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024学年度九年级5月阶段性检测
语 文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各题注意事项见各题卡),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
效。
3.考试结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21分)
学校想要制作一部关于“广西非遗传承”的纪录短片,以下是部分编辑内容,请你阅读 后完成1-5题。
【建筑】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起源于魏唐的干栏式建筑,通过凿榫打眼、穿梁接拱、 立柱连枋等传统技艺,形成了独特的木结构建筑。其中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 观,而且工艺精妙绝 lún。 整座建筑不用一颗铁钉,却结构牢固,参差错落,接合缜密,被 视为工艺和艺术的杰作,令人叹为观止。侗族木构建筑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真 可谓是巧夺夫工。
【陶制】陶器烧制技艺是广西的一项传统技艺,可以追溯到1300 多年前。坭兴陶的泥坯 在1200℃左右高温的窑内发生变陶,经打磨抛光后,呈现古铜、墨绿、紫红、天斑等诸多色 泽,质地细腻光润,实用性强。坭兴陶可以制作出各种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陶器,更为奇 特的是,坭兴陶的窑变艺术为其他陶器所没有,故有“中国一绝”之称。
【戏剧】彩调剧属灯戏系统,源于来自桂林地区农村歌舞、说唱衍化而成的“对子调”。 剧目以劳动、家庭生活等为主题,有大量的口传和手抄本在民间流传。表演时采用桂柳方言, 抑扬顿挫,以小生、小旦、小丑(三小)等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为主,其中丑角和旦角的步法、 转身、亮相、扇花、手花富有特色,又尤以步法最为突出。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阅读【建筑】部分的内容,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精妙绝 lún( )) (2)参差( )
2.以上文段中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3分)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的词语。(2分)
(1)追溯 (2)叹为观止
4.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一副反映戏剧主题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填对
应序号)(2分)
①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 ③昂头瞻北斗,燕山旭日照前程 ⑤青春应笑我,奔波几日又南台
②把酒对东风,南浦朝霞迎远客
④大开春酒会,醉时天地总为家
⑥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上联: 下联:
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侗族木构建筑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真可谓是巧夺天工。
B.坭兴陶的窑变艺术为其他陶器所没有,故有“中国一绝”之称。
C.彩调剧属灯戏系统,源于来自桂林地区农村歌舞、说唱衍化而成的“对子调”。 D.剧目以劳动、家庭生活等为主题,有大量的口传和手抄本在民间流传。
6.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10分)
作者 题 目 批注 诗文
辛弃疾 《破阵子·为 陈同甫赋壮词 以寄之》 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 面。 ①
② 《酬乐天扬州 初逢席上见 赠》 表达对故人的悼念和对岁月的流逝、 人事变迁的感叹, ③ 到乡翻似烂柯人。
李益 《夜上受降城 闻笛》 描绘边塞月色的独特景色,借寒气袭 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A 十
龚自珍 ⑤《 借“落花”自喻,表达出诗人超凡脱 俗的宽广胸怀。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
欧阳修 《醉翁亭记》 点出山中春、夏两季的景色。 ⑦.
