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广东版新教材生物学高考第一轮
专题19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
五年高考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
1.(2022广东,6,2分)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动物
C.c、f是杂食动物
D.d、f是植食动物
2.(2021广东,2,2分)“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
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
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
3.(2022浙江6月选考,20,2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
B.整合调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链,可构建营养关系更为复杂的食物网
C.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
D.测算主要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4.(2021辽宁,15,2分)辽宁省盘锦市的蛤蜊岗是由河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具有潮间带特征的水下浅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滩涂贝类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的底栖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
B.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
C.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D.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5.(2021浙江6月选考,7,2分)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6.(2020浙江7月选考,11,2分)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7.(2023浙江1月选考,22,10分)2021年,栖居在我国西双版纳的一群亚洲象有过一段北迁的历程。时隔一年多的2022年12月,又有一群亚洲象开启了新的旅程,沿途穿越了森林及农田等一系列生态系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通常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供养着众多的 和分解者。亚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既从植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 的传播。亚洲象在食草的食物链中位于第 营养级。
(2)亚洲象经过一片玉米地,采食了部分玉米,对该农田群落结构而言,最易改变的是群落的 结构;对该玉米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降低了 多样性。这块经亚洲象采食的玉米地,若退耕后自然演替成森林群落,这种群落演替类型称为 演替。
(3)与森林相比,玉米地的抗干扰能力弱、维护系统稳定的能力差,下列各项中属于其原因的是哪几项 (A.物种丰富度低 B.结构简单 C.功能薄弱 D.气候多变)
(4)亚洲象常年的栖息地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凋落物多,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是:在雨林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 。
考点2 生态系统的功能
8.(新情境)(2023广东,13,4分)凡纳滨对虾是华南地区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种类。放苗1周内虾苗取食藻类和浮游动物,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1个月后对虾完全取食人工饵料。1个月后虾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见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周后藻类和浮游动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会减轻
B.1个月后藻类在虾池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仍处于主要地位
C.浮游动物摄食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
D.异养细菌依赖虾池生态系统中的沉积物提供营养
9.(2023浙江1月选考,7,2分)在我国西北某地区,有将荒漠成功改造为枸杞园的事例。改造成的枸杞园与荒漠相比,生态系统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防风固沙能力有所显现
B.食物链和食物网基本不变
C.土壤的水、肥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D.单位空间内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明显增多
10.(2023全国甲,5,6分)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
11.(新思维)(2023山东,13,2分)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情况如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产者 固定 来自陆 地的植 物残体 初级消 费者摄 入 初级消 费者同 化 初级消 费者呼 吸消耗
能量 [105J/ (m2·a)] 90 42 54 13.5 3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105J/(m2·a)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
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0.5×105J/(m2·a)
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为70.5×105J/(m2·a),该能量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
12.(2023河北,11,2分)气候变暖使某地的欧洲白头翁提早开花,而为其传粉的蜜蜂并未提前孵化,且成年蜜蜂也未开始采蜜,造成该植物主要传粉途径受阻。幼年蜜蜂的采蜜技巧须向成年蜜蜂学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幼年蜜蜂学习采蜜技巧,依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B.该地欧洲白头翁的提早开花促使其种群数量增加
C.蜜蜂采食花蜜过程中发生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调查欧洲白头翁的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
13.(2022湖南,8,2分)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
C.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
D.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14.(2022山东,11,2分)某地长期稳定运行稻田养鸭模式,运行过程中不投放鸭饲料,鸭取食水稻老黄叶、害虫和杂草等,鸭粪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该稻田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普通稻田,且养鸭还会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若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秸秆均还田且其他影响因素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
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使用更多的农药
C.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完全相同
D.该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的利用率低
15.(新思维)(2023广东,21,12分)上世纪70~90年代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天然红树林秋茄(乔木)-老鼠簕(灌木)群落仅存32hm2。为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植被,科技人员在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上成功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现已营造以无瓣海桑为主的人工红树林600hm2。各林龄群落的相关特征见表。
红树林群落(林龄) 群落高度 (m) 植物种类 (种) 树冠层郁 闭度(%) 林下互花 米草密度 (株/m2) 林下无瓣海桑 更新幼苗密度 (株/100m2) 林下秋茄 更新幼苗密度 (株/100m2)
无瓣海桑群落(3年) 3.2 3 70 30 0 0
无瓣海桑群落(8年) 11.0 3 80 15 10 0
无瓣海桑群落(16年) 12.5 2 90 0 0 0
秋茄-老鼠簕群落(>50年) 5.7 4 90 0 0 19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红树林植被恢复进程中,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 。恢复的红树林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也是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无瓣海桑能起到快速实现红树林恢复和控制互花米草的双重效果,其使互花米草消退的主要原因是 。
(3)无瓣海桑是引种自南亚地区的大乔木,生长速度快,5年能大量开花结果,现已适应华南滨海湿地。有学者认为无瓣海桑有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植物。据表分析,提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
(4)淇澳岛红树林现为大面积人工种植的无瓣海桑纯林。为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生态工程自生原理并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差异,提出合理的无瓣海桑群落改造建议 。
16.(2023新课标,33,10分)现发现一种水鸟主要在某湖区的浅水和泥滩中栖息,以湖区的某些植物为其主要的食物来源。回答下列问题。
(1)湖区的植物、水鸟、细菌等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能量流经食物链上该种水鸟的示意图如图,①、②、③表示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①是 ;②是 ;③是 。
(2)要研究湖区该种水鸟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 (答出3点即可)。该生态系统中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 。
(3)近年来,一些水鸟离开湖区前往周边稻田,取食稻田中收割后散落的稻谷,羽毛艳丽的水鸟引来一些游客观赏。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看,游客在观赏水鸟时应注意的事项是 (答出1点即可)。
17.(2023辽宁,23,11分)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迁徙鸟类对迁徙途中停歇、觅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 、 和 。
(2)每年春季,数量巨大的迁徙水鸟在辽宁滨海湿地停歇、觅食,形成“鸟浪”奇观。此时,该地生物群落体现出明显的 变化。决定该地生物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是 。
