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广东版新教材生物学高考第一轮
专题16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五年高考
考点1 植物生长素
1.(新教材)(2023全国甲,2,6分)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植物幼嫩的芽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
B.生长素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其他部位发挥作用
C.生长素和乙烯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
2.(新教材)(2021北京,10,2分)植物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的生长,形成顶端优势。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
B.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可促进侧芽生长
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的顶端优势
D.侧芽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
3.(2021全国甲,3,6分)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4.(2021福建,14,4分)烟草是以叶片为产品的经济作物。当烟草长出足够叶片时,打顶(摘去顶部花蕾)是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但打顶后侧芽会萌动生长,消耗营养,需要多次人工抹芽(摘除侧芽)以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该措施费时费力。可以采取打顶后涂抹生长素的方法替代人工抹芽。科研人员探究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烟草上部叶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
B.打顶后的抹芽措施不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移
C.打顶涂抹生长素能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
D.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
5.(2020全国Ⅲ,2,6分)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伴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C.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
D.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l而提高
考点2 其他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
6.(2023广东,9,2分)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插条只能保留1个芽以避免养分竞争
B.插条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C.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
D.插条均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以避免光抑制生根
7.(2022广东,2,2分)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经过悠久岁月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下列农业生产实践中,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直接相关的是( )
A.尿泥促根 B.间作套种
C.水旱轮作 D.秸秆还田
8.(2021广东,14,4分)乙烯可促进香蕉果皮逐渐变黄、果肉逐渐变甜变软的成熟过程。同学们去香蕉种植合作社开展研学活动,以乙烯利溶液为处理剂,研究乙烯对香蕉的催熟过程,设计的技术路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对照组香蕉果实的成熟不会受到乙烯影响
B.实验材料应选择已经开始成熟的香蕉果实
C.根据实验安排第6次取样的时间为第10天
D.处理组3个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9.(新情境)(2023浙江1月选考,18,2分)研究人员取带叶的某植物茎段,切去叶片,保留叶柄,然后将茎段培养在含一定浓度乙烯的空气中,分别在不同时间用一定浓度IAA处理切口。在不同时间测定叶柄脱落所需的折断强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切去叶片可排除叶片内源性IAA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B.越迟使用IAA处理,抑制叶柄脱落的效应越明显
C.IAA与乙烯对叶柄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
D.不同时间的IAA处理效果体现IAA作用的两重性(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
10.(2023辽宁,12,2分)分别用不同浓度芸苔素(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赤霉素处理杜仲叶片,然后测定叶片中的有效成分桃叶珊瑚苷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范围可以通过预实验确定
B.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在500mg·L-1时起抑制作用
D.与用赤霉素处理相比,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
11.(新教材)(2023辽宁,14,2分)用含有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的培养基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研究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
及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6-BA (mg·L-1) 1
NAA (mg·L-1) 0.05 0.1 0.2 0.3 0.5 - - - - -
2,4-D (mg·L-1) - - - - - 0.05 0.1 0.2 0.3 0.5
不定芽诱 导率(%) 68 75 77 69 59 81 92 83 70 61
注:诱导率=出不定芽的外植体数/接种的外植体数×100%
A.培养基中NAA/6-BA比例过高,不利于不定芽的诱导
B.推断6-BA应为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C.该研究的结果可指导草莓脱毒苗的生产
D.相同条件下,NAA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的效果优于2,4-D