二、 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3小题,7分)
【材料一】
2023年12月1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 糖料蔗基地视察,广西蔗农、技术专家向总书记汇报新时代的“甜蜜事业”节节高。
总书记特别问了桂糖42号有什么特点。桂糖42号是早熟、高产、高糖,抗倒伏能力 强的品种,也是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单一品种。全国三根甘蔗当中就有一根是桂糖 42号,这个品种被引到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种植。我国甘蔗种植目前以广西选育的 品种为主,全国自主选育的品种占比已经超过97%,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广西作为我 国最大的糖料蔗种植基地、最大的食糖主产区,糖料蔗种植面积、蔗糖产量已连续32 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连续19个榨季占全国60%左右,是维护我国食糖安全的主阵地。
中国每3勺糖中,就有约2勺来自广西,妥妥的“甜蜜之乡”。总书记很高兴,提到甘蔗 稳定面积以后,要想办法加大科技攻关的力度,使产糖量上一个台阶,让我们把这个糖
罐子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今年白糖价格一路上涨,蔗农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甜蜜,广西甘蔗“火出圈”。
【材料二】
“秋日甘蔗赛过参。”甘蔗本身是能清能润,甘凉滋养的食疗佳品。甘蔗含有丰富 的糖分和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 、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 甘蔗表皮一般为紫色和绿色,也有红色和褐色,但比较少 见。 它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这一能源替代品。
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中国广 西的自然条件尤其适宜甘蔗的种植。市面常见的果蔗有黑皮果蔗、黄皮果蔗、青皮果蔗
、脆皮洋蔗,还有用来榨糖的普通甘蔗。广西贵港有一种独特的甘蔗叫做“木格白玉蔗” ,白玉蔗不仅口感优于其他果蔗,单是从外表看,也是一副蔗中君子的模样。蔗皮乳黄
如玉,如白玉般清透润丽,故称之为“白玉蔗”。因其独有的种植产地、独有的种植方式 和独有的口感滋味,白玉蔗被视为中国最优质珍稀的顶级水果型甘蔗,被列入第四批贵 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甘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甘蔗最早被记载于印度的《吠吃经》和 中国的《楚辞》,表明它在印度和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甘蔗种植地还包括新
几内亚和孟加拉—印度地区。甘蔗古往今来被人们广为称道,就连那些清高儒雅的文 人墨客们也对其情有独钟。唐代诗人王维在《樱桃诗》中写道: “饮食不须愁内热, 大官还有蔗浆寒。”大医学家李时珍对甘蔗也别有一番见解,他用“凡蔗榕浆饮固佳,又 不若咱嚼之味永也”,将食用果蔗的微妙之处表述得淋漓尽致。
甘蔗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在传统美食中常常出现,如“补冬”食品常使 用甘蔗汁作为甜味调料。此外,在节日食用甘蔗也有其独特意义,如立冬时节人们食 用甘蔗以祈求牙齿健康。甘蔗因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和甜美口感,还被用来象征事业的 进步和生活的甜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用甘蔗生长的“节节高”来寓意着学 业和职业上的成功。南宁一些学校还把这代表美好寓意的甘蔗作为奖励送给学生呢!
【材料三】
广西甘蔗良种繁育推广基地建设项目表
申报地区 建设类型 建设面积 近3年是否获得过财政资金扶持
崇左市 改扩建 1000 是
钦州市 改扩建 1200 是
象州县 改扩建 1000 是
贵港市 改扩建 1575.5 是
崇左市 改扩建 1500 是
(注:近年来,广西作为中国重要的甘蔗产区之一,为进一步支持广西甘蔗种植业的发展,2023年广西政
府陆续推出甘蔗种植相关扶持补贴政策,以上图表为其中一项目表。)
7.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酌一项是( ) (2分)
A.我国甘蔗种植目前以广西选育的品种为主,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
B.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和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有益的物质。
C.白玉蔗是中国最优质珍稀的水果,所以有独有的种植产地、方式和口感。
D. 甘蔗因其独特生长方式和甜美口感,常被用来象征事业进步和生活甜蜜。
8.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开头引用古语,是为了引出下文对甘蔗的特点和功效的具体介绍。
B. 画线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甘蔗表皮颜色多为紫色、绿色。 C.加点词语“最”表明“白玉蔗”品质独一无二,体现语言准确性。
D.材料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甘蔗的特点、功用、悠久历史及文化内涵。 9.广西甘蔗为什么“出圈” 请结合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 3 分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卧镰
杨天斌
①农历处暑之前割完了最后一垄麦子,镰刀便上墙了,挂在屋檐下,弯弯的刃口闪着骄 傲的亮光,像一枚银质的奖章自豪地佩戴在农家院的胸口上。从大暑到立秋,镰刀在麦地上 游走,割完了一垄麦子又一垄麦子。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 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 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 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 此刻,镰刀和人是一对配合默契 的好伙伴。