(3)该地区迁徙水鸟还停歇、觅食于由自然滩涂改造形成的水田和养殖塘等人工环境,这说明保护迁徙的候鸟,并不意味禁止 自然滩涂,适度的人类生产活动会 (填“提高”或“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在鸟类迁徙通道的觅食地,影响各种鸟类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生物因素是湿地中的 。
(5)为稳定发挥辽宁滨海湿地在鸟类迁徙过程中重要节点的作用,应采取 (答出两点即可)等措施,对该区域湿地进行全面的保护。
18.(2022湖北,22,14分)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 ;肉食性动物1的数量 (填“一定”或“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
(2)如果②、③、④代表能量流动过程,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 。
(3)如果图中生产者是农作物棉花,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从物质或能量的角度分析,针对②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 ;针对⑦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 。
19.(新情境)(2021河北,22,9分)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 ,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 演替。
(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 型(形)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 。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4)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 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 。
20.(2021福建,18,10分)一般情况下,植物开花时间与传粉动物的活跃期会相互重叠和匹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对植物开花时间或传粉动物活跃期产生影响,导致原本时间上匹配关系发生改变,称为物候错配。物候错配会影响植物的传粉和结实,可引起粮食减产,甚至发生生态安全问题。生产上,为了减轻物候错配造成的影响,常通过人工授粉提高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光和温度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 信息。
(2)延胡索是一种依靠熊蜂传粉的早春短命药用植物。全球气温升高会使延胡索提前开花。科研人员监测了延胡索开花起始时间并统计结实率(如图),监测数据表明 。从物候错配的角度分析延胡索结实率降低的原因是 。
(3)为进一步验证物候错配会影响延胡索的传粉和结实。科研人员在物候错配的区域设置同等条件的A和B两个样地。其中,A样地中的延胡索保持自然状态生长;B样地中的延胡索则进行 ,分别统计两样地延胡索的结实率。支持“物候错配会造成延胡索自然结实率降低”观点的实验结果为 。
考点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1.(新情境)(2023湖北,9,2分)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水杨酸可以减轻胁迫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在镉的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杨酸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
B.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C.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
D.在镉的胁迫下,苦草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
22.(2022河北,12,2分)关于生态学中的稳定与平衡,叙述错误的是( )
A.稳定的种群具有稳定型年龄组成(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为1∶1,数量达到K值
B.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不变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C.相对稳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平衡的特征
D.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23.(新情境)(2021湖南,4,2分)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形曲线
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4.(2023全国乙,31,10分)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有玉米、蛇、蝗虫、野兔、青蛙和鹰等生物,请从中选择生物,写出一条具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
(2)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请从负反馈调节的角度分析,森林中害虫种群数量没有不断增加的原因是 。
(3)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农田生态系统,原因是 。
考点4 生态环境的保护
25.(2022广东,1,2分)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南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 ( )
A.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绿色水库”
B.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
C.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D.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
26.(2021广东,3,2分)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7.(2023浙江6月选考,2,2分)自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来,“酸雨”在我国发生的频率及强度都有明显下降。下列措施中,对减少“酸雨”发生效果最明显的是( )
A.大力推广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B.通过技术升级使化石燃料的燃烧率提高
C.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排放
D.将用煤量大的企业搬离城市中心
28.(新教材)(2023湖北,7,2分)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某湖泊早年受周边农业和城镇稠密人口的影响。常年处于CO2过饱和状态。经治理后,该湖泊生态系统每年的有机碳分解量低于生产者有机碳的合成量,实现了碳的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减小生态足迹
B.水生消费者对有机碳的利用,缓解了碳排放
C.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加剧
D.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有助于碳的固定
29.(2023江苏,4,2分)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不仅在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显著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B.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消除温室效应的形成
C.碳循环中无机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D.天然林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0.(2022湖北,2,2分)从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叙述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工业生产应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B.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发展绿色农业
C.经济和社会发展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D.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和自然资源的稳定性
31.(新教材)(2022辽宁,2,2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 )
①光盘行动 ②自驾旅游 ③高效农业 ④桑基鱼塘 ⑤一次性餐具使用 ⑥秸秆焚烧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32.(2022北京,15,2分)2022年4月,国家植物园依托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建立,以植物易地保护为重点开展工作。这些工作不应包括( )
A.模拟建立濒危植物的原生生境
B.从多地移植濒危植物
C.研究濒危植物的繁育
D.将濒危植物与其近缘种杂交培育观赏植物
33.(2021广东,17,10分)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
。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 ,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 。
(3)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 和增加 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34.(2022海南,19,10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包括霸王岭、鹦哥岭、五指山等片区。回答下列问题。
(1)海南热带雨林具有固碳功能,能够吸收并固定 ,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2)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物种丰富、景色优美,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为了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资源,除建立精子库外,还可建立 (答出2点即可)。
(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具有较高的间接价值,该价值主要体现为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如固碳供氧、 (再答出2点即可)。
(4)生活在霸王岭片区的中国特有长臂猿——海南长臂猿,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研究发现,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这是因为 。针对栖息地的丧失,应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有 ,以增加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面积;针对栖息地的碎片化,应建立 ,使海南长臂猿碎片化的栖息地连成片。
考点5 生态工程
35.(2023北京,11,2分)近期开始对京西地区多个停采煤矿的采矿废渣山进行生态修复。为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从演替的角度分析,以下对废渣山治理建议中最合理的是( )
A.放养多种禽畜
B.引入热带速生植物
C.取周边地表土覆盖
D.修筑混凝土护坡
36.(2023辽宁,5,2分)人工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等作用,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B.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C.防护林建成后,若失去人类的维护将会发生初生演替