12.(新情境)(2023海南,14,3分)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糊粉层细胞合成蛋白酶以降解其自身贮藏蛋白质,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为探究赤霉素在某种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某团队设计并实施了A、B、C三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只有A组是对照组
B.赤霉素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下降
C.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D.三组实验中,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
13.(2022全国甲,3,6分)植物激素通常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理作用。喷施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某种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关于该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
A.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
B.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
C.脱落酸合成途径受阻
D.脱落酸受体合成受阻
14.(2022海南,7,3分)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患恶苗病的水稻叶片汁液喷洒到正常水稻幼苗上,结实率会降低
B.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含生长素、不含细胞分裂素时,易形成多核细胞
C.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的相同
D.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可作为除草剂使用
15.(2022湖北,9,2分)水稻种植过程中,植株在中后期易倒伏是常见问题。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B.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
C.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
D.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
16.(新情境)(2022辽宁,10,2分)亚麻籽可以榨油,茎秆可以生产纤维。在亚麻生长季节,北方比南方日照时间长,亚麻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只有白天短于一定的时长才能开花。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伸长生长,但对亚麻成花没有影响。烯效唑可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下列在黑龙江省栽培亚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当使用烯效唑,以同时生产亚麻籽和亚麻纤维
B.适当使用赤霉素,以同时生产亚麻籽和亚麻纤维
C.适当使用赤霉素,以提高亚麻纤维产量
D.适当使用烯效唑,以提高亚麻籽产量
17.(新情境)(2022重庆,16,2分)当茎端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叶片端时,叶片脱落,反之不脱落;乙烯会促进叶片脱落。为验证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制备长势和大小一致的外植体,均分为4组,分别将其基部插入培养皿的琼脂中,封严皿盖,培养并观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③中的叶柄脱落率大于①,是因为④中NAA扩散至③
B.④中的叶柄脱落率大于②,是因为④中乙烯浓度小于②
C.①中的叶柄脱落率小于②,是因为茎端生长素浓度①低于②
D.①中叶柄脱落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是因为①中茎端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
18.(2022山东,10,2分)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蒜鳞茎产量的影响,将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处理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AGPase的活性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效唑通过增强AGPase活性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
C.喷施赤霉素能促进石蒜植株的生长,提高鳞茎产量
D.该实验设计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考点3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19.(新教材)(2023广东,15,4分)种植和欣赏水仙是广东的春节习俗。当室外栽培的水仙被移入室内后,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徒长甚至倒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仙光敏色素感受的光信号发生改变
B.水仙叶绿素传递的光信号发生改变
C.水仙转入室内后不能发生向光性弯曲
D.强光促进了水仙花茎及叶的伸长生长
20.(新教材)(2023浙江6月选考,15,2分)为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萌发的实验。其中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赤霉素含量的影响如图甲所示,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乙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远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种子萌发
B.红光能激活光敏色素,促进合成赤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
C.红光与赤霉素处理相比,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相同
D.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脱落酸,莴苣种子萌发率比单独红光处理高
21.(新教材)(2022北京,7,2分)2022年2月下旬,天安门广场各种盆栽花卉凌寒怒放,喜迎冬残奥会的胜利召开。为使植物在特定时间开花,园艺工作者需对植株进行处理,常用措施不包括( )
A.置于微重力场
B.改变温度
C.改变光照时间
D.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22.(2023新课标,31,10分)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调控。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增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物质准备过程主要包括 。
