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广东版新教材生物学高考第一轮
第3部分 稳态与调节
专题1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五年高考
考点1 细胞生活的环境
1.(2022广东,3,2分)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睾酮
2.(新情境)(2022海南,9,3分)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血氧分压从60mmHg降至20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
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
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3.(2022湖北,19,2分)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
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肉细胞代谢
4.(2020海南,4,3分)正常人体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日节律。下列有关体温日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
B.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
C.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
D.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变化
5.(2019全国Ⅲ,5,6分)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考点2 内环境的稳态
6.(2023海南,8,3分)我国航天员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顺利进入空间实验室,并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与工作。航天服具有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下列有关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清除微量污染,减少航天员相关疾病的发生
B.能阻隔太空中各种射线,避免航天员机体细胞发生诱发突变
C.能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维持航天员的体温恒定不变
D.能控制航天服内的压力,避免航天员的肺由于环境压力变化而发生损伤
7.(2023湖北,5,2分)2023年4月,武汉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全球约26000名运动员参赛。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
B.大量补水后,内环境可恢复稳态
C.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减少
8.(2023河北,8,2分)小鼠注射某药物造成肾功能异常,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血浆蛋白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蛋白丢失可造成血液中抗体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
B.血浆蛋白减少造成血浆渗出至组织液的水增多
C.血浆蛋白形成的渗透压高于血浆Na+和Cl-形成的渗透压
D.小鼠肾功能衰竭时,血浆中尿素氮升高
9.(2021重庆,13,2分)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脉滴注后,药物可经血浆、组织液到达靶细胞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淋巴液)和血浆
C.体温的改变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无关
D.血浆渗透压降低可使红细胞失水皱缩
10.(2021海南,5,2分)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有的患者血浆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会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不能相互渗透
B.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
C.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
D.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
三年模拟
限时拔高练
选择题
1.(2023广东大联考,2)科学家研制出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人造子宫),用来抚育早产的羊羔。羊羔在“人造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后,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据此推测,“人造子宫”中的电解质溶液不含有的成分是( )
A.水 B.生长素
C.蛋白质 D.碳酸氢钠
2.(2024届广东摸底,1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生命活动发生在内环境的是( )
A.唾液中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B.丙酮酸被[H]还原成乳酸
C.H+与HC反应生成CO2和H2O
D.H2O2分解成O2和H2O
3.(2024届深圳福田红岭中学统考,12)如图甲、乙、丙表示三种细胞,A、B、C代表细胞生活的三种液体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细胞通过A、B、C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B中含有气体,乙细胞不一定消耗和产生气体
C.A、B、C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
D.C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中液体的量增多
4.(2023茂名二模,9)淋巴水肿是由机体某些部位淋巴液回流受阻,导致液体在组织液异常增多的现象。最近科学家在研究淋巴水肿的病因时发现,淋巴管内可以产生红细胞和白细胞。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淋巴管中存在大量淋巴细胞,是参与免疫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B.淋巴管壁细胞只能通过淋巴液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物质交换
C.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之间的动态平衡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D.该发现可推测出淋巴管内可能存在与造血干细胞相同功能的细胞
5.(2023广东六校三联,6)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患者常出现呕吐、腹泻、脱水、高烧等症状,破坏内环境稳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霍乱弧菌可以刺激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
B.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其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C.霍乱弧菌不会引起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D.若患者出现呕吐、腹泻、脱水的症状,可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缓解症状
考法综合练
1.(新情境)(2024届广东六校一联,6)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类突发且发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研究表明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等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处于动态平衡
B.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两种器官密切相关
C.血液中含氧不足可能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原因
D.抗利尿激素分泌较少可能是高死亡率脑卒中患者的诱因
2.(2023华南师大附中适应考,5)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液乳酸值随运动负荷增加而逐渐增加,当运动负荷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血液乳酸值急剧增加,而血液中HC含量则急剧下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后乳酸增多是由于无氧呼吸加强
B.A点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总量减少
C.血液中缓冲对HC/H2CO3的形成与细胞呼吸的产物有关
D.肌肉产生的乳酸可使内环境pH有下降的趋势
3.(2024届珠海实验中学月考,2)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尿素、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有关
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胶体渗透压
C.正常人大量饮水后,血浆中的晶体渗透压下降,胶体渗透压上升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引起组织水肿
4.(2024届重庆名校联盟期中,2)血浆的pH通常为7.35~7.45,红细胞在维持血浆pH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调节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的pH能维持在7.35~7.45,主要是因为含有缓冲物质H2CO3/Na2CO3
B.人体组织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进入红细胞并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至少穿过了10层磷脂分子层
C.随着CO2的进入,红细胞可能会出现轻微失水现象
D.图中组织液中的CO2的最终去路主要是形成HC
第3部分 稳态与调节