D.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7.(2022浙江1月选考,5,2分)垃圾分类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可消除环境污染
B.厨余垃圾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
C.生活垃圾发酵能产生清洁可再生能源
D.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
38.(2022浙江6月选考,18,2分)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种群内个体的竞争
B.套种、间种和轮种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C.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技术不属于生态工程范畴
D.“过腹还田”可使农作物秸秆得到多途径的利用
39.(新情境)(2021辽宁,11,2分)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协调)原理
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三年模拟
限时拔高练1
一、选择题
1.(2024届广东实验中学月考,7)某湖泊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含有可被生物富集的重金属)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如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部分营养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水草→甲→丙→丁
B.该食物网中甲和乙处于第二营养级,为次级消费者
C.该食物网中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只有甲和乙、丙和丁
D.推测食物网中水草和藻类体内重金属含量最少,丁最多
2.(2024届广东四校二联,10)为防治茶叶虫害,常在茶园中放置一张张书本大小的黄板——诱虫板。在板中央放有诱芯,诱芯可以释放昆虫信息素,将害虫吸引过来,诱虫板可粘住虫子,让虫子“有来无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诱虫板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
B.诱芯释放的昆虫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
C.采用防治措施前害虫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D.诱虫板的使用一般不会改变茶园的物种丰富度
3.(2023大湾区一模,1)《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指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大熊猫受威胁程度从“濒危”降为“易危”,曾经野外消失的麋鹿的总数已突破8000只,种质资源库保存了数以万计的野生植物种子、DNA材料、微生物菌株等。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B.生物多样性是多种多样的物种在相互影响中协同进化的结果
C.模仿大熊猫设计吉祥物“冰墩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建立种质资源库来加强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属于就地保护措施
4.(新思维)(2024届河源开学考,13)稻蟹共生系统水稻栽培模式是一种新型稻田种养模式,能推动水稻种植变革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如图是该种养模式中碳循环的部分模式图,其中河蟹的摄入量和同化量分别为570t/(km2·a)、460t/(km2·a),该设计充分考虑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杂草、水稻和藻类等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碳在过程②③④中的传递形式是含碳有机物,河蟹粪便量为110t/(km2·a)
C.若表示完整的碳循环模式图,还缺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D.该种养模式只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自生原理,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5.(新教材)(2023惠州三调,8)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指的是地球能为人类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的总和,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对某一区域而言,不仅要关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大小及变化情况,更要关注两者之间的差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所以人均生态足迹小
B.居民适当提高食物中蔬菜的占比,可以减少生态足迹
C.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会出现生态赤字
D.可以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生态承载力
6.(2023广东六校三联,9)如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入该图中细菌等分解者的能量均来自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B.AB段溶解氧减少与需氧型细菌和藻类的数量有关
C.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吸收了污水中的有机物
D.BD段溶解氧逐渐恢复的原因是分解者大量减少
二、非选择题
7.(2024届佛山南海摸底,20)海洋牧场是一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在特定海域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以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是海洋低碳经济的典型代表。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牧场改善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可使某些经济鱼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海洋牧场实现了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人工鱼礁被投放海底一段时间后,礁体表面会附着大量的藻类等生物。藻类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能有效降低大气中CO2含量,其主要原因是 。
(3)在同一片海域中,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和未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出现环境差异,从而引起海洋生物呈现镶嵌分布,这体现出海洋生物群落的 结构。
(4)研究还发现,浮游动物能排泄出HC等缓冲物质,而浮游动物的分布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研究者调查了四个区域浮游动物的总丰富度,结果如表所示:
对照区 海带养 殖区 牡蛎养 殖区 人工鱼 礁区
总丰富度 (ind/m3) 20.35 20.95 12.11 47.54
综合以上研究, 海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原因是 。
(5)研究者还提出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即在水的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水的中层,挂笼养殖滤食性贝类或网箱养殖投饵性鱼类;而在底层,则投放了人工鱼礁,并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这种养殖模式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限时拔高练2
一、选择题
1.(2023汕头二模,1)近年来,我市通过引进红海榄、无瓣海桑等净化能力较强的树种,根据其生态位差异进行合理布设,大力推进了红树林湿地的修复,为美丽中国和绿美广东建设绘就了浓厚的“汕头绿”。该过程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 )
A.自生 B.协调 C.循环 D.整体
2.(2023汕头一模,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句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中的生物组成了群落
B.诗句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诗句中蕴含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D.诗句创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2024届江门联考,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汉字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字母表示丙中的部分生物,数字代表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碳元素在群落中的生物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流动
B.丁为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指腐生细菌和真菌
C.图中生物B灭绝,短时间内生物D的数量一定减少
D.图中①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③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4.(2024届广东六校一联,13)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图(不考虑未利用),其中A、B表示营养级[图中数值的单位为J/(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和B粪便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时,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图中A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500J/(m2·a)
C.图中由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8.3%
D.该海水立体养殖模式增大了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5.(新情境)(2023梅州质检,13)如图是有蹄类放牧量与植被净光合作用合成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对不同牧草采食的选择会形成镶嵌的大小斑块,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B.图中B点对应的放牧量为保护该草原的最大控制放牧量
C.C点时,牧草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去向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
D.AB段的原因可能是施肥提高了牧草的光合作用,去除牧草衰老组织降低了牧草呼吸消耗
6.(2024届广州白云中学月考,12)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蜘蛛和甲、乙两种昆虫。甲、乙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为食。甲在白天活动,乙在夜晚活动。甲采食该种植物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物质,该物质既可吸引甲的天敌,也能驱赶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昆虫不同时活动,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B.上述生物构成2条食物链,蜘蛛处于第二、三营养级
