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广东版新教材生物学高考第一轮
专题5 细胞呼吸
五年高考
考点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新教材)(2023广东,7,2分)在游泳过程中,参与呼吸作用并在线粒体内膜上作为反应物的是( )
A.还原型辅酶Ⅰ
B.丙酮酸
C.氧化型辅酶Ⅰ
D.二氧化碳
2.(2022广东,10,2分)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前提和保障。生产实践中常用TTC法检测种子活力,TTC(无色)进入活细胞后可被[H]还原成TTF(红色)。大豆充分吸胀后,取种胚浸于0.5%TTC溶液中,30℃保温一段时间后部分种胚出现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需要在光下进行
B.TTF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
C.TTF生成量与保温时间无关
D.不能用红色深浅判断种子活力高低
3.(2023浙江1月选考,16,2分)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酵母菌可利用的氧气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
D.不同方式的细胞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相等
4.(2023江苏,3,2分)细胞色素c是一种线粒体内膜蛋白,参与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下列关于细胞色素c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仅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B.是一种能催化ATP合成的蛋白质
C.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氢键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D.不同物种间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可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
5.(2023北京,2,2分)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
对这一结果正确的理解是( )
A.低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
B.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血糖
C.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全部转变为ATP
D.肌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6.(新思维)(2023全国乙,3,6分)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幼苗的根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B.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
C.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
D.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7.(2023湖北,13,2分)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内会积累较高浓度的乳酸。研究发现,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乳酸可以促进DNA的复制
B.较高浓度乳酸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
C.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在线粒体中产生大量乳酸
D.敲除蛋白甲基因可升高细胞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
8.(2022浙江6月选考,12,2分)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剧烈运动会导致骨骼肌细胞产生较多的乳酸
B.制作酸奶过程中乳酸菌可产生大量的丙酮酸和CO2
C.梨果肉细胞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
D.酵母菌的乙醇发酵过程中通入O2会影响乙醇的生成量
9.(2022河北,4,2分)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气体
B.种子萌发时需要有氧呼吸为新器官的发育提供原料和能量
C.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D.长时间通气培养的酵母菌液过滤后,滤液加入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后变为灰绿色
10.(新情境)(2022北京,3,2分)在北京冬奥会的感召下,一队初学者进行了3个月高山滑雪集训,成绩显著提高,而体重和滑雪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均无明显变化。检测集训前后受训者完成滑雪动作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结果如图。与集训前相比,滑雪过程中受训者在单位时间内( )
A.消耗的ATP不变
B.无氧呼吸增强
C.所消耗的ATP中来自有氧呼吸的增多
D.骨骼肌中每克葡萄糖产生的ATP增多
11.(2021福建,9,2分)运动可促进机体产生更多新的线粒体,加速受损、衰老、非功能线粒体的特异性消化降解,维持线粒体数量、质量及功能的完整性,保证运动刺激后机体不同部位对能量的需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B.细胞中不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强度均相同
C.衰老线粒体被消化降解导致正常细胞受损
D.运动后线粒体的动态变化体现了机体稳态的调节
12.(2021北京,9,2分)在有或无机械助力两种情形下,从事家务劳动和日常运动时人体平均能量消耗如图。对图中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
A.走路上学比手洗衣服在单位时间内耗能更多
B.葡萄糖是图中各种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C.爬楼梯时消耗的能量不是全部用于肌肉收缩
D.借助机械减少人体能量消耗就能缓解温室效应
13.(2021全国甲,2,6分)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 )
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
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
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
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
考点2 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14.(2023湖南,5,2分)食品保存有干制、腌制、低温保存和高温处理等多种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干制降低食品的含水量,使微生物不易生长和繁殖,食品保存时间延长
