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一轮基础练习--选择性必修2 阶段检测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5】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一轮基础练习--选择性必修2 阶段检测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27 10:0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广东版新教材生物学高考第一轮
阶段检测练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2023湖北,1,2分)栽培稻甲产量高、品质好,但每年只能收获一次。野生稻乙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但产量低。中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甲和野生稻乙杂交,培育出兼具两者优点的品系丙,为全球作物育种提供了中国智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成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也可培育出品系丙
C.该育种技术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D.品系丙的成功培育提示我们要注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
2.(2024届广东部分学校联考,13)如图表示一种“甘薯+奶牛+沼气+花木+龙虾+食用菌”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循环、协调、整体、自生等生态学原理
C.图中“沼渣→甘薯”说明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可以循环流动的
D.该生态系统的功能只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没有信息传递
3.(2022辽宁,11,2分)人工草坪物种比较单一,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杂草化。双子叶植物欧亚蔊菜是常见的草坪杂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坪中欧亚蔊菜的种群密度时,随机取样是关键
B.喷施高浓度的2,4-D可以杀死草坪中的欧亚蔊菜
C.欧亚蔊菜入侵人工草坪初期,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
D.与自然草地相比,人工草坪自我维持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较低
4.(2022浙江1月选考,12,2分)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我国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措施与该计划的目标不符的是(  )
A.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
B.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
C.建立江豚的基因库,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
D.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5.(2021全国甲,6,6分)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6.(2023河北,10,2分)某经营性森林有27种植物,林场对其林木采伐后彻底清除地表植物。自然恢复若干年后,该地段上形成了有36种植物的森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采伐后的空地资源丰富,植物种群呈“J”形增长
B.采伐前的生态系统比恢复后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
C.采伐后的空地上出现新群落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D.该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营养级的增多取决于植物种类的增加
7.(2023福建,12,4分)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重要的生态问题。某地近海主要生活着两种底栖植物海藻甲和乙。2001—2015年间,它们在海底礁石上的覆盖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2010年后该海域海水平均温度有一定上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升温改变种群密度,海藻乙有一段时间呈指数增长
B.升温改变乙生态位,甲数量骤降后应实施就地保护
C.升温改变能量输入,该海底群落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D.升温改变底栖环境,群落由甲占优势转为乙占优势
8.(2021河北,12,2分)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典型 湿地 季节性 湿地 中度退 化湿地 严重退 化湿地
湿地特征 常年 积水 季节性 积水 无积水 完全干 涸,鼠 害严重
生物多样性指数 2.7 2.4 2.1 1.5
鸟类丰富度 25 17 12 9
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A.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
B.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
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
9.(2021浙江1月选考,21,2分)如图为一个昆虫种群在某时期的年龄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得出该种群的存活曲线为凹型
B.用性引诱剂来诱杀种群内的个体,对生殖后期的个体最有效
C.环境条件不变,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由目前的稳定型转变为增长型
D.与其他年龄组相比,生殖前期个体获得的杀虫剂抗性遗传给后代的概率最大
二、非选择题
10.(2023河北,21,10分)天鹅洲长江故道现为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是可人为调控的半封闭水域,丰水期能通过闸口将长江干流江水引入。2017年,评估认为该水域最多可保障89头长江江豚健康、稳定地生存。当年该水域开始禁渔。2019—2021年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及各类型鱼类的生物量调查结果如图、表所示。2021年该水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01头,但其平均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调查时间 生物量(kg·hm-2)