C.乙昆虫的活动受到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的影响
D.若甲昆虫的数量减少,则乙昆虫的数量会持续增加
7.(2024届广东七校联合体一联,9)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535种,其中珍稀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3种,以鼎湖山命名的植物有30种。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价值闻名海内外,被誉为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鼎湖山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郁闭度
B.山中可用于食用、药用的生物繁多,所以鼎湖山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大于其间接价值
C.为了更好地保护鼎湖山的珍稀物种,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D.研究山中某种野生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和种群密度
8.(新教材)(2024届执信中学开学考,7)科学家在黄河流域盐碱地开展“上粮下藕、藕鱼套养、鸭鹅混养”的立体种养模式。在盐碱地开挖鱼塘,挖出的泥土在鱼塘边堆成台田种植作物,鱼塘中养殖咸水鱼并种藕,台田经雨水浇灌后盐碱含量降低,田间的杂草可以喂鱼和家禽,动物的排泄物能为莲藕和作物提供肥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需要来自系统外的物质和能量投入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B.“上粮下藕”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养殖咸水鱼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整体原理
C.该模式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不但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还可以增加土壤碳储量
D.该模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优点,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二、非选择题
9.(2024届广东一调,20)如表是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中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单位:×102kJ/(m2·a)]。
项目 同化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 繁殖的能量 X
甲 12.6 2.9 9.7
乙 838.2 166.0 372.2
丙 0.9 0.4 0.5
丁 105.0 38.8 66.2
分解者 184.5 23.8 160.7
(1)表格中甲、乙、丙、丁是1条食物链吗 (选填“是”或“不是”),原因是 。
(2)表格中X的含义是 。该生态系统中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保留一位小数)。
(3)表格中丁排便要到远离栖息地的地方,以防止天敌根据粪便中的气味信息发现家族成员,从而降低被捕食风险。可见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 。
(4)为了在该草原可持续发展畜牧养殖业,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出3条即可)
考法综合练
1.(2024届广东六校一联,14)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3为能量流经图2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能量的单位为kJ,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碳循环,图中一共有3条食物链
B.若图2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6%
C.分析图3中能量关系可知,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是乙
D.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第二营养级的遗体残骸和第三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
2.(2024届华南师大附中月考,10)过去的圭塘河因工业污水排入等产生了生态退化的问题。经治理后,该地区生态环境已有明显改善,一些居民在河岸边种植了蔬菜。研究人员对河边蔬菜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蔬菜种类 重金属平均含量(mg·kg-2)
Pb Hg As Cd
叶菜类 0.43 0.02 0.13 0.06
瓜果类 0.04 0.04 0.02 0.03
根菜类 0.12 0.03 0.05 —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圭塘河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Hg、Cd含量可能很低
B.重金属Pb、As和Cd更容易在叶菜类蔬菜中富集
C.蔬菜中的重金属沿食物链富集到人体中,可能造成人体重金属中毒
D.蔬菜中的重金属元素沿食物链传递,能较快地回归到非生物环境
3.(新思维)(2024届湛江联考,13)环保人员为探究治理水体污染的方法,构建了标号为1、2、3的三个水池,有机物浓度3>2>1,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统计了三个样池中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GPP)及呼吸作用散失量(R)与水层深度(Z)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流入水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同化量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B.水池长期处于Zeu点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稳定不能维持
C.随着有机物浓度增加,浅水层的GPP变大,深水层的GPP变小,Zeu变小
D.定期搅动池水会降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GPP)及呼吸作用散失量(R)
4.(新考法)(2023梅州二模,13)如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消耗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防治农田鼠害,可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
B.乙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较大重叠
C.为降低某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乙、丙、丁三种能量分配模式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D.甲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
5.(新思维)(2024届广东四校一联,20)近年来,我省通过采取围垦养殖整治、城市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清理、立法保护等措施,成为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公园是休闲度假、亲近自然的理想场所,在抵御台风、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以育为主,育护改造相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建设理念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 原理。
(2)广西涠洲岛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共存区域,是巨大的海洋生物基因库,因其具有较高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这三大生态系统往往位于靠近海岸的地方,其位置关系如图1。它们会因动物的移动和物质的迁移形成紧密的关系。研究人员对红树林丰富的A地区和红树林缺失的B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①调查两个地区珊瑚礁中不同体长蓝仿石鲈(一种鲈鱼)的比例,结果如图2,由实验结果可知 。同时还发现A地区珊瑚礁中该鱼的密度更大。
②海草床是蓝仿石鲈重要的育苗场所,A、B两个地区海草床中蓝仿石鲈体长无显著差异,均以体长2~6cm的占比最高。进一步
调查显示,A地区红树林中的蓝仿石鲈以体长6~8cm的占比最高。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测随个体生长,蓝仿石鲈在不同生境之间的迁移路径 (用箭头和文字表述)。
(3)科学家利用遥感影像技术,对红树林样方不间断拍摄,如表为用遥感技术测得的红树林保护区内的主要植物类型及其所占面积比例,以及相应树种的生长速度、树种类型。
植物种群 无瓣海桑 秋茄 卤蕨 老鼠簕 其他
所占面 积比例(%) 82.01 5.01 3.82 3.31 5.85
生长速度 快 慢 慢 慢 -
树种类型 引进 物种 本土 物种 本土 物种 本土 物种 -
相对于调查种群密度的传统方法,遥感影像技术不间断拍摄的优点是 。为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请你为今后红树林的扩大种植工程提出一项合理的建议: 。
专题19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
五年高考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
1.(2022广东,6,2分)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动物
C.c、f是杂食动物
D.d、f是植食动物
答案 C
2.(2021广东,2,2分)“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
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
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 C
3.(2022浙江6月选考,20,2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
B.整合调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链,可构建营养关系更为复杂的食物网
C.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
D.测算主要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答案 D
4.(2021辽宁,15,2分)辽宁省盘锦市的蛤蜊岗是由河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具有潮间带特征的水下浅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滩涂贝类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的底栖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
B.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
C.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D.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答案 B
5.(2021浙江6月选考,7,2分)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答案 A
6.(2020浙江7月选考,11,2分)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答案 B
7.(2023浙江1月选考,22,10分)2021年,栖居在我国西双版纳的一群亚洲象有过一段北迁的历程。时隔一年多的2022年12月,又有一群亚洲象开启了新的旅程,沿途穿越了森林及农田等一系列生态系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通常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供养着众多的 和分解者。亚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既从植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 的传播。亚洲象在食草的食物链中位于第 营养级。
