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昆明市第三中学初中学业质量诊断性检测
语文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 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1.(2分)C。正确读音:潜(qián)心学术
2.(2分)B。正确写法:名副其实
3.(2分)A。
4.(2分)D。病因:主宾搭配不当。正确表达是:呈贡在过去和今天,都是云南乃至中国的一方福
地。
5.(2分)B。
6.(6分)
(1)会当凌绝顶 (2)一览众山小
(3)不畏浮云遮望眼 (4)自缘身在最高层
(5)先天下之忧而忧 (6)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综合性学习(7~11 题,共12 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7.(2分)①茶圣和他的书(茶圣的作品/《茶经》的作者);②喝茶不困的原因(喝茶的功效)
8.(2分)图标由上下两个部分构成。图标上部外形如一片茶叶,也像一滴水珠。包含太阳、远山、
小路等元素。蜿蜒的小路也如生长的茶树。(1分)图标的下部有“茶叶logo”字样。(1分)
(二)名著阅读。(4分)
9.(4分)(1)(2分)①科普作品 ②诗集(现代诗歌/诗歌集)
(2)(具体内容1分,分析1分)答案示例:
选B。作者在塑造严监生这一形象时,写其生病不舍得吃药,挣扎着到处查点,每夜算账到三更,
甚至临死还挂念着燃两根灯草太费油。这种基于现实的夸张,是对人物性格特征的适度放大,揭
示了其吝啬的本质,产生了非凡的讽刺效果。
选C。作者写范进因“先母见背,尊制丁忧”,在酒席上只肯用“白颜色竹子的筷子”,表面看起
来十分尽礼。但面对满桌酒菜时,他却毫无孝子情状,而是“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
嘴里”。这前后矛盾的举止,把封建理学居丧尽礼的虚情假意暴露无遗,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三)临写与鉴赏。(4分)
10.(2分)书写正确、字体端正、笔画清晰。间架结构不合理酌情扣0.5~1分,错别字每个字扣0.5,
扣完为止。
11.(2分)C。
三、阅读(12~24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13 题。(4 分)
12.(2分)B。
【解析】下阙是由实而虚。
13.(2分)运用“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写出苏轼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
特别突出的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1分)“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赞赏孙权,借凭吊千
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1分)
2024 年昆明市第三中学初中学业质量诊断性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10分)
14.(2分)(每填正确一空得0.5分)
(1)发扬光大 (2)痛心遗憾 (3)穿戴 (4)亲自,亲身
15.(4分)(每小题2分)
(1)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2)这就是群臣过分奢侈的原因。
16.(1分)①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②躬亲倡俭(躬亲节俭、实践节俭、自身节俭)。(每
空 0.5 分)
17.(3分)首先,管仲从国君的食、衣说起,并联系齐桓公自己的食、衣习惯,顺理成章地指出齐
国奢侈之风盛行的原因,这样使齐桓公容易接受劝谏。其次,管仲引用《诗经》中的名言,既增
强了说服力,又有意识地引导齐桓公以身垂范,为群臣树立榜样,巧妙地暗示自己的劝谏目的。
最后,管仲用反问的句式,既带有委婉、含蓄的批评,又说明了劝谏的目的,增强了劝谏的气势。
【参考译文】
【甲】略。
【乙】齐桓公对管仲说:“我国地方不大,物产不丰,但群臣的衣服车马都很奢侈,我想下令禁止,
可以吗?”管仲说:“我听说,君王吃过的食物,臣下就会常吃,君王喜欢的服饰,臣下就会经常穿戴。
而如今,君王您吃的是桂浆,穿的是纯紫的大衣,狐狸皮的白裘,这就是群臣过分奢侈的原因。《诗经》
上说:‘不亲自去做,就不能取信于百姓’,君王您要禁止他们奢侈,为什么不从自身做起呢?”齐桓公
说:“对!”于是重新制作了纯白的衣服,全白的帽子,这样上朝一年,齐国整个风气都变得简朴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20 题。(7 分)
18.(3分)读书要运用好“挤”和“钻”的方法;善读书,把握“薄”与“厚”的关系;善读书,
还要做到“知”与“行”的统一。(每答对1点得1分)
19.(2分)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0.5分),举了冯其庸先生在读《史记》和《三藏法师传》
时,因对情节、路径存疑而进行实地考察并最终取得研究成果的例子(0.5分),真实有力(充
分有力)地证明了本段“善读书,还要做到知与行的统一”的分论点,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
(1分)
20.(2分)把书“读厚”,就是要涉猎与书籍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由点到面,向广处延展;把书
“读薄”,就是要不断过滤、不断凝练,领悟要义精华,实现去粗取精。例如在学习《记承天寺
夜游》时,我不仅了解苏轼的生平信息,背记了《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
城子·密州出猎》等作品,还阅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加深了对苏轼的认识,把书读
“厚”。在中考复习阶段,我跟随老师提炼了苏轼词中的主要意象,概括了他“乐观豁达、昂扬
向上”的精神状态,把书读“薄”。
(结合文中观点和自己的阅读体验,分别谈出把书读“厚”得1分,谈到把书读“薄”得1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1~24 题。(11分)
21.(3分)笋尖是本文的线索,起到串联全文的作用;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围绕着“笋尖”和“母
亲”展开的;“母爱深”揭示了文章主旨,暗含对母亲、母爱的赞美;“浅”和“深”是一组反
义词,标题形式新颖、醒目,引人深思,同时,还暗含了母亲慈爱的形象。
(每答对1点得1分,答对3点得满分)
22.(3分)
(1)(1分)“一颤”指我被母亲挖笋时顾不上理会“荆棘弄乱了自己的头发,刮坏了袖子,弄花了
脸,手臂也被划出了血痕”的做法而感动。(或答:“一颤”指我被母亲认真挖笋时的情形所感
