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教学设计
课题 《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四种常见的文章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空间位置转换顺序、事物的几个方面),能判断典型课文的表达顺序; 2.掌握判断文章表达顺序的基本方法,通过重点复习写景性文章中作者所采用的常见表达顺序,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表达顺序的能力; 3.能够根据表达需要思考材料的组织,灵活选择恰当的表达的顺序,并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
二、评价任务 1. 能知道常见的的文章表达顺序,能判断典型课文的表达顺序;(目标1) 2. 能够根据文本判断叙事性文章和写景性、说明性文章中作者所采用的常见表达顺序(目标2) 3.能够根据表达需要思考材料的组织,灵活选择恰当的表达的顺序,判断习作是否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目标3)
三、学习内容 “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的教学年段主要是四、五、六年级。二、三年级进行了铺垫。二年级是理解自然段的意思;三年级是认识意义段;四年级是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识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点面结合等描写景物和事物的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五年级是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认识小学语文课文的五种常见的结构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地点转换顺序,事物的几个方面,“总—分”或“总—分—总”结构顺序),阅读时自觉关注文章的结构顺序,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六年级是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阅读课文时能对文章结构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出适当评价。
四、学情分析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的教学是大多数课文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任务。到了六年级,大多数的孩子已经比较能够熟练掌握五种常见的文章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空间位置转换顺序,事物的几个方面,“总—分”或“总—分—总”结构顺序),能判断典型课文的表达顺序,在习作中也能根据表达需要思考材料的组织,选择一定的表达顺序,但是往往还是不能很灵活地选择使用最恰当的表达顺序,需要老师提醒和指导;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没有通读全文找到一组关键词,就匆忙做出判断。孩子们虽然能判断文章表达的顺序,却不能明白这样记叙的原因和好处,做出适当的评价。
五、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搜索记忆,回顾课文常见的文章表达顺序。(指向目标1)1.学生回忆四种常见的文章表达顺序,和判断文章表达顺序的方法。 出示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并试着判断文章的表达顺序,说说这样判断的理由。 《狼牙山五壮士》《观潮》《记金华的双龙洞》《太阳》 学生试着分析判断以上几篇文章表达顺序的方法: (1)叙事类文章,有明显的起因、经过、结果的,一般为事情的发展顺序; (2)找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果时间词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则为时间顺序; (3)找表示地点(空间位置)的词语,如果地点(空间位置)词是跟着作者的视角、活动而变,则为地点(空间位置)转换顺序。 (4)写景性、说明性文章,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类记叙或说明某些事物,则为按事物的几个方面顺序。 4.叙事性文章和写景性、说明性文章一般采用什么表达顺序记叙的? 导入新课:孩子们,阅读一篇文章,除了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还应该进一步理解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表达的,这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阅读课文不但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学到作者构思文章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小明同学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哥哥、大姐姐:既然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是否重要,那你知道我们学过的文章有哪些常见的表达顺序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判断一篇文章究竟采用了哪种表达顺序呢? 3.带领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先试着判断四篇文章的表达顺序,以及判断四种常见表达顺序的方法。 4.师:这些文章可以大致分为叙事类文章和写景性、说明性文章。 5.今天我们就来归纳总结一下这三类文体文章是按什么表达顺序记叙的。学生能复述四种常见的文章表达顺序,和判断文章表达顺序的方法。 能够区分记叙、写景说明性文章的四种常见表达顺序。活动意图说明:回忆旧知,复习曾经学到的典型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回忆判断课文表达顺序的方法,帮助学生从中寻找规律,促进知识体系的结构化。环节二:聚焦叙事性、写景性、说明性三类文章,运用方法,进行判断。(指向目标2) (一)按四种表达顺序对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进行分类。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四年级语文书,按四种表达顺序对部分课文进行分类。 2.帮助判断小明和同学的分类是否正确。 (1)这些课文全部是叙事性的文章,除了《梅兰芳蓄须》一文中有明显的一组时间词,应该是时间顺序,其余文章都有明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2)这些课文中只有《纪昌学射》没有明显的一组时间词不是时间先后顺序。其余两篇判断正确。 (3)这两篇课文都是说明性文章,都是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类说明事物的。所以判断正确。 3.学生合作讨论:三类文章要怎样正确判断表达顺序。尤其要注意抓关键词判断叙事性、写景性文章的表达顺序。 1.出示:小明班上的同学对文章的表达顺序也很感兴趣,他们根据同学们的讲解,对已经学过的四年级上册语文书中部分课文的表达顺序进行了分类,下面是他们的答案。他们想请学哥学姐们帮忙判断一下他们的分类是否正确。 (1)事情发展顺序:《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爬天都峰》《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梅兰芳蓄须》《西门豹治邺》。 时间顺序:《观潮》《扁鹊治病》《纪昌学射》。 空间位置转换顺序:《走月亮》。 (4)事物的几个方面:《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 2.小明和同学们听了大家的讲解十分感谢你们。他们想知道,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怎样做才不会发生刚才的错误呢?大哥哥、大姐姐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送给他们? 3.教师指导梳理:把握叙事性、写景性、说明性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看是否有一组有内在联系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2)看是否有一组有内在联系的表示地点或其他空间位置转换的词语。 (3)写景性文章还要看看是否是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类介绍。 (4)说明性文章一般是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类说明事物的。 能够判断在文章的表达顺序,根据文章的类别,找关键词判断文章的表达顺序。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通过阅读,总结出判断三类课文表达顺序的一般方法。(二)阅读一篇短文,在讨论交流中巩固方法,体会表达顺序的表达效果。(指向目标2) 学生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讨论课文2—6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美丽景色的。 生交流分享: 课文2-6日然段分别写了海水的颜色、海底的珊瑚、海里的与、海滩上的贝壳、海岛上的鸟,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记叙的。 3.讨论交流: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条理清晰,全面具体地把西沙群岛多方面的美景都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1.谢谢同学们帮助学弟学妹学到了怎样判断文章表达顺序的方法。相信同学们也能正确判断《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2—6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美丽景色的。 2.出示课文,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后展开讨论。 3.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组织学生讨论。 4.教师总结: 文章的表达总有一定的顺序。有的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有的是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来写;有的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有的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了解表达的顺序,文章的内容就理解得更深刻了,同时对我们习作也会有所启发。 能运用学到的方法判断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其表达效果。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典型课例,巩固判断文章表达顺序的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比较分析三篇短文的表达顺序,体会其表达效果。(指向目标2)1.学生看短文一标题,自己猜测文章的表达顺序。 2.学生阅读短文一,讨论文章的表达顺序。 3.学生回忆课文的表达顺序。 4.生讨论交流三篇文章表达顺序的不同表达效果: 《桂林山水》是按“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山和水”三个方面分别描述的,这样的写法更能表达桂林山水的特点;《美丽的小兴安岭》则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先后顺序描写的,突出了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变化;《颐和园》是按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来记叙的,这样能清楚地展现出作者游览的过程以及看到的景色,让人一目了然。师:出示短文一《桂林山水》。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光看这个标题,你能猜猜作者会按什么顺序记叙吗?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讨论文章的表达顺序。 师:出示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引导学生回忆他们的表达顺序。 4.师:比较这三篇文章的表达顺序,引导学生讨论它们各自的表达效果。学生能够判断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其表达效果。环节三:由读到写,实践方法。(指向目标3)1.学生以《我们的役园》为习作题目,按时间顺序、空间位置转化顺序和事物的儿个方面三种表达方式分别列出一个习作提纲。 ①按时间顺序。 ②按空间位置转化顺序。 ③按事物的几个方面。 2.学生与伙伴分享自己列出的提纲。讨论:习作时采用哪一种表达顺序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1.师:习作时按照不同的表达顺序,我们可以构思出不同的习作。请你以《我们的役园》为习作题目,按时间顺序、空间位置转化顺序和事物的儿个方面三种表达方式分别列出一个习作提纲,注明分几个自然段记叙。 2.引导学生分享提纲并展开讨论:根据自己学校校园的特点和自己掌握的材料,习作时你打算采用哪一种表达顺序更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环节四: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结构。组织学生总结规律。 事情发展顺序找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先后顺序找时间词空间位置转换顺序找空间位置词事物的几个方面找关键词
1.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判断文章表达顺序的方法,填写表格。 出示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方法: 起因经过结果全,事情发展思路端。 时间词语相关联,时间先后记心间。 地点方位一串串,空间位置来转换。 内容性质分类写,就是事物几方面。 阅读文章想顺序,经常练习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起因经过结果全,事情发展思路端。 时间词语相关联,时间先后记心间。 地点方位一串串,空间位置来转换。 内容性质分类写,就是事物几方面。 阅读文章想顺序,经常练习好习惯。
七、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