(2)亚洲象经过一片玉米地,采食了部分玉米,对该农田群落结构而言,最易改变的是群落的 结构;对该玉米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降低了 多样性。这块经亚洲象采食的玉米地,若退耕后自然演替成森林群落,这种群落演替类型称为 演替。
(3)与森林相比,玉米地的抗干扰能力弱、维护系统稳定的能力差,下列各项中属于其原因的是哪几项 (A.物种丰富度低 B.结构简单 C.功能薄弱 D.气候多变)
(4)亚洲象常年的栖息地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凋落物多,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是:在雨林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 。
答案 (1)消费者 繁殖体 二 (2)水平 遗传 次生 (3)ABC (4)分解者将有机物快速分解为无机物
考点2 生态系统的功能
8.(新情境)(2023广东,13,4分)凡纳滨对虾是华南地区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种类。放苗1周内虾苗取食藻类和浮游动物,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1个月后对虾完全取食人工饵料。1个月后虾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见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周后藻类和浮游动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会减轻
B.1个月后藻类在虾池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仍处于主要地位
C.浮游动物摄食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
D.异养细菌依赖虾池生态系统中的沉积物提供营养
答案 B
9.(2023浙江1月选考,7,2分)在我国西北某地区,有将荒漠成功改造为枸杞园的事例。改造成的枸杞园与荒漠相比,生态系统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防风固沙能力有所显现
B.食物链和食物网基本不变
C.土壤的水、肥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D.单位空间内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明显增多
答案 B
10.(2023全国甲,5,6分)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
答案 C
11.(新思维)(2023山东,13,2分)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情况如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产者 固定 来自陆 地的植 物残体 初级消 费者摄 入 初级消 费者同 化 初级消 费者呼 吸消耗
能量 [105J/ (m2·a)] 90 42 54 13.5 3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105J/(m2·a)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
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0.5×105J/(m2·a)
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为70.5×105J/(m2·a),该能量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
答案 C
12.(2023河北,11,2分)气候变暖使某地的欧洲白头翁提早开花,而为其传粉的蜜蜂并未提前孵化,且成年蜜蜂也未开始采蜜,造成该植物主要传粉途径受阻。幼年蜜蜂的采蜜技巧须向成年蜜蜂学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幼年蜜蜂学习采蜜技巧,依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B.该地欧洲白头翁的提早开花促使其种群数量增加
C.蜜蜂采食花蜜过程中发生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调查欧洲白头翁的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
答案 B
13.(2022湖南,8,2分)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
C.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
D.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 B
14.(2022山东,11,2分)某地长期稳定运行稻田养鸭模式,运行过程中不投放鸭饲料,鸭取食水稻老黄叶、害虫和杂草等,鸭粪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该稻田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普通稻田,且养鸭还会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若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秸秆均还田且其他影响因素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
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使用更多的农药
C.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完全相同
D.该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的利用率低
答案 A
15.(新思维)(2023广东,21,12分)上世纪70~90年代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天然红树林秋茄(乔木)-老鼠簕(灌木)群落仅存32hm2。为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植被,科技人员在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上成功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现已营造以无瓣海桑为主的人工红树林600hm2。各林龄群落的相关特征见表。
红树林群落(林龄) 群落高度 (m) 植物种类 (种) 树冠层郁 闭度(%) 林下互花 米草密度 (株/m2) 林下无瓣海桑 更新幼苗密度 (株/100m2) 林下秋茄 更新幼苗密度 (株/100m2)
无瓣海桑群落(3年) 3.2 3 70 30 0 0
无瓣海桑群落(8年) 11.0 3 80 15 10 0
无瓣海桑群落(16年) 12.5 2 90 0 0 0
秋茄-老鼠簕群落(>50年) 5.7 4 90 0 0 19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红树林植被恢复进程中,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 。恢复的红树林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也是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无瓣海桑能起到快速实现红树林恢复和控制互花米草的双重效果,其使互花米草消退的主要原因是 。
(3)无瓣海桑是引种自南亚地区的大乔木,生长速度快,5年能大量开花结果,现已适应华南滨海湿地。有学者认为无瓣海桑有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植物。据表分析,提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
(4)淇澳岛红树林现为大面积人工种植的无瓣海桑纯林。为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生态工程自生原理并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差异,提出合理的无瓣海桑群落改造建议 。
答案 (1)群落演替(次生演替) 间接 (2)无瓣海桑的树冠层覆盖度较高,互花米草吸收的光能较少(或随着无瓣海桑树冠层郁闭度增加,互花米草光合作用下降) (3)赞同。无瓣海桑幼苗在较高冠层郁闭度下可以生长,且生长速度快,可能会快速占领滩涂,影响天然红树林植物的定居和扩张,表现出潜在的入侵性(或不赞同。无瓣海桑在林下自我更新困难,在天然红树林下也无法定居,目前没有表现出入侵性) (4)上层种植无瓣海桑;中层种植秋茄;下层为老鼠簕形成多层结构群落
16.(2023新课标,33,10分)现发现一种水鸟主要在某湖区的浅水和泥滩中栖息,以湖区的某些植物为其主要的食物来源。回答下列问题。
(1)湖区的植物、水鸟、细菌等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能量流经食物链上该种水鸟的示意图如图,①、②、③表示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①是 ;②是 ;③是 。
(2)要研究湖区该种水鸟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 (答出3点即可)。该生态系统中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 。
(3)近年来,一些水鸟离开湖区前往周边稻田,取食稻田中收割后散落的稻谷,羽毛艳丽的水鸟引来一些游客观赏。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看,游客在观赏水鸟时应注意的事项是 (答出1点即可)。
答案 (1)水鸟同化 呼吸作用 分解者利用 (2)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答出3点即可)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3)不要近距离接触水鸟、不能伤害水鸟、不能乱扔垃圾、不能破坏水鸟栖息地、保护水鸟生存空间(答出1点即可)
17.(2023辽宁,23,11分)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迁徙鸟类对迁徙途中停歇、觅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 、 和 。
(2)每年春季,数量巨大的迁徙水鸟在辽宁滨海湿地停歇、觅食,形成“鸟浪”奇观。此时,该地生物群落体现出明显的 变化。决定该地生物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是 。
(3)该地区迁徙水鸟还停歇、觅食于由自然滩涂改造形成的水田和养殖塘等人工环境,这说明保护迁徙的候鸟,并不意味禁止 自然滩涂,适度的人类生产活动会 (填“提高”或“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在鸟类迁徙通道的觅食地,影响各种鸟类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生物因素是湿地中的 。
(5)为稳定发挥辽宁滨海湿地在鸟类迁徙过程中重要节点的作用,应采取 (答出两点即可)等措施,对该区域湿地进行全面的保护。
答案 (1)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2)季节 物种组成 (3)开发和利用 提高 (4)食物和天敌 (5)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18.(2022湖北,22,14分)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 ;肉食性动物1的数量 (填“一定”或“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
(2)如果②、③、④代表能量流动过程,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 。
(3)如果图中生产者是农作物棉花,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从物质或能量的角度分析,针对②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 ;针对⑦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 。
答案 (1)分解者 不一定 (2)1%~4% (3)控制(减少)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使棉花固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条件,满足光合作用对CO2需求,减少无氧呼吸消耗;增施有机肥,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可产生供棉花生长需要的无机盐、CO2等,喷淋降温可缓解因强光照高温导致的光合“午休”现象,从而满足光合作用对CO2的需求