②几年前,我拎着一把镰刀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割麦、割荞、割麻、割油菜、什么活都要 在腰里别上一把镰刀。 一把镰刀的寿命不过几年光景,割着割着就磨秃了,逢上坚硬的东西 还会损掉刃口,如此一来就要到青灰的磨石上去磨一磨,让它重新找回锋利。有时候缺了刃 口的镰刀仅凭磨一下是不济事的,还需要到铁匠铺“轧”点钢,蘸一蘸火。
③记得有一年,父亲为生产队护秋,为堵截一只偷刨洋芋的獾,被獾锋利的牙齿咬去了 镰刀的一角。那一刻,我从未看到镰刀是那样沮丧过,像晒蔫了的芋秧一样打不起精神。回 到家,我提着镰刀蹲在门口的大青石上,兴冲冲磨了半夜。镰刀在磨石上发出的悲戚的响声 让人不忍卒听,就像受了伤的病人在呻吟。山村的夜很安静,风不动,树不摆,大地和人以 及村庄都乏了,都在悄无声息地睡眠,满地只有虚拟的月光朦胧地照着,我在月光下不停歇 地磨着镰刀,我看到镰刀在我固执的磨砺中薄下去,露出了锋芒,但拿到眼前仔细一看,刃 口仍然露出缺了的一角,丝毫也没有补回来,最后我终于失掉再磨下去的信心,不得不做放 弃的打算。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等到铁匠将它重新回了炉,它才真正 体验到涅槃重生的喜悦满足。
④ 一把镰刀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千。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割掉了数不 清的植物,最后终于被磨秃了,再也咬不动任何东西,可它尚能通过磨砺、通过淬火、回炉, 重新找回锐利,找回青春。那么人呢 人在劳动过程中,也不断在使用自己,把自己使唤老
了、磨成了弓腰驼背,但人却不能使自己重新回到20岁前,再活一次,这样想来,人比镰刀 更悲哀,更值得珍惜。天底下大概没有一个农人怕把自己使唤老而拒绝劳作。有一个词组叫 “人书俱老”,那是书法艺术中的特指,说是练书法者到老境,人与书艺都达到顶峰,书艺 老到。可作为农人,恐怕即使农活技艺达到顶点,也不行了,再也提不动一把锄头或一把镰
刀了。
⑤由此说来,庄稼还是够厉害的,时光也是够厉害的,庄稼能用它脆弱的茎秆把镰刀磨
光、磨秃,最后变成一把无用的废铁。而人也会被时光使唤老,像一台到了使用期限的机器, 闲置在墙根下“晒暖暖”,人和镰刀都有走到尽头的一天。
⑥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麦子收上场之后,镰刀便暂且搁置起来, 挂在了墙上。庄稼人把麦子打碾后,装进粮仓,便从繁忙中走出来,走上街道,互相打问麦 子的收成,脸上都有一种收获后的喜悦和轻松,他们穿着短袖的汗衫,坐在秋凉后的门墩上, 任减弱了热力的阳光把疲倦抚平,古铜色的脸上尽管缺少水分,但他们仍说笑着,享受着繁 忙夏季之后的悠闲。挂在墙上的镰刀也安静落寞地低下头来,像离退休后的老人用回忆打发 时光,然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隐褪光亮,披上一身铁锈色。到来年,等我们重新起用时, 也许它已是一把不能再使用的镰刀,只能弃置在墙角与废铁为伍。
⑦我总认为,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 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
这时候的农人头脑异常清醒,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得像一把锈蚀严重的镰刀,失去生命的 亮色,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
(有删改)
【活动一:设计思维导图】
10. 请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3分)
【活动二:品味语言特色】
11.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中的划线句。(3分)
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 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
【活动三:赏析散文意象】
12. 有人认为文中卧镰的命运更像是人的命运。你认为卧镰与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一形象最为
相似 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A. 祥子(老舍《骆驼祥子》) B. 闰土(鲁迅《故乡》) C. 父亲(李森祥《台阶》)
【活动四:助力拓展阅读】
13. 老师要求同学们推荐一些散文编入民俗单元,作为拓展阅读。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推荐了
本文,请你借助单元前言,说说推荐的理由。 ( 4 分 )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
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既土人情。或展示传
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
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
第:5页:共:8页
意义。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 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
A. 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诗歌,描写了边塞的景、人、事,整体格调激昂、雄壮。 B. 本诗画面感强,使人仿佛置身于边塞肃杀的秋色中,听号角响彻天空,看将士厮杀疆场。 C. “半卷红旗”写我军兵败之际的溃退之态,“声不起”写经过激烈厮杀将士们气力耗尽。 D. 结尾两句用典,借用战国燕昭王建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达以身报国的决心。
15. 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结合本诗首联或颔联,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伯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游大林寺序①(节选)
白居易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盂夏② 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如至人间仙 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迄今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
之诱人也如此!