B.腌制通过添加食盐、糖等制造高渗环境,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低温保存可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温度越低对食品保存越有利
D.高温处理可杀死食品中绝大部分微生物,并可破坏食品中的酶类
15.(2023湖北,6,2分)为探究环境污染物A对斑马鱼生理的影响,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污染物A溶液处理斑马鱼,实验结果如下表。据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浓度(μg·L-1)指标 0 10 50 100
① 肝脏糖原含量 (mg·g-1) 25.0± 0.6 12.1± 0.7 12.0± 0.7 11.1± 0.2
② 肝脏丙酮酸含量 (nmol·g-1) 23.6± 0.7 17.5± 0.2 15.7± 0.2 8.8± 0.4
③ 血液中胰高 血糖素含量 (mIU·mgprot-1) 43.6± 1.7 87.2± 1.8 109.1± 3.0 120.0± 2.1
A.由②可知机体无氧呼吸减慢,有氧呼吸加快
B.由①可知机体内葡萄糖转化为糖原的速率加快
C.①②表明肝脏没有足够的丙酮酸来转化成葡萄糖
D.③表明机体生成的葡萄糖增多,血糖浓度持续升高
16.(2022海南,10,3分)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在酶的催化下生成简单有机物,为新器官的生长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子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
B.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储藏的有机物的量减少
C.干燥条件下种子不萌发,主要是因为种子中的酶因缺水而变性失活
D.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说明该种子含有脂肪
17.(2021浙江1月选考,11,2分)苹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标志着果实进入衰老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增强,果实内乳酸含量上升
B.呼吸作用减弱,糖酵解产生的CO2减少
C.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
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呼吸跃变提前发生
18.(2021湖南,12,2分)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方稻区早稻浸种后催芽过程中,常用40℃左右温水淋种并时常翻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氧气
B.农作物种子入库贮藏时,在无氧和低温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贮藏寿命显著延长
C.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
D.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可以减少水分散失、降低呼吸速率,起到保鲜作用
19.(2021湖北,10,2分)采摘后的梨常温下易软化。果肉中的酚氧化酶与底物接触发生氧化反应,逐渐褐变。密封条件下4℃冷藏能延长梨的贮藏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常温下鲜梨含水量大,环境温度较高,呼吸代谢旺盛,不耐贮藏
B.密封条件下,梨呼吸作用导致O2减少,CO2增多,利于保鲜
C.冷藏时,梨细胞的自由水增多,导致各种代谢活动减缓
D.低温抑制了梨的酚氧化酶活性,果肉褐变减缓
20.(2022全国乙,29,10分)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N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吸收N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判断N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依据是 。
(2)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速率不再增加,推测其原因是 。
(3)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N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根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判断的依据是 。
(4)据图可知,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根对N的吸收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答出1点即可)。
三年模拟
限时拔高练
选择题
1.(2023湛江一模,9)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苹果储藏不当会出现酒味。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CO2
B.苹果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CO2和H2O
C.马铃薯和苹果应在无氧、低温、干燥环境中储藏
D.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产生的酸味或酒味物质中
2.(2024届湛江七中月考,15)如图是人体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示意图,①~③代表场所,甲~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物质转化成CO2和乙物质,还需要H2O的参与及相关酶的催化
B.甲、乙、丙分别表示[H]、丙酮酸和乳酸
C.场所①②③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
D.细胞呼吸时,①②③处的反应均伴随着大量ATP的产生
3.(2024届广东大联考,7)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在鸽子的胸肌悬浮液中加入苹果酸可极大地加快丙酮酸的分解速率,增加中间产物能加快反应的进行。依据所学知识不能作出的推测是( )
A.鸽子的胸肌细胞比红细胞线粒体含量更多
B.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
C.苹果酸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中间产物
D.加入苹果酸可以提高NADH的合成速率
4.(2024届广东四校一联,13)2022年10月1日,中国女篮勇夺女篮世界杯亚军。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肌肉细胞中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肌肉细胞内产生丙酮酸并消耗于细胞质基质
B.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肌肉细胞释放CO2的量明显多于吸收O2的量