19.(新情境)(2021河北,22,9分)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 ,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 演替。
(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 型(形)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 。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4)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 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 (1)群落的物种组成 次生 (2)“S” 环境容纳量(K值) (3)升温可能降低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使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少,或者升温提高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使二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减少,最终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降低 (4)(含碳)有机物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流动,大气中的CO2能够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20.(2021福建,18,10分)一般情况下,植物开花时间与传粉动物的活跃期会相互重叠和匹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对植物开花时间或传粉动物活跃期产生影响,导致原本时间上匹配关系发生改变,称为物候错配。物候错配会影响植物的传粉和结实,可引起粮食减产,甚至发生生态安全问题。生产上,为了减轻物候错配造成的影响,常通过人工授粉提高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光和温度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 信息。
(2)延胡索是一种依靠熊蜂传粉的早春短命药用植物。全球气温升高会使延胡索提前开花。科研人员监测了延胡索开花起始时间并统计结实率(如图),监测数据表明 。从物候错配的角度分析延胡索结实率降低的原因是 。
(3)为进一步验证物候错配会影响延胡索的传粉和结实。科研人员在物候错配的区域设置同等条件的A和B两个样地。其中,A样地中的延胡索保持自然状态生长;B样地中的延胡索则进行 ,分别统计两样地延胡索的结实率。支持“物候错配会造成延胡索自然结实率降低”观点的实验结果为 。
答案 (1)物理 (2)时间越早,结实率越低 延胡索提前开花,导致开花时间与熊蜂活跃期重叠时间减少,传粉受影响,结实率降低 (3)人工授粉 A样地结实率低于B样地
考点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1.(新情境)(2023湖北,9,2分)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水杨酸可以减轻胁迫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在镉的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杨酸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
B.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C.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
D.在镉的胁迫下,苦草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
答案 D
22.(2022河北,12,2分)关于生态学中的稳定与平衡,叙述错误的是( )
A.稳定的种群具有稳定型年龄组成(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为1∶1,数量达到K值
B.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不变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C.相对稳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平衡的特征
D.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答案 A
23.(新情境)(2021湖南,4,2分)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形曲线
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B
24.(2023全国乙,31,10分)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有玉米、蛇、蝗虫、野兔、青蛙和鹰等生物,请从中选择生物,写出一条具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
(2)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请从负反馈调节的角度分析,森林中害虫种群数量没有不断增加的原因是 。
(3)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农田生态系统,原因是 。
答案 (1)玉米→蝗虫→青蛙→蛇→鹰 (2)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其天敌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加,这样,害虫种群的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3)森林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考点4 生态环境的保护
25.(2022广东,1,2分)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南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 ( )
A.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绿色水库”
B.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
C.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D.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
答案 C
26.(2021广东,3,2分)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C
27.(2023浙江6月选考,2,2分)自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来,“酸雨”在我国发生的频率及强度都有明显下降。下列措施中,对减少“酸雨”发生效果最明显的是( )
A.大力推广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B.通过技术升级使化石燃料的燃烧率提高
C.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排放
D.将用煤量大的企业搬离城市中心
答案 A
28.(新教材)(2023湖北,7,2分)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某湖泊早年受周边农业和城镇稠密人口的影响。常年处于CO2过饱和状态。经治理后,该湖泊生态系统每年的有机碳分解量低于生产者有机碳的合成量,实现了碳的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减小生态足迹
B.水生消费者对有机碳的利用,缓解了碳排放
C.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加剧
D.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有助于碳的固定
答案 B
29.(2023江苏,4,2分)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不仅在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显著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B.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消除温室效应的形成
C.碳循环中无机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D.天然林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C
30.(2022湖北,2,2分)从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叙述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工业生产应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B.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发展绿色农业
C.经济和社会发展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D.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和自然资源的稳定性
答案 C
31.(新教材)(2022辽宁,2,2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 )
①光盘行动 ②自驾旅游 ③高效农业 ④桑基鱼塘 ⑤一次性餐具使用 ⑥秸秆焚烧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答案 A
32.(2022北京,15,2分)2022年4月,国家植物园依托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建立,以植物易地保护为重点开展工作。这些工作不应包括( )
A.模拟建立濒危植物的原生生境
B.从多地移植濒危植物
C.研究濒危植物的繁育
D.将濒危植物与其近缘种杂交培育观赏植物
答案 D
33.(2021广东,17,10分)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
。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 ,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 。
(3)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 和增加 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答案 (1)碳平衡 温室效应加剧,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利用 分解者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利用 (3)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 绿地面积
34.(2022海南,19,10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包括霸王岭、鹦哥岭、五指山等片区。回答下列问题。
(1)海南热带雨林具有固碳功能,能够吸收并固定 ,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2)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物种丰富、景色优美,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为了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资源,除建立精子库外,还可建立 (答出2点即可)。
(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具有较高的间接价值,该价值主要体现为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如固碳供氧、 (再答出2点即可)。