小型鱼类 大中型鱼类
2019年 30.4 30.8
2020年 22.8 47.9
2021年 5.8 547.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中分层分布的各种水生生物形成一定的    结构。鲢、鳙等大中型鱼类与短颌鲚等小型鱼类利用相同的食物资源,存在    重叠,表现为    关系。蒙古鲌等大中型鱼类通过    使小型鱼类生物量降低,导致长江江豚食物资源减少。
(2)在此生态系统中,长江江豚占据   个营养级,其能量根本上来自该食物网中的    。
(3)为实现对长江江豚的良好保护,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据表分析,从该水域适度去除      ,使能量更多流向长江江豚;其二,在丰水期打开闸口,使长江江豚饵料鱼类从干流    天鹅洲长江故道,增加长江江豚食物资源。以上措施可提高该水域对长江江豚的      。
11.(2023浙江6月选考,21,10分)地球上存在着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在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各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消杀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害虫时,喷施了易在生物体内残留的杀虫剂Q,一段时间后,在该草原不同的生物种类中均监测到Q的存在,其含量如图所示(图中数据是土壤及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Q的平均值)。由图可知,随着营养级的递增,Q含量的变化规律是     ;在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物种之间,Q含量也存在差异,如一年生植物与多年生植物相比,Q含量较高的是     。因某些环境因素变化,该草原生态系统演替为荒漠,影响演替过程的关键环境因素是         。该演替过程中,草原中的优势种所占据生态位的变化趋势为     。
(2)农田是在人为干预和维护下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人类对其进行适时、适当地干预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例如在水稻田里采用灯光诱杀害虫、除草剂清除杂草、放养甲鱼等三项干预措施,其共同点都是干预了系统的     和能量流动;在稻田里施无机肥,是干预了系统     过程。
(3)热带雨林是陆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态系统,物种之丰富、结构之复杂在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中极为罕见。如果仅从群落垂直结构的角度审视,“结构复杂”具体表现在                                   。雨林中动物种类丰富,但每种动物的个体数不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事实存在的原因是   。
12.(2023福建,16,12分)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植物生物量和昆虫多样性的影响,科研人员在某高山天然草甸选取了相同条件的甲、乙、丙三块地,分别进行不放牧、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三种方式的处理,测定相关指标,部分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地不同植食性昆虫物种之间属于     关系。
(2)由图可知,为提高甲地昆虫多样性,可采取    放牧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植食性昆虫的环境容纳量将    (填“上升”或“不变”或“下降”)。
(3)当地为恢复草地生态,将乙、丙两地退牧还草。经一段时间后乙地恢复到不放牧状态,丙地恢复到轻度放牧状态,则这段时间内乙地固定CO2的量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丙地,判断依据是                                。
(4)乙、丙群落在退牧还草后开始次生演替,假设演替过程中环境没有剧烈变化且没有人为干扰,群落    (填“能”或“不能”)演替到森林群落,原因是   。
13.(2021重庆,23,9分)“瓦尔迪兹”油轮意外失事泄漏大量原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生物种群受到威胁。为探究原油污染对海獭的影响,生态学家进行了长达25年的研究,有以下发现:
Ⅰ.随着时间推移,原油污染区大部分生物种群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该区域和毗邻的非污染区海獭种群均在持续减少。 Ⅱ.原常以海豹为食的虎鲸,现大量捕食海獭。 Ⅲ.过度捕捞鲑鱼,造成以鲑鱼为食的海豹数量锐减。 Ⅳ.海獭的食物海胆数量增加,而海胆的食物大型藻数量锐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发现可知,原油泄漏     (填“是”或“不是”)引起海獭数量持续减少的直接原因。
(2)上述材料中,虎鲸至少属于食物链(网)中的第   营养级;食物链顶端的虎鲸种群数量最少,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原因是   。
(3)若不停止过度捕捞,多年后该海域生态系统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多选,填编号)。
①虎鲸的生存受到威胁 ②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下降 ③该生态系统结构变得简单 ④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4)结合本研究,你认为我国2021年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十年禁渔”的目的是  。
14.(2021山东,24,10分)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
(1)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                 。
(2)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填:“能”或“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阶段检测练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2023湖北,1,2分)栽培稻甲产量高、品质好,但每年只能收获一次。野生稻乙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但产量低。中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甲和野生稻乙杂交,培育出兼具两者优点的品系丙,为全球作物育种提供了中国智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成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也可培育出品系丙