(2)植物细胞分裂是由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协同作用完成的。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 ,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 。
(3)给黑暗中生长的幼苗照光后幼苗的形态出现明显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光信号的受体有 (答出1点即可)。除了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还有 (答出2点即可)。
三年模拟
限时拔高练
选择题
1.(2024届广东六校一联,8)植物在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并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B.某品牌啤酒销量大、产量高,生产时可使用乙烯处理大麦实现高产
C.生长素主要在成熟组织中合成,并在成熟组织中进行非极性运输
D.将种子置于流水中浸泡提高种子发芽率,该过程与脱落酸的相关性最大
2.(新教材)(2023梅州二模,9)植物能对多种环境因素的变化作出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春化作用有利于冬小麦避免在寒冷条件下开花后无法结实
B.光照能改变光敏色素的结构,进而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C.“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平衡石细胞将重力信号转变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D.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中的生长素不再进行极性运输
3.(2024届广州阶段考,10)黄瓜为雌雄同株植物,性别受基因表达、环境和激素等多种因素的调控。长日照、高温条件能促进黄瓜雄花产生,而短日照、低温条件能促进雌花形成。生长素和乙烯可促进黄瓜雌花的分化,赤霉素可促进黄瓜雄花分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黄瓜植株上花的性别与性染色体无关,与雌花和雄花中mRNA的差异有关
B.长日照和短日照影响黄瓜花的性别可能与光敏色素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有关
C.为提高产量,可施加乙烯利提高黄瓜雌花的比例,使其多开雌花
D.赤霉素只能由植物细胞合成分泌
4.(2024届华南师大附中月考,9)在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正确的实验操作至关重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预实验确定有效浓度的大致范围,以便确定最适浓度
B.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枝条细胞分裂能力强、易成活
C.枝条保留少量幼叶和芽,幼叶和芽产生生长素可促进插条生根
D.用沾蘸法处理枝条要求溶液浓度小且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
5.(新思维)(2024届珠海实验中学月考,9)为探究0~Mmol/L的萘乙酸(NAA)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NAA浓度为0~Nmol/L时,该植物茎单位生长长度所需的时间与NAA浓度呈负相关;NAA浓度为N~Mmol/L时,该植物茎单位生长长度所需的时间与NAA浓度呈正相关。综上分析,下列所得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
A.Mmol/L的NAA对该植物茎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B.NAA浓度为Nmol/L时,该植物茎的生长速度最快
C.等浓度的NAA要比IAA对该植物茎生长的影响更持久
D.该实验的对照组茎的内源NAA对茎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6.(2024届广州大学附中月考,7)多叶棘豆是蒙医常用药,具有多种功效,但发芽非常困难,研究人员做了外源激素生长素(IAA)对其发芽的影响的探究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外源IAA促进多叶棘豆发芽的最适浓度是10mg/L左右
B.IAA可能通过促进赤霉素的合成来促进种子萌发
C.由图可知,IAA对多叶棘豆发芽的影响都具有低促高抑现象
D.生产上常使用生长调节剂浸种的原因是作用时间更持久
7.(新思维)(2024届广州白云中学月考,16)强降雨导致的没顶淹涝会严重危害作物的生长发育。部分植物会通过地上部分快速伸长露出水面获得氧气,这种生长策略称为低氧逃逸策略;部分植物会停止生长以减少能量消耗,有助于淹涝胁迫解除后的恢复生长,这种生长策略称为低氧忍耐策略。浅水稻和深水稻对没顶淹涝的响应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氧忍耐策略在相对较深、持续时间较短的没顶淹涝更有效
B.乙烯和其他激素共同调控水稻的节间伸长以应对没顶淹涝
C.由图可知,深水稻通过低氧逃逸策略来应对没顶淹涝
D.浅水稻通过提高GA水平和降低ABA水平从而抑制节间伸长
8.(新情境)(2024届湛江一中开学考,14)许多实验证实,生长素向上运输过程会影响根的生长方向。图1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生长作用的影响。图2表示对根冠进行一定处理后的生长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根部生长素主要由根冠分泌
B.图1中EF段生长素对根和芽的作用相反,处于M点时茎不生长
C.图2中B组切除一半根冠,切除根冠侧生长素浓度低于有根冠侧
D.图2中C组将根右侧的生长素运输阻断,根尖将向左侧弯曲生长
考法综合练
1.(新教材)(2023大湾区二模,8)“唤醒沉睡的种子,调控幼苗的生长,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靠的是雨露阳光,离不开信息分子”。下列对这首小诗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唤醒种子的过程中存在脱落酸与赤霉素的相抗衡作用
B.幼苗的向光生长过程中背光侧受到生长素的抑制
C.瓜熟蒂落的过程中存在乙烯和脱落酸的协同作用
D.物质、能量、信息对生命活动的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2.(新思维)(2023广东六校五联,14)植物褪黑素于1993年在日本牵牛花中首次被发现,植物褪黑素具有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的应答作用。为了解植物褪黑素(MT)对Cd2+(镉离子)胁迫下水稻幼根生长发育的影响,某研究小组测定不同浓度的Cd2+胁迫和褪黑素处理下水稻幼根的总长度(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褪黑素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微量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B.从图中可以看出,MT能缓解Cd2+对水稻幼根生长的危害,提高其对Cd2+的耐受程度
C.MT缓解Cd2+对水稻幼根生长的危害的最适浓度是10μmol·L-1
D.不同浓度的MT处理对水稻幼根的生长表现出了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应