(4)生活在霸王岭片区的中国特有长臂猿——海南长臂猿,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研究发现,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这是因为 。针对栖息地的丧失,应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有 ,以增加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面积;针对栖息地的碎片化,应建立 ,使海南长臂猿碎片化的栖息地连成片。
答案 (1)CO2 (2)直接 种子库、基因库等 (3)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 (4)海南长臂猿缺乏繁衍、栖息的场所 退耕还林 自然保护区
考点5 生态工程
35.(2023北京,11,2分)近期开始对京西地区多个停采煤矿的采矿废渣山进行生态修复。为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从演替的角度分析,以下对废渣山治理建议中最合理的是( )
A.放养多种禽畜
B.引入热带速生植物
C.取周边地表土覆盖
D.修筑混凝土护坡
答案 C
36.(2023辽宁,5,2分)人工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等作用,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B.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C.防护林建成后,若失去人类的维护将会发生初生演替
D.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A
37.(2022浙江1月选考,5,2分)垃圾分类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可消除环境污染
B.厨余垃圾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
C.生活垃圾发酵能产生清洁可再生能源
D.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
答案 A
38.(2022浙江6月选考,18,2分)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种群内个体的竞争
B.套种、间种和轮种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C.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技术不属于生态工程范畴
D.“过腹还田”可使农作物秸秆得到多途径的利用
答案 D
39.(新情境)(2021辽宁,11,2分)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协调)原理
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答案 A
三年模拟
限时拔高练1
一、选择题
1.(2024届广东实验中学月考,7)某湖泊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含有可被生物富集的重金属)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如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部分营养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水草→甲→丙→丁
B.该食物网中甲和乙处于第二营养级,为次级消费者
C.该食物网中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只有甲和乙、丙和丁
D.推测食物网中水草和藻类体内重金属含量最少,丁最多
答案 D
2.(2024届广东四校二联,10)为防治茶叶虫害,常在茶园中放置一张张书本大小的黄板——诱虫板。在板中央放有诱芯,诱芯可以释放昆虫信息素,将害虫吸引过来,诱虫板可粘住虫子,让虫子“有来无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诱虫板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
B.诱芯释放的昆虫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
C.采用防治措施前害虫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D.诱虫板的使用一般不会改变茶园的物种丰富度
答案 C
3.(2023大湾区一模,1)《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指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大熊猫受威胁程度从“濒危”降为“易危”,曾经野外消失的麋鹿的总数已突破8000只,种质资源库保存了数以万计的野生植物种子、DNA材料、微生物菌株等。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B.生物多样性是多种多样的物种在相互影响中协同进化的结果
C.模仿大熊猫设计吉祥物“冰墩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建立种质资源库来加强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属于就地保护措施
答案 C
4.(新思维)(2024届河源开学考,13)稻蟹共生系统水稻栽培模式是一种新型稻田种养模式,能推动水稻种植变革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如图是该种养模式中碳循环的部分模式图,其中河蟹的摄入量和同化量分别为570t/(km2·a)、460t/(km2·a),该设计充分考虑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杂草、水稻和藻类等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碳在过程②③④中的传递形式是含碳有机物,河蟹粪便量为110t/(km2·a)
C.若表示完整的碳循环模式图,还缺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D.该种养模式只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自生原理,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答案 B
5.(新教材)(2023惠州三调,8)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指的是地球能为人类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的总和,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对某一区域而言,不仅要关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大小及变化情况,更要关注两者之间的差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所以人均生态足迹小
B.居民适当提高食物中蔬菜的占比,可以减少生态足迹
C.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会出现生态赤字
D.可以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生态承载力
答案 A
6.(2023广东六校三联,9)如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入该图中细菌等分解者的能量均来自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B.AB段溶解氧减少与需氧型细菌和藻类的数量有关
C.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吸收了污水中的有机物
D.BD段溶解氧逐渐恢复的原因是分解者大量减少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7.(2024届佛山南海摸底,20)海洋牧场是一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在特定海域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以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是海洋低碳经济的典型代表。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牧场改善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可使某些经济鱼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海洋牧场实现了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人工鱼礁被投放海底一段时间后,礁体表面会附着大量的藻类等生物。藻类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能有效降低大气中CO2含量,其主要原因是 。
(3)在同一片海域中,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和未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出现环境差异,从而引起海洋生物呈现镶嵌分布,这体现出海洋生物群落的 结构。
(4)研究还发现,浮游动物能排泄出HC等缓冲物质,而浮游动物的分布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研究者调查了四个区域浮游动物的总丰富度,结果如表所示:
对照区 海带养 殖区 牡蛎养 殖区 人工鱼 礁区
总丰富度 (ind/m3) 20.35 20.95 12.11 47.54
综合以上研究, 海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原因是 。
(5)研究者还提出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即在水的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水的中层,挂笼养殖滤食性贝类或网箱养殖投饵性鱼类;而在底层,则投放了人工鱼礁,并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这种养殖模式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答案 (1)增大 直接 (2)生产者 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将CO2转变为有机物 (3)水平 (4)人工鱼礁区 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的总丰富度最高,能排泄出HC等缓冲物质,促进藻类生长,有助于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5)整体
限时拔高练2
一、选择题
1.(2023汕头二模,1)近年来,我市通过引进红海榄、无瓣海桑等净化能力较强的树种,根据其生态位差异进行合理布设,大力推进了红树林湿地的修复,为美丽中国和绿美广东建设绘就了浓厚的“汕头绿”。该过程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 )
A.自生 B.协调 C.循环 D.整体
答案 A
2.(2023汕头一模,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句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中的生物组成了群落
B.诗句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诗句中蕴含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D.诗句创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A
3.(2024届江门联考,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汉字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字母表示丙中的部分生物,数字代表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碳元素在群落中的生物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流动
B.丁为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指腐生细菌和真菌
C.图中生物B灭绝,短时间内生物D的数量一定减少
D.图中①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③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答案 D
4.(2024届广东六校一联,13)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图(不考虑未利用),其中A、B表示营养级[图中数值的单位为J/(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和B粪便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时,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图中A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500J/(m2·a)