C.该育种技术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D.品系丙的成功培育提示我们要注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
答案 A 
2.(2024届广东部分学校联考,13)如图表示一种“甘薯+奶牛+沼气+花木+龙虾+食用菌”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循环、协调、整体、自生等生态学原理
C.图中“沼渣→甘薯”说明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可以循环流动的
D.该生态系统的功能只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没有信息传递
答案 B 
3.(2022辽宁,11,2分)人工草坪物种比较单一,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杂草化。双子叶植物欧亚蔊菜是常见的草坪杂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坪中欧亚蔊菜的种群密度时,随机取样是关键
B.喷施高浓度的2,4-D可以杀死草坪中的欧亚蔊菜
C.欧亚蔊菜入侵人工草坪初期,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
D.与自然草地相比,人工草坪自我维持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较低
答案 C 
4.(2022浙江1月选考,12,2分)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我国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措施与该计划的目标不符的是(  )
A.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
B.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
C.建立江豚的基因库,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
D.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答案 D 
5.(2021全国甲,6,6分)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答案 C 
6.(2023河北,10,2分)某经营性森林有27种植物,林场对其林木采伐后彻底清除地表植物。自然恢复若干年后,该地段上形成了有36种植物的森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采伐后的空地资源丰富,植物种群呈“J”形增长
B.采伐前的生态系统比恢复后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
C.采伐后的空地上出现新群落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D.该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营养级的增多取决于植物种类的增加
答案 C 
7.(2023福建,12,4分)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重要的生态问题。某地近海主要生活着两种底栖植物海藻甲和乙。2001—2015年间,它们在海底礁石上的覆盖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2010年后该海域海水平均温度有一定上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升温改变种群密度,海藻乙有一段时间呈指数增长
B.升温改变乙生态位,甲数量骤降后应实施就地保护
C.升温改变能量输入,该海底群落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D.升温改变底栖环境,群落由甲占优势转为乙占优势
答案 B 
8.(2021河北,12,2分)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典型 湿地 季节性 湿地 中度退 化湿地 严重退 化湿地
湿地特征 常年 积水 季节性 积水 无积水 完全干 涸,鼠 害严重
生物多样性指数 2.7 2.4 2.1 1.5
鸟类丰富度 25 17 12 9
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A.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
B.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
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
答案 D 
9.(2021浙江1月选考,21,2分)如图为一个昆虫种群在某时期的年龄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得出该种群的存活曲线为凹型
B.用性引诱剂来诱杀种群内的个体,对生殖后期的个体最有效
C.环境条件不变,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由目前的稳定型转变为增长型
D.与其他年龄组相比,生殖前期个体获得的杀虫剂抗性遗传给后代的概率最大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0.(2023河北,21,10分)天鹅洲长江故道现为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是可人为调控的半封闭水域,丰水期能通过闸口将长江干流江水引入。2017年,评估认为该水域最多可保障89头长江江豚健康、稳定地生存。当年该水域开始禁渔。2019—2021年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及各类型鱼类的生物量调查结果如图、表所示。2021年该水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01头,但其平均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调查时间 生物量(kg·hm-2)
小型鱼类 大中型鱼类
2019年 30.4 30.8
2020年 22.8 47.9
2021年 5.8 547.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中分层分布的各种水生生物形成一定的    结构。鲢、鳙等大中型鱼类与短颌鲚等小型鱼类利用相同的食物资源,存在    重叠,表现为    关系。蒙古鲌等大中型鱼类通过    使小型鱼类生物量降低,导致长江江豚食物资源减少。
(2)在此生态系统中,长江江豚占据   个营养级,其能量根本上来自该食物网中的    。