C.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消耗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比赛结束后,运动员血浆pH将长时间明显低于血浆正常pH范围
5.(2023T8二联,8)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下列有关采取的措施和对应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作物栽培 对土壤进 行深耕 促进根部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
B 包扎伤口 用透气的纱 布敷药包扎 避免伤口细胞缺氧而坏死
C 生产酒酿 初期通 气处理 增强代谢,促进菌种繁殖
D 油料种 子播种 浅播 为脂类物质分解提供充足氧气
6.(2023惠州实验中学适应考,2)如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的完成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
B.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的甲中不含有乳酸
C.人体细胞中完成c过程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D.在寒冷时,人体内过程a会加快
7.(2024届广东四校一联,16)如图表示酵母菌在细胞呼吸(底物仅为葡萄糖)过程中,O2浓度与CO2释放量、O2吸收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2浓度为0时,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B.O2浓度为5%时,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有CO2产生
C.c点的O2浓度下,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相等
D.随着O2浓度的增大,酵母菌细胞的呼吸速率将一直增大
8.(2023茂名一模,2)有氧呼吸氧化分解葡萄糖时,葡萄糖中的氢以质子、电子形式脱下并传递,最终转移到分子氧生成水。研究发现,电子沿一系列特定载体传递时,会促使线粒体从其基质内把质子泵入内外膜间积累,产生内膜两侧的质子浓度梯度。当质子流沿内膜上ATP合酶的质子通道进入基质时,驱动ATP合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电子、质子的有序传递有利于能量逐步释放
B.ATP分子中的化学能直接来自电子
C.各种电子载体可能是不同种类的专一蛋白质
D.质子流从线粒体内膜进入基质时伴随着放能反应
9.(新考法)(2023佛山二模,2)小明同学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
装置1
装置2
A.装置1中土豆片含过氧化氢酶,可以持续不断地提供氧气
B.装置2应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将软管插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中
C.装置1和装置2中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都会由蓝变绿再变黄
D.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温度等其他条件的控制
10.(新情境)(2024届深圳福田红岭中学模拟,13)褐色脂肪组织(BAT)细胞中有一种特殊的载体蛋白(UCP),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温度以及ATP与ADP的比值会影响UCP的活性。激活的UCP可使电子传递链过程不产生AT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膜间隙的pH大于线粒体基质
B.激活的UCP对H+的通透性小于ATP合酶
C.UCP激活时,BAT细胞的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D.两种转运蛋白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
考法综合练
1.(新情境)(2023广东二模,13)呼吸电子传递链是指在线粒体内膜上由一系列呼吸电子传递体组成的将电子传递到分子氧的“轨道”,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Cytc所处的位置为细胞膜外
C.只有线粒体基质能产生NADH
D.H+借助F0和F1,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膜内
2.(2024届江门调研,16)线粒体内膜上存在着呼吸链,它由复合物Ⅰ、Ⅱ、Ⅲ、Ⅳ共同组成。来自[H]的电子沿呼吸链传递时,促进ATP的合成。科研人员用LED灯模拟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照射果蝇,检测并比较其ATP、线粒体和呼吸链复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检测 指标 ATP 含量 线粒体 含量 复合物 Ⅰ含量 复合物 Ⅱ含量 复合物 Ⅲ含量 复合物 Ⅳ含量
蓝光照 射后指 标变化 情况 减少 减少 减少 明显 减少 无明显 变化 无明显 变化
A.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携带的电子最终传递给了氧气
B.呼吸链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参与反应,该阶段产生能量最多
C.复合物Ⅰ和Ⅱ含量减少使线粒体减少,导致ATP合成量减少
D.蓝光对线粒体造成损伤,可能会使神经细胞的凋亡率上升
3.(2023梅州虎山中学模拟,3)ATP主要通过在线粒体内膜进行的氧化磷酸化反应产生。线粒体复合物Ⅰ是线粒体内膜的氧化磷酸化反应最大和最复杂的催化功能单位。动物和植物线粒体复合物Ⅰ的装配存在一些差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膜的氧化磷酸化反应过程需要O2参与,同时产生CO2
B.小鼠细胞和小麦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不同与线粒体复合物Ⅰ的不同无关
C.线粒体内膜上的线粒体复合物Ⅰ能将氧化型辅酶Ⅰ转化成还原型辅酶Ⅰ
D.线粒体复合物Ⅰ的合成需要消耗ATP,ATP的生成离不开线粒体复合物Ⅰ
4.(新情境)(2024届湖北九师联盟联考,6)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等过程,柠檬酸循环过程中有CO2生成,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糖酵解发生于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
B.柠檬酸循环存在于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CO2时需消耗水
C.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分解成二碳化合物的场所均为线粒体基质
D.电子传递链存在的场所和利用O2、产生大量ATP的场所均为线粒体内膜
专题5 细胞呼吸
五年高考
考点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新教材)(2023广东,7,2分)在游泳过程中,参与呼吸作用并在线粒体内膜上作为反应物的是( )
A.还原型辅酶Ⅰ
B.丙酮酸
C.氧化型辅酶Ⅰ
D.二氧化碳
答案 A
2.(2022广东,10,2分)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前提和保障。生产实践中常用TTC法检测种子活力,TTC(无色)进入活细胞后可被[H]还原成TTF(红色)。大豆充分吸胀后,取种胚浸于0.5%TTC溶液中,30℃保温一段时间后部分种胚出现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需要在光下进行