专题1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五年高考
考点1 细胞生活的环境
1.(2022广东,3,2分)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睾酮
答案 A
2.(新情境)(2022海南,9,3分)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血氧分压从60mmHg降至20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
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
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答案 D
3.(2022湖北,19,2分)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
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肉细胞代谢
答案 A
4.(2020海南,4,3分)正常人体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日节律。下列有关体温日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
B.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
C.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
D.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变化
答案 C
5.(2019全国Ⅲ,5,6分)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答案 D
考点2 内环境的稳态
6.(2023海南,8,3分)我国航天员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顺利进入空间实验室,并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与工作。航天服具有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下列有关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清除微量污染,减少航天员相关疾病的发生
B.能阻隔太空中各种射线,避免航天员机体细胞发生诱发突变
C.能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维持航天员的体温恒定不变
D.能控制航天服内的压力,避免航天员的肺由于环境压力变化而发生损伤
答案 C
7.(2023湖北,5,2分)2023年4月,武汉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全球约26000名运动员参赛。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
B.大量补水后,内环境可恢复稳态
C.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减少
答案 D
8.(2023河北,8,2分)小鼠注射某药物造成肾功能异常,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血浆蛋白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蛋白丢失可造成血液中抗体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
B.血浆蛋白减少造成血浆渗出至组织液的水增多
C.血浆蛋白形成的渗透压高于血浆Na+和Cl-形成的渗透压
D.小鼠肾功能衰竭时,血浆中尿素氮升高
答案 C
9.(2021重庆,13,2分)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脉滴注后,药物可经血浆、组织液到达靶细胞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淋巴液)和血浆
C.体温的改变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无关
D.血浆渗透压降低可使红细胞失水皱缩
答案 A
10.(2021海南,5,2分)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有的患者血浆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会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不能相互渗透
B.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
C.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
D.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
答案 A
三年模拟
限时拔高练
选择题
1.(2023广东大联考,2)科学家研制出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人造子宫),用来抚育早产的羊羔。羊羔在“人造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后,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据此推测,“人造子宫”中的电解质溶液不含有的成分是( )
A.水 B.生长素
C.蛋白质 D.碳酸氢钠
答案 B
2.(2024届广东摸底,1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生命活动发生在内环境的是( )
A.唾液中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B.丙酮酸被[H]还原成乳酸
C.H+与HC反应生成CO2和H2O
D.H2O2分解成O2和H2O
答案 C
3.(2024届深圳福田红岭中学统考,12)如图甲、乙、丙表示三种细胞,A、B、C代表细胞生活的三种液体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细胞通过A、B、C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B中含有气体,乙细胞不一定消耗和产生气体
C.A、B、C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
D.C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中液体的量增多
答案 D
4.(2023茂名二模,9)淋巴水肿是由机体某些部位淋巴液回流受阻,导致液体在组织液异常增多的现象。最近科学家在研究淋巴水肿的病因时发现,淋巴管内可以产生红细胞和白细胞。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淋巴管中存在大量淋巴细胞,是参与免疫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B.淋巴管壁细胞只能通过淋巴液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物质交换
C.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之间的动态平衡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D.该发现可推测出淋巴管内可能存在与造血干细胞相同功能的细胞
答案 B
5.(2023广东六校三联,6)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患者常出现呕吐、腹泻、脱水、高烧等症状,破坏内环境稳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霍乱弧菌可以刺激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
B.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其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C.霍乱弧菌不会引起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D.若患者出现呕吐、腹泻、脱水的症状,可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缓解症状
答案 D
考法综合练
1.(新情境)(2024届广东六校一联,6)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类突发且发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研究表明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等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处于动态平衡
B.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两种器官密切相关
C.血液中含氧不足可能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原因
D.抗利尿激素分泌较少可能是高死亡率脑卒中患者的诱因
答案 A
2.(2023华南师大附中适应考,5)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液乳酸值随运动负荷增加而逐渐增加,当运动负荷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血液乳酸值急剧增加,而血液中HC含量则急剧下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后乳酸增多是由于无氧呼吸加强
B.A点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总量减少
C.血液中缓冲对HC/H2CO3的形成与细胞呼吸的产物有关
D.肌肉产生的乳酸可使内环境pH有下降的趋势
答案 B
3.(2024届珠海实验中学月考,2)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尿素、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有关
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胶体渗透压
C.正常人大量饮水后,血浆中的晶体渗透压下降,胶体渗透压上升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 C
4.(2024届重庆名校联盟期中,2)血浆的pH通常为7.35~7.45,红细胞在维持血浆pH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调节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的pH能维持在7.35~7.45,主要是因为含有缓冲物质H2CO3/Na2CO3
B.人体组织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进入红细胞并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至少穿过了10层磷脂分子层
C.随着CO2的进入,红细胞可能会出现轻微失水现象
D.图中组织液中的CO2的最终去路主要是形成HC
答案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