3.(2024届广东四校二联,9)为研究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作用特点及其对植物体生长的影响,研究小组对正常生长且生理状况一致的①、②、③三组某植株幼苗分别进行如下处理,①组:对照组不做处理;②组:去除顶芽;③组:顶芽涂抹能影响生长素运输的三碘苯甲酸。实验处理第5天后,②、③组侧芽开始萌发并在第9天后快速生长,在实验的第0、6、10天分别检测各组侧芽处的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涂抹三碘苯甲酸和去除顶芽均可抑制生长素运输,促进侧芽萌发
B.持续降低的内源生长素含量有利于该植株侧芽的萌发与生长
C.IAA与CTK的比例可调控侧芽的萌发与生长,与萌发时相比增大该比例有利于侧芽生长
D.推断三碘苯甲酸同时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素从顶芽运往侧芽的作用
4.(2024届广州二中阶段考,14)南瓜的矮生型突变体可分为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类型,研究人员以某一种矮生南瓜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正常南瓜茎伸长只有促进作用
B.1.5mM赤霉素对正常南瓜的促进作用约为5μM生长素的1.5倍
C.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均具有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的特点
D.实验结果表明该矮生南瓜突变体是激素不敏感类型
5.(新情境)(2023茂名一模,14)研究发现,盐胁迫可通过诱导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路中一个重要的响应因子ARR1/10/12的降解,使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并进一步适应盐胁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26S蛋白酶体与溶酶体均具有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
B.盐胁迫和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是协同的
C.MPK3/6突变体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将大大低于野生型
D.植物激素和环境形成的复杂网络共同调控植物生命活动
6.(2024届广州执信中学月考,19)新疆的棉花以优质长绒棉为主,长绒棉纤维长、强度高,这得益于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2022年6月4日,中科院朱生伟团队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揭示了油菜素内酯(BR)信号调控棉纤维伸长的新机制。
(1)推测油菜素内酯(BR)的具体作用为 。
(2)据图可知,当BR浓度高时,BIN2活性会被抑制从而使转录因子BZR1 (选填“不被”或“被”)降解失活,进而执行BR调控基因的表达。转录因子BZR1是BR合成通路重点核心元件,转录因子的过度表达会导致根毛长度的缩短,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3)相关研究证实BR诱导细胞伸长与生长素作用相协同,为探究外源BR对棉花主根的生长是否也具有和生长素相类似的作用特点,请简要写出相关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 。
专题16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五年高考
考点1 植物生长素
1.(新教材)(2023全国甲,2,6分)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植物幼嫩的芽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
B.生长素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其他部位发挥作用
C.生长素和乙烯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
答案 D
2.(新教材)(2021北京,10,2分)植物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的生长,形成顶端优势。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
B.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可促进侧芽生长
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的顶端优势
D.侧芽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
答案 C
3.(2021全国甲,3,6分)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答案 D
4.(2021福建,14,4分)烟草是以叶片为产品的经济作物。当烟草长出足够叶片时,打顶(摘去顶部花蕾)是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但打顶后侧芽会萌动生长,消耗营养,需要多次人工抹芽(摘除侧芽)以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该措施费时费力。可以采取打顶后涂抹生长素的方法替代人工抹芽。科研人员探究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烟草上部叶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
B.打顶后的抹芽措施不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移
C.打顶涂抹生长素能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
D.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
答案 B
5.(2020全国Ⅲ,2,6分)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伴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C.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
D.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l而提高
答案 C
考点2 其他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
6.(2023广东,9,2分)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插条只能保留1个芽以避免养分竞争
B.插条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C.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
D.插条均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以避免光抑制生根
答案 B
7.(2022广东,2,2分)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经过悠久岁月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下列农业生产实践中,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直接相关的是( )
A.尿泥促根 B.间作套种
C.水旱轮作 D.秸秆还田
答案 A