B.TTF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
C.TTF生成量与保温时间无关
D.不能用红色深浅判断种子活力高低
答案 B
3.(2023浙江1月选考,16,2分)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酵母菌可利用的氧气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
D.不同方式的细胞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相等
答案 C
4.(2023江苏,3,2分)细胞色素c是一种线粒体内膜蛋白,参与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下列关于细胞色素c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仅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B.是一种能催化ATP合成的蛋白质
C.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氢键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D.不同物种间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可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
答案 D
5.(2023北京,2,2分)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
对这一结果正确的理解是( )
A.低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
B.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血糖
C.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全部转变为ATP
D.肌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答案 A
6.(新思维)(2023全国乙,3,6分)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幼苗的根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B.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
C.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
D.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答案 C
7.(2023湖北,13,2分)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内会积累较高浓度的乳酸。研究发现,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乳酸可以促进DNA的复制
B.较高浓度乳酸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
C.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在线粒体中产生大量乳酸
D.敲除蛋白甲基因可升高细胞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
答案 D
8.(2022浙江6月选考,12,2分)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剧烈运动会导致骨骼肌细胞产生较多的乳酸
B.制作酸奶过程中乳酸菌可产生大量的丙酮酸和CO2
C.梨果肉细胞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
D.酵母菌的乙醇发酵过程中通入O2会影响乙醇的生成量
答案 B
9.(2022河北,4,2分)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气体
B.种子萌发时需要有氧呼吸为新器官的发育提供原料和能量
C.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D.长时间通气培养的酵母菌液过滤后,滤液加入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后变为灰绿色
答案 B
10.(新情境)(2022北京,3,2分)在北京冬奥会的感召下,一队初学者进行了3个月高山滑雪集训,成绩显著提高,而体重和滑雪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均无明显变化。检测集训前后受训者完成滑雪动作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结果如图。与集训前相比,滑雪过程中受训者在单位时间内( )
A.消耗的ATP不变
B.无氧呼吸增强
C.所消耗的ATP中来自有氧呼吸的增多
D.骨骼肌中每克葡萄糖产生的ATP增多
答案 B
11.(2021福建,9,2分)运动可促进机体产生更多新的线粒体,加速受损、衰老、非功能线粒体的特异性消化降解,维持线粒体数量、质量及功能的完整性,保证运动刺激后机体不同部位对能量的需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B.细胞中不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强度均相同
C.衰老线粒体被消化降解导致正常细胞受损
D.运动后线粒体的动态变化体现了机体稳态的调节
答案 D
12.(2021北京,9,2分)在有或无机械助力两种情形下,从事家务劳动和日常运动时人体平均能量消耗如图。对图中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
A.走路上学比手洗衣服在单位时间内耗能更多
B.葡萄糖是图中各种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C.爬楼梯时消耗的能量不是全部用于肌肉收缩
D.借助机械减少人体能量消耗就能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 D
13.(2021全国甲,2,6分)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 )
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
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
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
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
答案 B
考点2 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14.(2023湖南,5,2分)食品保存有干制、腌制、低温保存和高温处理等多种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干制降低食品的含水量,使微生物不易生长和繁殖,食品保存时间延长
B.腌制通过添加食盐、糖等制造高渗环境,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低温保存可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温度越低对食品保存越有利
D.高温处理可杀死食品中绝大部分微生物,并可破坏食品中的酶类