2024 年昆明市第三中学初中学业质量诊断性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动。)
(2)(2分)运用了动作描写(0.5分),写了“拿、绕、扯、脱”等一连串的动词(0.5分),生动
细腻地写出了母亲剥笋时动作娴熟的样子,刻画了母亲聪明能干的形象(0.5分),表现了我对
母亲敬佩、赞赏之情(0.5分)。(考生若答“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亦可酌情给分)
23.(3分)①母亲是一个关心孩子,疼爱子女的人。即使在青黄不接,一家人生活都成问题的时候,
母亲依然没有让我和妹妹辍学。②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她一大早就钻进山上的竹林里挖笋,
一个春天还没完,她就把借别人的学费还清了。③母亲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她会特意留下
一把笋尖给跛腿的、孤身一人的老婆婆。④母亲是一个温柔细致的人。我和母亲去挖笋,累得瘫
坐在草地不愿动,母亲也不骂我,还摘了不少杜鹃花给我。
(每概括一种形象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得1分,打出3点得满分。考生若答“坚韧不拔”“温柔善
良”“热爱生活”“勤俭节约”……,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24.(2分)示例一:我认为放在第二单元更合适。因为本文主要内容是在回忆幼时我与母亲挖笋的
经历,叙述的是难忘的人与事,刻画了母亲勤劳善良、疼爱子女的形象,内容与第二单元相似,
所以我认为放在第二单元更合适。
示例二:我认为放在第四单元更合适,因为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属于散文的一种类型,并且第四单元
呈现了各种类型的散文,所以认为放在第四单元更合适。
四、写作(第 25 题,40 分)
25.参考云南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2024 年昆明市第三中学初中学业质量诊断性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类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五类
别
项 (40—36) (35—30) (29—24) (23—18) (17—0)
目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合题意
A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尚明确 偏离题意
严重偏题
内容 内容充实 内容具体 内容尚具体 中心不明确
不知所云
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尚 内容不具体
真切 真实 真实
B
准确、有文采 得体、流畅 通顺 基本通顺 文句不通
语言
C 结构合理 结构合理 结构较合理 条理尚清楚
结构混乱
结构 详略得当 详略明显 详略不明显 能分段
①立意深,构思
巧,语言生动形 ①具备本类A、 ①具备本类A、 ①具备本类A、
评 象评满分。 B、C三项条件 B、C三项条件 B、C三项
②具备本类A、 的评35-33 的评29-27 条件的评23-
分 B、C三项条件 分。 分。 21分。
此类作文在
的评39-38分。 ②本类A、B、C ②本类A、B、C ②本类A、B、
17-0分之间
细 ③本类A、B、 三项中某项稍 三项中某项稍 C三项中某项
酌情给分。
C三项中某项稍 弱,评32-30 弱,评26-24 稍弱,评20-
则 弱,评37-36 分。 分。 18分。
分。 本类基准分: 本类基准分: 本类基准分:
本类基准分:36 30分 24分 18分
分
注:①书写工整、美观,酌情加1-3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酌情扣1-3分。②错
字3个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3分。③字数不足酌情扣分。④缺标题扣2分。
2024 年昆明市第三中学初中学业质量诊断性检测·语文·参考答案秘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5月13日8:30一11:00】
2024年昆明市第三中学初中学业质量诊断性检测
语文试题卷
(全卷四个大题,共25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
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①呈贡在过去和今天,都是云南乃至中国的一方文化。
②古滇国时湖,这里便是古滇文化的发祥和辉煌之地。《后汉书》记载(zǎi),至东汉元和年间
滇池地区已是“有盐池田渔之饶,金银斋产之富”,是全滇经济文化发展名幅其实的首善之区。因此,
呈贡是古滇文化发展史上的地方。
③抗战时期,国内一些文化机构和大学迁到昆明后,城区仍不时罐到日机轰炸,“不远不近”的里
贡使成了大家首选的栖息之所。当时,呈贡为中国文化作了
贡献,如“魁阁”已成为早期中
国现代精英学术集团雏(chú)形的代表性符号,其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至今仍产生着长远影响;冰心
的名作《默庐试笔》,沈从文的“魔系列”、《烛虚》等散文都是这一时期在呈贡完成的。这片“带土”
在国摊当头的岁月,曾给中国的文化精英们提供了继续潜(qiǎ)心学术的庇(bì)护所,成为民族
危亡关头的文化避难之地。
④如今的呈贡,是昆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已有9所知名高校
拥有1312家知识密集型
企业的信息产业园区、小微双创企业孵化园区和大健康产业园区。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持续发展相
得益衫,成为星贡新区的智力引擎(q〔ng)。
⑤呈贡可谓是文化
的福泽之地。
1.义段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zǎi)
B.雏(chú)
C.潜(qiǎn)
D.庇(bì)
2.文段中加点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发祥
B,名辐其实
C.栖息
D.相得益影
3.文段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举足轻重
巨大
入驻
不离不弃
B.无足轻重
杰出
入驻
形影不离
C.举足轻重
杰出
进入
形影不离
D.无足轻重
巨大
进入
不离不弃
4,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式杂糅
B.语序不当
C.成分赘余
D.搭配不当
202年昆明市第三中学初中学业质:诊断性检测·语文·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