8.(2021广东,14,4分)乙烯可促进香蕉果皮逐渐变黄、果肉逐渐变甜变软的成熟过程。同学们去香蕉种植合作社开展研学活动,以乙烯利溶液为处理剂,研究乙烯对香蕉的催熟过程,设计的技术路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对照组香蕉果实的成熟不会受到乙烯影响
B.实验材料应选择已经开始成熟的香蕉果实
C.根据实验安排第6次取样的时间为第10天
D.处理组3个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答案 C
9.(新情境)(2023浙江1月选考,18,2分)研究人员取带叶的某植物茎段,切去叶片,保留叶柄,然后将茎段培养在含一定浓度乙烯的空气中,分别在不同时间用一定浓度IAA处理切口。在不同时间测定叶柄脱落所需的折断强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切去叶片可排除叶片内源性IAA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B.越迟使用IAA处理,抑制叶柄脱落的效应越明显
C.IAA与乙烯对叶柄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
D.不同时间的IAA处理效果体现IAA作用的两重性(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
答案 A
10.(2023辽宁,12,2分)分别用不同浓度芸苔素(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赤霉素处理杜仲叶片,然后测定叶片中的有效成分桃叶珊瑚苷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范围可以通过预实验确定
B.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在500mg·L-1时起抑制作用
D.与用赤霉素处理相比,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
答案 C
11.(新教材)(2023辽宁,14,2分)用含有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的培养基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研究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
及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6-BA (mg·L-1) 1
NAA (mg·L-1) 0.05 0.1 0.2 0.3 0.5 - - - - -
2,4-D (mg·L-1) - - - - - 0.05 0.1 0.2 0.3 0.5
不定芽诱 导率(%) 68 75 77 69 59 81 92 83 70 61
注:诱导率=出不定芽的外植体数/接种的外植体数×100%
A.培养基中NAA/6-BA比例过高,不利于不定芽的诱导
B.推断6-BA应为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C.该研究的结果可指导草莓脱毒苗的生产
D.相同条件下,NAA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的效果优于2,4-D
答案 D
12.(新情境)(2023海南,14,3分)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糊粉层细胞合成蛋白酶以降解其自身贮藏蛋白质,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为探究赤霉素在某种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某团队设计并实施了A、B、C三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只有A组是对照组
B.赤霉素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下降
C.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D.三组实验中,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
答案 D
13.(2022全国甲,3,6分)植物激素通常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理作用。喷施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某种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关于该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
A.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
B.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
C.脱落酸合成途径受阻
D.脱落酸受体合成受阻
答案 A
14.(2022海南,7,3分)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患恶苗病的水稻叶片汁液喷洒到正常水稻幼苗上,结实率会降低
B.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含生长素、不含细胞分裂素时,易形成多核细胞
C.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的相同
D.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可作为除草剂使用
答案 C
15.(2022湖北,9,2分)水稻种植过程中,植株在中后期易倒伏是常见问题。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B.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
C.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
D.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
答案 C
16.(新情境)(2022辽宁,10,2分)亚麻籽可以榨油,茎秆可以生产纤维。在亚麻生长季节,北方比南方日照时间长,亚麻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只有白天短于一定的时长才能开花。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伸长生长,但对亚麻成花没有影响。烯效唑可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下列在黑龙江省栽培亚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当使用烯效唑,以同时生产亚麻籽和亚麻纤维
B.适当使用赤霉素,以同时生产亚麻籽和亚麻纤维
C.适当使用赤霉素,以提高亚麻纤维产量
D.适当使用烯效唑,以提高亚麻籽产量
答案 C
17.(新情境)(2022重庆,16,2分)当茎端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叶片端时,叶片脱落,反之不脱落;乙烯会促进叶片脱落。为验证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制备长势和大小一致的外植体,均分为4组,分别将其基部插入培养皿的琼脂中,封严皿盖,培养并观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③中的叶柄脱落率大于①,是因为④中NAA扩散至③
B.④中的叶柄脱落率大于②,是因为④中乙烯浓度小于②
C.①中的叶柄脱落率小于②,是因为茎端生长素浓度①低于②
D.①中叶柄脱落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是因为①中茎端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