答案 C
15.(2023湖北,6,2分)为探究环境污染物A对斑马鱼生理的影响,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污染物A溶液处理斑马鱼,实验结果如下表。据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浓度(μg·L-1)指标 0 10 50 100
① 肝脏糖原含量 (mg·g-1) 25.0± 0.6 12.1± 0.7 12.0± 0.7 11.1± 0.2
② 肝脏丙酮酸含量 (nmol·g-1) 23.6± 0.7 17.5± 0.2 15.7± 0.2 8.8± 0.4
③ 血液中胰高 血糖素含量 (mIU·mgprot-1) 43.6± 1.7 87.2± 1.8 109.1± 3.0 120.0± 2.1
A.由②可知机体无氧呼吸减慢,有氧呼吸加快
B.由①可知机体内葡萄糖转化为糖原的速率加快
C.①②表明肝脏没有足够的丙酮酸来转化成葡萄糖
D.③表明机体生成的葡萄糖增多,血糖浓度持续升高
答案 C
16.(2022海南,10,3分)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在酶的催化下生成简单有机物,为新器官的生长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子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
B.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储藏的有机物的量减少
C.干燥条件下种子不萌发,主要是因为种子中的酶因缺水而变性失活
D.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说明该种子含有脂肪
答案 C
17.(2021浙江1月选考,11,2分)苹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标志着果实进入衰老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增强,果实内乳酸含量上升
B.呼吸作用减弱,糖酵解产生的CO2减少
C.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
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呼吸跃变提前发生
答案 C
18.(2021湖南,12,2分)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方稻区早稻浸种后催芽过程中,常用40℃左右温水淋种并时常翻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氧气
B.农作物种子入库贮藏时,在无氧和低温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贮藏寿命显著延长
C.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
D.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可以减少水分散失、降低呼吸速率,起到保鲜作用
答案 B
19.(2021湖北,10,2分)采摘后的梨常温下易软化。果肉中的酚氧化酶与底物接触发生氧化反应,逐渐褐变。密封条件下4℃冷藏能延长梨的贮藏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常温下鲜梨含水量大,环境温度较高,呼吸代谢旺盛,不耐贮藏
B.密封条件下,梨呼吸作用导致O2减少,CO2增多,利于保鲜
C.冷藏时,梨细胞的自由水增多,导致各种代谢活动减缓
D.低温抑制了梨的酚氧化酶活性,果肉褐变减缓
答案 C
20.(2022全国乙,29,10分)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N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吸收N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判断N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依据是 。
(2)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速率不再增加,推测其原因是 。
(3)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N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根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判断的依据是 。
(4)据图可知,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根对N的吸收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答出1点即可)。
答案 (1)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在氧浓度小于a时,N吸收速率与氧浓度呈正相关,氧是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的必需条件,说明细胞吸收N需要有氧呼吸提供能量 (2)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O2浓度大于a时能量充足,而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说明载体达到饱和 (3)甲的N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需要的能量多,消耗的氧多 (4)适时松土
三年模拟
限时拔高练
选择题
1.(2023湛江一模,9)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苹果储藏不当会出现酒味。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CO2
B.苹果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CO2和H2O
C.马铃薯和苹果应在无氧、低温、干燥环境中储藏
D.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产生的酸味或酒味物质中
答案 D
2.(2024届湛江七中月考,15)如图是人体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示意图,①~③代表场所,甲~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物质转化成CO2和乙物质,还需要H2O的参与及相关酶的催化
B.甲、乙、丙分别表示[H]、丙酮酸和乳酸
C.场所①②③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
D.细胞呼吸时,①②③处的反应均伴随着大量ATP的产生
答案 A
3.(2024届广东大联考,7)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在鸽子的胸肌悬浮液中加入苹果酸可极大地加快丙酮酸的分解速率,增加中间产物能加快反应的进行。依据所学知识不能作出的推测是( )
A.鸽子的胸肌细胞比红细胞线粒体含量更多
B.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
C.苹果酸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中间产物
D.加入苹果酸可以提高NADH的合成速率
答案 C
4.(2024届广东四校一联,13)2022年10月1日,中国女篮勇夺女篮世界杯亚军。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肌肉细胞中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肌肉细胞内产生丙酮酸并消耗于细胞质基质