【注】①此篇文章创作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因无实权办实事,白居易在闲暇中漫游风景名胜
之地。 ②孟夏:即阴历四月。孟,四季的第一个月。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调素琴
B. 时节绝晚 沿溯阻绝
C.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D.初到恍然 初极狭,才通人
17. 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
A. 甲文第1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 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 甲文第2段写游鱼的形神姿态,虚实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属于虚写,而 “傲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是游鱼的动态美,属于实写。
C. 乙文语言平易浅切,但是用语却很准确,描写生动形象,极富诗一样的美感。写出大 林寺地处偏僻,人烟稀少,环境清幽,风俗气候与平地村庄不一样。
D.乙文紧紧抓住大林寺的特点,创造了一个与人世隔绝的艺术境界。最后一句的感叹, 使得全篇情景交融,文章显得平易而又深沉,耐人寻味。
1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山桃始华,涧草犹短。
19. 甲文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 水“清”这一特点的 (2分)
20. 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4分) 三、综合(10分)
21.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为进一步推动书香校园的建设,营造爱读书、 读好书、善读书的校园文化风尚,校团委决定本周五下午开展“阅读·悦读”读书交流活动,
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树榜样】下面是“读好书,习榜样”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3分)
①上图表是活动中收集的信息,请说说你的研究结果。(1分)
②活动特邀一位专家参与,请根据下面的访谈补出采访问题。(2分)
记者:专家您好, A (20字以内)
专家:我认为,在引导少年儿童选择榜样时,学校和家长要讲究方式方法,真正了解他 们关注榜样哪些方面的信息,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
记者: B. (20字以内)
专家:媒体对榜样的宣传要贴近少年儿童的兴趣,把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对传统 榜样人物,要重视挖掘新时代精神内涵,使其焕发新魅力。对新选树的榜样,也要重视精神
内涵的宣传与展示,从而得到少年儿童的认可与接纳。
(2)【品人物】在“人物品评”环节中,你还分享了你的读书卡片(如下表)。表格中有几处
遗漏的信息需要补充完整。 (3分)
作品 重要人物典型情节 形象特点 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
《朝花夕 拾》 长妈妈给“我”讲许多规矩和 礼节,为“我”买来绘图的《山 海经》 迷信、愚昧,但善 良、纯朴、热心 典型事例
① 保尔瞻仰烈士公墓,思考“生 命的意义” 自强不息、奋发向 上,为共产主义献 身的精神 结合作者自身经历, 穿插人物内心独白
《西游记》 ②. 除恶务尽、机智过 人、疾恶如仇 丰富的想象、离奇的 情节
《红星照 耀中国》 彭德怀长征途中将自己的马 让给部下骑 ③ 访谈、对话
(3)【论方法】在交流会上,有人对是否应推敲词句深意的读书方法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文 学巨匠陶渊明曾提到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可见我们也应该效仿他“一目十行”“不 求甚解”地读书,领会大意即可,不用推敲词句深意。请你对这种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
明确,有理有据,字数在80以内。(4分)
四 、写作(50分)
22.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50分)
生活中,我们的眼睛像一台摄像机,捕捉精彩瞬间,记录生活点滴,定格美好回忆,见 证时代变迁。牵手同行的家人,热烈讨论的师生,奋力奔跑的少年,向阳绽放的向日葵,丰收 喜悦的笑脸,遨游太空的神舟,迎风飘扬的国旗……你的“镜头”里拍下了哪些让你念念不
忘的场景呢
请以“镜头”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 字;③文中不能出 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
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