答案 C
18.(2022山东,10,2分)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蒜鳞茎产量的影响,将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处理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AGPase的活性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效唑通过增强AGPase活性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
C.喷施赤霉素能促进石蒜植株的生长,提高鳞茎产量
D.该实验设计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答案 D
考点3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19.(新教材)(2023广东,15,4分)种植和欣赏水仙是广东的春节习俗。当室外栽培的水仙被移入室内后,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徒长甚至倒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仙光敏色素感受的光信号发生改变
B.水仙叶绿素传递的光信号发生改变
C.水仙转入室内后不能发生向光性弯曲
D.强光促进了水仙花茎及叶的伸长生长
答案 A
20.(新教材)(2023浙江6月选考,15,2分)为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萌发的实验。其中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赤霉素含量的影响如图甲所示,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乙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远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种子萌发
B.红光能激活光敏色素,促进合成赤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
C.红光与赤霉素处理相比,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相同
D.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脱落酸,莴苣种子萌发率比单独红光处理高
答案 B
21.(新教材)(2022北京,7,2分)2022年2月下旬,天安门广场各种盆栽花卉凌寒怒放,喜迎冬残奥会的胜利召开。为使植物在特定时间开花,园艺工作者需对植株进行处理,常用措施不包括( )
A.置于微重力场
B.改变温度
C.改变光照时间
D.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答案 A
22.(2023新课标,31,10分)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调控。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增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物质准备过程主要包括 。
(2)植物细胞分裂是由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协同作用完成的。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 ,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 。
(3)给黑暗中生长的幼苗照光后幼苗的形态出现明显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光信号的受体有 (答出1点即可)。除了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还有 (答出2点即可)。
答案 (1)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促进细胞核的分裂 促进细胞质的分裂 (3)光敏色素 温度、重力等
三年模拟
限时拔高练
选择题
1.(2024届广东六校一联,8)植物在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并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B.某品牌啤酒销量大、产量高,生产时可使用乙烯处理大麦实现高产
C.生长素主要在成熟组织中合成,并在成熟组织中进行非极性运输
D.将种子置于流水中浸泡提高种子发芽率,该过程与脱落酸的相关性最大
答案 D
2.(新教材)(2023梅州二模,9)植物能对多种环境因素的变化作出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春化作用有利于冬小麦避免在寒冷条件下开花后无法结实
B.光照能改变光敏色素的结构,进而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C.“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平衡石细胞将重力信号转变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D.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中的生长素不再进行极性运输
答案 D
3.(2024届广州阶段考,10)黄瓜为雌雄同株植物,性别受基因表达、环境和激素等多种因素的调控。长日照、高温条件能促进黄瓜雄花产生,而短日照、低温条件能促进雌花形成。生长素和乙烯可促进黄瓜雌花的分化,赤霉素可促进黄瓜雄花分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黄瓜植株上花的性别与性染色体无关,与雌花和雄花中mRNA的差异有关
B.长日照和短日照影响黄瓜花的性别可能与光敏色素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有关
C.为提高产量,可施加乙烯利提高黄瓜雌花的比例,使其多开雌花
D.赤霉素只能由植物细胞合成分泌
答案 D
4.(2024届华南师大附中月考,9)在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正确的实验操作至关重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预实验确定有效浓度的大致范围,以便确定最适浓度
B.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枝条细胞分裂能力强、易成活
C.枝条保留少量幼叶和芽,幼叶和芽产生生长素可促进插条生根
D.用沾蘸法处理枝条要求溶液浓度小且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
答案 D
5.(新思维)(2024届珠海实验中学月考,9)为探究0~Mmol/L的萘乙酸(NAA)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NAA浓度为0~Nmol/L时,该植物茎单位生长长度所需的时间与NAA浓度呈负相关;NAA浓度为N~Mmol/L时,该植物茎单位生长长度所需的时间与NAA浓度呈正相关。综上分析,下列所得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
A.Mmol/L的NAA对该植物茎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B.NAA浓度为Nmol/L时,该植物茎的生长速度最快
C.等浓度的NAA要比IAA对该植物茎生长的影响更持久
