权进一步得到强化 ③隋唐以来的三省六部制因此结束 ④皇帝专制得到极大强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两位君主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相同之处是
  宋太祖      明太祖
A.极大地削弱相权 B.分化中央和地方事权
C.地方上设三司分权 D.分割宰相权力
4.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军机处
5.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7.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是
①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 ②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地方大臣 ③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 ④皇帝可以避免决策失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9.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电视剧名犯了错误,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代已废除,所以电视剧名会误导观念
C.刘墉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
10.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选择题答案】1——5 6—— 10 姓名 班级
4课
一、1.(1)中书省 (2)皇权
2.(1)胡惟庸 (2)丞相 六部
3.(2)相权
二、1.政务
2.(1)殿阁大学士 (2)机密事务 (3)票拟权 (4)内阁
3.(1)中央一级 (2)皇帝
三、1.(1)奏章票拟
(2)内阁 六部
(3)南书房
2.(2)雍正帝
3.(1)跪受笔录 (2)中央各部
4.(1)行政效率 (2)中央集权
对点训练
1.C [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君权;禁止子孙设立丞相,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2.B [明初废丞相说明皇权加强,相权削弱。废丞相仅是废除了元朝的中书省,并不意味着三省六部制被废除,因为六部都还存在。]
3.B [根据两人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制度,所以A、D不符合明太祖;根据所学知识,C不符合宋太祖。]
4.C [抓住题干中典型的信息“大学士”“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可由此判断为明代内阁制。]
5.C
6.B [设置内阁制的是明成祖朱棣,A项错 ( http: / / www.21cnjy.com )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项说法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
7.B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种制度不仅不会避免决策失误,反而会增加其失误的机会。 ]
8.C [明成祖时设内阁,处理日常事务,但无决策权;清雍正年间设军机处,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完全听命于皇帝。]
9.B [朱元璋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自秦朝以来的丞相制度,清代仿照明朝制度,丞相这个官制已经不复存在了。]
10.D [北宋时设置参知政事,明朝时废除丞相制度,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故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④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