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司马光(1019—1086)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宋神宗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一)自读课文,进行一次知识竞赛 1. 读准字音
卿( )岂( )邪( )
孰( )更( )遂( )
2.解说词义
权谓( )吕蒙曰
蒙辞( )以军中多务
肃遂( )拜蒙母
蒙乃( )始就学
非复( )吴下阿蒙
即更( )刮目相待 qīng qǐ yé
Shú gēng suì 告诉 推托 于是,就于是,就不再是重新3.辨析一词多义
当: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见: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辨析古今异义:
古 义 今义
孤:( ) ( )
但:( ) ( )
治:( ) ( )
博士( )( )
往事:( ) ( )掌管 应当 用 与为组成认为
了解 识别古代王侯的自称 孤单,孤苦 只 转折连词,但是 研究 治理 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 历史 指过去的事情5.解释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6.翻译句子。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卿言多务,孰若孤?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二)理读课文,理清两层内容请同学们理读课文,读出课文的层次,并从不同角度对内容加以概括。可以从不同角度理清本文思路。如:本文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以“劝学”为线索,先写劝学的起因,后写劝学的结果。 本文以对话组织材料,先写孙权与吕蒙的对话,后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
分角色朗读,分析三个人物概括人物形象:孙权:
吕蒙:
鲁肃:关爱部下,善劝,好学能听取别人意见,勤奋好学爱才,敬才(四)悟读课文,解决四个问题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4.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启示?(五)比较阅读,体验反思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你发现了什么? 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之余,读书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从写法上看,前文以对话为主,语言描写生动,且侧面描写也很突出,以鲁肃十分惊讶的神态,表现了吕蒙学有所长进。后文借事说理,生动具体地阐述了作者的才能观。文章叙议结合,道理蕴含在故事之中。提示:可以从内容上和写法上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赠言:知识改变命运,
学习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