(3)为实现对长江江豚的良好保护,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据表分析,从该水域适度去除      ,使能量更多流向长江江豚;其二,在丰水期打开闸口,使长江江豚饵料鱼类从干流    天鹅洲长江故道,增加长江江豚食物资源。以上措施可提高该水域对长江江豚的      。
答案 (1)垂直 生态位 种间竞争 捕食 (2)3 浮游植物(或“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3)大中型鱼类(或“鲢、鳙和蒙古鲌等大中型鱼类”) 迁入 环境容纳量(或“K值”)
11.(2023浙江6月选考,21,10分)地球上存在着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在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各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消杀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害虫时,喷施了易在生物体内残留的杀虫剂Q,一段时间后,在该草原不同的生物种类中均监测到Q的存在,其含量如图所示(图中数据是土壤及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Q的平均值)。由图可知,随着营养级的递增,Q含量的变化规律是     ;在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物种之间,Q含量也存在差异,如一年生植物与多年生植物相比,Q含量较高的是     。因某些环境因素变化,该草原生态系统演替为荒漠,影响演替过程的关键环境因素是         。该演替过程中,草原中的优势种所占据生态位的变化趋势为     。
(2)农田是在人为干预和维护下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人类对其进行适时、适当地干预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例如在水稻田里采用灯光诱杀害虫、除草剂清除杂草、放养甲鱼等三项干预措施,其共同点都是干预了系统的     和能量流动;在稻田里施无机肥,是干预了系统     过程。
(3)热带雨林是陆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态系统,物种之丰富、结构之复杂在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中极为罕见。如果仅从群落垂直结构的角度审视,“结构复杂”具体表现在                                   。雨林中动物种类丰富,但每种动物的个体数不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事实存在的原因是   。
答案 (1)逐级积累 多年生植物 降水量 逐渐变小 (2)物种组成(食物链、食物网) 物质循环(物质输入) (3)(空间高)层次多而复杂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通过多种途径流向消费者,每条途径上的能量少
12.(2023福建,16,12分)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植物生物量和昆虫多样性的影响,科研人员在某高山天然草甸选取了相同条件的甲、乙、丙三块地,分别进行不放牧、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三种方式的处理,测定相关指标,部分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地不同植食性昆虫物种之间属于     关系。
(2)由图可知,为提高甲地昆虫多样性,可采取    放牧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植食性昆虫的环境容纳量将    (填“上升”或“不变”或“下降”)。
(3)当地为恢复草地生态,将乙、丙两地退牧还草。经一段时间后乙地恢复到不放牧状态,丙地恢复到轻度放牧状态,则这段时间内乙地固定CO2的量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丙地,判断依据是                                。
(4)乙、丙群落在退牧还草后开始次生演替,假设演替过程中环境没有剧烈变化且没有人为干扰,群落    (填“能”或“不能”)演替到森林群落,原因是   。
答案 (1)种间竞争 (2)轻度 下降 (3)大于 固定CO2的量可以通过生物量体现,不放牧与轻度放牧状态生物量的差值大于轻度放牧与重度放牧状态生物量的差值 (4)不能 群落演替最终达到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状态,该生境下只能演替到高山草甸群落
13.(2021重庆,23,9分)“瓦尔迪兹”油轮意外失事泄漏大量原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生物种群受到威胁。为探究原油污染对海獭的影响,生态学家进行了长达25年的研究,有以下发现:
Ⅰ.随着时间推移,原油污染区大部分生物种群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该区域和毗邻的非污染区海獭种群均在持续减少。 Ⅱ.原常以海豹为食的虎鲸,现大量捕食海獭。 Ⅲ.过度捕捞鲑鱼,造成以鲑鱼为食的海豹数量锐减。 Ⅳ.海獭的食物海胆数量增加,而海胆的食物大型藻数量锐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发现可知,原油泄漏     (填“是”或“不是”)引起海獭数量持续减少的直接原因。
(2)上述材料中,虎鲸至少属于食物链(网)中的第   营养级;食物链顶端的虎鲸种群数量最少,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原因是   。
(3)若不停止过度捕捞,多年后该海域生态系统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多选,填编号)。
①虎鲸的生存受到威胁 ②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下降 ③该生态系统结构变得简单 ④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4)结合本研究,你认为我国2021年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十年禁渔”的目的是  。
答案 (1)不是 (2)四 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虎鲸营养级最高,获得能量最少,种群数量最少 (3)①③ (4)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保护长江生态系统
14.(2021山东,24,10分)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
(1)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                 。
(2)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填:“能”或“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