D.该实验的对照组茎的内源NAA对茎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答案 B
6.(2024届广州大学附中月考,7)多叶棘豆是蒙医常用药,具有多种功效,但发芽非常困难,研究人员做了外源激素生长素(IAA)对其发芽的影响的探究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外源IAA促进多叶棘豆发芽的最适浓度是10mg/L左右
B.IAA可能通过促进赤霉素的合成来促进种子萌发
C.由图可知,IAA对多叶棘豆发芽的影响都具有低促高抑现象
D.生产上常使用生长调节剂浸种的原因是作用时间更持久
答案 C
7.(新思维)(2024届广州白云中学月考,16)强降雨导致的没顶淹涝会严重危害作物的生长发育。部分植物会通过地上部分快速伸长露出水面获得氧气,这种生长策略称为低氧逃逸策略;部分植物会停止生长以减少能量消耗,有助于淹涝胁迫解除后的恢复生长,这种生长策略称为低氧忍耐策略。浅水稻和深水稻对没顶淹涝的响应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氧忍耐策略在相对较深、持续时间较短的没顶淹涝更有效
B.乙烯和其他激素共同调控水稻的节间伸长以应对没顶淹涝
C.由图可知,深水稻通过低氧逃逸策略来应对没顶淹涝
D.浅水稻通过提高GA水平和降低ABA水平从而抑制节间伸长
答案 D
8.(新情境)(2024届湛江一中开学考,14)许多实验证实,生长素向上运输过程会影响根的生长方向。图1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生长作用的影响。图2表示对根冠进行一定处理后的生长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根部生长素主要由根冠分泌
B.图1中EF段生长素对根和芽的作用相反,处于M点时茎不生长
C.图2中B组切除一半根冠,切除根冠侧生长素浓度低于有根冠侧
D.图2中C组将根右侧的生长素运输阻断,根尖将向左侧弯曲生长
答案 B
考法综合练
1.(新教材)(2023大湾区二模,8)“唤醒沉睡的种子,调控幼苗的生长,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靠的是雨露阳光,离不开信息分子”。下列对这首小诗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唤醒种子的过程中存在脱落酸与赤霉素的相抗衡作用
B.幼苗的向光生长过程中背光侧受到生长素的抑制
C.瓜熟蒂落的过程中存在乙烯和脱落酸的协同作用
D.物质、能量、信息对生命活动的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 B
2.(新思维)(2023广东六校五联,14)植物褪黑素于1993年在日本牵牛花中首次被发现,植物褪黑素具有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的应答作用。为了解植物褪黑素(MT)对Cd2+(镉离子)胁迫下水稻幼根生长发育的影响,某研究小组测定不同浓度的Cd2+胁迫和褪黑素处理下水稻幼根的总长度(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褪黑素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微量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B.从图中可以看出,MT能缓解Cd2+对水稻幼根生长的危害,提高其对Cd2+的耐受程度
C.MT缓解Cd2+对水稻幼根生长的危害的最适浓度是10μmol·L-1
D.不同浓度的MT处理对水稻幼根的生长表现出了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应
答案 D
3.(2024届广东四校二联,9)为研究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作用特点及其对植物体生长的影响,研究小组对正常生长且生理状况一致的①、②、③三组某植株幼苗分别进行如下处理,①组:对照组不做处理;②组:去除顶芽;③组:顶芽涂抹能影响生长素运输的三碘苯甲酸。实验处理第5天后,②、③组侧芽开始萌发并在第9天后快速生长,在实验的第0、6、10天分别检测各组侧芽处的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涂抹三碘苯甲酸和去除顶芽均可抑制生长素运输,促进侧芽萌发
B.持续降低的内源生长素含量有利于该植株侧芽的萌发与生长
C.IAA与CTK的比例可调控侧芽的萌发与生长,与萌发时相比增大该比例有利于侧芽生长
D.推断三碘苯甲酸同时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素从顶芽运往侧芽的作用
答案 C
4.(2024届广州二中阶段考,14)南瓜的矮生型突变体可分为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类型,研究人员以某一种矮生南瓜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正常南瓜茎伸长只有促进作用
B.1.5mM赤霉素对正常南瓜的促进作用约为5μM生长素的1.5倍
C.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均具有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的特点
D.实验结果表明该矮生南瓜突变体是激素不敏感类型
答案 D
5.(新情境)(2023茂名一模,14)研究发现,盐胁迫可通过诱导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路中一个重要的响应因子ARR1/10/12的降解,使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并进一步适应盐胁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26S蛋白酶体与溶酶体均具有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
B.盐胁迫和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是协同的
C.MPK3/6突变体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将大大低于野生型
D.植物激素和环境形成的复杂网络共同调控植物生命活动
答案 B
6.(2024届广州执信中学月考,19)新疆的棉花以优质长绒棉为主,长绒棉纤维长、强度高,这得益于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2022年6月4日,中科院朱生伟团队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揭示了油菜素内酯(BR)信号调控棉纤维伸长的新机制。
(1)推测油菜素内酯(BR)的具体作用为 。
(2)据图可知,当BR浓度高时,BIN2活性会被抑制从而使转录因子BZR1 (选填“不被”或“被”)降解失活,进而执行BR调控基因的表达。转录因子BZR1是BR合成通路重点核心元件,转录因子的过度表达会导致根毛长度的缩短,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3)相关研究证实BR诱导细胞伸长与生长素作用相协同,为探究外源BR对棉花主根的生长是否也具有和生长素相类似的作用特点,请简要写出相关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 。
答案 (1)促进细胞伸长、分裂和植物发育 (2)不被 负反馈 (3)配制清水和一系列浓度的BR溶液处理棉花种子,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主根长度 若与清水组相比,高浓度BR处理抑制主根长度,低浓度BR处理促进主根长度,则说明BR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作用特点,反之则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