B.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肌肉细胞释放CO2的量明显多于吸收O2的量
C.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消耗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比赛结束后,运动员血浆pH将长时间明显低于血浆正常pH范围
答案 C
5.(2023T8二联,8)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下列有关采取的措施和对应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作物栽培 对土壤进 行深耕 促进根部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
B 包扎伤口 用透气的纱 布敷药包扎 避免伤口细胞缺氧而坏死
C 生产酒酿 初期通 气处理 增强代谢,促进菌种繁殖
D 油料种 子播种 浅播 为脂类物质分解提供充足氧气
答案 B
6.(2023惠州实验中学适应考,2)如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的完成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
B.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的甲中不含有乳酸
C.人体细胞中完成c过程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D.在寒冷时,人体内过程a会加快
答案 D
7.(2024届广东四校一联,16)如图表示酵母菌在细胞呼吸(底物仅为葡萄糖)过程中,O2浓度与CO2释放量、O2吸收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2浓度为0时,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B.O2浓度为5%时,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有CO2产生
C.c点的O2浓度下,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相等
D.随着O2浓度的增大,酵母菌细胞的呼吸速率将一直增大
答案 B
8.(2023茂名一模,2)有氧呼吸氧化分解葡萄糖时,葡萄糖中的氢以质子、电子形式脱下并传递,最终转移到分子氧生成水。研究发现,电子沿一系列特定载体传递时,会促使线粒体从其基质内把质子泵入内外膜间积累,产生内膜两侧的质子浓度梯度。当质子流沿内膜上ATP合酶的质子通道进入基质时,驱动ATP合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电子、质子的有序传递有利于能量逐步释放
B.ATP分子中的化学能直接来自电子
C.各种电子载体可能是不同种类的专一蛋白质
D.质子流从线粒体内膜进入基质时伴随着放能反应
答案 B
9.(新考法)(2023佛山二模,2)小明同学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
装置1
装置2
A.装置1中土豆片含过氧化氢酶,可以持续不断地提供氧气
B.装置2应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将软管插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中
C.装置1和装置2中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都会由蓝变绿再变黄
D.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温度等其他条件的控制
答案 A
10.(新情境)(2024届深圳福田红岭中学模拟,13)褐色脂肪组织(BAT)细胞中有一种特殊的载体蛋白(UCP),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温度以及ATP与ADP的比值会影响UCP的活性。激活的UCP可使电子传递链过程不产生AT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膜间隙的pH大于线粒体基质
B.激活的UCP对H+的通透性小于ATP合酶
C.UCP激活时,BAT细胞的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D.两种转运蛋白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
答案 D
考法综合练
1.(新情境)(2023广东二模,13)呼吸电子传递链是指在线粒体内膜上由一系列呼吸电子传递体组成的将电子传递到分子氧的“轨道”,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Cytc所处的位置为细胞膜外
C.只有线粒体基质能产生NADH
D.H+借助F0和F1,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膜内
答案 A
2.(2024届江门调研,16)线粒体内膜上存在着呼吸链,它由复合物Ⅰ、Ⅱ、Ⅲ、Ⅳ共同组成。来自[H]的电子沿呼吸链传递时,促进ATP的合成。科研人员用LED灯模拟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照射果蝇,检测并比较其ATP、线粒体和呼吸链复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检测 指标 ATP 含量 线粒体 含量 复合物 Ⅰ含量 复合物 Ⅱ含量 复合物 Ⅲ含量 复合物 Ⅳ含量
蓝光照 射后指 标变化 情况 减少 减少 减少 明显 减少 无明显 变化 无明显 变化
A.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携带的电子最终传递给了氧气
B.呼吸链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参与反应,该阶段产生能量最多
C.复合物Ⅰ和Ⅱ含量减少使线粒体减少,导致ATP合成量减少
D.蓝光对线粒体造成损伤,可能会使神经细胞的凋亡率上升
答案 C
3.(2023梅州虎山中学模拟,3)ATP主要通过在线粒体内膜进行的氧化磷酸化反应产生。线粒体复合物Ⅰ是线粒体内膜的氧化磷酸化反应最大和最复杂的催化功能单位。动物和植物线粒体复合物Ⅰ的装配存在一些差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膜的氧化磷酸化反应过程需要O2参与,同时产生CO2
B.小鼠细胞和小麦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不同与线粒体复合物Ⅰ的不同无关
C.线粒体内膜上的线粒体复合物Ⅰ能将氧化型辅酶Ⅰ转化成还原型辅酶Ⅰ
D.线粒体复合物Ⅰ的合成需要消耗ATP,ATP的生成离不开线粒体复合物Ⅰ
答案 B
4.(新情境)(2024届湖北九师联盟联考,6)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等过程,柠檬酸循环过程中有CO2生成,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糖酵解发生于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
B.柠檬酸循环存在于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CO2时需消耗水
C.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分解成二碳化合物的场所均为线粒体基质
D.电子传递链存在的场所和利用O2、产生大量ATP的场所均为线粒体内膜
答案 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