C.图中由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8.3%
D.该海水立体养殖模式增大了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 B
5.(新情境)(2023梅州质检,13)如图是有蹄类放牧量与植被净光合作用合成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对不同牧草采食的选择会形成镶嵌的大小斑块,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B.图中B点对应的放牧量为保护该草原的最大控制放牧量
C.C点时,牧草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去向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
D.AB段的原因可能是施肥提高了牧草的光合作用,去除牧草衰老组织降低了牧草呼吸消耗
答案 B
6.(2024届广州白云中学月考,12)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蜘蛛和甲、乙两种昆虫。甲、乙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为食。甲在白天活动,乙在夜晚活动。甲采食该种植物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物质,该物质既可吸引甲的天敌,也能驱赶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昆虫不同时活动,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B.上述生物构成2条食物链,蜘蛛处于第二、三营养级
C.乙昆虫的活动受到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的影响
D.若甲昆虫的数量减少,则乙昆虫的数量会持续增加
答案 C
7.(2024届广东七校联合体一联,9)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535种,其中珍稀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3种,以鼎湖山命名的植物有30种。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价值闻名海内外,被誉为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鼎湖山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郁闭度
B.山中可用于食用、药用的生物繁多,所以鼎湖山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大于其间接价值
C.为了更好地保护鼎湖山的珍稀物种,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D.研究山中某种野生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和种群密度
答案 A
8.(新教材)(2024届执信中学开学考,7)科学家在黄河流域盐碱地开展“上粮下藕、藕鱼套养、鸭鹅混养”的立体种养模式。在盐碱地开挖鱼塘,挖出的泥土在鱼塘边堆成台田种植作物,鱼塘中养殖咸水鱼并种藕,台田经雨水浇灌后盐碱含量降低,田间的杂草可以喂鱼和家禽,动物的排泄物能为莲藕和作物提供肥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需要来自系统外的物质和能量投入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B.“上粮下藕”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养殖咸水鱼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整体原理
C.该模式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不但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还可以增加土壤碳储量
D.该模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优点,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2024届广东一调,20)如表是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中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单位:×102kJ/(m2·a)]。
项目 同化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 繁殖的能量 X
甲 12.6 2.9 9.7
乙 838.2 166.0 372.2
丙 0.9 0.4 0.5
丁 105.0 38.8 66.2
分解者 184.5 23.8 160.7
(1)表格中甲、乙、丙、丁是1条食物链吗 (选填“是”或“不是”),原因是 。
(2)表格中X的含义是 。该生态系统中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保留一位小数)。
(3)表格中丁排便要到远离栖息地的地方,以防止天敌根据粪便中的气味信息发现家族成员,从而降低被捕食风险。可见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 。
(4)为了在该草原可持续发展畜牧养殖业,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出3条即可)
答案 (1)不是 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一个营养级有多种生物 (2)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7.1%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4)牲畜的数量不能超过草地的承载力;放牧适合在本地生长的畜牧品种;防治草原害虫尽量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
考法综合练
1.(2024届广东六校一联,14)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3为能量流经图2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能量的单位为kJ,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碳循环,图中一共有3条食物链
B.若图2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6%
C.分析图3中能量关系可知,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是乙
D.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第二营养级的遗体残骸和第三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
答案 B
2.(2024届华南师大附中月考,10)过去的圭塘河因工业污水排入等产生了生态退化的问题。经治理后,该地区生态环境已有明显改善,一些居民在河岸边种植了蔬菜。研究人员对河边蔬菜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蔬菜种类 重金属平均含量(mg·kg-2)
Pb Hg As Cd
叶菜类 0.43 0.02 0.13 0.06
瓜果类 0.04 0.04 0.02 0.03
根菜类 0.12 0.03 0.05 —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圭塘河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Hg、Cd含量可能很低
B.重金属Pb、As和Cd更容易在叶菜类蔬菜中富集
C.蔬菜中的重金属沿食物链富集到人体中,可能造成人体重金属中毒
D.蔬菜中的重金属元素沿食物链传递,能较快地回归到非生物环境
答案 D
3.(新思维)(2024届湛江联考,13)环保人员为探究治理水体污染的方法,构建了标号为1、2、3的三个水池,有机物浓度3>2>1,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统计了三个样池中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GPP)及呼吸作用散失量(R)与水层深度(Z)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流入水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同化量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B.水池长期处于Zeu点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稳定不能维持
C.随着有机物浓度增加,浅水层的GPP变大,深水层的GPP变小,Zeu变小
D.定期搅动池水会降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GPP)及呼吸作用散失量(R)
答案 D
4.(新考法)(2023梅州二模,13)如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消耗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防治农田鼠害,可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
B.乙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较大重叠
C.为降低某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乙、丙、丁三种能量分配模式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D.甲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
答案 C
5.(新思维)(2024届广东四校一联,20)近年来,我省通过采取围垦养殖整治、城市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清理、立法保护等措施,成为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公园是休闲度假、亲近自然的理想场所,在抵御台风、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以育为主,育护改造相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建设理念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 原理。
(2)广西涠洲岛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共存区域,是巨大的海洋生物基因库,因其具有较高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这三大生态系统往往位于靠近海岸的地方,其位置关系如图1。它们会因动物的移动和物质的迁移形成紧密的关系。研究人员对红树林丰富的A地区和红树林缺失的B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①调查两个地区珊瑚礁中不同体长蓝仿石鲈(一种鲈鱼)的比例,结果如图2,由实验结果可知 。同时还发现A地区珊瑚礁中该鱼的密度更大。
②海草床是蓝仿石鲈重要的育苗场所,A、B两个地区海草床中蓝仿石鲈体长无显著差异,均以体长2~6cm的占比最高。进一步
调查显示,A地区红树林中的蓝仿石鲈以体长6~8cm的占比最高。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测随个体生长,蓝仿石鲈在不同生境之间的迁移路径 (用箭头和文字表述)。
(3)科学家利用遥感影像技术,对红树林样方不间断拍摄,如表为用遥感技术测得的红树林保护区内的主要植物类型及其所占面积比例,以及相应树种的生长速度、树种类型。
植物种群 无瓣海桑 秋茄 卤蕨 老鼠簕 其他
所占面 积比例(%) 82.01 5.01 3.82 3.31 5.85
生长速度 快 慢 慢 慢 -
树种类型 引进 物种 本土 物种 本土 物种 本土 物种 -
相对于调查种群密度的传统方法,遥感影像技术不间断拍摄的优点是 。为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请你为今后红树林的扩大种植工程提出一项合理的建议: 。
答案 (1)直接、间接 整体 (2)①红树林的存在提高了珊瑚礁中体长较长的蓝仿石鲈的比例 ②海草床→红树林→珊瑚礁 (3)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动态监测种群数量的消长) 适当控制引进树种的规模,扩大种植本地物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